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带有“改”字的词语填空,完全恰当的一组是( )
(1)有错误, 了,就是好孩子。
(2)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 。
(3)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 家乡落后的面貌。
A.改正 改变 改善
B.改变 改善 改正
C.改善 改正 改变
D.改正 改善 改变
2、下列各组词语中,归类不一致的一组是( )
A.桃子 石榴 苹果 西瓜
B.居然 竟然 果然 出乎意料
C.墨绿 嫩绿 翠绿 碧绿
D.同心同德 风雨同舟 同舟共济 同心协力
3、下列成语是同一类的一组是( )
A.安居乐业 人寿年丰 丰衣足食 国泰民安
B.流离失所 家破人亡 太平盛世 震天动地
C.兴高采烈 内忧外患 呕心沥血 诗情画意
D.处心积虑 诡计多端 夜不闭户 政通人和
4、填《三国演义》中的人名,补全歇后语。
①( )借东风——巧用天时 ②( )借荆州——有借无还
③( )进曹营——言不发 ④( )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⑤三个臭皮匠——顶个(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关心和照顾。你能想到的歌颂母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童是那样的天真可爱,“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学种瓜时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小孩“脱冰作戏”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在地吹笛的情景。
(3)《鸟鸣涧》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该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
(4)《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的主要人物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其中“_____、_____”等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
6、根据原文填空。
1.“________,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________,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出自_____写的《_________》。
2.《鸟的天堂》写了作者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______,所以只看到了___,没有看到_____;第二次是在_____,看到了_____,所以他赞叹说:“_______”
3.《四季之美》是按照_______的顺序来描述景物的。春天最美是_____,夏天最美是_______,秋天最美是________,冬天最美是______。
4.《慈母情深》一文写出了___。我还能写出两句关于这个主题的诗句:__,_________。
7、照例子,写词语。
例:舒舒服服(AABB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例:急匆匆(ABB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8、辨字组词。
瓜(_______)夏(_______)帐(_______)问(_______)
爪(_______)复(_______)账(_______)间(_______)
临(_______)伴(_______)匆(_______)落(_______)
监(_______)畔(_______)忽(_______)洛(_______)
9、归国博士
在苏州,流传着一位归国博士的动人事迹。他叫杜子威,今年48岁,是苏州医院副院长。他出生在日本,在东京获得博士学位。1972年,他离开日本,和爱人回到了祖国。
侨居在日本的父亲为杜子威在苏州附属医院建造了一所研究室,花了整整100万人民币。杜子威不要一点报酬,把研究室献给了国家。有人以为杜子威一定很有钱,问他:“你带的什么手表?”他爽朗的笑道:“国产的,苏州牌,便宜,才45元,走得相当准。”杜子威把价值100万元的研究室献给了国家,自己却省吃俭用。戴的是45元的国产表。人们被这种崇高的精神所感动,敬佩的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1979年,杜子威率领医学院代表团访问日本。他离开日本7年了,家里人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准备好饭菜等着他。可是,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他的影子。原来,访问时间只有半个月,杜子威舍不得这点宝贵的时间,全部安排了工作,只是在归国的前一天,代表团的其他同志上街参观去了,他才回家吃了一顿饭。
1982年,杜子威再次到日本。他为了给国家节省外汇,从宾馆搬到父母家住,临走前,父亲给他一台彩色电视机,杜子威却说:“电视机我有了,我缺的是专业资料,今后常给我寄点。”
这位博士归国11年了,他用辛勤的劳动换取累累硕果,来报答自己的祖国。他和同志们共同努力,研究脑神经病,现在这项研究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硕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侨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介绍了杜子威博士归国后的哪些动人事迹,赞扬了他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写作顺序上,对你今后的作文有什么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请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姑娘穿上衣裳,一边梳她的长长的黑头发,一边跟牛郎谈话。牛郎把自己的情形都一五一十地说了,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她把这个想法跟别的仙女说了,别的仙女也都说早有这种想法。那天下午,王母娘娘喝千年酿的葡萄酒,多喝了点,靠在宝座上直打kē( )睡,看样子不见得马上就醒,仙女们见机会难得,就你拉我、我拉你地溜出来一齐飞到人间。她们飞到湖边,看见湖水清得可爱,就跳下去洗澡。织女关在机房里太久了,能够在湖水里无拘无束地游水,心里真痛快,想多玩一会儿,没想到就là( )在后边。
牛郎听完织女的话,就说:“姑娘,既然天上没什么好,你就不用回去了。你能干活,我也能干活,咱们两个结了婚,一块儿在人间过一辈子吧。”
织女想了想,说:“你说得对,咱们结婚,一块儿过日子吧。”
她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织女拍拍老牛的脖子,用腮帮挨挨它的耳朵,算是跟它行见面礼。老牛眉开眼笑地朝她看,仿佛说:“正是这个新娘子。”
【1】请你给文中的拼音填上汉字。
【2】请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
①相依为命:________。
②富丽堂皇:________。
【3】第二段中写织女和别的仙女到人间,“______”字最能体现她们是私自下凡的。
【4】第六段中“织女与牛郎美满生活”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这一段运用了________修辞方法,作用是________。
11、阅读以下四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07秒,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76秒后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成功实现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工作生活6个月,开展系列空间科学实验、技术实验。
材料二:10月12日下午,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进行了“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本次“天宫课堂”首次启用问天实验舱这间“新教室”。问天实验舱由工作舱,气闸舱及资源舱三部分组成,舱体总长17.9米,直径4.2米,重量达23吨,是全世界现役在轨最重的单舱航天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一同收看了这场来自400公里之上的奇妙科学课。
材料三: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看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四:虽然航天那些事儿对普通人来说高深莫测,但中国航天领域一些重要科技成果或任务的命名,却形神兼备、通俗易懂。我国的航天器名字,大多数都是取自神话故事,比如神舟、嫦娥、玉兔、祝融、天宫……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中国式浪漫都被航天人融进了下面这些大国重器之中。
中国航天领域重要科技成果或任务 | 命名 | 文化根源 |
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 | ①“ ” | 中国古代有“嫦娥奔月”的神话。 |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 ②“ ” | 《墨经》记载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第一次对光直线传播进行了科学解释。 |
中国载人空间站 | ③“ ”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中国自主建造的卫星导航系统 | ④“ ” | 北斗七星是古人用来判断季节、方向的重要参照。 |
中国第一辆火星车 | ⑤“ ” |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 |
【1】请你给前三则材料各拟一个小标题。
_____
【2】材料二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体会这一说明方法的好处。
_____
【3】下列说法与给出的材料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实现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B.“天宫课堂”第三次太空授课,首次启用问天实验舱这间“新教室”。
C.“天宫课堂”中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等试验。
D.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4】请阅读材料四,根据文化根源将下面航天器的名字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墨子号 天宫 祝融 嫦娥一号 北斗
【5】航天点亮梦想,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将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其中一项重要工程是行星探测工程,将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请你仿照材料四中的命名方式,为其中一个探测器命名,并说明理由。
_____
12、课外阅读。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河是娴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波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吹起,倒映
着的泥岩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悉(xī) 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你真美!
【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词语中带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凝固( ) ①结实,牢固 ②坚硬 ③坚决地 ④本来
掩埋( ) ①遮盖 ②关 ③乘人不备
【2】文章的主要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文中哪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4】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在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
【5】第三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______”这个词是重点词。本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的描写,写了小河______这一时间的景象。
13、课内阅读
黄果树瀑布( )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 )远比它宽,( )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在括号里天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用“ ”画出描写作者聆听瀑布声响的感受的句子。
【3】这一小节从 、 和 三个方面描写黄果树瀑布,突出了黄果树瀑布与庐山瀑布采用 手法,突出黄果树瀑布和庐山瀑布宽的特点,这也让我想到了李白笔下描写瀑布的诗句: , 。
14、最优秀的人是谁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他把那位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dé děi)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紧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chuán zhuàn)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这样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竭 揭)尽全力地去寻找,决不辜负你的栽培和信任。”助手很温顺尊敬地说。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否定 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城乡各地,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发掘出来,举荐给您。”苏格拉底又笑了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前,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搁、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尊重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
【1】从文中的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词,打“√”。
【2】读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完成填空。
“风烛”也就是__________,“残年”指的是残余的岁月。“风烛残年”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这句话中,第一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此时,苏格拉底心里的感受是( )。(只填标号)
A.对助手的表现非常满意
B.对助手的表现有点失望
C.希望助手能尽快地找遍各地
【4】读完本文,你肯定有所思考。假如苏格拉底和他的助手都还健在,让你和他们对话,你会说些什么?请试着写一写。
对苏格拉底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助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白杨》选段,回答问题。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疆”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请用直线把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画住。这段话点明了白杨树的的精神是:
4、文段中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请发挥想像,说说爸爸可能在沉思些什么呢?
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从画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16、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按要求完成。
必读书目
①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 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 ,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 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③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 ,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④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⑤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 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⑥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⑦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 ,里面装满火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
⑧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⑨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⑩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1】以上片段选自______国______的《______》
【2】第③段划线句子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动作,生动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
【3】蝉的歌唱源于它什么样的身体构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学期我们也学习了一首关于蝉的诗,它是______朝______写的。其中赞美高洁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与理解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节选)
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最大速度能够达到44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鸵鸟奔跑的最大速度约72千米每小时。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
比鸵鸟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猎豹了。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110千米每小时。猎豹才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它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
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
乘坐喷气式飞机去旅行,速度绝对是够快的了。但是,如果你想到月球上去,就需要搭乘速度更快的工具了。对!我们需要一枚火箭。为了摆脱地心引力,飞到浩瀚的太空中,火箭的速度要比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快得多才行。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进入太空以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继续前进。
【1】根据节选内容,完成填空。
文中提到了三种动物,其中陆地上的奔跑冠军是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最后一自然段的末尾一句“进入太空以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继续前进”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以抓住关键词用较快的速度读懂节选部分。你读第一遍时,第一眼看到了哪一个关键词?你为什么会关注到这个词?结合文章内容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怪他的多此一举,既是捐助,何必我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xx。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得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第⑤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
A.指的是纸钞或者值钱的东西。
B.指的是用黄金做成的屋子。
C.指的是老人的亲笔书信。
D.指的是老人苦口婆心的教育。
【2】为什么说老人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 )
A.老人想要资助孩子是假的,所以才给孩子寄书。
B.因为老人闲来无事,只是想找点事情打发时间。
C.寄出去的书成了检验孩子们是否有感激之心的测试物,“试金”是测试孩子是否有感激之心,“石”是老人寄出去的书。
D.因为老人并不是真正的想给孩子寄书,只是想鼓励孩子而已。
【3】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
A.家庭贫困的学生。
B.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C.有某项专长的特长生。
D.懂得心存感激的学生。
【4】最符合第⑦段中画线句人物心理的是哪项( )
A.老人会想:为什么那么多孩子收到书都无动于衷?难道他们对于别人的给予都不懂得感激?难道这群孩子情感这么缺乏?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的后代就令人担忧了。
B.老人想:是不是孩子都没有收到我的书呢?为什么过了这么长时间,一点动静都没有呢?
C.老人会想:这,这日子实在是太无趣了,我好不容易找了一点事情做,现在居然没有一点回音。
D.老人想:这世道真的是人情冷淡啊!好人做不得啊!哎……
【5】第⑤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
A.点明了本文的中心,让孩子们懂得感激老人。
B.为下文老人等待学生来信和收到贺卡埋下伏笔。
C.突出了老人斤斤计较,给孩子寄书,要求孩子给予回报。
D.这一句话突出了老人的别有用心。
【6】联系本文,写出你对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于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认为第⑩段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理由不少于两个。
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故乡的芦苇(节选)
樊发稼
多年来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选自《故乡的芦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词语。
(1)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
(2)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思念情切。( )
【2】“小心翼翼”是形容_____________。在画线句子中,这个词语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与故乡的芦苇有关的哪些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桂花纷纷落下。(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1、照样子,把画面写具体。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山全是绿色,桃李的花朵点缀在绿树中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先读句子,体会句子的特点,再仿写具有这样特点的句子。
(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____________
(2)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_____________
(3)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______________
23、请你写写12月9日观看“天宫课堂”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