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以开掘出经典爆发性或强力影响一个新时代的巨大能量。
①还不足以阐明经典所应产生的意义 ②离不开对于经典意义和价值的重新探究和挖掘 ③离不开对经典精神的敬畏和尊崇 ④但是如果只在一些当代作品中寻找经典的影子或者作家摹写的痕迹 ⑤经典时刻在影响着作家 ⑥创造经典首先离不开对传统经典的弘扬和学习
A. ③②⑥⑤④① B. ⑥③②①⑤④
C. ⑥③②⑤④① D. ⑥②③⑤④①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目前家具网购仍然存在诸多隐患,当商品与图片不相符,家具质量难以保证,售后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出现时,消费者不要忍辱含垢,应积极与卖家协商,争取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B.白露已至,云淡风轻,秋高气爽,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也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
C.“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我国已和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这些城下之盟让“一带一路”建设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D.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具有浓郁的文化意蕴,这些电视节目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力推崇,而且在广大民众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3、下列哪位皇帝曾对科举制的功能有这样的评价:“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
A.隋炀帝 B.明成祖 C.宋太宗 D.唐太宗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雾霾,已成为当今公害问题之一,但治理雾霾绝非易事,不可能一挥而就,在不同时期,可能需要针对重点污染物进行治理。
B. 2017年年初,人类在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PK中连连败退,这类机器人无所不为,会下棋,会猜脸,还能解答各种难题。
C. 官员作家、官员画家、官员摄影家、官员发明家我见过不少,有的的确水平很高,但最终绝大多数还是原形毕露,成为笑谈。
D. 以前各级政府的施政纲领总是玩一 文字游戏,让百姓不知所云,有委员提议,应该让更多朴实语言进入政府的施政纲领。
E. 昔日以癫狂话语而名噪一时的网红“凤姐”,正一步步蜕变为专栏作家,她的文章紧扣社会热点,文笔也令人刮目相看。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方志敏的忠诚担当和精神信仰,永远激励着后人。
B.我们渴望能施展自身的意志和才华,做真正的自己。
C.“绿色之都”华沙人均绿地面积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
D.福厦高铁的开通,将会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经济格局。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的母鸡,人们再也不可能见到比它更老、更瘦的鸡了。是全村最穷的老太婆吉鲁米娜的。它很快被德国兵抓住了。
朱阿埋伏在岩石的高处,用石头垒了个枪座。实际上,他修筑的是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孔。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
正在这时,吉鲁米娜老太太身披黑色破披肩走了过来,向他讲了这样一个道理:“朱阿,德国人拿走了我的鸡,那是我在世界上唯一的财产,这已经够使我伤心的了。现在要是你把鸡再打死,那我就更伤心了。”
听了老太太这番话,朱阿的手比以前颤抖得更厉害了,他的责任太大了。尽管如此,他还是鼓足了勇气,抠动了扳机。
听到枪声,德国人看到手中的鸡没了尾巴。接着又一声,翅膀丢了一只。难道这只鸡有魔法,会在手中自我爆炸,自我消耗?又是一枪,母鸡的毛全部剥光,除了还在不停地叫以外,简直可以直接送去烧烤。心惊胆颤的德国兵抓住鸡的脖子,手臂平伸出去,同自己身体保持一定距离。朱阿的第四枪恰好打在他手下面一点的鸡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他飞快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但再也找不到路了,前面是个乱石崖。石崖边上长着棵角豆树,上面趴着一只大猫。
现在,他对在林子里能看到各种家养的动物,已毫不奇怪了。他伸手去抚摸那只猫,希望能听到它的呼噜声,聊以自慰。
要知道,很久以来,这个林子里就有一只凶恶的野猫,专门捕食飞禽,有时甚至到村子里偷鸡吃。原以为可以听到猫呼噜的德国兵,看到那只凶狠的动物,竖起全身的毛向他扑来,他感到快要被野猫的利爪撕成碎片。人和野猫在厮打中一起滚下了石崖。
就这样,朱阿这个劣等射手,受到了像全村最伟大的游击队员和猎手一样的欢迎。人们用公积金给可怜的吉鲁米娜买了一窝小鸡仔。
【1】为什么说“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
【2】朱阿在小说中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简要概括朱阿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
【3】小说结局可说是皆大欢喜,作者把消灭敌人的人物交给了一只猫,这对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和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杜甫《客至》中写待客的食物简单粗陋却满蕴真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锦”又称“列词”,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创造意境、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古代诗歌中常用这种手法,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斥责蜩与学鸠的无知,引出了“________”的议论,又将寿星彭祖与一般人进行比较,说明了“________”的道理。
(2)李白的《蜀道难》中,与“创业艰难百战多”意思相近,而且表现了蜀道来之不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在诗词中运用“月”这一意象来表达种种情感,比如曹操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类似的诗句、词句还有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述女子多年来的生活:每天日夜操劳,任劳任怨地承担着繁重家务。
(2)《小石潭记》中,柳宗元把潭中鱼“佁然不动”的静态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态巧妙结合,生动刻画了游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情状。
(3)晏殊《浣溪沙》词中,“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形成“新”与“旧”的对比,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形成“去”与“来”的对比。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邹忌识齐王纳谏》中,邹忌认为妻子觉得他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以“月”来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写作者被贬之地山歌和村笛难以入耳的句子是“_______”。
(3)辛弃疾在《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那么他即使有“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的结局。
11、名篇名句默写。
(1)《小石潭记》写了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的美景,但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广阔无垠、烟波浩渺的江面,《诗经》中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句子,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亦有此意。
(3)《逍遥游》中蜩与学鸠发出“___________”的反问,暴露出其见识短浅,而庄子用行路备粮的生活常理论述后用“____________”的感叹嘲讽蜩与学鸠的见识。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宿 雨
王安石
绿搅寒芜出,红争暖树归。
鱼吹塘水动,雁拂塞垣飞。
宿雨惊沙尽,晴云昼漏稀。
却愁春梦短,灯火著征衣。
注释:芜:指杂草。
【1】王安石,字 ,号半山。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
【2】下列对这篇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表达了诗人看见沿途奇异美景的新奇与喜悦。
B.颔联的“塞垣”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次边塞之行。
C.颈联写夜雨洗去沙尘,天空晴朗而滴漏之声渐稀。
D.尾联两句写诗人为赶路而天不亮就起来穿上征衣。
【3】诗歌首联不仅对仗,写景也很有特点,请结合具体词语对其进行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贤人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①,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
(注)①镃基:农具,相当干今天的锄头之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B.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C.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D.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子:先,已故的。指已逝世的长辈。文中指曾西的父亲曾参。
B.周公:名姬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辅助成王平定叛乱,被封于鲁国。
C.四境:指四方国境。苏洵的《六国论》中有“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D.邮:指古代传递文书、供应食宿及车马的驿站。文中“置邮”即设置驿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没有正面回答自己是否能在齐国重建管仲、晏子那样的功业,因为孟子认为管、晏二人不值得自己学习。
B.孟子说,曾西不敢和子路相比,不屑于与管仲、晏子相比,说明在孟子心目中,子路较之管、晏治国能力更强,水平更高。
C.孟子认为,周文王在非常薄弱的基础上,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方圆百里的基业兴起,是非常不易的。
D.孟子认为现在齐国拥有统一天下的优越条件:很久没出现周文王那样的贤君,百姓饱受暴政压榨,而齐国疆土广大,人口众多,推行起仁政必定事半功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2)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说土豆超越红薯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原因有几点:首先,红薯对温度和水的要求高,不适合在北方和缺水的西部种植,而土豆空间适应性强,适合多种土壤环境;其次,种植红薯最合适的时间集中在一年中的几个月份,而土豆则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再次,相较红薯,土豆可以和更多种作物间作(同时种植几种作物),形成复合群体,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上述材料启发我们,在合作系统中更能影响最终的整体效果的是:某个事物对空间、时间和合作伙伴的适应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社会合作系统中的适应性问题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