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选项( )
A.梅雪争春未肯降(投降)
B.以堙于东海(填塞)
C.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
D.不教胡马度阴山(令,使)
2、下列词语中,与“挑大梁”结构相似的一项是( )
A.不由得
B.碰钉子
C.铁公鸡
3、下列句子中冒号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是( )
A.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伸出脖子让你抓痒。
B.突然有声响,它立刻紧张起来:看看前,看看后,警告鸡雏马上来集合。
C.鹅果然能看守门户:有生人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不亚于狗的狂吠。
D.铁牛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4、不容置疑( )
A. 包含 B. 度量大 C. 允许 D. 相貌
5、下列古诗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横看成岭测成锋,远近高低各不同。
B.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平章。
C.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D.云母屏风浊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晨。
6、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值得同情) B.只缘身在此山中(缘分)
C.梅须逊雪三分白(不及,比不上) D.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因为)
7、与“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一句修辞手法不一样的是______
A.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B.陀螺总是无怨无悔地让你抽打,在地面上跳舞。
C.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
D.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8、我能按课文内容、课外积累填空。
(1)正如苏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说,很多时候,我们看不清事情真相,是因为我们置身其中的缘故。
(2)正如《礼记》中所说“博______,审______,慎______,明辨之,笃______。”我们在学习中,要广博地学,审慎的求问,慎重的思考,明白的分辨,踏踏实实地实行。
(3)《蟋蟀的住宅》一文的作者是_____国的昆虫学家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本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中两个加点的“风雨”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小长廊
冰雪世界里的“玫瑰”
在终年被冰雪覆盖的北极,探险者经常会看到非常美丽的一幕:洁白的雪地上,一朵朵红色的“玫瑰”,星罗棋布地印在雪白的世界里。北极气候恶劣,最冷时气温可达零下70 ℃,难道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真能生长出美丽的红玫瑰吗?
科学家对这些冰雪里的“玫瑰”进行了研究,结果令人难以置信:这些冰雪里的“玫瑰”的确暗藏着生命的奇迹。他们发现星星点点的“玫瑰”雪中,有一种单细胞的藻类。利用超声波把这些细胞打碎,发现在它们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糖分。这糖分可以降低细胞液结冰时的温度,再加上厚细胞壁的保护,北极的低温还不至于把它们冻坏。
这种在冰雪中顽强生长的藻类叫雪衣藻。春天来临,融化的雪水带着地表的“营养”向下渗入到雪衣藻冬眠的地方,受到雪水刺激后,雪衣藻苏醒过来。神奇的是,来到冰雪表面的雪衣藻被太阳一晒就变成了红色,这是因为经紫外线照射后,雪衣藻体内产生了类胡萝卜素等多种红色素,鲜明的红色把它的绿色给掩盖了。这样,人们从远处望去,就会发现洁白的雪地上出现了一朵朵红色的“玫瑰”。
生命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没有极限的。即使在终年被冰雪覆盖的北极,同样可以看到一朵朵“玫瑰”绽放的美丽。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星罗棋布:
2.被称作“玫瑰”的雪衣藻为什么能在北极寒冷的冰雪世界里生存?
3.原本应该是绿色的雪衣藻为什么会变成红色?请用“ ”从短文中画出来。
4.“生命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没有极限的”,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
A.生命是顽强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有生命的存在
B.任何生命都是长生不老的,都能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
11、阅读信息类文本《余生只吃一种食物,我们能活吗?》。
余生只吃一种食物,我们能活吗?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不能挑嘴,不挑嘴的孩子身体棒”,可我们往往有自己最爱的某一类食物。一面是理性的“膳食平衡”,一面是对单一的美食的无限欲望。假如我们余生只吃某一类自己最喜爱的食物,甚至极端到只吃一种食物,会发生什么呢?
只吃肉类行不行?
肉类富含蛋白质以及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更是众多吃货的“王牌”。那么,余生只吃肉,可以“长命百岁”吗?答案是否定的!
肉类缺乏多种人体必需的物质,譬如葡萄糖,假如你的余生只吃肉,你的身体将会另谋出路,从你自己的脂肪和肌肉中摄取葡萄糖能量,于是,你的脂肪和肌肉将不断消失,慢慢变得骨瘦如柴。
此外,肉类中还缺乏维生素C,而维生素C是制造胶原蛋白的小能手,缺乏这种物质,你将会得坏血病,成天无精打采,面容枯槁,牙龈肿胀出血等。肉类本身就缺乏纤维素,培根、香肠、热狗这些加工肉类长期过量食用更是会致癌。如果三餐只吃培根,那问题可能就更严重了。比如,一个人每天吃51文库克培根,他得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几率将增加18%。
吃脂肪含量低一些的瘦肉又会怎样呢?探险家维尔加尔默·斯蒂凡森曾经记录了一种奇怪现象:有些人只吃瘦肉,比方说兔子肉,一周之后就会出现腹泻,伴有头痛、乏力等不适症状,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兔子饥饿症”。许多人认为可以从蛋白质里获取一个人所需的全部能量,而不需要脂肪或者碳水化合物,但这会让肝脏不堪重负,影响其处理蛋白质的能力。
只吃单一食物万不可行!
人类之所以身为杂食动物,自然有其道理。最佳的饮食需要保持食物的多样性,确保营养物质全覆盖。对于人类来说,食物中的一些重要的营养物质还没有走入我们的认知领域。或许短期内缺乏这些食物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长期单一饮食,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摘自网络,有删改)
【1】众多吃货中的“王牌”是指( )
A.谷物
B.蔬菜
C.水果
D.肉类
【2】假如余生只吃肉,你会因缺乏葡萄糖而慢慢变得( )
A.骨瘦如柴
B.肥头胖耳
C.心脏衰弱
D.肌肉萎缩
【3】患上“兔子饥饿症”的人需要补充( )
A.葡萄糖
B.碳水化合物
C.优质蛋白
D.维生素C
【4】以下属于营养误区的一项是( )
A.过量脂肪,有损健康。
B.补维生素,多多益善。
C.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D.余生吃素,健康长寿。
【5】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结合文本说说它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文章后,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尝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快乐阅读
拾斑鸠
斑鸠又懒又憨,大家叫它憨斑鸠。斑鸠听了自然不高兴,可是没办法去掉这个绰号,只好自己生闷气的叫着:“气嘟嘟——嘟!气嘟嘟——嘟!”
捉斑鸠那才叫有趣呢!有一种方法,又简单,又好玩。
斑鸠总是有一顿吃一顿。冬天,田里的庄稼都收完了,斑鸠找不到吃的,饿得发慌。打谷场呢,早收拾得一干二净了,连谷壳也没有了。斑鸠还是飞来了,这里刨刨,那里啄啄,想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找到几粒落(là luò)了的粮食。
这是捉斑鸠的好机会!你在谷场上,挖几个杯子大的洞,差(chā chà)不多也是杯子那么深。挖好了,把麦子或玩都撒(sǎ sā)在洞里。这些都弄好了,你就找个地方躲起来,千万忍着别笑出声。
斑鸠飞来时,它们急得到处觅食。
有一只发现洞里有麦粒,高兴得不得了。又有一只发现了,哈!都发现了,它们高兴地直跳。它们围着洞转悠,伸头进去啄,有啄不着,急得没法子。那就把头再伸进去些吧,“扑”一下子,它来了个倒栽葱,插到洞里去了!别的斑鸠见它四脚朝天,怪好玩的,还以为它吃到了更多东西高兴透了。于是,各自都插到洞里去。你现在哈哈大笑也不要紧了,反正斑鸠也飞不了了,你就提着笼子来拾斑鸠吧!
【1】给文中加点字选正确读音
【2】结合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填上适合的关联词语。
(1)( )斑鸠又懒又憨,( )大家叫它憨斑鸠。
(2)( )你挖好洞,把麦子或豌豆撒在洞里,( )等着捉斑鸠吧。
【3】试着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斑鸠听了自然不高兴。________________
(2)你就提着笼子来拾斑鸠吧. ________________
【4】你能说一说怎么捉斑鸠吗?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13、课外阅读。
神灵眷恋的普达措
“哧——”飞机平稳降落在了南京禄(lù lǜ)口机场。坐在飞机上的我,回想起6天的云南之行,有一抹绿总是绕不开,它就是——普达措国家公园,一颗绿色的明珠。
无数的山、无数的水、无数的树,这是我对普达措的第一印象。虽然我们7点多就赶到公园,却已是公园接待的第179号团队!普达措公园告诉了我,什么叫“原生态”:坐在车上,仍能听到鸟儿在婉转歌唱;抬头仰望,百年老树青翠欲滴。走近看,高大的冷杉(shān sān )与云杉把我的视线遮个严严实实。各种青苔和松萝盘踞在古树的躯干上,把树干都“染”绿了。不过这些高大的树木并不在意这些“侵略者”,仍旧生长着,笔直地刺向蓝天。偶尔见到一只松鼠,更是让我们兴奋半天。据说,如果你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黑熊、麝(shè)等珍稀动物呢!
绕着普达措公园最美的景点——碧塔海要步行4.8公里的栈道,该下来走走啦。走进栈道,一种自然(舒服 舒畅)的感觉便席卷全身。呼吸着(新鲜 清新)空气,听着脚下的流水,望着远处的山川,真恨不得融入这景中去。而越往里走,普达措的美就越显露无遗:一丛丛灌木自由生长着;清澈的湖水倒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一条栈道如同一根细带,在群山湖水间穿越而过;草地上不知名的野花争相开放,红的、黄的、蓝的、白的……把草地占得满满当当。看到这些美景,我们再也按捺不住,取出相机,频频按下快门,“咔嚓、咔嚓”,一个个美丽的镜头便被永久保存了。
爬上海拔4300米的山顶,虽累得我够呛,但眼睛却来到了“天堂”:蓝天、碧水、白云、草甸、牛羊。向下俯视,我几乎惊呆了:一队队穿着各色衣服的人连成了长龙,青山、绿树、人群,都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形成了一幅极为和谐美丽的画卷!就连爸爸也按捺不住,取出相机,“咔嚓”,又留下一个美丽的瞬间!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青翠欲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绵起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漫长—( ) 沮丧—( )
隐藏—( ) 浑浊—( )
【4】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写的。通过回忆,作者先抵达了普达措的_________,再绕到____________,最后到达______________,向我们展示了迷人的普达措。
【5】短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趵突泉
老舍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看见一( )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上下都是绿的,幽静极了。这水就是从趵突泉流出来的。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沿着小溪往南走,就来到趵突泉公园。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地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多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 )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不由你不想起一( )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 )珍珠随着水流摇曳。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看,又来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有……这比那大泉还更有趣。
【1】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种 串 片 溪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文中的画线句用三个相同的句式,写出了大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特点。
(2)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趵突泉的_________之情。
【3】文中运用了________比喻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小泉眼,把小泉眼的形态和动态描写得_________________。
【4】小泉眼还可能有什么有趣的形态?展开想象,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句话。
有的_______________
15、形近字组词。
册(______) 既(______) 俊(______) 雅(______)
栅(______) 即(______) 骏(______) 鸦(______)
16、综合改错。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厉。我做对了事,他总是给予承认和鼓厉;如果做错了事,他是决不会随随便便轻易放过我的,常常把我抬不起头来批评得,让我再也不敢犯这样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在原句上改)。
(1)过了几天,砖缝中竟然出乎意料地冒出了一截小瓜苗。
(2)浓郁的花香吸引。
(3)现在我又看到了那熟悉的乡音和那亲切的笑脸。
18、修改病句。
(1)刚上第一节课,老师就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好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被我感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题目:这件事太有趣了
要求:1.注意把人物的神态、动作写生动。 2.突出 “趣”这一中心。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