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白感其意(愿望)
B.最喜小儿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C.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
D.博学多通(通晓,明白)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冶炼( yě ) 浑浊( zhuó ) 归还( huán ) 溺水( ruò )
B.风骚( sāo ) 花蕊( ruǐ ) 吟诵( yín ) 气氛( fēn )
C.霎时( shà ) 比较( jiǎo ) 屹立( yì ) 潜伏( qián )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呜哩哇啦 哇哇大哭
B.堵塞 瓶塞
C.吭声 引吭高歌
D.荷花 负荷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jì) B.仍然(réng) C.洞穴(xuè)
5、下列词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摇摇欲坠(将要) B.随遇而安(顺从)
C.只缘身在此山中(缘分) D.可怜九月初三夜(值得同情)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尽量节约开支和浪费。
B. 听了她的报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C. 我们永远一直忘不了老师的谆谆教导。
D. 蜜蜂蛰得他鼻青脸肿。
7、《狼王梦》中紫岚为了保护媚媚的幼崽,和( )一起同归于尽。
A.野猪 B.金雕 C.狼王 D.猎人
8、语言积累。
(1)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2)____________,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3)醉里吴音相媚好,____________?《清平乐·村居》
(4)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宿新市徐公店》
(5)____________,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
9、阅读理解。
春的消息
金波
①风,摇绿了树的枝条,
水,漂白了鸭的羽毛,
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
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②让我们换上春装,
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
飞过树林,飞上山冈,
去聆听春天的欢笑。
③看到第一只蝴蝶飞,
它牵引着我的双脚;
我高兴地捕捉住它,
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④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
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
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
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⑤来到去年叶落的枝头,
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苞;
再去唤醒沉睡深吸:
听它唱歌,和它一起奔跑。
⑥走累了,我就躺在田野上,
头顶有明丽的太阳照耀。
是谁搔痒了我的面顿?
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
【1】这首诗押“______”韵,请用“ ”画出第③节诗的韵脚。
【2】读诗句,写一写各小节分别写了哪些“春的消息”。
第①节:风摇树枝条、水漂鸭羽毛
第②节:人们换春装
第③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一句时,要读出______的语气,句中的“______”和“______”两个词语表达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的盼望。
【4】诗歌第⑤节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是“沉睡”的溪流?
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用“……”作为结尾,说明还有很多春的消息没有写,请你仿照第③节或第④节写一写你眼中春天的消息。注意分行。
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洁洁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1)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_______
(2)几件事情或多方面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3】短文按照时间顺序,__________的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情景,远看是__________,近看是__________;再近是__________
【4】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来形容大潮来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学会舍弃
艾里逊是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的一名教授,当时正准备建造一台40万电子伏特的加速器,这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在导师费米的推荐下,杨振宁成为艾里逊的6名研究生之一。然而,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杨振宁的物理实验进行得非常不顺利,做实验时常常发生爆炸,以至于当时实验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笑话: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此时,杨振宁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一天,一直在关注着杨振宁的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关切地问他:“你做的实验是不是不大成功?”“是的。”面对令人尊敬的前辈,杨振宁诚恳地说。“我认为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你已经写了一篇理论论文,我建议你把它充实一下作为博士论文,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泰勒直率地对杨振宁说。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要他放弃自己的计划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想考虑一下,两天后再答复您。”杨振宁恳切地说。
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最终,他接受了泰勒的建议,放弃了写实验论文的打算。从此,他如释重负,毅然把主攻方向转入理论物理研究,最终于1957年与李政道联手摘取了该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杨振宁听了泰勒的话,心情十分复杂。”句中“心情”与“复杂”搭配恰当,请你再写几个与“复杂”搭配恰当的词语。(不少于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这句笑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由于杨振宁________,因此他接受了______的建议,放弃了___________,选择了______,最终获得了___________。
【4】从杨振宁的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文核心语段阅读。
蟋蟀的住宅
①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②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 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qīn qīng)斜的隧道,即使有骤(zhòu zòu)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③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④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 )土,还用钳子( )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 )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 )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1】选文围绕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_。
【2】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填入括号里。
(1)她对生活的要求不算很高,一向(____)
(2)这根木头已全部被虫蛀空,一点用处也没有了,即使丢掉也(____)
【3】给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4】把“搬、踏、扒、推”恰当地填进文中的括号里。
【5】下面哪一项不能说明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 )
A.它的住宅清洁、干燥,很卫生。
B.蟋蟀挖掘住宅的工具很柔弱。
C.住宅门口耙扫得很仔细,收拾得很平坦。
D.它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
【6】蟋蟀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两句话都在写蟋蟀的叫声,但表达方法不同,你喜欢哪一种写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农尝百草
①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
②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急在心头。什么能给百姓充饥?什么能为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③白天,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们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④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觉得天旋地转,然后一头栽倒在地上。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下山回去。他摇摇头说:“ ”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
⑤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用木杆搭架的办法,攀登上去。他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周围的山山岭岭。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等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1】神农为什么要尝百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农是怎样尝百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在第④段的横线上补上神农氏所说的话。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青铜葵花》(节选)
①这些天,青铜家的大人们,每天夜里都睡不好觉。沉重的心思,压迫着他们。爸爸妈妈将装钱的木盒端了出来,他们将钱倒出来,数了又数,算了又算,怎么也不够供两个孩子同时上学。
②从此,青铜一家人更加辛勤地劳作。他们要积攒一些钱,一分一分地积攒。他们显得耐心而有韧性。青铜一边放牛,一边采集着芦花。这里的人家,到了冬天,常常穿不起棉鞋,而穿一种芦花鞋。那鞋很厚实,冬天穿着,即使走在雪地里,都很暖和。青铜一家,老老少少,将所有空闲都用在了芦花鞋的编织上。
③青铜会很早就站到油麻地镇桥头上一个最有利的位置。他用一根绳,拴在两棵树上,然后将芦花鞋一双一双地挂在绳子上。当那些鞋一双双地卖出去时,他会有点儿伤心,总是一直看着那个买了芦花鞋的走远,但他又希望这些芦花鞋能早一点儿卖出去。
④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有个人到镇上来办年货,不知是因为雪下得四周朦朦胧胧的呢,还是因为这个人的眼神不大对,那些垂挂着的芦花鞋,在他眼里,竟好像是一只一只杀死的白鸭。他走过来,问:“鸭多少钱一斤?”青铜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回头看了一眼。那人用手一指说:“你的鸭,多少钱一斤?”青铜忽然明白了,从绳子上取下一双芦花鞋来,用手将上面的积雪掸掸,捧到了那人面前,那人看清了,扑哧一声笑了。青铜也笑了。望着漫天大雪,他在心里不住地说着:“买鞋的,快来吧!买鞋的,快来吧!……”雪在他的祈求声中,渐渐停住了。青铜将芦花鞋一双双取下,将落在上面的积雪完全地扑打干净后,重又挂到绳子上。
⑤这时,街上走来一行人。不像是乡下人,像是城里人。青铜没有召唤他们,因为他认为,这些城里人是不会买他的芦花鞋的。他们确实不穿芦花鞋,但他们在走过芦花鞋时,却有几个人停住了。其中肯定有一两个是搞艺术的,看着这些鞋,嘴里啧啧啧地感叹不已。他们一个个走上前来,用手抚摸着它们——这一抚摸,使他们对这些鞋更加喜欢。还有几个人将它们拿到鼻子底下闻了闻,一股稻草香,在这清新的空气里,格外分明。
⑥一个人说:“买一双回去挂在墙上,倒不错。”好几个人点头,并各自抓了一双,惟恐下手晚了,被别人都取了去。青铜一直就疑惑着,直到人家一个劲地问他多少钱一双,他才相信他们真的要买这些鞋。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大喜欢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他们一个个都觉得便宜,二话没说,就一个个付了钱。
⑦青铜抓着一大把钱,站在雪地上,一时竟有点儿反应不过来。青铜将钱塞到衣服里边的口袋里,将拴在树上的绳子解下来,然后束在腰里。他看到对面屋子门口,正有几个人看着他,他朝他们摇了摇手,发疯一般在雪地上跑了起来。
⑧有一个人朝他追了过来,并在他身后大声叫着:“那个卖芦花鞋的孩子,你停一停!我看到他们买的芦花鞋了,心里好喜欢,你还有卖的吗?”青铜摇了摇头,心里很为那人感到遗憾。那人失望地一摊手,并叹息了一声。青铜望着那个人,心里觉得有点儿对不住他。那人掉头朝轮船码头走去。青铜掉头往家走去。
⑨走着走着,青铜放慢了脚步。他的目光垂落在了自己穿在脚上的那双芦花鞋上。因为是新鞋,又因为一路上都是雪,那双鞋竟然没有一丝污迹,看上去,还是一双新鞋。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向他高高地举起了芦花鞋。
⑩那人喜出望外,伸手接过了芦花鞋。他想多付一些钱给青铜,但青铜只收了他该收的钱,朝他摆了摆手,然后朝着家的方向,头也不回地跑动着。他的一双脚被雪擦得干干净净,但也冻得通红通红……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为了攒钱,青铜会很早站到____________(填写地名)上卖一种厚实而暖和的____________(填写物品),这里的人到了冬天常常会穿着它。一天,街上走来一行人,一个个走上前来用手____________(填写动作)它们,二话没说地付了钱。但是有一个人没有买到,青铜心里很为那人感到____________(填写心情),最后他把自己脚上的那双卖给那个人,只收了____________,但他走在雪地里的脚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青铜一家人更加辛勤地劳作,是因为他们要积攒一些钱供两个孩子同时上学。( )
(2)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有个人到镇上来办年货,买了青铜的鸭子。( )
(3)为了多赚一些钱,青铜把穿在自己脚上的鞋卖给了别人。( )
【3】故事中青铜这个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你结合故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们通过研究蝙蝠,给飞机装上了雷达;“我”通过学习了解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些都是具有创新精神的表现。阅读下面的片段,分角度提出你的问题。
艳阳还挂在天空,锣鼓般的雷鸣已经逼近,很快乌云就集体蹦了出来把燥热的太阳给藏了起来。电闪着一道道白光,雷发出隆隆的响声,紧接着,黄豆大的雨点纷纷落下来了,那雨猛烈极了,雨柱犹如一排排利箭倾斜着射向地面.……慢慢地雨越来越小,片刻太阳重新挂在了天空,天空变得蔚蓝了,地面又重新接受了阳光的沐浴。湿漉的地面、树叶的滴水和偶尔传进耳边的轰隆声,告诉大家刚刚下过雷阵雨。
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不知什么时候,天空已布满乌云。屋边的小树在大风中轻轻地摇曳。张大爷望望天空,断定可能要下大雨,就一袋一袋立即把粮食往家里扛。
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语段中的错误(4处错误)。
学校的课外活动真是五花八门。夏天,我们到菜地里观察黄瓜、西红柿、玉米、茄子的生长。秋天,我们带领老师到公园里欣商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写出正确的句子。
科学家经过多次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请自拟题目。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内容:同学们,当你参加演出或比赛心情紧张时,当你接受一项任务或一次挑战信心不足时,当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因难时,一定得到过老师、家长的鼓励或帮助。选择印象深的一件事写下来,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