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龙岩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君既若录(相当于“我”) 衣食所(养育)

    B. 愁煎迫(表被动)   犹厌言(战争)

    C. 作不良计(故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矣(陷入困苦)

    D. 后世人(感谢)   八州而朝同列(统治)

  • 2、下列诗句所写的植物依次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A.菊花、荷花、梧桐、梅花

    B.菊花、梅花、杨柳、桂花

    C.梅花、水仙、杨柳、荷花

    D.梅花、菊花、水仙、桂花

  • 3、宋徽宗的名作《听琴图》上有一首七言绝句,其第二句为“松间疑有入松风”,这首七言绝句的作者是( )

    A.高俅 B.蔡京 C.贾似道 D.秦桧

  •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缪贤(miào)      渑池(miǎn)      睨柱(mì)    汤镬(huò)

    B. 牦节(máo)      啮雪(chǐ)      纺缴(zhuó    斧钺(yuè)

    C. 弹劾(hái)      傅会(fù)      璇玑(xuán)   骸骨(hé)

    D. 蟾蜍(chán)      鼓瑟(sè)      蛮夷(mán)    喟叹(kuì)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基本内涵来说,所谓科学中的理性,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自觉的逻辑思维把握客观世界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能力认识世界的活动。所谓非理性,一是指心理结构上的本能意识或无意识,二是指非逻辑的认识形式,前者如想象、情感、意志、信仰等,后者如直觉、灵感、顿悟等。作为心理现象,非理性既然是一种本能意识或无意识,那就是未经理性驾驭或不能进行确切的理性分析的。从功能发挥的角度来说,理性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往往起着必不可少甚至是关键的指导性作用。众所周知,科学自近代产生以来,就形成了以认识论的理性主义和方法论的演绎主义为基本特征的科学认识理念。在过去的几百年里,科学中的理性尤其是其中的分析传统已成为科学研究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认识模式,也因此取得了许多伟大的科学成就。然而,理性由于只是一种工具性的东西,故并不具备积极能动的力量。没有情欲、本能和冲动的推动,理性就是一些僵死的形式。所以,理性的活动只能仰仗非理性的能量。

    传统的科学主义者认为理性高于非理性,并将科学的理性方法绝对化,无条件地推广至各门非自然学科及社会问题的研究中;相反,非理性主义者则坚持非理性高于理性,甚至将非理性方法绝对化,声称它是研究人和世界本质的唯一方法。事实上,就科学活动而言,理性与非理性往往是共同发挥作用的。一方面,理性作用的实现有赖于非理性的参与。例如,爱因斯坦就非常重视直觉的作用,他认为从直接经验到理论体系“不存在任何必然的逻辑联系,而只有一个不是必然的直觉的联系”,“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属于超逻辑的”。当代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已深切体验到:新知识的获得并不只靠逻辑性和客观性,巧辩、宣传、个人成见之类的非理性因素也起了作用。另一方面,非理性因素的实现也有赖于理性因素的作用发挥。任何积极的意志、信仰、信念要在人的活动中有效发挥作用,就必须借助于理性来为其规定目标和方向,并以理性的形式表达出来。很明显,尽管非理性主义对理性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并试图消解理性,但谁也无法否认,无论“意志”还是“情感”,都是由需要所引发的主体对外在事物的体验,必然包含认知的成分。人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而做出的选择,自然是充满理性的。

    (所选文段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中“理性”和“非理性”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理性是人类用逻辑思维认知世界的能力及相关活动,非理性就是指与理性相对应的人类本能意识或无意识。

    B. 理性因为本身不具备积极能量而只具有工具性;非理性虽然不能进行确切的理性分析,但具有积极作用。

    C. 理性在科学活动中往往必不可少且占据主导地位;非理性不能直接促使科学活动取得成就,但可提供支持。

    D. 理性可无条件推广至各门非自然学科及社会问题的研究,非理性作为心理现象可用于研究人和世界的本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方法,注重抽象概念和具体应用的结合,通过论证,厘清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差异。

    B. 虽然特点和作用迥异,但理性和非理性有共存的必要和必然,事实上,它们一起推动了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C. 科学经验和科学理论之间可能只有非理性联系,但是非理性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并不能以非理性的形式呈现。

    D. 尽管人在某一刻做出的主观选择属于纯非理性,但不可否认,人的知识获取行为,必须依靠理性与非理性的合作。

    3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之道》中阐述大学宗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节,每件事情都有发端有结束,用《大学之道》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

    (3)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品性修养好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从而达到天下太平的境界,这正如《大学之道》中所言:“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 一文中用舟船作喻,阐述学习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抒写出傍晚时分,飘零在外的游子内心的悲苦。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两个被动句,道出屈原在楚国的政治现实处境,为下文写其心生怨气而作《离骚》作铺垫。

    (2)柳永《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巧妙地运用想象与联想,通过以声写声和以形写声两种方式从正面对乐声进行描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形神兼备。

  • 10、默写

    (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国论》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

    (4)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 《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根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坚持无力抗 秦到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8)《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9)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10)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

    (1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________

    (1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____________

    (13)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两句 ,表明自己要保持清白,追慕先贤,愿意为正道而死。

    (2)韩愈《师说》中凝练概括士大夫之族门第观念深,耻学于师的荒谬心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两句,对仗极工,气势雄健,表现了军容之盛及将士们作战前的高昂情绪。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元日田家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①出门儿妇去,乌龙②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③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蛮榼:酒器。②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③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诗的标题中,“元日”点明了写作诗歌的时间,“田家”点明了诗歌的内容。

    B. 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C. 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D. “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E. “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二友堂记

    胡铨

    上方侧席高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弥逊于钓筑间[1]。将大用,告饥,而庐陵特甚,诏公作牧,以罢瘵[2]。既至,栉垢爬痒[3],民获苏,郡大理。则求所以慰惫懑者,于是视庐之偏,得古松蔚然,对植竹,开轩其下,榜曰“二友”,且为松竹主人,命郡人胡铨志之。

    仆曰:“公山林十有三年,穷崖怪壑,家猿狖宫鱼龙,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是盖有说焉。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夫能牧养小民,惠于鳏寡,必刚毅不回之士,盖刚则不夺欲。故曰:‘枨也欲,得刚!’而《书》则曰:‘刚而无虐。’惟无虐为无欲,惟不欲可以言刚,惟刚故能行仁。公独有取于松竹者,非以其德全于刚邪?

    “方公闲簿书,日哦其间,见夫檀栾胶葛[4],泠风人,清阴澡虑,则思所以大庇我民,以浣以濯。见夫落落高标,陵轹[5]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则思所以上列利病,与当途要人争可否而不折;见夫幽姿劲质,鸾鹄对峙而不受燕雀,则思所以击奸尚贤,使君子有所恃,小人有所畏。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6]桑,义高乎偃柏,曾不旬岁而民和年丰,是岂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

    “至若心远地偏,境与意合,万事不到胸次,听号钟之松风,挹寒塘之竹露,道历物表[7],便有濠濮间趣。回视轩冕[8],所谓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是故可友而不可屈。

    “虽然,公将羽仪天朝,不能屈之使卑。卓然特立,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则岂惟无愧二友,实丘壑夔龙之友。”

    (取材于《澹庵文集》卷三)

    注释:(1)钓筑间:指隐居生活。(2)罢瘵:困苦穷乏之民;罢,通“疲”。(3)栉垢爬痒:清除弊政,理顺民心。(4)檀栾胶葛:林木秀美错杂。(5)陵轹:压倒。(6)骫:盘曲。(7)道历物表:思想超越客观事物之外。(8)轩冕:指官位爵禄。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告饥,而庐陵特甚 会:恰逢

    B. 罢瘵 字:使……休养生息

    C. 泠风人 薄:浅薄

    D. 不能屈之使卑 固:本来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大理   对植

    B. 家猿狖宫鱼龙   小人有所畏

    C. 枨也欲,得刚   公独有取于松竹

    D. 盖刚则不夺欲   方公闲簿书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友堂主为李弥逊,二友堂中的“二友”指的是松和竹,为二友堂主撰写这篇记的是他的同郡人胡铨。

    B. 文章对刚毅不回的气节之士表达了赞赏和推崇之意,但也指出了他们在进取和隐逸之间取舍上的矛盾。

    C. 文章阐述了无虐、无欲、刚三者与行仁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D. 作者认为,二友堂主与有风骨精神的松竹为邻是以物寄托志趣,目的在于培养和激励自己的浩然正气。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

    ②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5有人评价本文“善以化用表己之意”,即将他人作品中的语句转化,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以表达自己的意思。请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并解说“己意”。

    6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请综合文中相关信息和下面的补充资料,概述“古人松竹梅崇尚”的表现及原因。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

    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余无友,则友古之友松竹,友云山者。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

    ①请联系《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红楼梦》的阅读(选择一部或多部),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它带给你的人生启示。

    ②参加成语比赛,在抢答环节,你的抢答器出现问题,致使成绩落后于别人。比赛结束后,见到主持老师,你准备说些什么?

    ③请以“伞”为题,写一段抒情性文字,抒发由“伞”引起的情思。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