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山南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我看见风中舞动的丁香婀娜地散发着幽香。

    B.小明特别感谢班主任老师在他犯错误时漫不经心的教诲。

    C.《马说》的作者是韩愈,文中的千里马就是比喻他自己。

    D.《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者的著作。

  •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月秋高风怒(háo) B.卷我屋上三(chóng)茅

    C.何时眼前突()见此屋 D.手把文书口称(shù)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作为一个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为了研究核弹,从此在公共场合销声匿迹了。

    B.学生要想在生物实验课上正确使用显微镜,就不能袖手旁观,否则难以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

    C.时间是一位伟大的魔术师,它令冬去春来,花开花落,斗转星移,海枯石烂

    D.我国诗歌经历漫长的演变,到唐朝时,诗人辈出,流派纷呈,发展如日中天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那天晚上,他父亲来拜访我的父亲,走时一副面红耳赤,义愤填膺的样子。

    B. 今天的晚会上,这两位著名的“老戏骨”首次同台演出,配合得天衣无缝

    C. 在这新的征途中,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去勇敢拼搏,奋力前行。

    D. 学成一门专业是艰苦的,不可能一朝醒来就宣称自己大彻大悟,已掌握了这门学问。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字“八月秋高风号,我屋上三重茅”

    【2】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小石潭西南一带溪水曲折之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即使饱受磨难,我们也应像陆游笔下“______________”的梅花(《卜算子·咏梅》)那样坚贞自守,不改本色。

    (3)人生的艰辛,非亲历者不能体会。“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种凄凉苦楚,只有身经离乱、夜雨难眠的杜甫才能懂得;“______________”(《卖炭翁》),这种矛盾辛酸,只有生计艰难、衣不御寒的卖炭老者才能体会。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①人不知而不愠是人生最高修养,自非一时所能达到。对批评家的话我过去并非不加保留,只是增加了我的警惕。即是人言藉藉,自当格外反躬自省,多征求真正内行而善意的师友的意见。你的自我批评精神,我完全信得过;可是艺术家有时会钻牛角尖而自以为走的是独创而正确的路。要避免这一点,需要经常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所谓艺术上的幻觉,有时会蒙蔽一个人到几年之久的。至于批评界的黑幕,我近三年译巴尔扎克的《幻灭》,得到不少知识。一世纪前尚且如此,何况今日!二月号《音乐与音乐家》杂志上有一篇卡拉扬的访问记,说他对于批评只认为是某先生的意见,如此而已。他对所钦佩的学者,则自会倾听,或者竟自动去请教。这个态度大致与你相仿。

    ②认真的人很少会满意自己的成绩,我的主要苦闷即在于此。所不同的,你是天天在变,能变出新体会、新境界、新表演,我则是眼光不断提高而能力始终停滞在老地方。每次听你的唱片总心上想:不知他现在弹这个曲子又是怎么一个样子了。

    (节选自《傅雷家书》)

    【1】第①段中,傅雷给傅聪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2】傅雷说,写信给傅聪是有多种作用的。选文体现了哪些作用?请列点分析。

    【3】《傅雷家书》是傅雷父子交流的文字记录,可谓“严肃不失亲切,深刻不离日常”。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含泪的笑声

    秦建荣

    ①那年夏天,我大学毕业,被广州的一家公司招聘。第一次去单位报到时,父亲去送我,他用浑身都响只有铃不响的自行车,骑了二十多里山路,把我的行李箱带到了火车站。

    ②看时间不早了,我对父亲说:“你回去吧,我要进站了。”

    ③父亲看着沉重的行李箱说:“不急,还是把你送上火车吧。”

    ④父亲就去买了站台票。

    ⑤排队的时候,父亲把昨天晚上叮咛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我听得不耐烦,没心没肺地应着。

    ⑥这时响起了一声汽笛,火车来了。

    ⑦以往这里上车的人并不多,今天却不少,许多人都买了站票,好不容易才挤上火车。父亲提着沉重的行李箱跟着人流往前走,我对父亲说:“你快下车吧。”父亲说:“不急。”

    ⑧他一直把我送到座位,要举起沉重的行李箱往货架上塞。这时哨子响了,父亲赶紧往外跑,可刚跑到门口,车门哐的一声关了。他又向另一个车门跑去,边跑边喊:"我是送人的,让我下车。"可是列车已经启动,最后一个门也关了。

    ⑨这下糟糕了。

    父亲回到我身边的时候,不停地搓着手,嘴唇嗫嚅着

    列车越走越快,窗外的大山一座座向后隐去。

    我埋怨父亲:"让你下车、让你下车,你就是不下,没一点时间观念,现在只有到商南才能下了。"父亲站在我身边,像一个做错了作业的学生。

    快到商南车站的时候,列车员查票,我准备掏钱给父亲补票,父亲不让我掏,说他自己有。我说你晚上要住店,明天还得坐汽车回去,钱够不够?父亲掏出一卷钱,我看见是十块的。他在我眼前绕了一圈说:“这些钱足够了。”边说边背过身取出一张十元钱补了票,列车员还给他找了两毛。

    这就是我父亲送我的情景,他把自己也送走了,一直送了二百里以外。

    后来我们一家人常说起这事,母亲笑他脑子笨,缺根弦儿。妹妹则笑得捂着肚子,差点背过气去。父亲被我们笑得不好意思,就给自己找理由说:"不是我手脚慢,是火车司机弄错了,本来应该停五分钟,他只停了三分钟。"

    我们为父亲找的这个理由感到更加好笑。

    不知不觉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年春节,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妹妹又讲到了这事,我儿子听了,睁大好奇的眼睛问:“那后来呢?”我说:“当然是坐车回来了,要不咋会坐在这里呢。”儿子又问:“那是坐火车还是坐汽车回来的?”我没好气地训斥:"真笨。只要有钱,火车和汽车由人选。”儿子不吱声了,母亲却来了一句:“你爸当时只有几毛钱,怎么坐车?”

    我马上反驳:“父亲当时带着钱啊。”

    母亲说:"他带啥了?那天他只带了十二块钱,原准备送你回来,给你妹妹买书包的,结果全花啦。”母亲顿了一下又说:“我当时问你爸,你咋不让娃补票呢?”他说:“娃在外花钱的事由多,我将就着就过去了。”

    这回该我惊讶了,我像孩子一样问父亲:“爸,那晚你没有住店?又是咋回来的?”

    父亲摇摇头,笑而不语。

    母亲接着说:“他呀,在商南汽车站门口坐了一夜,被人当吊花子往出赶。第二天在本站帮人下了一车货,才坐货车回来的,浑身脏得就像一头猪。”

    啊?原来这样!

    我们再也笑不起来了,我觉得自己的眼里湿漉漉的,平时总爱笑的妹妹眼里也噙着泪花。

    只有母亲一个人笑着,边笑边给父亲夹着菜说:“那时咱家穷,你爸为了供你们念书,舍不得吃,舍不得花,他从来没为自己花过一分钱。他那天呀,是饿着肚子回来的,一顿吃了三个黑馍,两碗稀饭。”

    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了,哗哗地往下淌。妹妹趴在桌子上啜泣起来。

    从此,我们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个笑话。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1期,有改动)

    【1】根据小说的情节,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情节

    那年夏天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

    后来一家人常拿这件事取乐,父亲忙给自己找理由

    有一年春节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品昧下列句子,揣摩人物心理。

    (1)父亲回到我身边的时候,不停地搓着手,嘴唇嗫嚅着。

    (2)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了,哗哗地往下淌。

    【4】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用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题目:_______________伴我远行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