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剖开(pāo) 绮丽(qǐ) 朴素(sù) 垫子(diàn)
B.米糠(kāng) 嘹亮(liáo) 慷慨(kǎi) 尘垢(gòu)
C.酣睡(hān) 叫嚣(xiāo) 疙瘩(gē) 油脂(zhǐ)
D.奢侈(chǐ) 头晕(yūn) 侮辱(wǔ) 慰藉(jí)
2、下列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鸡冠(ɡuān)花 卜(bō)落 徜徉 窥伺
B.扎(zhā)针 奢侈(chì) 一丝不苟 屏息凝神
C.曝(pù)晒 率(shuài)领 甜蜜 潇洒
D.慰藉(jì) 杜甫(pǔ) 刘禹锡 姗姗来迟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庐山 沸过 舒服 收拾 光滑
B.山峰 牢固 触角 干躁 修理
C.题诗 休想 平坦 优良 选择
D.波纹 皮劳 操场 粗糙 隐蔽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六个小标题依次是: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有志不在年高——机智脱险。
B.《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游览路线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C.优秀的科普作品有很多,如:李四光的《灰尘的旅行》、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5、中国和西方国家对于英雄的表达方式不同,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很多人物都是英雄的化身。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英雄的形象( )
A.大义凛然
B.精忠报国
C.青面獠牙
D.视死如归
6、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我猜测“驻”字的读音是( )
A.ma
B.zhu
C.qi
D.zha
7、关于复述,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复述前多读几遍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B.复述时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其他内容可以全部省略。
C.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复述,要注意课文中一些提示顺序的词句,这样不容易遗漏情节。
8、回忆课文,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火烧云 (________)的大潮 (________)的兵马俑
(________)的颐和园 (________)的乌塔 (________)的台湾青年
9、古诗阅读
梅雪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梅须逊雪三分白”中的“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和句中的“ __________”意思相近。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后两句诗能让我们想起一句俗语( )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D.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0、短文。
空中的“流浪汉”
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灰尘是从哪里来的呢?刮风了,地面上无数的沙粒、泥粉就扬了起来;在工厂里,高高的烟囱吐出浓黑的烟;火山爆发,会带来无数的灰烬;车辆奔驰、人走路,又会带起许多灰尘。此外还有天上的流星,它和空气一摩擦,整个儿都烧掉变成灰尘了,据说每昼夜就有1430万吨这样的宇宙灰尘落到地球上。
也许你没想到,这些乱逛的灰尘也还是有用处的。没有它,天就不能下雨。因为地面上的水汽升到天空后,形成云彩,但是,没有灰尘,云彩中的水蒸气就不能聚集在一起。如果你不信,不妨试一试。在下雨时,拿个干净的白瓷碗放在院子里,接上点雨水仔细看看,你就会发现碗底存有许多渣滓——这就是灰尘。
但是,灰尘的坏处是很多的。大家都知道,灰尘多了会迷人的眼睛,呛人的鼻子,会使人的呼吸器官发炎。灰尘钻进机器,会使它声音嘶哑。落在未干的电影胶片上,会使它失去功用。
这样看来,我们就不得不管教管教这些空气中的“流浪汉”啰!
使用吸尘器,这是最简单的捕捉灰尘的方法。然而,最积极、最根本、最主要的减少灰尘的办法,是进行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绿化大地,使大风无法再把泥粉和细沙卷得漫天飞舞。
【1】请你就画线的句子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结合短文内容作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灰尘也是有用处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______。但它的坏处更多,管教灰尘有两个方法,分布是______和______。
【3】短文写了四个方面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1、延伸阅读。
乡月情怀(节选)
最明朗、美润、多情、动人的月是故乡的月。
第一缕春风首先吹弯的是霞妹的两道眉。我窥见霞妹那天晚上偷偷地坐在窗前,对着镜子借着月光照着月牙画眉,羞涩溢面,喜上眉梢。霞妹从此有了自己的秘密。霞妹画着月牙般的眉放牧一群羊,羊儿萌动了春情;赶了趟庙会,天空中烧红了漫天的霞;种了垧(shǎng)地,种子在泥土里饱涨了粒儿。
最惬意的是在朦胧的月夜里酿酒,织锦,刺绣,遐思。
最爽的是夏夜里月亮升起的时候。热,下去了;凉爽,升了起来,弥漫到夜空里、村子里、各家各户的院子里。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洗去一天的疲劳躺到院子里歇凉。竹凉席、蒜汁调凉粉、井凉水镇啤酒、泉水拔瓜果……偶尔来一阵风,那凉爽劲儿美极了。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一切都显得率真、袒露和成熟。谷子袒露灿灿,枫叶袒露熟红,山岳袒露朗润,溪流袒露清澈。如果经霜抚摩,那月更加金灿厚重,若一块古朴的金色的玉。月光铺下来,铺到田野里、村庄里。我和这大千世界浴在乳一般的月光海底里。
雪,把冬天唤来,清清的冰月也被唤来。冬天的人们把激情冷冻了起来,储存了起来,喜欢把冰月关在门外、窗外。
我是踩着故乡的月光长大的。那个月色朦胧的早晨,父亲和乡亲们叮咛的话语包裹在月光里,把我送上出行的路,从此,故乡的月就成了我魂牵梦绕、牵肠挂肚的所在。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______________
(2)布满,充满。______________
(3)满意,称心,舒服。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概括故乡的月的特点的句子。
【3】文章按照_____顺序写了月光下故乡人们生活、劳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_____。
【4】对“我是踩着故乡的月光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小时候,“我”最喜欢在有月亮的夜晚出来玩耍,“我”与月亮相处的时间非常长。
B.形象地说明了作者在故乡美好月光的陪伴下生活,在故乡美好情怀的孕育下成长,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感激与怀念之情。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厦门实验小学对本校四年级学生就“是否喜欢读神话故事”和“读了多少个神话故事”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
【1】表格中“每百人人数”的含义是( )
A.每100个人的总量。
B.每100人中有多少这样的人。
【2】根据表格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厦门实验小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阅读神话故事数量在3~10个之间。
B.在厦门实验小学,写读书笔记的学生比从不写读书笔记的学生要多。
C.在厦门实验小学,对神话故事没有兴趣的同学占少数。
【3】为培养学生更好的阅读习惯,厦门实验小学决定在“世界读书日”前后开展“我爱读书·走进神话”的主题活动,如果你是此次活动的策划者,你会设计哪些活动来提升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他非常聪明,在物理学方面有过许多重大发现。可是他在一些小事上,却是个“马大哈”。
一天清晨,他起得很早,因为他要研究一个难题。管家怕他饿,就打发一个佣人,端了一锅水,拿了个鸡蛋到他的书房去。管家叮嘱佣人一定要把鸡蛋煮好等牛顿吃完再回来。可是牛顿不愿有人干扰他,就对佣人说□你把鸡蛋留下来□我自己煮□佣人把鸡蛋放在桌上□说□鸡蛋煮四分钟就可以吃了□说完便离开了书房□过了一小时,佣人有些不放心,回来看看,这一看使他大吃一惊:牛顿手里拿着鸡蛋站在火炉边,锅里煮的是桌子上的怀表。
还有一次,牛顿请一位朋友吃晚饭,朋友按时来了。饭菜都已经摆好,可是牛顿还在工作。朋友很了解牛顿的习惯,就坐在饭桌旁边静静地等着。过了好长时间,饭菜都凉了,还不见牛顿来,朋友只好自己先吃。吃完后,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要和牛顿开个小玩笑。于是他就把吃剩的鸡骨头放进盘子里,重新盖好,然后悄悄地走了。他断定自己的恶作剧一定见效。夜已经深了,牛顿突然觉得有点饿。他走进餐厅,准备吃晚饭。可他一打开盘子,看见里面全是鸡骨头,心里很奇怪,这是怎么回事?他转过身看看闹钟,晚饭的时间早已过去了。这时他好像明白似的:“噢,我已经吃过晚饭了,看我这记性!”说着他站起来又继续去工作了。至于请朋友吃饭的事,他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牛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正是凭着这般子废寝忘食的钻劲,才登上了科学的高峰。
【1】在文中的□里加上恰当的标点。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顾不上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_____)
(2)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发现—(_____) 叮嘱—(_____) 干扰—(_____) 断定—(_____)
【4】把文中画“ ”的句子,改写成“因为……所以……”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加点的内容可用_________这个成语来概括。
【6】文章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牛顿在生活小事上是个“马大哈”的?“马大哈”为什么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为国读书
清晨,我在院子里玩,碰到邻居家的老爷爷,爷爷问我:“长大你想当什么?”我说:“当大富翁。”爷爷又问:“为什么要当大富翁?”我回答:“自己过得好,想要什么就可以买什么。”爸爸没说话,一吃过早饭就带我去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一下车,我看到正面墙上镌刻着邓小平爷爷亲笔题写的馆名,门柱上镶嵌着江泽民爷爷写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铜牌。走进广场,中间是一座名为“倒下的三十万人”的抽象雕塑,东南角放飞着一群和平鸽,广场北侧是一组遇难者头颅、手臂等组成的大型雕塑。
陈列室旁边有个母亲的雕像,她的右手紧紧地握着拳头,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喷着烈火;嘴巴张着,好像在痛苦地呼唤着她的孩子。万人坑里埋着1937年12月中旬被日本鬼子杀害的同胞的累累白骨,有的头颅上中了子弹,有的身上捅了刺刀,还有的肩膀上被钉了钉子……壁画上,日本鬼子的机枪疯狂地扫射着,一位妈妈死了,她的孩子趴在她身上哭喊:“妈妈,你快起来呀!”一件血迹斑斑、弹痕累累的破棉衣,好像还在流血呢……
看了这些,爸爸说:“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制于人,你有什么感想?”我回答:“我明白了爸爸说的道理,我要为国读书,发奋学习,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等我长大了,先当科学家,搞发明创造;再当大富翁,把财富投入国防建设中,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好日子。”爸爸夸我说得好。他说:“不管长大干什么,心中要有国家,不能光想着自己。”
【1】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描写广场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三自然段中,用“ ”画出一句能说明作者认真观察的句子。
【3】题目《为国读书》跟本学期学过的《__________》课文,意思很相近。
【4】这篇文章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5】从“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制于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与语言实践
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美好的环境里,可是,人们的许多行为正破坏着我们的环境。小军在公共场合乱丢垃圾,还说反正有清洁工打扫,你会怎样提醒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他穿上了新衣服,脱下了旧衣服。(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们要改善自己的缺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病句改写完整
1.嘹亮的国歌声在体育场内。_______________
2.一阵大雨下了一天一夜。_____________
3.一张神秘的画卷展览在我们面前。_______________
19、妙笔生花。
天上的太阳看见人类总是乱丢垃圾,随便砍树,还随便把污染过的水倒到大河里,它心里会怎么想呢?它会怎么样来劝说人类呢?请你以《太阳的劝说》为题写一篇习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