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今夕何夕,共此烛光。海峡两岸,________,也实在分别太久了。
(2)经受过战争的洗礼,承受了世纪的怆痛,天地悠悠,________,千载以后,依然浸染眉宇。
①虽只隔一水 ②天各一方 ③纵情幽州台上 ④多少英雄豪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年来,教育投入在各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得到了较为有力的保障,国家对学术研究的资助不断增加,不少高校呈现出积极扩张的现象。
B. 人们欲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并改正过失。如何探索未知世界方面,《周易》提供了许多智慧,如“触类旁通”“数往知来”等。
C. 不明潜水艇出现在瑞典水域内一事仍在发酵,截至到 21日,瑞典的搜索活动已经开始 5 天,动用的舰艇和飞行器达数百量。
D. 中巴签署 50 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同意以中巴经济走廊为引领,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经济合作布局。
3、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B.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C.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D. 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 的价值基因。
②有着学界楷模,一代宗师之美誉的国学大师南怀瑾,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 。
③这次,他平时自学的电脑维修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只见他 ,—会儿工夫就把电脑故障排除了。
A. 薪火相传 融贯中西 二一添作五
B. 薪火相传 融会贯通 三下五去二
C. 衣钵相传 融贯中西 三下五去二
D. 衣钵相传 融会贯通 二一添作五
5、下列各句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短歌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建安十三年征伐孙权的前夕。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D.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的诗风。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439 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胡葱、胡萝卜、大蒜、菠菜、芫荽、苜蓿,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习胡俗、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在唐朝著名的十部乐中,西域音乐就占五部。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硇砂、玉石、珊瑚、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
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
B.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对沿路各民族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各民族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了联结纽带作用。
C. 游牧民族和汉族共同开拓了丝绸之路,无数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D. 为了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早起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丝路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因为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 控制了草原道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交易时换回绸绢,除了供本国贵族享用外,还将其大量传输到西方。
C. 汉代开启的丝绸之路在后世并非总是畅通无阻,它既遇到过衰败和阻遏,也曾经经历过再度的繁荣和兴盛。
D. 丝绸之路的开拓以及之后的繁荣,离不开沿途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但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还是中原王朝。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原王朝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提供食宿,建立州府等加强治理,就是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B. 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甚至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局限于物质方面,还有文化和思想。
C. 丝绸之路是民族沟通的渠道与交流的舞台,它使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并进而形成了多元统一体的中华民族。
D. “一带一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它不但描绘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画卷,还将架起东西方交流交往的桥梁。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列举了“登高而招”等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后,总结出的一个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告诉人们艺术表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永在《望海潮》中描写不同季节的两种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作者用“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男主人公迎娶女主人公后变得粗暴无礼。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写遥望金陵,慨叹物是人非、充满无限怅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描绘了一幅与民同乐的生动画面。其中,描写太守宴席上的菜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9、(1) _______________ ,翼若垂天之云。
(2) 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
(3) 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5) 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
(6) 安得广夏千万间,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7)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
(8) 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女》中写女主人公故意躲藏起来,惹得男主人公焦急不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分别从内外两个方面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中,作者由追忆青春年华起笔,写得如梦如幻,最后以“_______,______”两句表示迷梦已醒,只是当时不甚分明。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的结局。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秋空如洗,秋色如画,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
B. 临水人家竹篱茅舍,岸边酒旗迎风轻扬,远处烟村错错落落,一丝温暖慰藉油然而生,一缕乡思也由心底萌生。
C. “凄凉”二字直抒胸臆,点明“乡心”的况味,处此境地,“心”不由己,深入一层写乡思之撩人,感情更深挚。
D. “凤楼”借指家中的妻子,此句写路远人遥,视线难及,回头凝望,也是徒劳,点明“乡心”的具体内涵。
E. 最后四句从望乡的怅惘转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全从实处着笔,身未经而心先想,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
【2】整首词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词句简要说明。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①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②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①[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②[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B. 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C. 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D. 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清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
C.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如文中“康熙”就是清圣祖的年号。
D. 古人在朝中作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天馥深受皇帝器重。当他与大臣们在修筑重堤还是疏通下河的问题上各持一说时,皇帝认为李天馥是正确的。
B. 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和平,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
C. 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茅屋守墓。这种孝顺家风也被他的儿子传承了下去。
D. 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彭鹏、陆陇其、邵殿尧等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
(2)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没有美的滋养,人生是单调的。当每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美育的职责正是让人懂得如何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向美而行,不是为了让少数人掌握“一技之长”,而是让所有青年学子在对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和生命之美的感受中,丰富思想,塑造品格,汲取力量,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四川省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开始,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请结合材料,给学弟学妹写一封信,分享你对美育的体验、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