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头并进 狂风大作 血脉亲情
B. 毫不可惜 屏息凝视 耀武杨威
C. 精神大振 神青气爽 归根到底
2、下面的句子出自《论语》(选四),横线处应填入的一句是( )
君子务本, 。
A.本立而道生
B.惠则足以使人
C.德之弃也
D.忠恕而已矣
3、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比喻)
B.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设问)
C.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夸张)
D.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拟人)
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课文记录了一段儿时玩陀螺的经历
B.课文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C.课文中的“我”经历了“懊恼—期盼—兴奋—沮丧—自豪”的心理变化
D.“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表达了对人的外貌的深刻思考
5、边阅读边写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批注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标画出相应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空白处简单写写自己的批语。
B.读完文章,作完批注后,为了节省时间就不需要重新读文章和批注了。
C.同学间互相交流自己作的批注,可以丰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D.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随时作批注。
6、读一读,选一选。
1.猫的(de dí)性格古怪,说它老实,它的(de dí)确很乖。
2.猫把院子里的花草折(zhē shé)腾得枝折(zhē shé)花落。3.满月的小猫跌倒了(le liǎo)马上起来,再跑再跌,耍个没完没了(le liǎo)。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漫天卷地 漫:满,遍
B.精疲力竭 疲:身体感觉劳累
C.奔流不息 息:呼吸时进出的⽓
8、把词语补充完整。(4分)
殊( )拼( ) ( )( )自若 南( )北( )
所( )披( ) ( )山( )岭 ( )世无( )
气魄( )( ) 神( )气( ) 金碧( )( )
9、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 ]
, 。
, 。
【1】默写古诗。
【2】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在本诗中,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角度来观赏______山,看到山的姿态和形状各不相同,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10、课内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1】选文是按照______(空间 游览)顺序来写的,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最后两句“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作者没有放到写内洞的下一段中,这样安排的理由是( )
A.这句话只是写孔隙,与内洞没有丝毫关系。
B.这句话与上文承接紧密,讲的也是过孔隙的情形。
C.这句话放在结尾对本段起总结作用。
【3】文中画“﹏﹏﹏”的句子“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写出了孔隙_______和______的特点;“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则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的感受。
【4】内洞中的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颜色各异,你能想象其中的两种可以比作什么吗?
第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五彩池(片段)
神话传说中的五彩池在天上,而且只有一个。这里满山坡的五彩池却多得数不清,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líng lóng duō zī)_____________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最美丽的是那鲜艳多彩的池水。站在山上,向下望去,(màn shān biàn yě)_________的水池在阳光下闪耀着红、黄、绿、白、紫、蓝等各种光彩,像一幅巨大的彩画铺展在眼前。使人惊奇的是,这些彩池( )互相连接,水也来自同一溪流,( )每池的水色却各不相同。有的上边的池水是咖啡色,流入下边的池就成了柠檬黄;有的左边的池水是湖蓝色,注进右边的池却变成了橄榄绿;有的水池只有一种颜色,有的一个水池呈现出多种色彩。如果把各池的水舀起来一看,却又跟普通清水一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同样的水,在不同的池子里怎么会显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呢?原来池底生着许多石笋,而这些石笋表面又(níng jié)______着一层(xì nì)________的石粉。在阳光照射下,池底就像一面面高低不平的反光镜,显出各种美丽的颜色。变幻的色彩使五彩池显得格外美丽,格外神奇。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2】根据课文内容,在第二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例:橄榄绿柠檬黄
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自然段用十分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五彩池______________的特点。请用“____”画出文中描写五彩池形状丰富的比喻句,句中把池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理解句子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
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líng lóng duō zī。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A.这些五彩池大的很大,水很深;小的很小,水很浅。
B.这些五彩池大的不是很大,水也不是很深;而小的呢,却很小很浅。
C.这些五彩池大的很大,很深;小的不是很小,水也不是很浅。
【6】请概括文中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畅游
我们的祖国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她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国的领土广大。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当我国的东北进入冰天雪地的季节时,南国的海岛上却是一片盛夏的景象。我们的祖国多大呀!
我国的物产丰富。棉花、玉米、水稻、小麦等产量极高。在茂密的大森林里,还有全世界小朋友喜爱的大熊猫、金丝猴。
我国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有蕴(yùn)藏丰富的煤、石油、铁、铜等。还有许许多多资源等待我们去勘(kān)探、开发和利用。
我国山河壮丽。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矗立在我国的西藏边境。还有巍峨挺拔的泰山,景色迷人的黄山。世界著名的长江、黄河浩浩荡荡地流入大海。波光粼粼的太湖,水平如镜的西湖,像一颗颗明珠把祖国装点得格外美丽。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给祖国的大好河山增添了壮丽的色彩。
我们在祖国怀抱里成长,非常幸福。我们为有这样可爱的祖国而自豪!
1.短文的题目还可以是《 》。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句中把 比作 ,把 比作 。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
(1)冰天雪地: 。
(2)巍峨挺拔: 。
4.本文二、三、四自然段从 、 、 三个方面具体描写了我国 的特点;第五自然段列举了 、 、 、 、 、 、 、 ,具体说明了我国 的特点。
5.最后一段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总起全文,点明主题
B.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C.说明了我们的祖国可爱
13、快乐阅读
拾斑鸠
斑鸠又懒又憨,大家叫它憨斑鸠。斑鸠听了自然不高兴,可是没办法去掉这个绰号,只好自己生闷气的叫着:“气嘟嘟——嘟!气嘟嘟——嘟!”
捉斑鸠那才叫有趣呢!有一种方法,又简单,又好玩。
斑鸠总是有一顿吃一顿。冬天,田里的庄稼都收完了,斑鸠找不到吃的,饿得发慌。打谷场呢,早收拾得一干二净了,连谷壳也没有了。斑鸠还是飞来了,这里刨刨,那里啄啄,想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找到几粒落(là luò)了的粮食。
这是捉斑鸠的好机会!你在谷场上,挖几个杯子大的洞,差(chā chà)不多也是杯子那么深。挖好了,把麦子或玩都撒(sǎ sā)在洞里。这些都弄好了,你就找个地方躲起来,千万忍着别笑出声。
斑鸠飞来时,它们急得到处觅食。
有一只发现洞里有麦粒,高兴得不得了。又有一只发现了,哈!都发现了,它们高兴地直跳。它们围着洞转悠,伸头进去啄,有啄不着,急得没法子。那就把头再伸进去些吧,“扑”一下子,它来了个倒栽葱,插到洞里去了!别的斑鸠见它四脚朝天,怪好玩的,还以为它吃到了更多东西高兴透了。于是,各自都插到洞里去。你现在哈哈大笑也不要紧了,反正斑鸠也飞不了了,你就提着笼子来拾斑鸠吧!
【1】给文中加点字选正确读音
【2】结合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填上适合的关联词语。
(1)( )斑鸠又懒又憨,( )大家叫它憨斑鸠。
(2)( )你挖好洞,把麦子或豌豆撒在洞里,( )等着捉斑鸠吧。
【3】试着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斑鸠听了自然不高兴。________________
(2)你就提着笼子来拾斑鸠吧. ________________
【4】你能说一说怎么捉斑鸠吗?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共工怒触不周山
①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后,水神共工一向与火神祝融不和,他向火神发动进攻。担当先锋的大将相柳、浮游,猛扑向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宫,把光明宫四周长年不熄的神火弄灭了,大地顿时一片漆黑。
②火神祝融驾着冒着烈焰的火龙出来迎战。所到之处,云雾散去,雨水齐收,黑暗悄悄退去,大地重现光明。水神共工又气又急,怒气冲冲地对相柳和浮游说:“将三江五海的水全部汲上来。”大水向祝融那里倾去。刹那间,长空中浊浪飞泻,白云被淹没,神火又被浇熄了。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烧了起来。此时,祝融又请来风神帮忙,风助火威,火乘风势直扑共工。
③共工他们想留住大水来御火,可是水泻千里,哪里留得住。火焰又长舌般卷来,共工几人被烧得焦头烂额,东倒西歪。共工只得率领水军且战且退,逃回大海。
④他本以为自己逃回大海后,祝融肯定会知难而退,因此立在水宫,得意起来。不料,祝融这次下了必胜的决心,全速追击。只见火龙所到之处,海水不由得滚滚向两旁翻转,让开了一条大路。祝融直逼水宫,水神共工只好硬着头皮出来迎战。
⑤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大获全胜。浮游被活活气死,相柳也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cuì),无法再战,狼狈地向天边逃去。
⑥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头一看,追兵仍紧随其后。共工又羞又愤,就一头向山腰撞去,“哗啦啦"一声巨响,不周山竟给共工撞折了。
⑦不周山一倒,灾难就要隆临了。原来不周山是根撑天的柱子,不周山一倒,半边天空就坍塌下来,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顿时天河倾泻,洪水泛滥。
⑧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就出自这场大战。也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女娲炼彩石补天的故事。
(选自《中国神话故事》,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 经过 | 结果 | |
水神与火神不和, 向火神发动进攻。 | ①_____ | ②_____ | _____ |
【2】读神话,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读到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时,展开想象。似乎看到了___________,听到____________,还想到了______________。
【3】火神祝融驾着火龙出来迎战,大地重现光明,此时水神共工的心情是_______的,我们可以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中感受到。
【4】一边阅读,一边做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请从短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神奇的一处,摘录下来,并用批注的形式写写你的感受。
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事中的人物性格鲜明,请选择其中一个你印象深刻的,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并联系故事说说你的依据。
我觉得_________(填名字)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__。
15、分析句子。
A.蔡桓侯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蔡桓侯,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
B.蔡桓侯派人问扁鹊,他为什么不说话就跑掉了。
句子A和句子B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但是句子A运用了语言描写,显得很______________,句子B的意思就显得概括______________多了。
16、下面是小林写的一段读后感,有三处语病,请用学过的修改符号帮他修改。
读了这篇文章,被主人公这种舍已为人的精神感激了。如果我们能像主人公那样,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害怕,就可能成为一个强者!
17、我会修改病句。
1.几座小山在云雾中清清楚楚若隐若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汉的夏天是个炎热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这个故事,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早晨来到学校,就看到同学们幸福的笑脸和广播里欢乐的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丽和小华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放学后,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会上,大家交流了学习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们要改善自己的缺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的我们在田野里放风筝;在教室的走廊上玩陀螺;在小溪旁捉泥鳅……童年生活中有太多太多有趣的事儿,今天就让我们挑一两件童年的趣事来回味回味吧!
注意:文章要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题目自拟。文章中不要写出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