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面句子使用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后来呢?后来我上动物园总想去看看老虎是怎么豁虎跳的。(设问)
B.那只老雄鹅好像根本没有把我们放在眼里。(比喻)
C.很长一段时间,快乐像过冬的燕子,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比喻)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句话中的“吧、啊、呢”三个语气词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B.《白鹅》一文中用“我们这位鹅老爷”“架子十足”等含有贬义色彩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鹅高傲性格的反感。
C.“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这个句子抓住白鹅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
D.诗歌饱含着真挚的情感,《繁星》中“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让人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依恋。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 ( )所说。
A.刘禹锡
B.龚自珍
C.韩愈
D.范仲淹
4、下列诗句中带点的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
B.梅须逊雪三分白(逊:不及,比不上。)
C.但使龙城飞将在(但使:只要。)
D.只缘身在此山中(缘:缘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年近八十的张爷爷鹤发童颜,走起路来健步如飞。
B.洁白的雪花悄无声息地落在大地上。
C.哥哥身材修长,穿上西装后更是亭亭玉立。
D.李老师说话非常幽默,同学们总是被逗得哄堂大笑。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同学们发生矛盾时,班长总是敲边鼓,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
B.我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
C.叔叔秀气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亭亭玉立,英俊潇洒。
D.秋天响彻云霄地来了,她迈着轻盈的步子,带着收获的喜悦。
7、人与猿最大的区别在于( )
A.吃饭
B.直立行走
C.制造工具
D.使用工具
8、积累与运用。
(1)《雪梅》中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表达的意思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里来雁门开,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天气变冷了,要多添些衣服,准备迎接寒冷季节的到来。
(3)细细的溪水,流着___________________,流着________,___________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本学期课文,我为周恩来少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言壮志而喝彩,为“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征战几人回”这般视死如归的报国情而感叹。
(5)我认识了____________的盘古,_____________的精卫,______________的普罗米修斯,还有______________的女娲……他们是我们童年时代神奇的幻想。
(6)王充曰:“智能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曰:“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要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9、课内阅读
在我的窗前, 毛茸茸的枝头,
有一棵白桦, 雪绣的花边潇洒,
仿佛涂上银霜, 串串花穗齐绽,
披了一身雪花。 洁白的流苏如画。
【1】“流苏”在文中指的是( )
A.花穗样的装饰物品
B.披着白雪的树枝
C.流动的物体
【2】第一小节中,诗人用“_________”和“_________”写出白桦通体洁白的形象。
【3】第二小节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比喻,赞美了雪后白桦树傲然挺立的形象。读到这里让我们不禁想起了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
【4】这两节小诗重在描写白桦的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首诗,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桦?(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地震中的小英雄
①9岁半的林浩是地震重灾区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这个虎头虎脑的男孩,是大灾中勇敢救出两名同龄人的“小英雄”。
“别哭,我们一起唱歌。”
②地震发生时,林浩正走在教学楼的走廊上,顷刻间,教学楼倒塌,林浩和同学们被压在了废墟下面。
③“昏暗中,我突然听到石板后面传来一个女同学的哭声,我对她说,‘别哭,我们一起唱歌吧。’于是,大家就开始唱学校教的歌,唱完最后一首《大中国》后,女同学不哭了。”林浩平静地回忆起地震时的惊险一幕。
④两个小时后,林浩开始慢慢挪动身子向外爬。他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了废墟。
___________________
⑤逃出来的林浩并没有跑开,他又爬回去,把昏倒的女同学背了出来,交给校长。之后,他再次爬回废墟,把另一个男同学背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林浩头部多处被砸破,左手臂严重拉伤。
⑥“好不容易才爬出废墟,又爬回去,你不怕房屋再次倒塌吗?”记者问。“我怕,但我是班长。”林浩稚气的声音透着坚定。
【1】“透”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液体、光线等)渗透;穿透。②暗地里告诉。③透彻。④显露。请给下面句子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林浩稚气的声音透着坚定。( )
(2)老师把这篇课文讲透了。( )
(3)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我的小床上,我伴着月光甜蜜地进入梦乡。( )
【2】这篇短文写了关于小英雄林浩的两件事,第一件事已经加了个小标题,请为第二件事加个小标题,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林浩和同学们被压在废墟下,当她听到一个女同学在哭时说:“_________________。”当唱完歌之后,女同学就______________,他这么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可见他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
【4】当林浩好不容易爬出废墟之后,又做了些什么?请用“_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疑问?请提一个问题,并试着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片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这段话是围绕第______句话写的。
【2】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黑暗( ) 静止不动( )
【3】把“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盘古的声音变成了______,盘古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______,盘古的血液变成了______。
【5】这段话的构段方法是( )。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6】发挥你的想象:盘古的______变成了______。
【7】我从这段话中体会到盘古______的精神。
12、课外阅读。
书缘
①我与书,缘起于一本连环画。
②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用父亲给我理发的一角七分钱,到小镇的一个书店买了第一本书,那本书的名字叫“海瑞”,是一本连环画。
③从此,我与书店结下良缘。大人们给我的早餐钱,让买吃的东西,一般从两角到五角不等,这些钱全部被我买了书。我可以饿着肚子在书店里面看上半天,先就那些买不起的看,看到最后决定要离开了,再量体裁衣地选上一至数本。直到把这两角到一元钱花个精光。
④县城里的书店很没规矩,有时说不开门就不开门,门上也不贴出告示。曾经有很多次,我拿到买吃的钱后直奔书店,发现没有开门,我就在外面等。我把额头紧紧地贴在玻璃上﹐用期盼的目光扫视着书架﹐看有没有新书。看到新书再根据书的厚薄估计出它的定价,便开始担心兜里的钱没有带够。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开门的迹象,回头再看身边,无一个像我这样想要进去的人。于是我就开始恐慌,走到书店旁边一个百货店去打听。卖百货的黄老头儿说,今天盘存,不开门了!白等了一早。我失落极了,只得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⑤即便吃够了书店的亏,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热爱着它。
⑥后来﹐等我有了工作,继续着与书的缘分。哪怕月薪只有区区三十元﹐我也“财大气粗”。至少要在书店花去一半。再后来,我的工作有了变动。每到一个新地方,我都会去当地最大,最好的书店看书、买书。有一次,听说邻省一家新华书店有线装本《红楼梦》,我还写信托店员卫东代买一本并邮寄给我。收到书后,我如获至宝,珍藏于书柜。
⑦至今,我还是喜欢去书店买书。那翻书的声音,看书的满足,选书的犹豫,抱着一摞书往柜台上一放的冲天豪情,无不令我痴迷。
⑧书缘,越结越深﹔书缘,越续越厚。
【1】阅读选文,作者围绕“书缘”写了哪些事?完成下面的填空。
【2】第④段中“我”心情的变化过程是:
期盼→( )→( )→( )
【3】在第④段用“ ”画出描写作者内心“期盼”的语句,在下边的横线上批注你的感受。
【4】假如你也想买一本线装本《红楼梦》,应该怎么跟爸爸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 繁殖)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连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蟒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有些科学家(推测 猜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
【1】用“√”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
【2】下面和文中划横线句子介绍事物的方法不一样的句子是( )
A.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小。
B.有一种叫做“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C.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例如未来治疗癌症时,我们可以使用纳米机器人,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3】恐龙是怎么演变成鸟类的呢?请结合语段中的相关内容,为下面四幅图片正确排序。在下面的据号中用“1、2、3、4”标出。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4】如果班里举行“神奇的恐龙”研究性学习,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准备如何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家乡的桑树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长江三角洲,那儿长满了桑树,我爱家乡的桑树。
春雨如丝,泡开了粉红的桃花,饮醉了嫩绿的垂柳,也惊醒了梦中的桑树。一片片桑叶长出来了,小小的,嫩黄嫩黄的,只要稍不注意,那些在微风中招手的已经是长大了的叶子。顺着沙沙沙的声音走进屋子,你瞧,那一只只白胖胖的蚕儿在一片片桑叶上吃得正欢呢!
桑叶长多了,渐渐地树上就挂满了桑葚。我和小伙伴拾完麦子,常溜到桑树下,几个人使劲一摇树,扑啦啦,熟透了的桑葚便撒满一地,一个个红得发紫。拣一个放进嘴里,细腻而柔软,那滋味就甭提了,甜得叫人心醉。没熟透的桑葚是不会掉下来的。有时,我们等急了,会爬上树去摘了吃。那桑葚又酸又甜,多吃几个,就觉得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两眼也被酸得眯成一条线,只好无可奈何地望着满树红中透紫的桑葚了。
家乡的大伯大叔们爱用桑木扁担,他们常为自己有一两件桑木家具和农具而感到自豪。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桑树。
【1】短文是按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2】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写桑树的,其中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详写。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4】“只好无可奈何地望着满树红中透紫的桑葚了”这句话形象地刻画了“我们”______________的复杂心理。
【5】桑树的作用:桑叶可以__________;桑葚可以__________;桑木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和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各种造型优美的桥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通,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河水倒映在云朵里,显得更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香山的秋天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博物馆里陈列着三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凤蝶儿抖去的水珠,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读了《观潮》这篇课文,使我感受到钱塘潮的雄伟壮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街上挂着鲜艳的红色红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我家添置了空调、电脑、沙发和家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许多小动物都很可爱。你喜欢的是什么小动物?它讨人喜欢的地方是什么?请你写写它的样子、动作和生活习性。注意要把内容写具体,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