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塔城地区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A. 帖 纵横

    B. 饿 雕 蚍 鼓相应

    C. 忧 齐公 颓断壁

    D. 然 粉 群英荟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

    B.“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

    C.“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而后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划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红楼梦》的情节张弛有度推进有序,细读之下会发现小说设计了由两条主线构成的网状结构一条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一条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阅读时可以梳理家门败落人物聚散这两方面的内容,体会小说纵横交错的特点。

     

    A

    ” 、

    B

    C

    D

    ” 、

    A.A

    B.B

    C.C

    D.D

  •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yǒu     shǔn   如丧考

    B.板( 门(   ōu   断壁颓yuán

    C.háo 息(   然(míng   尘泥漉(shèn

    D.女(bēi   仰(yǎn páo 呱而泣(guā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信造化之尤物 B.与江山相发挥

    C.南唐为奉军节度 D.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糖桂花

    唐玉霞

    炎热还未走远,桂花就开了,仿佛迫不及待。油绿的叶子里密密麻麻绽满了细细小小的花朵。雕琢般的四片花瓣,一星半点花蕊,能爆发出浓烈的芳香。来来去去的人,简直要在桂花香里迷失了方向。开黄色花的金桂,开橘红色花的丹桂,开淡黄近乎白色花朵的银桂,在村子里次第开放,熙熙攘攘地开着,浓浓的香气笼罩着整个村子,经久不散。

    这样酽酽地香醉几日,就有桂花窸窸窣窣地往下落,像下雨一样。老娘坐在树下补衣服,儿子、媳妇都在田里忙。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老娘插不上手。老娘已经下不了田,只能在家里烧烧锅,扫扫地,喂喂猪,其实也是不少事,但因为不割稻不插秧,家里的事情再多人也是看不见的。这一日老娘刷了锅,舀了两瓢子糠到桶里,余火热了洗锅水,连中午饭剩下的锅底,舀进桶里,搅拌了,拎到猪圈里。但是一拎却拎不起来。老娘不敢要强,慢慢挪到猪圈,自言自语,一定是今天糠舀多了,水倒多了,不然昨天还拎得起今天怎么会拎不起来呢?自从耳朵开始聋,老娘就喜欢自言自语。

    揣着一点心思,老娘做事有点儿走神。她拿扫帚把苹屑扫扫,扫到桂花树下,地上铺了一层落花。老娘索性不扫了,抱了张破床单铺在树下,她自己掇了条凳子,坐在桂花树下补衣裳。一个双抢,小孩撕开的褂子,大人磨烂的裤子,都堆积着。只是一条裤子绽开的裤线还没有缝完,老娘就打起了瞌睡。桂花扑簌簌地落在老娘头上、怀里,太阳暖烘烘地晒着,穿过桂花树,斑斑驳驳落在老娘头上,晒得老娘头皮有点燥热。一阵“咯咯哒”的叫声传来,惊醒了老娘,原来一只母鸡下了蛋。

    老娘拍打着身上的桂花,把缝了一半的裤子放下来。近来一坐下来就瞌睡,可是真上床躺下,又睡不着,这让老娘心里疑惑得很,上了年纪的老人就怕这样,这可不是个好兆头。黑蛋爷爷就是坐着打瞌睡,身子一歪死了。老娘虽然整天把死挂在嘴边,可她不想死。孙子还没有长大成家,她还想抱个重孙子再闭眼。老娘站在树荫里越想心里越不甘,索性不坐了。她取了支竹竿,竹竿的一头绑着一只兜,这是打柿子用的。老娘不等桂花落,她去给树们帮帮忙。竹竿在桂花树之间游走,轻轻触碰。桂花像急雨一样落下来。老娘胳膊举得酸了,看看破床单上落了一层,老娘拎起床单四角,把桂花倒进一只筲箕里。老娘有一只装雪花膏的玻璃罐子,装了何湾的豆糖、雍家镇的玉带糕,或者墨子酥、柿饼,都是娘家来人带给老娘,或者儿子去集镇里买给老娘的。一个夏天,什么样的东西都吃完了。老娘将桂花倒进玻璃罐子里,倒一点,加一点红糖,再倒一点,再加一点红糖。这红糖是老娘的宝贝,老娘不相信白糖,她相信红糖最补。她年轻时坐月子,想喝口红糖想巴了心。满满装了一只罐子,老娘将罐子收到床档下。想了想,老娘蹲下身,将罐子往床档深处推了推。

    老娘做的是糖桂花,总要等上月余的光景,红糖慢慢溶在桂花里,桂花由金黄转成巧克力色,若是白糖,颜色要明艳一些。打开罐子,浓香甜蜜。煮元宵的时候舀一勺,或者做桂花糕的时候舀一勺,甜还在其次,香味的醇厚最是销魂。前两日过中秋,乡下自己蒸月饼,糯米面.里面包了糖粉。隔水蒸了,软软糯糯甜甜。媳妇就说,要是有糖桂花,包了糖桂花馅儿才叫又香又甜。桂花馅儿的月饼是做不成了,老娘要等到儿子冬日里下塘踩了藕,做桂花糯米藕。糯米和藕同煮,到糯米黏稠,藕也烂了,盛起来舀一勺糖桂花,就是老娘也能满满吃上两大碗。除了做糖桂花,老娘还会做桂花酱。前些年和儿子媳妇一起下田,桂花开了谢了,没有人管,这几年,老娘有心思了。

    太阳西斜的时候,儿子媳妇扛着锄头回来了。老远就听见猪在猪圈里嗷嗷叫,拱着圈门,家里大门开着,却没有人影。桂花树下的凳子上,放着针线笸箩,一支长长的竹竿横在地上。儿子捡起竹竿说,这是谁放在这里,把娘绊倒了不是小事情,边说便往屋里走。

    屋里,老娘趴在床沿上一动不动,一只手还扶着床沿,她将罐头瓶子往里推一推,扶着床沿想站起身来,但是没有起得来了。一阵风吹过,桂花香从屋外飘进来,老娘觉得有点儿醺醺的,就此闭上了眼睛。

    (选自唐玉霞《悠然岁时迁》,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娘”“媳妇”“儿子”“黑蛋爷爷”等称谓不仅交代了亲密的人物关系,而且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B.文章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对老娘的心理描写着力表现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C.太阳西斜时,“儿子媳妇扛着锄头回来了”,透露出正是孩子们的勤劳,让老娘的晚年生活甜美而安心。

    D.文章哀而不伤,虽然写老娘之死,却不渲染死亡之悲切,而是努力营造“桂花静落”般动人的艺术情境。

    【2】“糖桂花”在文中有什么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学习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作者初到赤壁时通过写风与水,表现怡然自得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潮水上涨、白帆高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日无衣”,似自责反问,以强烈情感在人们的心灵上点燃火把,于是得到无数战士同声应和:“_________”“_________”“与子同裳”。

    (2)《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人格与文风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先写箜篌精美,再写乐声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四美具,二难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____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5)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由梦境转人现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比兴手法描写女子婚后不幸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结尾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坚守理想,虽然死亡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题壁

    (清)宋湘

    笛声吹裂大江流,天上星辰历历秋。

    黄鹤白云今夜别,美人香草古时愁。

    我行何止半天下,此去休论八督州

    多少烟云都过眼,酒杯还置五湖头

    【注】①八督州:晋陶侃,曾平定苏峻之乱,战功赫赫,官至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②五湖: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泛轻舟隐于五湖。后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题壁”二字点明题材,题壁诗始于两汉,盛于唐宋,驿墙、寺壁等处多所题咏,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B.首联用“笛声”暗溯黄鹤楼的名楼故事,次句拓展“历历”的用法,原指清晰可辨,这里兼以形容时间的流逝。

    C.颔联“黄鹤白云”化用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联系古今情境,点出异代同怀。

    D.尾联“酒杯还置五湖头”表明诗人渴望借酒浇愁,诗人心情在吟咏历史遗迹中发生变化,趋于愁闷黯淡。

    【2】诗人在《湖后居》中写到“我诗我自作”,“赏其写我心”,请简要分析“写我心”诗学主张在本诗中的具体体现。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纮宇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岁荒,民将他往,召谕父老曰:“令不能使汝必无行,若留,能使汝无饥。”皆喜听命。乃官给印券,使称贷于大家,约岁丰为督偿,于是咸得食,无徙者。明年稔,偿不愆素。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纮每议狱,必傅经谊。纮曰:“天下囚应死,吏懦不行法,辄以疑谳。夫杀人而以疑谳,是纵民为杀之道也。请治妄谳者。”不从。擢刑部郎中。

    元祐初,为国母祭莫使。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黔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他日,夏使至,请归复侵疆。纮逆之至馆,使欲入见有所陈,纮止之,答语颇不逊。纮曰:“国主设有请,必具表中,此大事也,朝廷肯以使人口语为可否乎?”随语连拄之,乃不敢言。知郓州,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或请大索城中,纮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

    纮事兄纯礼甚备。在郓州闻讣,泣曰:“兄教我成立,今亡不得临,死不瞑矣。”适诣阙,迎其柩于都门,哀动行路。悉以奉钱给寡嫂,推其子恩,官其子若孙一人。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随竞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选自《宋史·杜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黔/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B.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黔/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C.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黔/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D.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黔/且不跪受诏/纮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指在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将进士分为三甲,即状元、榜眼、探花。

    B.神宗是庙号,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使用的名号,有别于用以褒贬善恶的谥号。

    C.夏指西夏,是曾与北宋对峙的政权,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喻之为“天狼”。

    D.知郓州即担任郓州知州,宋代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纮体恤百姓,政绩卓著。境内发生饥荒,百姓纷纷准备逃亡,他采取措施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因此受到皇帝提拔任用。

    B.杜纮审案严谨,执法严格。对于罪案,他结合经书的义理加以审决;对于因懦弱而未严格执法的官吏,他果断加以惩治。

    C.杜纮义正辞严,不畏强势。面对索要疆土的无理要求,他毫不退让,据理予以严厉驳斥,使得西夏使者不敢再提及此事。

    D.杜纮感念兄恩,重视亲情。他铭记兄长教诲自己成人立身的恩德,侍奉兄长礼节周备,在兄长去世之后悉心照顾其家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

    (2)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纮载与归,医视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快乐教育”的说法,一些专家主张学校教育要多多践行快乐教育的理念,让孩子多些快乐。教育的目的应当使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习知识更加容易。

    但对此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一位清华教授曾愤慨地说过:“中国教育的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这根本不符合教育规律。”很多人认为,从来没有快乐教育,好的教育都是需要吃苦的,正如古谚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规定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假如你们学校举行一场题为“教育需要快乐还是需要吃苦”的辩论赛,请你选择一方写一篇辩论发言稿。

    ②请你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给主张“快乐教育”的专家或反对“快乐教育”的清华教授写一封信,交流自己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