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阿坝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是新发展理念在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中的体现,推动着“冬奥红利”惠及到千家万户的生活。

    B.推行“数字货币”能节约印制纸钞的成本,减少与洗钱有关的案件数量,有利于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为经济的高效现代化发展提供助力。

    C.AG600飞机的“水陆两栖、一机多型”多功能用途,可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是我国应急救援中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

    D.因为教育惩戒有了内容的限定性、操作的规范性、程序的合法性,所以,更利于教师拿好“戒尺”,让管与教、严与慈更好地融为一体。

  •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  

    A.三百首

    B.三百零五首

    C.二百首

    D.三百一十五首

  • 3、下列各项中,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学校。太学博士是学校的主持和讲授者。

    B.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C.古代的床与现代的床不同,较矮、较小,主要是供人坐的。

    D.巾帼,本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发饰,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

  •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这部史书情节跌(dàng)起伏,节奏张弛有致,篇章结构大开大合,尤其是对史实的叙写,婉曲周详且剪(jī)得当,而非一味实录不求艺术。

    B.大森林里晨曦初现,宁静的树悄然伫立,葱翠的草绿意盎然,馥郁的花香汇聚成流,漾起涟漪(xuán)转,飘荡,既沁人心脾,又给人眩(yùn)的错觉。

    C.时代风云变幻,人生苦乐掺半,因此,我们需用(huī)谐之智来化解生命苦楚,抑或以戏(xuè)之姿来与自我和解,毕竟,来到人世也是一种缘分。

    D.溯瓯江游览,那流光溢彩的摩登城市、丰姿(chuò)约的生态花园、古韵新貌相映的旅游胜地,都是温州这座焕发生机的千年古城展(lòu)的容颜。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0年,川藏铁路将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到时有10万名修路工人来到了沿线高原,医疗保障工作更复杂、难度更大。

    B.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球国际旅游可能出现60%至80%左右的降幅。

    C.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对孩子来说是最难的部分,甚至对那些不得不注意不要与学生走得太近的老师来说,也是如此。

    D.2020年全球失业率的最终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世界经济在今年下半年的表现如何,以及复苏阶段开始后政策措施有效维持现有就业岗位并促进劳动力需求。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不久,在她的身下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文本二:

    斯嘉丽,我这人向来没耐心拼补碎片,骗自己破镜可以重圆。东西碎了就碎了——我宁肯记住它完好时的模样,也不想拼拼补补再一辈子盯着那破过的地方。他叹口气,我年纪太大,不相信冰释前嫌重修旧好之类的动人鬼话。我年纪太大,不能再靠彬彬有礼的梦想,一辈子撒谎过日子。我不能跟你一起生活,既骗你又骗自己。

    白瑞特快快吸口气,轻松却柔和地说:宝贝儿,我不在乎你啦。

    她默默地看着白瑞特上楼去,但觉喉头疼得快憋死人。他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消失在楼上过道里。她的最后一线希望也随之远去。现在她才明白想求助他,感情或理性的一切努力都白费力气,他那冷静头脑的决定不会动摇半分。现在她才明白他方才话说得轻松,却句句当真。她懂了,因为他身上具有刚强不屈、绝不妥协的个性——这些东西她一直想在艾希礼身上找,却一直找不到。

    她所爱的这两个男人她都没能真正了解,所以都只好失去。现在她才隐约意识到倘若她真了解艾希礼,就绝不会爱他了。倘若她真了解白瑞特,也绝不会失去他。她万分凄凉地想,这辈子她到底真正了解过谁?

    此刻,心神麻木。她经历得多,晓得麻木过后就是剧烈的痛楚,撕皮裂肉,一如身体被外科大夫一刀切开,片刻的无感觉,随即就疼得要命。

    现在甭想啦,她咬咬牙,现在琢磨失去他的痛苦,我会疯的,明天再想好了。

    可是,她的心在呐喊,刀绞般地疼,不能让他走!一定还有法子!

    现在甭想啦!她又在心里大声说一遍,想把忧伤推开,想挡住滚滚而来的痛楚,对了,明天我回塔拉去。想到这儿,她心情稍稍平静。

    她现在不愿想,她只要一个容她生存、容她痛苦的小天地,一个安安静静的地方,好舔舐自己的伤;一个避难所,好筹划以后的战斗。一想到故乡塔拉,就仿佛有只凉爽温柔的手在抚慰她作疼的心。她仿佛看到那幢白房子在闪光,在欢迎她归来;乡间宁静的暮霭正向她徐徐降下,为她祝福;露珠正悄然滴落在无边的绿野、雪白的棉桃上。通往塔拉的林荫道,雪松郁郁苍苍;一丛接一丛的茉莉花,映衬雪白的墙壁,欣欣向荣;洁白的窗帘随风起舞。这美丽的图景让她感到慰藉,给她增添了几分力量,心头的创痛与悔恨顿时轻松不少。

    以祖先面对失败绝不低头的精神,她扬起下颌。她要赢回白瑞特,她晓得她办得到!只要她下定决心,没哪个男人她得不到。一切等明天回塔拉再细想,明天就挺得住了。得想办法夺回他的心。说到底,明天总是个新日子。她想。

    (节选自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1】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写女人在院里等丈夫,是担心水生会带回不好的消息,而很晚才回,说明斗争形势严峻,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蓄势。

    B.文本一中水生嫂虽是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但在抗战过程中不断成长进步,是和《祝福》中祥林嫂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

    C.文本二中美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塔拉庄园既是斯嘉丽生活的环境,又是她精神家园的象征,成为她迷茫时的精神寄托。

    D.两个文本均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既能突破时空限制自由讲述故事,又能全面表现人物,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同为女性形象,选文中水生嫂和斯嘉丽都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表现手法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孙犁是“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其小说融叙事、写景和抒情于一炉,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有“诗体小说”之美称,请结合文本一,浅析小说的诗意之美。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场景。

    (2)《登高》中,杜甫借落叶与江水,表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揭示贫富差距悬殊,从反面论证自己观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回忆了布艺时期在南阳躬耕的事情,然后用“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当时只想保全性命而没有想过出名的观点。

    (2)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对人生的感悟实现了共鸣;他们“__________”忘记了空间;“__________”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了“__________”这种不变者而得出的豁达超然之“乐境”。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无数仁人志士关注现实,心忧天下,其崇高精神泽被后世。正如《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当权者要防微杜渐,不要玩物丧志;又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再如杜甫用“泪”的意象承载心系天下的情感,这样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中作者直接点明醉翁亭所在具体位置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疫情暴发初期,面对危险的形势,无数医务人员勇当“逆行者”,究其原因,正是对应《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有的灾祸并不躲避。

    (3)《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酒能助兴,能消愁,能怡情,《归去来兮辞》中写作者饮酒之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项脊轩志》中,写作者在修葺之后的项脊轩中独自静默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芳草”是古代诗词常用意象,用来表达多种情感,比如:“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①

    岑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②甲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③,更将弦管醉东篱。

    (注)①奉饯:饯行。②擐:穿着。③泛菊:菊花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通过“横行”“鸣弓”“提甲”等词语描绘了出征军队威武雄壮的气概。

    B. 在重阳节这一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

    C. 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心。

    D. 诗中以霜风吹凌草木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

    2本是与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饮酒,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人也。父质,以忠清著称,少与乡人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魏,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威早厉志尚。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定省,家贫,无车马僮仆,自驱驴单行。每至客舍,躬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侣进道。既至,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父赐绢一匹为装。威曰:“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质帐下都督先威未发,请假还家,阴资装于百余里,要威为伴,每事佐助。行数百里,威疑而诱问之,既知,乃取所赐绢与都督,谢而遣之。后因他信以白质,质杖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拜侍御史,历南乡侯、安丰太守,迁徐州刺史。勤于政术,风化大行。

    ②后入朝,武帝语及平生,因叹其父清,谓威曰:“卿孰与父清?”对曰:“臣不如也。”帝曰:“卿父以何胜耶?”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远也。”帝以威言谦而顺。累迁监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入为尚书,加奉车都尉。

    ③威尝谏时政之宽,帝曰:“尚书郎以下,吾无所假借。”威曰:“臣之所陈,岂在丞郎令史,正谓如臣等辈,始可以肃化明法耳。”拜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以功封平春侯。太康元年,卒于位。

    (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放驴 (2)资装于百余里

    (3)威为伴 (4)吾无所假借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忠清著称 具告以事

    B.谢而遣之 羽化而登仙

    C.勤于政术 而君幸于赵王

    D.威尝谏时政之宽 为吾子之将行也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武帝认为胡威“言谦而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内容,对胡威“清慎”的事例加以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