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文)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⑦火尚足以明也 ⑧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 ①③④
B. ②⑤⑦
C. ③⑤⑥
D. ②④⑧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是一些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②优秀的文学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善于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③许多走红的网络文章文辞并不精美,甚至不通文墨,言不达意,却因其观点与网友的内心相契合而被追捧。
④钱钟书先生用文言文写成的《管锥编》博大精深,其用词运斤成风,最能表现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⑤在外求学的子女,对于父母,虽然无法做到冬温夏清,昏定晨省,但每日问声祝福,道个平安,也能尽份孝心。
⑥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她从入职之初就深知管理企业财务犹如阪上走丸,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她在工作上一直都小心翼翼。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⑤
3、下列诗句反映了不同季节的物候,按春、夏、秋、冬的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③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②④③①
B.④③①②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自己的生死观,并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教育往往是社会问题的反映或投射。 ① 是资深的教育圈内人,有时候 ② 有看不见、想不明、理不清的困惑。这 ③ 都很正常,教育的魅力也在此。但 ④ 内容怎么换,形式怎么变, ⑤ 不能离开育人这一核心,不能忽视教育是完善孩子的知识结构、培育积极的价值观这一根本目标。把握了这一点,教育就不但不会走回头路, ⑥ 会生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与自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虽然 也 固然 不管 都 甚至
B. 虽然 却 固然 尽管 还 甚至
C. 即使 也 其实 不管 都 反而
D. 即使 却 其实 尽管 还 反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快闪是一种以创意、幽默、奇观为重要元素的亚文化活动,旨在“用颠覆性的表演震撼顺从的城市人群”。2003年,美国人比尔·瓦斯克在纽约市区发起了首次快闪活动,随即它便乘着新媒体发展的东风魔力般席卷全球,成为当代城市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快闪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20至30岁的青年。这一人群的社交网络最具流动性,喜欢结识新朋友,不一味强调社交关系的稳定性,在快闪活动中,社交媒体一对多、节点式的传播特征,进一步扩大了流动性社交的优势,使得在短时间内动员大量陌生人参与成为可能,而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组织机制。在大型密集而人口异质的城市中心,年轻人巧妙地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活动策划、人员调度,可以打破城市生活的日常节奏,打造出临时性的公共空间。
快闪类型多样,先后出现过离散型、游戏型、政治型、商业型等不同种类。其内容或是一种娱乐狂欢,或是表达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抑或是宣传某种新观念、新产品。学者们对其评价也是态度各异。批评者认为它肤浅幼稚,只是纯粹的社交性游戏并且缺乏严肃理性的实践目标;指责它干扰城市正常秩序,增加城市治理成本;甚至担心快闪族被未知组织者利用,从而引发社会混乱。赞赏者则认为,快闪降低了社会参与的门槛,创造了一种平等民主的社交形式;它以戏剧化的方式重塑了人们的城市空间体验,并拓展了公共表达的形式。
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合理借鉴了快闪亚文化“情境创设”的理念和充满活力的形式,并通过有效的策划和组织为其注入了深沉的内容和情感,提升了审美品格,展现了亚文化参与构建主流话语的无限可能。
注入意义,内容主流化。有别于快闪亚文化的无意义传统,爱国歌曲快闪活动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是一份献给祖国的特别礼赞。所唱曲目虽多为老歌,但因其爱国情感浓烈、社会普及度高,且经过全新编排,更能直达人心,引发共鸣。活动在娱乐性、可近性上获得了青年的认同,同时也突破了理论界对其肤浅性、破坏性的指责,以轻盈的姿态为爱国主旋律注入了清新的活力。
精心策划,形式审美化。各地的快闪都非常注意天气、场所、布景、道具、领唱人物的选择和设计,以彰显其地域特色、历史风韵、建设成就和时代精神。活动多在人流如织的公共场合惊奇发生,以知名人士、行业精英、青年学子富有个人魅力的独唱或互动演唱启幕。在悠扬旋律的感染下,成百上千的在场群众从好奇驻足到自觉加入,最终发展为共情共鸣的集体合唱。主办方通过多机位抓拍、精美剪辑和专业和声,最后完成声画语言绚丽、情感逐渐开华的优雅叙事。
创设情境,行动剧场化。社会哲学家芒福德认为:“城市不仅创造了剧场,它本身就是剧场。”爱国歌曲快闪系列活动通过艺术行为、教育主题的巧妙嫁接,在司空见慣的城市居所中创设出富有诗意的剧场氛围,使现场群众在偶遇的“戏剧”情境中经历了一场融欣赏、体验、共情、参与于一体的审美实践。而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接力传播则将剧场效应进一步扩散,形成了跨时空的情感震颤和价值认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一场又一场表达爱国激情的快闪风潮。
(摘编自邹举、周玥《青年亚文化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新情境》,《中国教育报》2019年6月13 日)
【1】下列关于文中“快闪”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快闪”对城市文化具有颠覆性,使城市人群受到震撼,是一种亚文化活动。
B.参与“快闪"活动的主体人群不一味强调社交关系的稳定性,因而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C.“快闪”可在短时间内动员大量陌生人参与,不再依赖传统意义上的组织机制。
D.“快闪”因肤浅幼稚、干扰城市的正常秩序,因而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指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三段从多角度介绍“快闪”活动,为下文论述中心论点做铺垫。
B.文章介绍了学者们对“快闪”活动的不同看法,使论证更为全面客观。
C.文章后三段以平行并列结构论证了“快闪"活动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创设新情境。
D.文章在论证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分析说理、例证、对比、引证等论证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爱国歌曲快闪”活动所唱曲目必须是普及度高的富有浓烈爱国情怀的老歌,这样才能直达人心,引发共情共鸣,获得围观者的认同和主动参与。
B.“快闪”活动表面上似乎是临时的、偶然的,但依然是有策划、有组织的,“快”与“闪”的特点,也使它难以被有效监管,因此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C.“快闪”活动自身所产生的影响力还是很有限的,要想扩大影响力,还应吸引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加入接力传播,不断扩散。
D.“快闪”虽然是一种亚文化,但“爱国歌曲快闪”活动为构建主流话语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创设了新情境,开拓了新思路。
7、按题目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2)“世胄蹑高位,___________”出自_______的《咏史》。
(3)《师说》中,韩愈列举孔子曾向老子、郯子等人请教学习的事例,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
(2)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 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4)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李商隐在《锦瑟》中抒写从梦中醒来,知道梦已经远去,当日情怀令人惆怅,却无可奈何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既以蚯蚓为哈,正面论证了“学习要专心”的论点,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来论证这个论点。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又写出了守军威武雄壮的气势。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从眼前斜阳照射的街道和树木写起,又写及跟京口有关的另一个历史风流人物。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两句写溪流曲曲折折,若隐若现。
11、(1)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7)无为在歧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1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13)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15)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
(1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2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风不度玉门关。
(29)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___;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寄题沙溪宝锡院①
欧阳修
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
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
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苎遍山家。
野僧独得无生乐②,终日焚香坐结跏③。
【注】①宝锡院:寺庙名,在欧阳修的家乡江西吉州。②无生:佛教语,不生不灭。③坐结跏:佛教坐禅之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十分喜爱自己的家乡,认为一切都是美好的,还曾写诗向朋友夸赞自己的家乡。
B.第二联充分调动视觉、嗅觉等感官来展现秋日美景:枫叶随风飘落,稻花随风飘香。
C.“酿酒烹鸡留醉客”一句表现了当地民风之淳朴,与陆游“丰年留客足鸡豚”意思相近。
D.诗人着一“遍”字,形象地再现了当地家家户户织苎的景象,表现出了百姓勤劳的品质。
【2】有人在阅读本诗后,对尾联为什么会出现“野僧”而感到疑惑。请你结合全诗,为其解惑。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继宣,开封浚仪人。尝命往陕州捕虎,杀二十余,生致二虎、一豹以献。契丹寇静戎军,从崔彦进过拒马河接战,自午至申,大败之。雍熙三年,曹彬北征,继宣从先锋李继隆至方城,力战三日,大军继至,遂克固州。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斩其酋贺恩相公,继宣亦中流矢。大军还雄州取刍粮,遇契丹新城,疾战至暮。明日复战,继隆为敌所邀,继宣以所部拔之。召入,以功超授崇仪使。淳化三年,徙知保州。筑关城,浚外濠,葺营舍千五百区;造船二百艘,入鸡距泉以运粮,人咸便之。课军中劲弩,为入阵之备。至道三年,契丹寇定州,至怀德桥,继宣领兵三千掩袭之。契丹保丰隆山砦,继宣伐木治常山桥,契丹闻之,大惧,拔砦遁走。继宣锐于追袭,傅潜为部署,继宣诣潜请行,颇为所抑。及召潜属吏,诏继宣与高琼同主军事,逐敌越拒马河。受诏按视缘边城砦,权知威虏军,敌骑至城下,屡出兵设伏,斩获甚众。咸平四年,领康州刺史。敌至,继宣即召赤虏之师,敌走上羊山。继宣逐之,环山麓至其阴。继宣马连中矢毙,凡三易骑,大克捷。诏书称奖。景德初,契丹乘秋来攻,继宣独主镇州全师。及与契丹和,命为高阳关钤辖。继宣罕识字,上以河间郡事繁,虑狱讼有枉,命高继勋代之,止为钤辖。大中祥符初,召还,加四方馆使。以疾,授西京水南都巡检使,每夕罕巡警,为留司所举,特诏增巡检一员,专主夜巡。六年,疾甚,求至京师寻医,卒,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李继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B. 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C. 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D. 进壁涿州东/又与敌斗/乘胜攻/北门克之/日领轻骑度涿河/觇敌势/又将五千骑援/米信因率劲骑追/至新城北大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地支用于计时:午时指白天十一点到一点,申时指下午三点至五点。
B. 先锋,作战时率先迎敌的人或部队,后指一切事物的开创者或领先者。
C. 刍粮,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刍,本是割草,多指喂养牲畜的草。
D. 属吏,指部门的下属官员,也指交给执法官吏处理。文中意思是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继宣勇猛无畏,因功受封。李继宣曾受命到陕州捕捉老虎,他杀死了二十多只;后来跟随李继隆作战,斩杀敌酋,身中流矢,因战功被任崇仪使。
B. 李继宣恪尽职守,积极备战。李继宣知保州时修筑城墙,修葺房舍,造船二百艘用来运粮,并且督促士兵训练使用强弩,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
C. 李继宣不惧牺牲,追赶敌军。李继宣任康州刺史时,勇敢迎敌,与所率军队一起紧紧追赶敌人,所骑的马多次被敌人射杀,但他继续战斗,终获胜利。
D. 李继宣患病任职,深享恩典。李继宣因患病被任命为西京水南都巡检使,但每晚派遣的巡检太少,被留司举报,皇帝为此增加一名巡检,专管夜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遇契丹新城,疾战至暮。明日复战,继隆为敌所邀,继宣以所部拔之。
(2)继宣罕识字,上以河间郡事繁,虑狱讼有枉,命高继勋代之,止为钤辖。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齐画家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归纳整理出绘画品评的六条标准,称“六法”。
①“气韵生动”:作品要有生动的精神气度,富于生命的活力。
②“骨法用笔”:以“骨”喻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强调用笔的力量美。
③“应物象形”:要求画家客观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体现真实性。
④“随类赋彩”:作品用色应符合所描绘对象本身的特点。
⑤“经营位置”:构图不可随意,要从整体上精心布局。
⑥“传移模写”:绘画创作既要传承传统技法,又要勇创新意。
绘画之法,也是人生之法。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任选其中一点,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