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玉溪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召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B.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C.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建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D.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指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原形毕露  深恶痛绝  脍炙人口  因地制宜

    B.怨天由人  虚怀若谷  实事求是  暗然伤神

    C.升堂入室  数不胜数  百无聊籁  病入膏盲

    D.装腔作势  有的放失  一丝不苟  大显生手

  •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松柏(bǎi) 傩戏(tān) 嚼舌头(jiáo) 麻痹大意(bì)

    B. 流觞(shānɡ) 守拙(zhuō)   滞纳金(zhì)   便宜行事(biàn)

    C. 包扎(zhā) 癸丑(ɡuǐ) 处方药(chǔ)   数见不鲜(shuò)

    D. 奇葩(pā)   冠冕(miǎn)   潜台词(qián) 趣舍万殊(qù)

  •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瑟瑟”是什么意思?   

    A.碧绿

    B.寒冷

    C.寂寥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集体是一个奇妙的集合,既能滋生矛盾从而使个体受到排挤,又能培育信心,让个体在别人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力量。

    B. 如何让农耕文化的菁华成为构建新时代农村文明的底色,是值得深人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课题。

    C. 互联网时代呼啸而至,传统书店一方面因经营的“戏路”太窄而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线上书店用多种方式大行其道。

    D. 地球是一个家,无论哪一种生命灭绝,对地球都是伤害,一旦生态被人类破坏,所有的不好的恶果最后也将由人类承担。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行行出状元:这个公交车长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

    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欢悉,经国务院批准,205路公交车长徐亚平被批准享受2016年国务院特殊津贴。

    说起国务院特殊津贴,你可能会想到院士教授、有着重大发明的科研人员,而事实上,兢兢业业、爱岗奉献的一线工人获此殊荣的也不在少数。

    徐亚平就是郑州公交系统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

    【荣誉】这个公交车长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见到徐亚平时,他正站在橘色简易梯上清理公交车项上的鸟粪,他说:“别看小,腐蚀性很强。”

    “2016年国务院特殊津贴”全河南只有113人获得,近乎百万分之一。虽然收获如此荣誉,但徐亚平脸上很平静。

    “只不过是干好自己的事,自己离公司规定的制度差得还很远。”在这个30年驾龄的公交车长看来,津贴是国家对自己工作的肯定,“谢谢国家对我的认可,自己其实啥都没干,我受之有愧。国家对我如此认可,以后更得好好干了。”

    “我啥都没干”五个字,是徐亚平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话,一连说了4遍。

    【揭秘】明星车长是这样炼成的

    徐亚平是郑州公交公司的明星车长,获得过很多荣誉,郑州市文明市民、郑州市遵守职业道德十佳标兵、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

    在郑州公交公司,连刚来的公交学员都知道徐亚平的205路车“干净得都不忍心踩”。

    每天上班,徐亚平总会提早一两个小时赶到车队打扫车厢。从每个座椅到前后挡风玻璃,从地板到车顶,都被擦得干干净净。每次打扫卫生,他都会用一根缠着布条的铁丝,认真擦拭公交座椅间的缝隙。

    可别小看这根铁丝,这可是徐亚平的保洁神器。“有了这个神器,车厢内就没卫生死角了。”

    “通过一点努力给乘客一个好心情,自己也很开心。”徐亚平说。

    【贴心】徐亚平的车上有各种周到的服务

    在徐亚平的车上,有很多给孩子们的玩具、雨伞、小电扇等用品,还有一沓地图,以备乘客不时之需。

    不仅如此,乘客李大娘还说:“我经常坐徐亚平的车,他服务可好,还给老人准备拐杖呢!”

    后来,徐亚平发现车上的外国乘客越来越多,为此专门去郑州大学参加了短期英语培训班,在公交车上推出了双语服务。

    有位河南大学老教授来电深有感触地说:“公交车长能用这样流利的英语服务,那可是郑州公交的亮点啊。”

    徐亚平不仅对本线路的沿途倒乘和地理情况了如指掌,而且利用业余时间对其他线路倒乘和经过的各大商场进行了调研,做到乘客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被乘客誉为“活地图”。

    一次,一位外地乘客询问乘205路到妇幼保健院有多远,他说:“您只要走430步就到了。”每当别人讲起这些事,谦虚的徐亚平都会说:“敬业而已,有啥好说的。”

    【信念】要把乘客当亲人

    在徐亚平看来,乘客既是朋友也是亲人,一定要关心车上每一个乘客的情况。

    2015年5月10日上午8点多,徐亚平驾驶车辆行驶至大石桥准备进站时,忽然听到车内扑通一声,原来是一名20多岁的女孩昏倒在地板上。

    学过简单急救的徐亚平请大家不要围得太近,以免空气不流通,并对女孩采取急救措施,然后招呼大家帮忙把她扶到座位上,他不断呼唤女孩。在等待120的过程中,女孩逐渐清醒。又过了三四分钟,120急救人员到车上将女孩用担架抬走治疗。

    周围的乘客自发地为沉着冷静的车长鼓掌,这时距事发只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我们好多东西都是从徐老师那学的。”郑州公交四公司二车队书记李亚寒说,“徐老师和他的205路,就是我们的黄埔军校。”

    【思考】做服务的要“多想一点”

    205路途经纬二路、纬三路、金水路、大石桥,老郑州都知道,那边老旧家属院较多,因此老年乘客也多。

    为此,徐亚平自费给老人准备了龙头杖,“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用呗。”徐亚平说,“这些拐杖从来都没想过还回来,腿脚不方便,人家需要就拿走呗!”

    其实,随着郑州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公交车长照顾老人、搀扶老人上下车都是常见的事。

    “以前我也是帮老人拿拿东西,扶一扶,但是时代一直在前进,乘客需求是变化的,我们做服务的,只能是多想一点,再多想一点。”徐亚平说。

    也许,为别人“多想一点”,别人就会多记住你一点。

    (选自2017年3月4日《河南商报》,标题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重大或特殊贡献的人,也都是爱岗敬业的楷模。

    B. 在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一殊荣后徐亚平脸上很平静,这充分说明他对自己的荣誉还有更高的要求。

    C. 文中的“黄埔军校”其实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其意思是说徐亚平的言行体现了当代军人优良的作风。

    D. 徐亚平为老年乘客准备了拐杖,从没想过那些拐杖要还回来,这意味着当地还有许多老年乘客素质不高。

    2徐亚平获得了国家的高度评价,因为作为公交车长的他表现确实非同一般。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他在公交服务方面的非同一般之处。

    3很多人可能确实想不到,徐亚平能以普通公交车长的身份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就此,应该怎样来看待?请结合本文内容,分别从国家、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这三个角度各谈一点认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渲染兵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2)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向他人学习不必在意对方年龄大小的观点。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像孙权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用典明志,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减。

    (2)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两句抓住了日出时色彩的瞬间变化,静动有序,堪称“有物有序、清新简洁”的典范。

    (3)长江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常常借其表达时间意识、生命感悟,如“______________”两句。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分别直接点明展翅万里的鲲鹏和天地间活动的各类事物都是有所待的。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分别与阿房宫的“负栋之柱”、“钉头磷磷”形成数量上的对比。

    (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朋友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凉、行路的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诗人将内心的愁闷寄托给明月随风飘到朋友到达的地方。

  •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俄国的别林斯基曾经说过“谁不爱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继承中华民族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如果你还是风华正茂的学生,你就应该具有这样的风采:“书生意气①_____________,指点江山,②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如果你将来成为人民的公仆,你不仅要像欧阳修一样做到与民同乐,更要学习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精神。“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如果你将来是一名铁面无私的执法者,就应该做到:“⑤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⑥_____________,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但是当国家面临侵略的时候,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不怕牺牲,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⑦“_____________,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⑧_____________!”这便是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有两种:一般意义上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韩愈所定义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窗”是中国古代诗歌当中较为常见的意象,经常用来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遥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在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

    B. 竹林环抱的船坞里没有一丝纤尘,只见傍水的亭轩和澄澈的湖水。

    C. 传递思念之情的书信跨越重重的城镇,送往氏兄弟所在的地方。

    D. 时令已届深秋,但浓重的阴云久久沉积不散,孕育着浓浓的雨意。

    2下列诗句中的“听雨”营造的氛围与本诗相近的一项是

    A. 小沼如盘水浅清,菰蒲新发获芽生。连筒引却前溪水,养得芭蕉听雨声。(徐居正《即事》)

    B. 田里熙熙便是春,追游何必艳阳辰。打门吏少花村静,听雨高眠亦可人。(真山民《春游阻雨次韵》)

    C. 床隐屏风竹几斜,卧看新燕到贫家。闲居心上浑无事,听雨唯忧损杏花(高启《雨中闲卧》)

    D. 蝉歇还惊络纬鸣,秋风忽已动江城。山窗寂寂无眠夜,梧落芭蕉听雨声。(黄姬水《秋夜》)

    3《红楼梦》中众人游荇叶渚时,黛玉说她喜欢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句诗,但故意引错。请你说出“残荷”与“枯荷”的不同,并结合《红楼梦》简述曹雪芹这样写的原因。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士失职之祸

    苏轼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豪杰,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也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以不察也。

    夫智、勇、辨、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者也。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下之贵富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

    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因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楚、汉之祸,生民尽矣,豪杰宜无几,而代相陈稀从车千乘,萧、曹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然吴王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争致宾客,世主不问也。岂惩秦之祸,以为爵禄不能尽天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耶?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岂秦、汉之所及也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恶衣食以养人 类:好像。

    B.子是任法而不人 任:信任。

    C.名城,杀豪杰 堕:毁坏。

    D.以为爵禄不能尽天下士 縻:约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先王分天下之贵富此四者共之   客亦知夫水月乎

    B.先王俗设法 相如持璧却立

    C.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D.萧、曹政,莫之禁也 国以礼,其言不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认为六国争相养士这是它们没有立即灭亡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的人,国家就可以安定了。

    B.文章善用对比,既有六国和秦对游士态度的对比,也有游士在失职前后对社会影响的对比,从而指出游士没有尽到责任是社会动荡的原因。

    C.文章通过大量事例以及反问句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语句整散结合,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则又使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D.苏轼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意在提醒统治者要依据当时的社会实际来制定选拔制度,使百姓中那些优秀杰出的人参与到对社会的治理中来。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国之有奸也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

    ②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衣服拉链坏了修一下,衣服不合身改一下,钥匙不够配一把,对老百姓而言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然而,随着大楼越盖越高、城区越扩越大,在家门口找一个“小修小补”的摊铺却并不容易。于是,遇到需要“小修小补”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选择“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的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