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坐在主考席的,是一位声名远扬的钢琴大师。
B.蔺相如机智勇敢,诡计多端。
C.他把事情发生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向同学们讲了一遍。
D.战争毁了孩子们的家园,令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2、下列内容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中的景物,用第三人称讲述她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
B.“煮酒论英雄、火烧赤壁、千里走单骑、智取生辰纲”都是选自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C.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3、试一试,诗词大会试题。
【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与快递员的辛苦生活有关?( )
A.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B.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C.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某次考试结束后,一男学霸问老师:“画眉深浅入时无?”他的意思是( )。
A. 询问老师是否需要帮忙
B. 打听自己考试分数如何
C. 想知道自己和女学霸谁的成绩更好
【3】下列哪个诗人在当时不受关注,到后世“粉丝”众多?( )
A. 白居易 B. 李白 C. 陶渊明
【4】长安米贵与下列哪位诗人有关?( )
A. 杜甫 B. 李商隐 C. 白居易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描写的是哪种植物?( )
A. 松树 B. 竹子 C. 梅花
4、填空。
(1)漫游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我们常被“情”所打动,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的读书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孤寂情;纳兰性德“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__________________”的思乡情,都体现在其中。
(2)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克俭于家。”司马光说:“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化成了一个个民间故事,代代传诵。请你推荐一个本册课文之外的民间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推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mù qián tuì huà jīng yàn tāi shē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或阅读理解填空
1.诗句“________,________。(《枫桥夜泊》)”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诗句“________,非是藉秋风。(《蝉》)”暗示了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乞巧》)”表达了少女们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观书有感)》)”道尽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2 .观察,智慧最重要的能源。黄昏的空中偶见________,更是乡居生活中的________。 那是________,而且具有生命了。或许有人会感到白鹭不会唱歌。但是________,不就是一首 ________ 吗?
3.爱,让人间更美好。《“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讲述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诗截然不同的 ________,母亲对他的第一首诗的评价是“________”,父亲的评价是“______”, 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_____,作者从中感悟到了______。
7、读句子,看拼音,写汉字。
大都 dū( )周瑜dù jì( )诸葛亮的才干,于是假意wěi( )托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他还故意让工匠tuō( )延工期,想借机陷害诸葛亮。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móu( ),巧用天时,与lǔ( )肃在一个大雾天向cáo( )操“借箭”,如期履行了与周瑜的约定。
8、填字成词。
不( )其( ) 应( )不( ) ( )心( )力
负( )请( ) 成( )( )业 心( )神( )
自( )多( ) 一( )半( ) 诗( )画( )
9、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 )的殿堂,也有玲珑(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_____、元、_____、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我能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剔”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
【2】请把短文第一句中的两个词语补充完整,填在括号里。
【3】我能在短文第2自然段中的橫线上填写朝代名称。
【4】判断题,请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句话在文中起过渡作用。 ____
(2)“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句话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____
(3)“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圆明园没有什么特点。 ____
【5】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
A.因为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能让我们牢记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B.因为想告诉我们如果要重建圆明园,就要记住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样子。
C.因为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就能更加吸引大家去了解圆明园,明白要保护好圆明园遗址。
10、课内阅读。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作者把中国少年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写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________________
【3】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后娘》,回答问题。
暑假开学,爹给满子新娶的后娘和后娘带来的胖胖的五岁的小弟弟都走出院子送满子回学校读高三,后娘很温和地同满子说再见,满子心里就像装进了一个春天的太阳。
可是,上学期的一天上午,满子正由寝室去教室,突见邻居兴堂叔找来,满子忙跑过来:“叔,你咋来了?”
“我进城买农药,你……你爹让我顺道看看你。”
“我爹好吗?”
“好……好,你娘对他一千个好哩。”
“我……后娘好吗?”
“好,好呀。可是……”
“咋?”
“你娘她……她不要你了。她说你要回去她就走。你爹让你千万别回家去。”
满子的眼一潮,说:“我不回家,一定不回。”兴堂叔的眼也潮了,从兜里掏出一沓钱说:“这是你爹捎给你的一千块钱。省些用,够到高考了。”
满子不由得瞪大眼睛:“爹哪来这么多钱?”
“他把你家的牛卖了。为这,你娘气了一大场呢!满子,一定好好读书,一定要考上呀。”兴堂叔还小心地从兜里掏出一张小照片捧给满子:“这是你爹的照片。想你爹了,就看上一眼吧。”满子双手接过照片,眼泪一下子淌下来。满子淌着眼泪对兴堂叔深深鞠了一躬。
兴堂叔走了,满子一口气跑回座位,泪水一下子打湿了几本书。他一时真有点儿拐不过弯儿来,那轮太阳还在呢……可钱和照片实实在在地揣在兜里。他抽泣一下,狠狠地把照片和钱捏了一下,那轮太阳就被捏出了心窝儿。
满子拼命嚼书,每天都对自己说:只许胜不许败。
高考后,满子在城里打工,上大学不能再全靠爹了。录取通知书拿到手,满子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儿:也许拿了通知书回家她不会骂的!
满子进村时正值晌午头儿,正是各家坐在自家院子里的树荫下吃午饭的时间。满子紧阵儿脚,走到自家院门口树荫下,他又害怕起来,万一惹恼了她咋办?只一会儿,满子就拿定主意:不管咋地都要看一眼爹。他壮下胆,几步跨进院子大喊:“爹———爹———”
没人应声!他这才觉出院子里很静,院子里因少了那头牛显得很空落,在原来拴牛的地方坐着一个剥花生的小男孩。小男孩的脸瘦瘦的,胳膊细细,干瘪的小手似乎捏不开花生壳儿。小男孩听见喊,猛地抬头。他的脸怔怔的,两只眼睛格外大。小男孩突然明白了什么,哇地哭起来:“哥,哥……咱爹早死了……娘不许给你说。”
满子愣住了。看着破旧的屋子,看着屋子上升起的黑黑的炊烟,满子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兴堂叔走后,满子捏着照片和钱,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后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内容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我最棒。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文中引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强调 B. 引用语言 C. 特殊含义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写下来,并说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指的是___和___,它们的共同出发点是__。
【4】生活中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呢?请你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黄山奇松(节选)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 居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_______,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_______,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 _______。
【1】用“__”把文段中括号内恰当的词画出来。
【2】文段中画横线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
A. 特定称谓 B. 引用文句 C. 特殊意义
【3】把下面的三个句子还原到文中A、B、C三处,只填序号。
⑴、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⑵、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
⑶、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4】迎客松和送客松的枝干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送客松这黄山三大奇松,期中写的最详细的是________。
【6】黄山奇松的代表是什么呢?
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卧看牵牛织女星(节选)
①牛郎在哪里呢?我们且把那白茫茫的银河当作一条真的河流,我们的眼光渐渐地向东南移,渡过这河流最宽的渡口,就遇到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间的一颗很亮,两旁的光芒较弱,看去与中间那颗距离恰好相等。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联结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这中间一颗最大最亮的就是牛郎星,也叫牵牛星。在秋天的晚上,确实只有这一颗星能和织女星相配,它的光辉稍稍带点儿黄,不及织女星亮,可其余的星全比不上它。
②若是我们一连几晚观察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可以知道它们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正如故事里所说的一样,一个在天河的东岸,一个在天河的西岸。可是我们也不要太相信这个故事,在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为了要看两星相会,白白地熬个通夜。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这两颗星永远没有相遇的机会,它们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织女星距离地球26光年,牵牛星距离我们较近,但也有16光年。
③什么叫作光年呢?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距离的单位,表示光一年所走的路程的长短。光的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一天能走259亿2000万千米,这长度的365倍,就是光年。这种用时间来表示距离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也时常用到。比如从成都到重庆有450千米,我们步行的话,每天走60千米,因此说从成都到重庆有七天半的路程。
④天文学家还告诉我们一件事,恒星并不是真的不动。织女星以每秒钟14千米的速度移近太阳,牵牛星也在移动,每秒钟接近太阳3千米。可是天空是如此广,因而我们观察不出来。依牵牛星的速度来说,得9000年才比现在离太阳近一光年。那么在16个9000年之后,它不是要和太阳相撞了吗?这我们用不着担心,一则因为它并不是正对着太阳在移动,二则移动的方向渐渐在改变,说不定在多少年代后,它又离我们渐渐地运了。
【1】③④两段中加点的“这”分别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关于牵牛星、太阳等的天文学知识。
B.织女星比牛郎星更明亮。
C.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
【4】“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联结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探索,你还知道哪些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鸟的天堂(节选)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__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__小的__花的__黑的__有的站在树枝上叫__有的飞起来__有的在扑翅膀__
【1】给文段横线上加标点。
【2】写出该段中的一对反义词:(____)——(____)
【3】这段话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有____、____;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有___、___;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三个“有的”构成排比句,写出了鸟的____,让我们感受到鸟儿在这里生活得____,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____和____之情。
16、要素阅读。
少儿编程热,需要冷思考
材料一
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将编程纳入中小学基础课程,我国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提出在中小学阶段逐步推广端程教育。可见,编程学习低龄化,正成为教育的新趋势。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电子产品深入影响着这些少儿的日常生活,在分析、设计、优化的编程实践中,孩子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将得到锻炼。
30多年前,“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布局,为中国赶上信息时代奠定了人才基础:而今,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我们理应未雨绸缪。不可否认,时下的少儿编程行业有待规范,但这并非编程本身的错,关键在于如何让它更好地与少儿对接。多一些图形化编程、趣味化教学的探索,多一些由易到难的课程设置,必将有更多孩子进入端程的大门。(张铎木)
材料二
健盘上手指翻飞一刻钟,完成精彩小动画,这样的“操作”出自一位8岁的编程小学员。现如今,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截至2018年10月,我国少儿编程培训行业市场规模接近40亿元,用户规模约150万。行业发展方兴未艾,也有不少机构闻风而动,有人甚至把编程培训当作一片新蓝海。
少儿编程培训行业在成长,但还不成熟。统一的行业标准、权威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工具不达标、师资不到位的机构不时被曝光。与此同时,“不懂编程就是数字时代的文盲”“不会写代码就丧失了生存能力”等夸大其词的噱头,有虚假宣传之嫌。重利益轻教育,注定无法满足学生、家长的期待。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应该有监管。近年来,教育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让教育环境更加清朗。针对上述新现象,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为编程培训来一次“编程”。(沈林)
材料三
从过去的“奥数热”到时下的“少儿端程热”,家长如何给予孩子最适合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无论出于“技多不压身”得想法,还是“望子成龙”的心理,抑或“升学加分”的现实,家长们为少儿编程“加了一把火”。
有学者认为,从逐辑思维到运动能力,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智能要型。分析孩子属于何种智能类型,才能挖据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一次次”起跳”中成长。学习编程也如此,是考虑天赋兴趣、给孩子选择权,还是大包大流、“赶鸭子上架”,结果大不相同。
有意义的人生各有各的姿态。编程也好、数学也罢,弹琴也好,写诗也罢…教育如同马拉松,家长不必为孩子喷薄而发的“加速度”自喜,也不必为厚积薄发的“慢变量”着急,陪伴孩子找到兴趣点,人生才会更精彩。(郭雪营)
(自《人民日报)20194月23日,有改动)
【1】从上述材料看,少儿编程热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多选)
A.编程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
B.少儿编程培训行业夸大的虚假宣传
C.家长望子成龙、升学加分的心理
D.少儿对编程的极大兴趣
【2】针对少儿编程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第一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少儿编程要多一些图形化编程,趣味化教学
B.第二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少儿编程行业的监管
C.第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孩子的成长要顺其自然,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以兴
趣为基点成就孩子精彩的人生
D.这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少儿编程是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而出的新课程,家长应鼓励孩子学习编程
【3】请给每一份材料拟一个小标题: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邻居陈阿姨想给六岁的孩子报一个编程培训班,于是拿一张某培训机构的宣传单(如图)向你咨询。请结合上述材料,给她提三条合理化的建议。
课程方向 | 儿童编辑思维与 中文游戏编程 | 智能机器人编程 | 少儿APP开发 |
课程内容 | 学习编程入门知识,锻炼 编程逻辑思维,可独立完 成简单游戏作品。 | 学习智能硬件知识,通过编辑实现与机器人的软硬件交互,初步掌握人工智能技术。 | 完成16个以上编程作品,可制作简单的安 卓APP程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登高望远
说到登高,大家一定会非常开心!可是,在忙碌的现实生活中登高的机会对我们来说真是并不多。今天,当我第一次来到韩阿姨家,在这个高达23层的住宅楼里,我实实在在地感受了一下登高望远。
站在阳台向远方一望,啊!太美了!太高了!难怪古人说:“站得高望得远。”真是名不虚传啊!向下一看,真是有趣。那蚂蚁般的小人在人行道上慢慢地走着,马路上行驶的汽车小得简直像玩具车。再看马路两旁的杨柳树则像一条条小金鱼,春风吹来,柳枝像一条条金鱼在摆动尾巴,真是漂亮极了!马路中央的那座公路桥像一条运动场上的跑道,各种型号的汽车像是运动员一样正在比赛,而站在高处的我好像是观赛的巨人,悠闲自得地看着那些奔跑的车。这种感觉真是威风极了!当我仰头向上看时,我又被另一种景象所吸引:碧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好像一片大海洋;蓝天上飘动的朵朵白云像小白兔、小猴子、绵羊、金鱼……美丽极了!它们离我是那样近,我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蓝天似的,真是太有趣了!
我想学习也是这样,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见多识广。登高望远,不仅使我看到了有趣的景象,更给了我许多启示。
1.解释词语。
登高望远:
名不虚传:
2.作者登高远望时看到了什么?
3.由“登高望远”,我们可以想到___(朝代)____的《______》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给了你什么启示?
18、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三打白骨精(片段)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五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1】按要求填空。
“端”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物体的)一头;②(事情的)开头;③(事情的)起因:缘由:④(事情的)头绪、项目或方面。
“端”在“云端”中应选第( )中解释,在“白骨精无端生事”中应选第( )中解释,在“白骨精诡计多端”中应选第( )中解释。
【2】《三打白骨精》选自( )写的名著《_____》。我还知道这部名著中的两个故事——《_____》《_____》。
【3】在第三次与白骨精的较量中,孙悟空采取的办法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到孙悟空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跳水》选段,完成习题。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同时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本文的作者是( )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
【2】给括号里选择最合适的关联词语是( )
A.即使……也
B.只要……就
C.不是……而是
【3】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小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
【4】(1)船长为什么要逼着孩子跳到海里? (2)这体现了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句子中“40秒”,明明时间很短,(1)但是为什么大家却觉得时间太长?
(2)请仿照例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再仿写一句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姹紫嫣红的春天向我们走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他们运输小槐米到全国各地。(改成“被”字句)
2.我喜欢吃很多水果,如苹果、西瓜、草莓等。(修改病句)
22、照样子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
例:李红说:“我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李红说,她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1. 小芳说:“我爸爸要带我去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赵刚对我说:“明天我家就要搬走了,我把这支钢笔送给你,留个纪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请以“想起这件事,我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撰写属于你的童年篇章。要求:1.先补全题目,空缺处可填:后悔、忧伤、兴奋、气愤……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