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这小孩儿真招人稀罕。 美洲的热带雨林里,有很多稀罕的动物。
B.开幕式典礼是个壮观的场面。 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参加这个毕业典礼。
C.小石块慢慢沉浸在河底。 喜逢新世纪到来之际,人们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D.这匹烈马很难制服。 王晓东穿上崭新的制服、更加帅气。
2、哪一组关联词填入句子中最恰当?( )
他( )自己绞尽脑汁找答案,( )抄袭别人的,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A.不是……而是……
B.宁可……也不……
C.之所以……是因为……
D.与其……不如……
3、与“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意思一致的是( )
A. 学问是一切活力前进的源泉。
B. 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是学问。
C. 学问是一切源泉的前进活力。
4、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自( )妙用 神机( )算 一饮而( ) 请勿自( )
自言自( ) 瞑( )蹲身 喜不( )胜 抓耳挠( )
(1)与“阴谋诡计”感惜色彩相反的一个词是( )。
(2)当你做了这件事,心里非常高兴,可以用上( )这个词语。
(3)你对这道题不会做,心里很焦急而也没有办法的样子时,我们可以用( )来形容。
(4)当我看到桌上有一盒饮料,我拿起( )。
5、在句子中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1.老师( )苦口婆心地教育他,( )他不认真学习。
2.小晴( )学习成绩好,( )思想品德好。
3.( )从哪个角度欣赏这件工艺品,( )那么美丽。
4.我问小刚:“你( )参加美术小姐,( )参加航模小组?”
5.做任何事情,( )你勤奋努力、有恒心,( )会成功。
6、给多音字组词。
似:shì(______)sì(______) 绿:lǜ(_____) lù(_____)
看:kān(_____)kàn (_____) 扇:shàn(______)shān(_____)
7、词语积累。
(1)描写四季的词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描写动物的词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8、读句子,填名著。
(1)众丫鬟笑道:“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放的,断了线。咱拿下他来。”《_____ 》
(2)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是我的安身之处。《_____ 》
(3)绰了梢棒,立起身来道:“我却又不曾醉。”走出门来,笑道:“却不说‘三碗不过冈’!”手提梢棒便走。《_____ 》
(4)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_____ 》
9、课外阅读。
父爱深深
①“很抱歉,儿子。我们没钱。”这句话真是字字如雷,似要敲碎我的心灵,那是1964年,我13岁,正值崇拜偶像的年纪。我迷恋甲壳虫乐队,剪了同样的发型,拥有一把挺好的吉他,独缺音箱。而我必须有一个音箱,否则不能组建自己的乐队。所以爸爸的话刚出口,我觉得甲壳虫乐队的《失落者》仿佛专为此而唱。
②但同往常一样,爸爸总有办法实现我的愿望。“咱们自己做!”他说。
③自己做?我满心怀疑,但别无选择。从此,日复一日,爸爸牺牲所有的闲暇时光,和我一起为做“咱们自己的音箱”挑选木材、喇叭、蒙在音箱上的编织布料,甚至微不足道的黏胶。终于,我们完工了,我也将组队参加学校的比赛。但我心底始终有个疑惑挥之不去:花在材料上的钱几乎可以直接买一个音箱,我们为什么自己做呢?
④比赛的日子到了。当我去后台时,竞争者们陆续来查看我的家当。最后自制的音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有人问:“什么牌子的?自己做的吗?”我窘得无言以对,只能坦白“招认”:“是的,我爸爸和我一起做的。”
⑤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由不屑变得十分羡慕,甚至有些妒忌:“唉,我爸爸从来不和我一起做这些事。”
⑥羞愧顿时烟消云散,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我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爸爸!他可以无私地奉献他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为了陪我美梦成真。这时,我看到爸爸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正对我微笑。
⑦我的乐队最终没能获奖,因为自制音箱的音乐不够流畅、华美。但我没有感到太多的沮丧,我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家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烟消云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词语“我的愿望”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竞争者们来查看我的家当时,我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的结尾“我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音箱让许多人羡慕甚至妒忌,所以“我”胜利了。
B.“我”体会到父亲的爱,这远比比赛获得胜利更为重要。
C.“我”已经尽力去做了,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已经胜利了。
【5】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写出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书有没有用
小个子,娃娃脸,30多岁的快递员,在写字楼里设点。如今快递业务越来越多,经常见他一车进一车出,蜜蜂一样忙碌的身影。每天准点收件,像时钟一样守信。写字楼的每个人都认识他,因为他服务好,活儿做得让人放心。
他的脑子就像电脑,你打过一次电话,第二次你一出声,他准能报上你的名字。走廊上、电梯里遇到,他会笑眯眯地,然后喊出每个人的名字。一栋写字楼几千号人,他包干的写字楼可不止一栋。简直有特异功能!
写字楼里都在传,说他年薪10万以上。聊起来才知道,快递员家在农村,书才读到初一。
如今常能听到农民父母 ,举债供儿女上大学,儿女毕业却找不到工作的事情。更有甚者,有个农民的儿子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回家务农,父亲竟羞愤自杀了,因为当初,儿子是整个小山村村的骄傲,现在却成了笑柄。
教育到底有没有问题?读书究竟有没有用吗?
快递员说,读书,当然有用。他之所以只读到初一,并不是因为成绩不好。小学四年级,他去镇上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得全镇第四名。只因家里缺钱,上初二,学费涨到200多元,得借债。他一算,读了初中读高中,即使考上大学,家里还是交不起学费,还得借的债,如果不上大学,那么从初二到高中的这五年,就白费了。
15岁,他决定休学,进城打工。他对父母说了句话:我应该认识的字,该会说的话,都已经学到了。这么普通的话,说出来却要有底气。
他后来工作十分出色,不管遇到多少 的突发状况,他都应付自如, 。足可以证明,此言不虚。
我不知道学历比他高的人,有没有底气说这话。
如今他30出头,年薪超过一般白领,在他所生活的城市里,有房子有小家,孩子已经上小学。在生存竞争激烈的世道里,他靠勤勉与认真得以立足、发展。
他只读到初一,但他学到了该认识的字,该会说的话,学到了做人的基本道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 ”上。
层出不穷 含辛茹苦 游刃有余
【2】用波浪线画出与文中画“ ”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3】“我不知道学历比他高的人,有没有底气说这话”中的“这话”指的是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快递员吗?他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甲】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乙】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资料链接】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温哥华被捕,而她并没有触犯加拿大的任何法律。孟晚舟是谁?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女、华为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CFO)。关于华为,大家知道最多的是华为手机,华为手机国内市场份额第一,早已打败苹果,可是华为真正厉害的不是手机,而是通信行业。全球有100多个国家使用华为,它支撑着全世界20多亿人打电话,上网发短信。华为是中国人的骄傲!美国采用种种不正当手段打压华为,恰恰说明了华为的强大和对方的恐惧。
【1】【甲】段选自课文______,我想带着______的感情去读;【乙】段选自课文______,我想用______的感情去读。
【2】【甲】段中加点的“这声音”指的是:_______。
【乙】段“这庄严的宣告”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
【3】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甲】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乙】记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的开国大典盛况。
C.【甲】选段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刻画了五位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D.【乙】选段课文通过言行描写和庄严的会场环境以及人们激动的欢庆场面烘托,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毛主席——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他的伟大形象历历在目。
【4】【资料链接】让我们看清一个事实,那就是,你越强大,对手就越害怕。世界不再是原来的世界,因为:中国,已不是原来的中国,我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应时刻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请你结合【资料链接】从下面选项中任意选择两个说话对象把你此刻的想写下来)
A.我想对狼牙山五壮士说:______。B.我想对新中国说:______。C.我想对“华为”说:______。
12、课外阅读
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个小酒店,由于他们老老实实,卖出的酒价廉物美,颇受顾客称赞,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丈夫外出采办,妻子忽然灵机一动,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五元钱。
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兴冲冲地晃着多赚的钱,得意洋洋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了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A、夸奖 B、夸耀)。
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痛心地抱头大哭起来。
妻子惊奇地问:“怎么啦?”丈夫捶胸顿足地说:“唉!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信誉,只5元钱就卖掉了,叫我怎能不哭!”
(A、居然 B、果然),从此以后,他们的生意一蹶不振,最终落得个“寿终正寝”的下场。当妻子贫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她悔恨地流着泪,说:“我明白了原来信誉才是最大的财富,它比金钱更可贵。”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
A.诚信
B.卖酒
【2】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词填入括号中。
妻子兴冲冲地晃着多赚的钱,得意洋洋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了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 )。
A.夸奖
B.夸耀
【3】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词填入括号中。
( ),从此以后,他们的生意一蹶不振,最终落得个“寿终正寝”的下场。
A.果然
B.居然
【4】为下列词语选择近义词。
兴隆( )
A.兴起
B.兴盛
【5】认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听了妻子的“秘诀”后,丈夫为什么急得直跳?( )
A.妻子的“秘诀”行不通
B.妻子的“秘诀”会使小店生意不好
C.破坏了小店的信誉
13、课内阅读练习。
松晨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 )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侯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 )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跨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 )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 )形的盖,把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 )在窝里。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___国的著名博物学家_____,他的闻名于世的作品是《____________》。
【2】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3】根据“地点的选择、搭窝的过程、窝口的特点”,用“‖”将文段分为3层。
【4】摘抄描写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语,说说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1)词语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上写松鼠“搭窝的过程”时用到的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自己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小纸条
袁可涵
整理书房时,无意中翻到我曾经最喜爱的一本书,时隔多年,书页有些许泛黄,但保存还算完好。翻开扉页时,一张小纸片从书里滑落下来,我心头一震,思绪也随之飘散开。
初二时的分班考试前,班里的气氛异常凝重,同学们都铆足了劲儿地复习。我当然也不甘落后,每天除了吃饭和休息,其他时间都在做题。考完我觉得信心满满,胜券在握,可是成绩出来后,我却惊呆了,全班55人,我排在第46名,处于被分出去的10个人之中。握着成绩单,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很快,老师开始安排放假事宜了。望着台上老师一张一合的嘴唇,我的耳朵嗡嗡作响,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从下学期开始,我将不再属于这个班级了,我的心里充满了不舍和沮丧。
拖着沉重的脚步,我慢慢地走出校门,门口早已被来接孩子的家长挤满。我下意识地朝以往父亲常站的地方望了望,那天他并没有来。冬天的黄昏里寒风刺骨,我却一点儿也不想加快脚步,平日十五分钟的路程,我整整走了半个多小时。
忐忑不安地进了家门,家里的灯亮着,但父母并不在客厅。我内心暗自窃喜,做贼似的摸进卧室,迅速将成绩单藏了起来,偷偷抹去眼角的余泪,对着镜子努力调整情绪。我告诉自己,不能让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我的不争气伤心。再次走回客厅时,我发现,桌上的晚餐早已准备好了,唯一与往日不同的是,我的碗下压着一张叠好的小纸条。我好奇地打开,几行用钢笔写的字映入眼帘:“儿子,分班考试的成绩公布前,班主任就已经和我联系过了,你的成绩我也已经知晓,我知道你的情绪肯定很低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们,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如果事事都如你意,那还要努力干什么……”
读到这里,我泣不成声。没想到,对我一向粗暴、苛责的父亲竞有一颗如此细腻的心。从那以后,我知道,在人生的路上,我一直都不是一个人。
与其他的情感比起来,父亲的爱是那么沉默而僵硬。但于我而言,这张小小的纸条却有着特别的意义,只是轻轻地摩挲,就能感觉到无比的暖意。我轻轻地把它的边角抚平,仔细地夹在书页里,好好地珍藏起来。
【1】联系上下文,写出“胜券在握”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我”回到家时的细节描写的句子,这一描写写出了“我”__________
【3】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和“我”一起走人生的路。
B.在人生路上,父亲一直关注着“我”,鼓励着“我”,开导着“我”,帮助“我”成长。
C.人生的路是漫长的,没有父亲的帮助是不行的。
【4】“我”为什么要把这张小小的纸条珍藏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雨梨花
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车到梨乡,只见蒙蒙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yè),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他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飞舞着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这雨中的花,这花中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啊,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
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更何况花落过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遥望中秋时节,这片片梨园当是枝叶葱茏,黄金万点,雪梨飘香。到那时,人们就又会想起这些洁白的,在细雨中飘落的梨花。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的叙述是否正确。
(1)在作者的笔下,梨花是生活中纯洁、美好的事物的象征。( )
(2)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梨花花期短的惋惜之情。( )
(3)作者在梨花林中内心的感受是沉醉于美好的春光,向往和钟爱真善美。( )
(4)梨花以其自身的美好唤起了人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
【2】在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不仅写了梨花,还写了春雨,请你把描写春雨的语句抄下来,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短文,找出描写梨花静态和动态的句子。
静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雨或花的诗句,请从中选择两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了一般人。
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光高声朗读。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他除了爬山、游泳,就是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问题,从不白白度过。
毛泽东同志( )抓紧时间读书,( )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两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他都用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等符号,标明书中的重点内容,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对书理解得多么深透。
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熹微:_______
孜孜不倦: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4】短文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____________
【5】文中的“从不浪费一分一秒”可用一个成语替换,这个成语是______
【6】毛泽东同志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请认真阅读短文后,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在括号里打“√”。
①很早就起床 ( ) ②抓紧课余时间 ( )
③高声朗读 ( ) ④读得特别认真 ( )
⑤边读边做笔记 ( ) ⑥从不浪费一分一秒 ( )
【7】读了文章,毛泽东主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竞伸过颈予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1)两段选文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请就这两个方面概括鹅的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段写鹅的叫声,为什么还要写鸭和狗的叫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鹅同鸭和狗的叫声相比,鹅的叫声____________________,鸭的叫声____________________,狗的叫声____________________。
(4)“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一句中,“更”字有__________的作用。
(5)鹅的步态的傲慢,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
【1】选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体现了织女__________的特点。
【2】织女常常想离开天上的原因是( )。(多选)
A.天上没有自由 B.工作劳累
C.想和牛郎结婚,在人间过日子 D.想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
【3】选段中画“____”的句子是对织女的_______描写,表现了织女对_______生活的向往。
【4】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草船借箭》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从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 )——( ) ( )——( )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三个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为什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课文时,我们要会同原著进行对比,请找出下面文字在文中对应的语句。“箭如雨发”对应文中________________。“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对应文中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改为陈述句)
2.我思考答案。(扩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缩句)
2.湖面飘来小船。(扩句)
3.英法联军摧毁了艺术瑰宝圆明园。(改写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被”字句:
“把”字句:
22、按要求进行句段练习。
(1)仿照例句,结合具体的事例,把自己感觉时间很慢的内心体验写下来。
例: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_______________
(2)先概括后举例的表达方法,能把意思写清楚、写具体。请你用上这样的表达方法写一写“爸爸最勇敢”。
在我们家,爸爸是最勇敢的。 _______________
(3)想象例句描写的情景,再仿照例句写一写“热闹的广场”。例: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_______________
(4)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请你用上这样的方法接着写一写,将“我”当时的内心表现出来。
演讲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马上轮到我上台演讲了。
_______________
(5)请仿照例句通过前后事物的对比,表达对某种事物的感情。
例: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_______________
(6)体会例句在表达上的特点,再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小溪哗哗地流淌”。
例: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
_______________
23、从自己熟悉、了解的植物中选择一种植物,可以写它的样子,可以写它的生长过程,也可以写它某方面的特性。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