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始终如一,与富贵不沾边,真所谓 。他们 的是那个精彩绝伦的审美世界,寻求的是无穷无尽的人生乐趣。如果没有这种乐趣的支撑,或许他们的艺术生命早就走到了尽头。所以,赏玩与其说是玩物,毋宁说是赏玩者自己的人格 的内在激励和无限寄托。
A. 富贵不能淫 沉湎 志趣 B. 富贵于我如浮云 沉湎 志趣
C. 富贵不能淫 沉溺 兴趣 D. 富贵于我如浮云 沉溺 兴趣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庇护 麻痹 媲美 刚愎自用 大有裨益
B. 马厩 灵柩 内疚 咎由自取 不落窠臼
C. 飙车 镖局 剽悍 彪炳千古 分道扬镳
D. 贿赂 秽气 隐讳 脍炙人口 诲人不倦
3、下列诗句与作者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B.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杜甫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勃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孟浩然
4、罗隐“贵分赤笔升兰署,荣著绯衣从板舆”中“绯衣”指的是?( )
A.紫色衣服
B.官员朝服
C.华贵的衣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拿自己开刀,用严格的尺子衡量自己,用很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无私无畏的勇气改进、检查、对照、提高自己。
B. 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单次或者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方式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现象。
C. 甲乙双方将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战略联盟、长远发展”为原则,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给社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产品和服务。
D. 近日,国家发改委下调了罗红霉素、青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屋舍
傅菲
①屋舍特别经得起破旧,像一个人,特别经得起衰老。墙,是黄土墙。瓦,是红土瓦。四面黄土墙,前后各开一扇门,两个斜屋顶,便是一间河边的屋舍了。一间屋舍可以住人三百年。
②红土瓦要经五十年以上的日晒雨淋,黏土烧制出来的红色才褪尽,成了黑瓦。瓦楞上有了狗尾巴草,一根两根,竖起来,随风招摇。瓦垄里,乌青的苔藓长了毛茸茸一层。夏季,青苔卷曲,晒干了的玉米须一般,都以为它死了,可阵雨绕着村子跑了一圈,它又肿胀起来,黑须吸饱了水分,过了一夜,青黝黝的。
③谷雨时节,燕子衔来唾泥、草屑、脱落的鸟羽,在房梁下筑巢。雏燕长出了黄喙,唧唧,唧唧,在窝里,不知疲倦地叫。燕子飞进门口,巢里一下子探出四五只脑袋,张开喙争食。有了燕子,屋舍像多了一群小孩,有了生机和气象。燕子是家里长居的亲戚,假如家里突然有一年燕子不来,全家人都会落寞,猜想着,燕子怎么不来了呢?母亲对我讲,燕子来的时候,要飞过汪洋大海,再远再累,不畏路途千辛万苦,都会回到旧年的屋舍。
④做房子,是大事。柱子、房梁和大门,用料都不能马虎。下地基,竖大门,上梁,乔迁,都要挑选吉日。
⑤建一栋房子,需要准备几年,甚至几十年。木料、石头、粮食、菜蔬、工具、劳力、钱银,都不可或缺。积个十年二十年,准备得差不多了,看了风水,打了木桩,再请来石匠、木匠,下地基。下地基,动土了,放鞭炮,上香,算是请土地神,请来亲友乡邻,吃一餐。石匠必是老师傅,德技受人尊崇,腰扎红布条,挖第一铲土,泼洒一碗烧酒,喝唱:“福耶——天地吉祥,日吉西阳。先请阴阳,再请鲁班。请到鲁班先师,缔造万年华堂。左边造起金银铺,右边造起囤谷仓。”
⑥墙是夯墙。泥是黄泥,黏土,掺石灰,用铲搅拌,一畚箕一畚箕,倒在一个夹板里,用两头狼牙棒一样的木柞,夯。一木柞,一木柞,双手抱着木柞夯。夯了夹板,才知道什么是苦累。夯夹板时,黄泥里会夹杂泡过水晒干的芦苇秆。这样的墙,三百年也不会倒塌。
⑦竖了大门,石匠师傅便催促木匠师傅,加把劲,等着上梁。请来亲友乡邻,把屋架用棕绳绑起来,放了万响的炮仗,把屋架点对点,角对角,线对线,立起来。
⑧秋天很快结束,冬雨很快到来。河水羸弱,山油茶花凋敝多时,霜露一天比一天白,冷涩的田畴一片发白发黄,漆树叶红遍山崖。木匠忙着定瓦椽,石匠开始盖瓦,徒弟夯地坪,地面撒一层石灰,夯,夯,夯。一栋泥土房出现在了一条小河边,红瓦黄墙。乔迁的日子也到了。
⑨大雪来临,屋檐挂起了长长的冰凌。新建的房子,在晨昏,升起了炊烟。人在泥腥扑鼻的厢房里,静静酣睡。厅堂摆着八仙桌、竹椅子、板凳。厨房有了柴火,木柜。木柜里有碗筷、勺盘,有腌辣椒、霉豆腐。早中晚三餐,母亲的劳作,有了诱人的味道。畚箕,笸箩,晒席,都挂在墙上。镰刀,斧头,柴刀,都插在木匣鞘里。圆肚的米缸是个大肚罗汉,酒缸藏在地窖里。蓑衣,斗笠,悬挂在门背后。房子成了屋舍。
⑩雨水的潮气,太阳的燥气,隐隐的蜡烛光,淡淡的柴火烟,灶膛的蒸汽,蜘蛛的爬痕,犬吠声,鸡鸣声,猪的号叫声,孩子的嬉闹声——它们随时间一起,渗透进墙里。渗透进了夯实的地坪里,渗透进了木板里,渗透进了米缸里。影迹渗透进了时间,时间透进了另一个时间。屋舍有了长久不灭的声息。
⑪做房子的人,已经下不了床,他的衰老是屋舍老旧的一部分。他会想起什么呢?想起他年轻时,上山伐木,下河捞石头。想起他娶妻的那个夜晚,蜡烛一直烧到天亮,烛油淌满了桌面,火苗一直扑通扑通地跳着。想起这间屋子里,每一粒土,都滴下了他滚烫的汗水。想起自己挑着稻谷,翻晒,入谷仓,一箩筐一箩筐地倒进去,堆得满满一仓。想起他床畔的亲人,他笑了,含而不露,泪水模糊了眼睛,最后一滴泪水饱含了全部。
⑫一栋栋的屋舍,在河边,低低地缩在蓬勃而起的一棵棵树下。一个四季,一圈树轮,无数个树轮,屋舍有的成了颓圮。黄土墙早已发白,墙缝有了雨水霜雪的留痕,柱子房梁有了蛛丝和虫洞。虫噬咬的木齑粉,扑簌簌落下来,落在我们肩上,成了时间的灰烬。
⑬有母亲居住的屋舍,便是我们隐藏在灵魂深处的家。屋舍大门口,是一条石板路,石板路通小巷,小巷尽头是稻田,过了稻田便是小河,小河通往另一条江河,没有尽头。世界被一条河打开了闸门。
⑭风雪夜归人,再一次推开屋舍厚重的大门。
(有删改)
【1】分析第③段描写燕子的作用。
【2】以第⑨段为例,赏析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
【3】本文为何以“屋舍”为题?请从构思角度加以分析。
【4】请立足你的阅读经验,结合相关文本内容,把下面这一则学习建议补写完整。
阅读不同文体的作品,我们要选择恰切的方法。假设你要理解“熟人社会”这一文化现象,面对《红楼梦》,合适的方法是梳理人物关系,如发现家业萧条的刘姥姥能够进入钟鸣鼎食的贾府是基于其女婿家祖上与金陵王家连宗认亲,进而理解这一现象;面对《乡土中国》,合适的方法是___,如___;面对《屋舍》这篇散文,合适的方法是___,如___。
7、补全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认为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______”时往往呼天,“______”时常常喊父母,追念本源。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反问句“______,______”,表达对秦朝统治者贪得无厌、奢侈靡费的批判。
(3)鸥鸟常生活在水边,在水天之间翱翔,仪态闲雅,与人亲善。古典诗词中常用“鸥”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自由自在、淡泊宁静、闲适归隐等,如“______,______”。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一文中叹民生艰难,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明月作比,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揽求天下贤才的迫切心情。
9、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数十里外望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非它山可拟。
(2)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烟雨空濛,鸥鹭灭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艰苦磨练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国殇》中写楚国将士披坚执锐的雄姿和战车交错、短兵相接的激战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在敌军冲入楚军阵地和队伍之时,战车战马伤亡严重的危急形势。
(3)屈原在《国殇》中饱含深情地歌咏为国而死的将土们勇猛不可侵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远游①
杜甫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雟②,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③内,猿啼失木④间。
弊裘苏季子⑤,历国未知还。
[注]①诗人晚年出夔州至潭州,此诗写于其间。②越雟(xī),古郡名,在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进扰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③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④猿啼失木,指猿因失去栖息地而哀鸣。⑤弊裘苏季子,指苏秦游说未果、敝裘而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所见之景,画面富有层次,由近及远,以云衬托出陡峭壁立的高山之高。
B.颔联描写了越雟与荆蛮的气候现象,沙尘飞扬,风雨交加,意在表现当地气候恶劣。
C.颈联写雁与猿,颇具暗示性,雁衔芦草,独猿失木,暗指诗人漂泊无依的现实处境。
D.全诗写山水,写边境,写雁猿,运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用典等艺术手法表达复杂情感。
【2】后人多用“沉郁顿挫”评价杜甫的诗风,清人吴瞻泰认为“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请结合吴瞻泰的观点简要分析这首诗如何体现杜甫的“沉郁顿挫”之风?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之,而搏髀②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祁。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③,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选自《史记·冯唐列传》,有删改)
注:①大父:祖父。②搏髀:拍着大腿。③毂:车轮,此处指车。④阃:国门。⑤莫府:“莫”通“幕”。“幕府”指将帅出征时设在野外的营帐。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事:侍奉
B.臣大父在赵时,善李牧 善:与……交好,友好
C.此非虚言也 虚:谦虚
D.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 飨:犒劳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文帝在代郡的时候,曾多次听尚食监高祛说过李齐的才能,所以经常想起李齐。
B.文帝发怒是因为冯唐无中生有,在众人面前说他即使有李牧这样的贤才也不会任用。
C.云中太守魏尚因为犯了多报杀敌人数的罪,文帝把他交给执法官吏,他的爵位被削。
D.冯唐仕途坎坷,景帝让他做楚相,不久又免了他的官职;武帝求贤时,他已年老。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2)李牧为赵将居边,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4】请简要概括冯唐的性格特点。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勤俭持家,清白做人。
②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
③家和万事兴,齐力共断金。
④教育孩子,全凭德行感化。
⑤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
⑥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读了上面六个家风警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帮助国外孔子学院就读的学生读懂中国家风。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