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南充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敢于拼搏、敢于挑战的莘莘学子,通过这次考试即将开启人生崭新的阶段。

    ②从岛民的角度来看,共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是人类首当其冲的要务。

    ③一名网友来到曾经很有名气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游玩,发现产业园万人空巷,极其冷清。

    ④十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那些充满艰辛苦痛的过往,令他不堪回首

    ⑤王凯现在虽然名噪一时,但在事业起步阶段时,他也曾经明珠暗投,无人赏识。

    ⑥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管委会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城区面貌改头换面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 2、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项伯即入沛公   卒廷相如,毕礼而归之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愁煎迫

    C. 事不目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何时眼前突兀此屋

    D. 笑大方   府吏丁宁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 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 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斗争精神。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必须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是对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所有英灵的最好安慰。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对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所有英灵的最好告慰。

    B.这是对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对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所有英灵的最好安慰。

    C.是对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对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所有莫灵的最好安慰。

    D.这是对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对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所有莫灵的最好告慰。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尽管厂家不断推出新车型,经销商也采取各种措施,但没精打采的汽车市场依然没有激活。

    ②4月23日,王毅部长在“文明古国论坛”中提到,文明古国的传统之根定能使这些国家的创新之树蓊蓊郁郁

    ③春天,滨州三千亩郁金香绽放吸引了大量游人,虽然不是在荷兰,色彩斑斓的异国花卉也别有风味

    ④五一黄金周,人们对济南西客站附近楼盘推出的小户型住宅充满期待,意兴阑珊地参观样板间。

    ⑤刚刚结婚的他一身休闲打扮,书生意气,神采飞扬,看来新婚让他好心情满满。

    ⑥我们不搞无谓争论,但涉及大是大非问题,涉及政治原则问题,决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退避三舍。

    A. ①②⑥   B. ②③⑥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黄梅初级中学同学录序两篇

    废名

    民国二十八年秋,黄梅县小学在山里头恢复开学,我在停古乡金家寨第二小学做教师。二十九年春二小迁移;金家寨改为县初级中学校址,县初中又恢复开学,我乃为县中学英语教师。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自办同学录,要我写序,我毫不推辞写了。

    古今做先生的莫如孔子,做学生的莫如孔子的学生。我这话仿佛说得很可笑,孔夫子还要你鼓吹么?其实不然。我们不要把“孔门”看得高了,看得高便等于空中楼阁,不是真面目。这是世人不懂得孔子的缘故。我把孔子就当作我们学校里的先生一般,孔门弟子就像我们学校里的学生,于是看到了师生生活,看见了先生与学生的好模范。

    在上课的时候,学生有时栽瞌睡,有时又躲在寝室里睡午觉,孔夫子的学生亦如此,于是先生大责骂一顿,《论语》所载宰予昼寝,正是这件事情的记录,我以为很有意思,令我们想象那个寝室里是什么情形,那个学生午睡怎么被孔夫子查出了,结果记一次大过。子路不耻恶衣,自己穿一件旧袍子同穿皮袍的阔人站在一起,我自有我的价值,而彼于我何加焉,我有什么可羞耻的地方呢?先生见着这个好学生,引一句诗赞美一番:“不收不求,何用不臧。”子路高兴极了,从此天天起来诵这一句诗,“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同我们乡里私塾学生背《诗经》一般,未免可笑,所以孔子叫他不要读,“你天天这么的读什么呢?百尺竿头你应该再进一步!”这些不正是我们师生之间普通的情形么?

    先生对于学生该是怎样的留心,孔子的学生也真是好学。有一回一个瞎子走进学校来了,先生搀着他,怕他摔跤,及阶说这是阶,及席说这是席,学生也都站起来了,又坐下去,这是谁,这是谁,一一介绍给他。孔子对于瞎子向来是讲礼的,他在路上走路遇见无目之人总要恭恭敬敬的尽了礼,只可惜瞎子不认得而且不晓得。这路上有一个人——我们现在称为圣人而在当时只是一个过路的人,对他尽礼罢了。现在有瞎子来校参观,等到他出门之后,学生见老师那么殷勤招待他,问老师是不是道理应该如此。老师告诉他们道理应该如此。这是孔门好学。我喜欢读《论语》,觉得它是世界上一部最好的学校日记。

    我回故乡,在中学教书三年,光阴过得很快,第七班同学将毕业,办同学录,要我写点文章作纪念。此事不提起则可,一提起在我却未免感慨系之。因为我平常总是觉得我们师生之间感情不够,切磋不够,这或者不是一个学校的情形如此,是今日一般学校的通病。我们何足以言分别呢?我常常想起《论语》一书,我爱孔夫子,爱孔夫子的学生,因为我是爱诸位同学的,我觉得对不起诸位同学,与诸同学相处三年,无一事足以当得起教育二字。而我本有心教诲子弟的,姑以此文作别后相思之资。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于黄梅五祖寺之观音堂

    人总有一个留纪念的意思。所以庄周一派的旷达,总不能说是近人情。泰戈尔《飞鸟集》有一章云,“愿生者有那不朽的爱,死者有那不朽的名,”将此意说得最有情趣,令人觉得人生可敬可爱。中国人的生活总是那么的干燥无味,一般读书人的思想亦然,动不动以好名不好名来品评人,其实名是啥物事?好名又是啥物事?本着朴实的感情,好名怎么算得一件不好的事呢?生平或者身后留得好的名声,不正同我们愿被人怀念着是一样的心事么?人生虽短,令名则长,大丈夫真是应该留芳百世。孔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的话我相信同我是一般的老实,一般的说得人生之佳致哩。后来王阳明到底是三代以下的人物,思想便不免钻到牛角湾里面去了,将孔夫子的话要曲为之解,按他的意思圣各怎么说名誉呢?疾没世而名不称的称字应读若相称的称字,即是说恐怕死后自己的名誉太大了,实不足以当之。你看这是如何的煞风景。

    我平常看见游客们喜在名胜地方的墙壁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即如我们在五祖寺读书的时候有些同学在竹林里竹子上将自己的姓名与时日一起刻下,我觉得这未必是中国文士传统如此,或者乃是人之常情。总之这些事没有受人嘲笑更没有受责备的理由,只要写得刻得有趣味便好了。既然是留名,自然更要讲公德,若是在不应该写字地方却大写而特写一番,弄得不堪入目,那是怪我们做先生的平日少训导;我们确是有爱惜名誉之必要。

    在另一方面,中国人又很少有保存纪念的习惯,因此常常使人有文献不足征之感。即如五祖是我们黄梅的和尚,我们关于五祖比外乡人多知道些什么呢?我们找不出一片古物出来可以帮助我们做一点考证。民间传说虽有些,只是传说而已,不足以为历史。这是如何可惜的事。历史的材料,每每在当时是无心之物而给有心人保存着,保存到后代便是无价之宝。我们中国人何以如此的没有历史癖呢?这样我们能爱国吗?爱乡吗?听说满清时代黄梅开办高等小学第二班毕业同学录有一位郑先生保存着有一份,而这位郑先生是以迂腐著名的。我以为郑先生有可佩服之处,既然有同学录,为什么不应该保存它呢?你不保存它。当初为什么要这个东西呢?不是你自己胡闹么?不要以为一本同学录无足重轻,天下事的价值都不在事的本身,在乎做这事的一点心,便是敬其事之心。若就保存史料说,又正是国民的一种责任,这个责任心也正在这里表现着

    县中学第八班同学毕业,办同学录,叫我写一篇序,我谨序之如上。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六月一日于黄梅什村庙之南冯仕贵祖祠堂

    (选自《废名散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篇同学录序生动描写了孔门师生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对往日师生生活的留恋和对毕业在即的学生的不舍。

    B.子路因为“不耻恶衣”得到老师的赞美,结果又因为得意忘形而被老师批评,这些描写将子路单纯率直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

    C.第二篇同学录序中,作者认为庄周不近人情,泰戈尔可敬可爱,两相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好名”问题的态度。

    D.作者认为王阳明钻牛角尖,曲解孔子话的意思,又认为游客在名胜之处题名是人之常情;这些见解新颖别致,使文章别有意趣。

    【2】第二篇同学录序中作者感叹到“天下事的价值都不在事的本身,在乎做这事的一点心,便是敬其事之心。”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用意何在?

    【3】结合两篇同学录序的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孔子形象。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默写.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_,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

    (2)五亩之宅,___________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_____________,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____________,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_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______________,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__,则何如?

    (4)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_____。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__________________。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___________________,何也?”

    (5)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________________

    (7)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___,而见者远;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___,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8)荀子《劝学》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结尾处指出“为国者”如果凭借偌大的国家,却“_____________________”,旨在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

    (2)草木是古诗词常用意象,其兴衰往往寄寓作者复杂的情感,如屈原《离骚》(节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庭坚《登快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王维《山居秋以》中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相近。

  • 9、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论语》)

    (2)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想当年: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风之积也不厚,_____。(庄 子(逍遥游》)

    (4)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苏轼《赤壁赋》)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情回忆了往昔“沙场秋点兵”的雄壮场景,表现出对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渴望。

    (2)《蜀道难》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作者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但知道这是不可能马上得到的,只能“___________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崔氏东山草堂

    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注释:

    ①崔氏:崔兴宗,崔氏庄因在王维别业之东,故称东庄,亦称草堂。东山:蓝田山,又名玉山。这首诗是杜甫来辋川访王维故居时,在崔兴宗东山草堂所作。②王给事:王维。王维曾隐居蓝田辋川,后离开再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歌第一句中的一个“爱”字,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诗歌第二句点明了时令为秋季,此时正是秋高气爽之时,此时正是出游的好时节。

    C. 诗歌的颈联主要写村人的晚餐,由“谷口粟”和“坊底芹”可知农家生活的清贫。

    D. 诗歌尾联将草堂主人与王维作对比,用王维的弃隐再仕表达对草堂主人的惋惜之情。

    E. 诗歌耐人寻味,运用对比和衬托的写法,写出了草堂的幽静,表达对农家生活的喜爱。

    2诗歌的前两联是如何写静的?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夏梅说

    [明]钟惺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侯。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意也。

    [注] 在告:官员在家休息。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们在冬季争相赏梅是因为仰慕梅花傲霜斗雪的风骨。

    B.作者写盛夏时节,梅树“花实俱往”,更显出梅花不与群芳争艳的孤傲。

    C.从文章内容推断,张谓《官舍早梅》诗中所描写的应是仲春时节的梅花。

    D.作者为了表达对董崇相的情谊,请朋友作诗唱和,并画夏梅图赠送给他。

    2文章第一段中:“极热”指的是___________,“冷极”指的是______________

    3对“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世间原本有些人,固然身处寒冷的时节,偏远的地方,但把名利和权势也带到了那里。

    B.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名利和权势仍在手里。

    C.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倍受冷落,而表面上仍然掌握着实际的权力。

    D.这世间有些人,原本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又重新获得了名利和权势。

    4文章最后一段中的“巧者”意为____________,他们的“巧”表现在__________

    5这是一篇讽喻文章,请对本文的写作思路作简要评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4月21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发布,全面记录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事业成果,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青春担当。

    从一百年前“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的青春宣言,到去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集体献词,从冰雪赛场上一张张虽稚嫩却自信不屈的脸庞,到疫情防控前沿一个个虽年轻却果敢坚毅的身影,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多篇论文的天才少年曹原,到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一战斗宣言的戍边战士陈祥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强国一代”正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伟大民族一同闪耀。

    青年,始终与国家、民族和时代关联。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向校刊“我和我的祖国”专题栏目投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