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让民间故事更有新鲜感,可以来点小创作,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A.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B.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如,《猎人海力布》中先说有块石头是一位猎人变的,再讲海力布的故事。
C.大胆的改编,改变原来故事的主要情节也没有关系。
D.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
2、对下面的段落缩写正确的一项是( )
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议论着什么。仔细一听,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A.他在深山打猎。
B.他听见一群鸟的议论。
C.他听见一群鸟在议论,今晚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
3、选词填空。
强壮 强大
(1)身体( )要靠坚持锻炼。
(2)中国人民的力量是无比的( )。
激烈 猛烈 强烈
(3)夏天的中午, ( )的阳光照射着大地。
(4)这场足球踢得很紧张( )。
(5)一发发炮弹, ( )地射向敌人的阵地。
4、看拼音写词语。
fēn fu(______) yǐn bì(______) chóu xiè(______)
zhì liáo(______) hóng(______)伟 闲yì(______)
5、照样子,写词语。
①ABB式词语:眼巴巴 _________ _________
②AABC式词语:跃跃欲试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2)那大虫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 )
(3)蜜蜂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
7、在括号里填上搭配的词语。
漂浮 飘浮
1、几只小船( )在海面上。
2、白云( )在蓝天,就像羊儿在草原。
分散 分裂
3、到了营地,大家( )开来,分别扎营,准备露宿。
4、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 )成细小的颗粒。
必须 必需
5、军训前,我和妈妈到超市买了许多( )的生活用品。
6、空气中的水蒸气( )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
8、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
____想____翩 ________无味 心____理____
____瓜____熟 如____似____ ____不犹____
____醉____痴 ________大雨 ________吞枣
社区图书馆建成后,我成了这里的常客,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________,只要有空,我都要去图书馆________地读书,常常看得________。遇到优美的词句,我会摘抄在本子上并背得_________。如果外出旅游时只让带一样东西,我会________地选择书。
9、拓展阅读。
梅兰芳少年学艺的故事
梅兰芳八岁时,父亲就让他学戏。少年的他,资质太差,不是唱戏的料子。眼睛无神,是个近视眼,眼睛迎风流泪;嗓子不响亮。可是,生活所迫,他必须要学。
有一个人愿意教他,那就是吴菱仙。他为什么愿意教梅兰芳学戏呢?原来,吴老师年轻时,有一次梅兰芳的爷爷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他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所以他把恩德报答在梅爷爷的孙子那里了。
为了弥补近视眼,吴老师教授了他一些练眼神的方法。一个方法是几个小时目不转睛盯着一个物体,他总是练得泪流不止,个中滋味,可以体会。即使这样辛苦,他一练就是十多年,坚持不懈。还有一个方法是,他买了一些鸽子,手中拿着一根绑着红布或绿布的棍子。摇一摇红布的棍子,鸽子就会飞到他手里啄食,他眼睛盯着鸽子飞到手里,盯着它吃食。他摇一摇绿布的棍子,鸽子又飞向远处,他目送着鸽子飞向天尽头,直到消失。就这样的苦练眼睛肌肉,他的眼睛也就特别有神采了。
为了练嗓子,吴老师六点钟就来他住的房子,敲窗子叫他起来吊嗓子。开始先带他遛弯儿,遛了半多小时,人也出汗了,才开始让他练嗓子。为什么先让他先遛弯儿,不直接就吊嗓子?吴老师爱惜他嗓子,先出汗,把人整个肌肉都活动起来了,血液也活动起来,再练嗓子,嗓子才没事,要不然嗓子非废了不可。
少年的梅兰芳就是凭着这样的苦练,终于弥补了先天的缺陷,由一只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成为享誉世界的戏曲大师。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弥补——(______) 坚持不懈——(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兰芳的先天条件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梅兰芳是怎样学艺的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梅兰芳学艺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馒头的故事
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56师团已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
在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军用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位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军官。两小时前,他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4天没进一口粮食,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再坚守24小时。
卡车在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他明白迟到1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也停了下来。就在这时候,四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饥民们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大胡子少校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似乎在滴血,一咬牙,将手里的机枪端起来,只听一片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忽然,大胡子少校盯住了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一双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双眼惊骇地望着大胡子少校。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和鬼子拼命的中国军队的将士,一边是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姑娘。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的手里:“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他问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说叫小翠。
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馒头默默地送上车去。然后用最后的一点儿力气抱起一块块填炮弹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来到陷车的地方,他在找一个叫小翠的女孩。一位老大娘将他引到一座小坟包前,说,三天前她饿死了,是她家七口人最后一个死去的。大胡子少校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人会为你报仇!”
34年后,这位大胡子将军临死前拿着一个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个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文中大胡子少校接到命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中第一辆卡车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饥民抢馒头,小姑娘带头归还慢头。一周后,少校带着馒头找小姑娘时,小姑娘_________________。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小姑娘的外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展现了小姑娘既_________________又对持枪官兵充满恐惧的心理。
【2】文中画“_____”的句子中的“疯狂”“弹跳”“冲”等词语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胡子少校跪了两次,这两次跪的心理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是______;第二次是______。(多选)
A.出于对饥民的理解和同情,看着饿得皮包骨的村民,他是痛心的。
B.因为小女孩选择归还馒头后自己却饿死了,对此少校是满怀敬意的。
C.因为前线无粮,陷入极端困境,少校恳求饥民能理解。
D.因为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而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又歉疚又心痛。
【5】文中的小翠是个怎样的孩子?(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章还要用心品味,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回忆课文中的精彩语段,体会表达的妙处。(7分)
富饶的海洋(节选)
当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后,他们最古老的生命摇篮——海洋,又为他们奉献丰富的食物和珍贵的宝藏。直到今天,那成千上万的鱼、虾、蟹、贝和种类繁多的海藻,仍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在海洋每年能奉献的两三亿吨水产品中,人类眼下收获的不过七千万吨而已。
海洋为人类提供食盐、药材、石油、煤炭和许多稀有金属,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了。此外,那涨落不停的潮水,汹涌澎湃的浪涛,永不止息的洋流,以及海洋深处与表面的温度差异,大量的重水,都是廉价而又无比巨大的能源。如今,海洋开发已被誉为当代三大尖端技术领域之一,与原子能利用和宇宙空间探索并驾齐驱。
(1)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 _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比喻?
(3)海洋把它的哪些财富奉献给人类?
12、阅读理解。
却说曹操在大zhài中,与众将商议,只等黄盖消息。当日东南风起甚紧。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操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军士忽报江东一只小船来到,说有黄盖密书。操急唤入。其人呈上书。书中诉说:“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身。今有鄱(pó)阳湖新运到粮,周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chā青龙牙旗者,即粮船也。”操大喜,遂与众将来水zhài中大船上,观望黄盖船到。
且说江东,天色向晚,周瑜唤出蔡和,令军士缚倒。和叫:“无罪!”瑜曰:“汝是何等人,敢来zhà 降! wú 今缺少福物祭旗,愿借你首级。”和抵赖不过,大叫曰:“汝家阚(kàn)泽、甘宁亦曾与móu!”瑜曰:“此乃 wú 之所使也。”蔡和悔之无及。瑜令捉至江边皂纛(dào)旗下,奠酒烧纸,一刀斩了蔡和,用血祭旗毕,便令开船。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提利刃,旗上大书“先锋黄盖”。盖乘一天顺风,望赤壁进发。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cù帆幔,使风而来。”操凭高望之。报称:“皆chā青龙牙旗。内中有大旗,上书先锋黄盖名字。”操笑曰:“公覆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近。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zhà 。且休教近zhài。”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倘有zhà móu,何以当之?”操省悟,便问:“谁去止之?”文聘曰:“某在水上颇熟,愿请一往。”言毕,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数只巡船,随文聘船出。聘立于船头,大叫:“丞相钧旨:南船且休近zhài,就江心抛住。”众军齐喝:“快下了篷!”言未绝,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船上大乱,各自奔回。南船距操zhài只隔二里水面。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zhài,zhài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曹操回观岸上营zhài,几处烟火。黄盖跳在小船上,背后数人驾舟,冒烟突火,来寻曹操。操见势急,方欲跳上岸,忽张辽驾一小脚船,扶操下得船时,那只大船,已自着了。张辽与十数人保护曹操,飞奔岸口。黄盖望见穿绛红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进,手提利刃,高声大叫:“曹贼休走!黄盖在此!”操叫苦连声。张辽拈弓搭箭,觑(qū)着黄盖较近,一箭射去。此时风声正大,黄盖在火光中,哪里听得弓弦响?正中肩窝,翻身落水。正是:火厄盛时遭水厄,棒疮愈后患金疮。
【1】读短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móu略 wú
辈 营zhài
zhà
降 chā
旗 一c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可以用哪一个词语替换?请写在( )里。
谁去止之( ) 言未绝( )
曹贼休走( ) 操省悟( )
【3】选文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写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三个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4】根据选文内容,下面可以作为标题的是( )
A.诸葛亮舌战群儒
B.雾蒙蒙草船借箭
C.赤壁鏖战计中计
D.焰腾腾火烧曹军
【5】“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这句话描写江面的动态之美,让我们体会到古文的魅力,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描写“夏夜广场”的情景,体现现代生活的热闹安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选文后,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了哪些了解?请结合文中语句,把你对人物的看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程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唯一的听众》片段,回答问题。
不久,我发觉家人们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因为我又开始在家中练,当然是在我紧闭着门的房间里。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而现在,她再也不敲门了。当我感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但我不会坐在木椅上练习,而以前我会的。不知为什么,总使我感到忐忑不安甚至羞愧难当的是,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妇人全力以赴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并且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终于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十二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述“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在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什么,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声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用“声望”这个词造句: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不久,我发觉人们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为什么家人们会有这种表情?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中的“秘密”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都是“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人耳朵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 “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 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 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14、课文阅读。
三轮车上的父爱(节选)
为了给在国家队训练的朱婷增加营养,朱父将家里新收的玉米卖了,买了4罐蛋白粉,朱母积攒了200枚土鸡蛋。朱父驾驶三轮车,走了三天三夜,赶赴北京给女儿送蛋白粉和土鸡蛋,饿了,他靠自带的馒头咸菜充饥;渴了,就去路边小饭店要一碗白开水喝;夜深了,他就和衣躺在三轮车上……从父亲手里接过沉甸甸的蛋白粉和鸡蛋,朱婷的眼睛湿润了。
此后一年多,朱父又多次驾驶三轮车,进京给女儿送营养品。在父爱的滋润下,朱婷体重增加到75千克,肌肉力量明显增强,经过(克 刻)苦训练,她成为中国女排的头号主力。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勇夺金牌,朱婷当选为最有价值球员。归国后,她没有乘坐专车,而是让早就等在那里的父亲,用三轮车载自己回家。朱婷明白,这个破旧的三轮车上(洒 酒)满沉甸甸的父爱,是自己征战世界排坛的动力之源。
【1】在文中括号内“√”出正确的字。
【2】父亲多次驾三轮车进京给女儿送营养品,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画出朱父为女儿千里迢迢不辞辛苦送营养品的句子,从这一场景描写可以体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父亲手里接过沉甸甸的蛋白粉和鸡蛋,朱婷的眼睛湿润了。”“沉甸甸”的不仅是蛋白粉和鸡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朱婷载誉归来,坐在父亲的三轮车上,她和爸爸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把他们的对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可爱的小鸟
①没有一 A 绿叶,没有一 B 炊烟,没有一 C泥土,没有一 D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②一阵台风袭来,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海洋里的木板上,顺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
③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噗啦”一声落到了船上。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筒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放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④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給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⑤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1】在文中空白处填人恰当的量词。
A. B. C. D.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撵它( ) 舷窗( ) 笃厚( )
悭吝( ) 哺育( ) 憔悴( )( )
【3】画出描写小鸟外形的句子,从中体现出了什么?
【4】第④段中小鸟的“憔悴”具体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___ 联想到___________, 它们都具有_____________的品质。
【6】用一词语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花边饺子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荤的,一种素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着,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边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地吞进肚里,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转眼间,我长大了,妈妈却老了。这年的大年初二,正好是妈妈的生日。为了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在盖帘上,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一准是有福,大吉大利!”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堆饺子,我哪儿这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滚开的锅中,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
④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马上把带花边的、不带花边的几个饺子夹入妈妈碗中。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她惊喜极了。
⑤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也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花边饺子。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②段及第⑤段中的“花招”。
(1)第②段中的“花招”指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的“花招”指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写“妈妈就咬着了糖馅,她惊喜极了”。请你发挥想象,描写出此时母亲咬着糖馅的饺子的语言、神态。
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句话蕴含丰富的情感,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总结“我”小时候,说明妈妈教会了“我”包花边饺子。
B.揭示悬念,“我”这次故意包花边饺子是妈妈教的。
C.明确妈妈不但教会了“我”包花边饺子,也教会了“我”用爱守护家人。
【4】这篇文章中有多处细节描写都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其中的一处,进行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范仲淹
宋朝时,有个著名的宰相叫范仲淹。他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意义的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生在封建时代的范仲淹能够有这样的思想呢?原来这跟他从小刻苦学习,深深地了解人民大众的疾苦是分不开的。
范仲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因为家里太穷,母亲就改嫁了。但是,后父的家境也不宽裕,不能供范仲淹上学,所以范仲淹只好寄住到亲戚家里去读书。
范仲淹深深知道,得到读书的机会是件不容易的事,于是就不分白天黑夜地苦读。他常常吃不饱饭,每天只能用一把米煮粥吃。他等粥煮好了冷下来凝结成块状时,在中间划个十字,分成四块,每次吃一块。虽然环境这样艰苦,可是范仲淹却从来不叫苦。他常常对人说:“一个人如果不能读书,即使能吃饱喝足,生活也没有多大意义……”
范仲淹读书是有计划的,每天读多少页,不完成计划绝不休息。冬天的夜晚,屋子里没有生火。呼呼的西北风从门缝里直钻进来,把人的手脚都冻麻了,有钱人生了火炉,钻在柔软的被窝里还嫌不够舒服,而范仲淹却在这样的寒夜里,面对一盏孤灯,刻苦用功。他坚持着读完当天要读的书以后才去休息。有时候,他困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就用冷水洗一把脸,提提精神。每当他计划完成去睡觉时,常常已经是后半夜了。可是,第二天一早,他又赶紧起床,收拾好一切,忙着读书了。
范仲淹就这样刻苦地读了十多年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后来,他当上了宰相,为国家和百姓作出了很大贡献。
【1】最适合填在文中第一段横线上的内容是( )
A. 最先知道天下人的忧愁,后知道天下人的欢乐。
B.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C. 只有先知道什么是痛苦,才能感觉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句(句式类型),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3】用“ ”画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4】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范仲淹苦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几个关于刻苦学习的成语或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与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 chŭ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 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 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 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正确读音下面画“√”。
【2】联系上下文,体会“应接不暇”的意思: 。用“ ”在文中画出具体描写作者“应接不暇”的句子,这个词语还可以用 来代替。
【3】选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有_________,表示形状的词有__________,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这段话流露了作者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孟姜女哭长城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孟姜女。她心灵手巧,聪明伶俐。有一天,她救了个叫范喜良的人,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他们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忽然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君,茶不思,饭不想,忧伤不已。
转眼冬天来了,大雪纷纷,孟姜女想到丈夫修长城, ,无衣御寒,便日夜赶着缝制棉衣,边做边唱起了自编的小曲:“月儿弯穷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长城,哪怕万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浓情。”
一夜之间,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一路上 ,风餐露宿,不知饥渴,不知劳累,昼夜不停地往前赶,这一日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可长城下民夫数以万计,到哪里去找呢?她连人便打听,好心的民夫告诉她,范喜良早就劳累致死,被埋在长城里筑墙了。孟姜女一听, ,便求好心的民夫引路来到了范喜良被埋葬的长城下。坐在城下,孟姜女悲愤交加:想自己千里寻夫送寒衣,历尽千难万险,到头来连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断柔肠?愈想愈悲,便向着长城昼夜痛哭,不饮不食,如啼血杜鹃。这一突感天动地,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直哭了十天十夜,忽听轰隆隆一阵山响,一时间 ,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八百里,这才露出范喜良的尸骨。
【1】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跋山涉水 心如刀绞 地动山摇 天寒地冻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是个比喻句,用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
【4】文中哪个场景最令你感动?请用“ ”画出,再写写自己的体会: 。
【5】你觉得孟姜女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三句话合为一句话。
大象走到观众面前。
大象拿起口琴。
大象吹了起来。
21、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改成“被”字句。
1.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笼子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猎人海力布从老鹰爪下救回了小白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展示。
《虎门销烟》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可有些同学说:“爱国是大人的事情,我们还是小学生,还不能为爱国做些什么。”你认为这句话说得有道理吗?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真的就不能为爱国做些什么吗?请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