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白山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B. 如今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C. 茹志鹃著作颇丰,佳作甚多,其中尤以《百合花》最为著名,《百合花》曾入选中学课本和大学文科教材。

    D. 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 2、下列加点字词的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A.自顾不(空闲)   不之谈(正常) 无动于(内心)

    B.相形见(不足)   余风遗(影响) 冠博带(宽的)

    C.陈出新(去除)   坚韧不(移除) 礼往来(注重)

    D.神乎神(那样)   长久安(太平) 殒身不(顾虑)

  • 3、“红烧狮子头”属于什么菜系?(  

    A.鲁菜 B.川菜 C.粤菜 D.淮扬菜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庭医生的出现,使得普通家庭可望而不可即的高端医疗服务登堂入室,给普通人家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却没有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

    B. 他们这些同学,虽然都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但经过若干年打拼,有的大红大紫成为明星,有的则灰头土脸,地位和身价已是天壤之别。

    C. 徜徉在秀色可餐的山水间。从上屋场到铜像广场,再到秀拔的韶峰,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游子披一袭风尘,在袅袅的炊烟下归来的画图。

    D. “撸起袖子加油干”已成为2017年的流行语,受此鼓舞,各行各业的人们无不以枕戈待旦的精神,投入到新一轮生活和工作中去。

  •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量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飘散在日子的深处。 ① 们与我们的距离那么近, ② 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经在 历史的烟尘里隐退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 论,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明白 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A. A   B. B   C. C   D. 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太长了(节选)

    张洁

    他显然受了重伤,孤零零地躺在雪地上,血在他的身下漫开,就像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他就那么无声无息、仰面朝天地躺着。

    他在等什么,在等死亡吗?

    难道还有一个生命比我更渴望离开这个世界?距他不远的地方,还撂着一支猎枪。是械斗?逃犯?被人暗算,还是自杀?……

    他看见了我。那本就疼痛异常的眼睛里,立马添上了绝望。

    我只是慢慢走近他,围着他转了一圈又一圈,近看看又远看看。

    即便生命垂危,他仍然没有放弃对我们与生俱来的恶意,还有嫌恶、拒绝、恐惧——千真万确的、毫无道理的恐惧。

    我有些失望,即便是恐惧,如果,那是一种对我们有着深刻了解后的恐惧,该是多么合情合理。可是他的恐惧,不过由成见而来。无所不知的人类,怎么会是这样?除此,他的眼睛里还有一种无由的仇恨。

    是的,眼下我轻而易举地就可以结果他的生命,只要张开我的嘴,一嘴就可以咬断他的脖子。

    可是我没有那样做。

    尽管或许他扼杀过我的兄弟、姐妹、亲人和朋友。而面对一道送上门的佳肴,很多狼都会这样做,但那不一定是我的习惯,这可能正是我和其他狼的区别。

    我贴近他的面颊,仔细辨嗅他的气息,人的气息。那气息与我从前在远处嗅到的是十分不同。似乎已经失去生命的原汁原味和纯粹,而是充满了不明的欲望。这仅仅是他个人的气息,还是人类共有的气息?

    正在我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我的善意时,我的嘴巴突然咧了一咧。向上咧开的嘴巴,肯定将我那上斜的眼梢推得更加上斜,于是我那张脸,便像是有了笑意。

    天下有谁能看到一只狼的微笑!

    而后他看上去果然放松了许多。他一定也从来没有与一只狼,这样近距离地对视过。这使他能清楚地看到我的眼睛,还有我眼睛里饱含着的对他的悲悯、友善和毫无戒备。

    有那么一会儿,他似乎也想接近我,甚至心存幻想,幻想着我的营救——不管我是不是一只狼,只要是一个生命,可能就会有对另一个生命的惺惺相惜。

    可我知道,即便我救得了他,他也活不成了。从他的身体里,已散发出如此糜败、驳杂的气味。这岂止是人体走向死亡、走向腐烂的气味,更是灵魂走向死亡、走向腐烂的气味……我敢肯定,他的历史是一个失败的历史,不然,他决不会因为他人的一枪,抑或自己的一枪,躺倒在这里。

    可就那么一会儿,他的心绪还是被戒备、怀疑所代替。或许因为我一直在凝视他的眼睛。既然我能探知河流的深底,那么我想我也能从他这里了解到,为什么人总要杀死我们,总要置我们于死地?即便在我们无碍于他们的时候。

    于是,他又在重新估量我的来意,却永远不会理解,我的到来与他所想的那些鸡零狗碎毫无关系。我看到他的眼睛往那支猎枪上很快地一扫。

    我也即刻明白了此时那支枪对他的非凡意义。它既能帮他克服对我的恐惧,又是他唯一的依赖……于是我用我的前爪和嘴,将那支距他不远的猎枪,一点点地推向他伸手可及的地方。

    我不在意他拿到这支枪以后会对我怎样。我不过是想让这个或许把看得那么重的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得到一份安宁,一份有所依靠的感觉。而人是需要依靠这种情状的动物,尤其他们的精神,从来是难以独立的。

    但他根本不理解我把那支枪推向他的含意和动机,惊恐地躲避着,就像我能拿起那支枪,对他扣一扳机似的。不,不是他的身体在躲避,那身体已无法移动。而是他的精神、他的意志,那些我曾以为我们狼所不具备的优良品质,在我的眼前瞬间垮塌。却掩藏不住对得到那支枪的渴望,也就是杀死我的渴望。

    他一定想不到,一只狼为什么会这样做,也会认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背后,肯定隐藏着什么杀机!在他的精神、意志垮塌的这个瞬间,我还看见了,并诊断出他的疾病,诊断出不论是他杀或是自杀的根由。

    也明白了他们总以杀死我们为乐子,从来是没有缘由的。如果非要说到缘由,那就是他们的信条使然:只有你死,才是我活。

    他们不像我们,在我们的天地里,每时每刻,我们和多少兽类缓缓地擦肩而过。有时甚至同时、同饮一江水,如果我们能够像人类那样,可以种植粮食,可以烹调食物,我们肯定不会为了饥饿去攻击掠杀其他生物以维持自己的生命。

    在我们狼的生命里,有残酷、有厮杀、有血、有弱肉强食,就是没有卑琐、卑鄙、阴暗、贪婪、下流……我终于明白,人类并没有什么值得我深究之处,我们狼和他们的生命态度是如此的悬殊。

    这时,我听到了来自远处的狼群的嗥叫,便索然无味地从这个人的身边站了起来,向远处的狼群跑去。我径直向雪原深处跑去,那广漠得让人恐怖的雪原。嗅到了熟悉的、活生生的有滋有味的气息。

    可是枪声又响了。

    我的身体也随之强烈一震。我知道,那一枪是给我的。这个毫无生还可能的男人,终于向我射出了他此生最后的一枪。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他”集中表现了人性,而“我”这一形象则更饱满丰富,既有狼的共性,也有和群狼迥异的特质。

    B.“他”的气息“充满了不明的欲望”,“不明”是因为其欲望不单一,混杂着对活下去和杀死“我”的渴望。

    C.“我”把枪推向“他”,目的是让“他”杀了自己,既消除“他”的恐惧,也成全“我”离开世界的愿望。

    D.通过对“他”研究,“我”看清了人类丑陋卑劣的本性,失望之下,彻底摒弃了以前对“人”的美好想象。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他”身下漫开的血比作“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不仅表现了血流之多,而且渲染了死亡的血腥恐怖,表达了对人类相互残杀的抨击。

    B.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比如前后两次写到猎枪,第一次暗含了事件的因果,第二次揭示了人物的心理,又都巧妙地为后边的开枪埋下了伏笔。

    C.对“我”的形象塑造兼顾了人和动物的双重属性,对濒死者的悲悯和对人性的剖析,是仁者之心、哲人之思;张嘴咬脖、眼梢上斜等是狼的特点。

    D.与以情节交代为主的小说不同,本文偏重于对人物感官印象和心理联想的呈现,叙述语言体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和情绪化,庄重典雅而又简洁流畅。

    【3】小说以狼的视角,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故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我们狼和他们的生命态度是如此的悬殊”,小说通过狼与人的对比,倡导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____”的结局。

    (2)《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回忆了布艺时期在南阳躬耕的事情,然后用“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当时只想保全性命而没有想过出名的观点。

    (2)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对人生的感悟实现了共鸣;他们“__________”忘记了空间;“__________”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了“__________”这种不变者而得出的豁达超然之“乐境”。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指出,大鹏要想“徙于南冥”,须“________”;野马、尘埃的浮动也要“______”,以此说明事物是“有所待”的。

    (2)《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一句诗人运用多个动词写出弹奏琵琶的手法,正面体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艺,“_________”则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

    (3)“梦”以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艺术魅力,很早就进入文人的视野。唐宋诗词中,文人常常用“梦”来描写人生际遇或抒发人生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时,表现荆轲为国捐躯、慷慨赴难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 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表露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点明诗人最终辞官归田根本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忧君忧民的仁人情操。

    (3)《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相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李晔①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②中?

    [注]①李晔,唐昭宗。乾宁三年(896), 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逸奔华州,心绪烦乱郁闷。“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变》词,奏毕,皆泣下沾襟。”(《旧唐书.龆宗纪》)②大内:皇帝殿宇。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秦宫殿”实指唐宫殿。借秦说唐,以此掩盖身为皇帝却不得不仓皇逃窜的难言之隐。

    B.词人虚写“双飞燕”,既表达了词人奔逃在外的孤单,也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C.最后两句,是望景后所发感慨,将唐昭宗祈求天下英雄相助而不得的失意之情推向极致。

    D.本词有一种极为真切自然的有我之境,言情处动人心志,写景处豁人耳目。情真语真,浑朴苍凉。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词上片。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进士。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复按顺天诸府。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开中盐引入米振饥。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岁凶振救,民无流移。召为户部左侍郎。时黄河迁决不常,彼陷则此淤。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从之。江西盗起,以杰尝再莅其地得民,诏往治。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

    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其初至,无产及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民大悦。因相地势,以襄阳所辖郧县居竹、房、上津、商、洛诸县中,道路四达,去襄阳五百余里。山林阻深,将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县附之。又于西安增山阳,南阳增南召、桐柏,汝州增伊阳,各隶其旧府。制既定,荐知邓州吴远为郧阳知府,诸县皆择邻境良吏为之。流人得所,四境乂安。将还,以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事无统纪,因荐御史吴道宏自代。诏即擢道宏大理少卿,抚治郧阳、襄阳等六府。郧阳之有抚治,自此始也。杰以功进右都御史。

    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事竣,急请还朝。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杰疏辞。不许。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郧、襄民为立祠,诏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

    B. 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

    C. 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

    D. 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F )

    A. 按察使,明代“三司”之一,负责地方刑法诉讼政务,兼有司法和监察的职能。

    B. 谪戍,因犯罪而流放到边远地区,担任守卫。《过秦论》中有“谪戍之众”一说。

    C. 知府,中国古代州府最高长官,主要职能的宣布国家政令,地方守卫和征收赋税。

    D. 赠,追赠、赠谥,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可赠予称号或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原杰执法严明,惩治盗贼从不手软,先后两次在江西捕诛剧盗,捕戮众贼,解散从犯,保障地方安宁。

    B. 原杰执法公正,不畏豪强。在担任江西按察使时曾揭发宁王淫乱罪行,并革除他的护卫,受到皇上表彰。

    C. 原杰注重实地考察,政绩显著。在安抚荆襄流民时,考察地势设置府县,有政绩却不自夸,把功劳归于吴道宏

    D. 原杰关注民生,深得百姓爱戴。江西水灾致马屁饿死,他请求减免赔偿;荒年开仓赈济,使百姓免于流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西盗起,以杰尝再莅其地得民,诏往治。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

    (2)山林阻深,将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县附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