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德阳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示儿》是陆游绝笔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情感。

    B.琦君的《桂花雨》一文,借物抒情,表达了“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怀。

    C.《白鹭》一文是著名作家郭沫若的作品,他的原名是郭开贞,他的代表作品有《家》、《春》、《秋》。

    D.“九州生气恃风雷”一句中,“风雷”喻指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变革。

  • 2、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入语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正午的阳光,从树梢倾泻下来,染得每一片银杏树叶    。一位穿红衣服的小女孩来到树林里,她是跟着爸爸特意到这儿来照相的。她的衣服太艳丽了,远远望去,      。当她靠在树干上,微笑着拍下一张照片的时候,有一片叶子无声地飘落着,     ,轻轻地落在她的围巾上。

    ①好像一只金色的蝴蝶

    ②都像一张金色的书签

    ③就像一朵红云在金色的树海里飘动着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 3、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抵(yù) 龙(qián) 略(qīn)

    B.抖(sǒu) 召集(zhāo) 陶(xūn)

    C.叮(zhǔ) 吩(fù) 执(niù)

    D.透(tī) 善(zāi) 话(huǎnɡ)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我会写一句珍惜时间、珍惜现在的名言:______________

    (2)作家郭沫若赞美白鹭,因为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___________诗。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赞美中国,因为中国“天戴其苍,__________。纵有千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日方长。”

    (3)《示儿》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_________的绝笔信,是他留给儿子的遗嘱,诗中“元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九州”指________________,“王师”指________________。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日积月累。

    乞 巧

    [唐]林杰

    ____________看碧霄,____________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描写了民间七夕乞巧的盛况,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想象丰富,表达了少女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心愿。

  • 6、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的词语。

    (1)爸爸搂着孩子,(   )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2)( )住靶心,准备射击。

    (3)去年我们一家去广西( )了桂林秀丽的风光。

    (4)在飞机上( )大地,一派勃勃生机。

     

  • 7、语言积累。

    (1)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诗是灿烂文化的瑰宝。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借《示儿》一诗表达了自己对统一中原的期望;虞世南借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就能声名远扬的真理。中华历史书卷中还饱含着圣贤的谆谆教诲,如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告诫我们时间不等人,应及时努力;司马光劝诫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最美是黄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辨字组词。

    _____ ______   竿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_   杆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练习。

    诚实的孩子

    屠格涅夫小时候,特别喜欢读寓言故事。

    一天,一位大作家到屠格涅夫家做客。屠格涅夫的妈妈为了显露自己儿子的才能,便对儿子说:“快朗诵一则先生写的寓言!”屠格涅夫朗诵得很流利,也很动听。

    大作家很高兴,亲切地问:你喜欢我的寓言故事吗?屠格涅夫认真地回答:喜欢,但是我更喜欢克雷洛夫的寓言他写的寓言比你的更好!大作家听了一点也没生气,从心里佩服这个孩子。可是屠格涅夫的妈妈却急了,她瞪了儿子一眼,客人一走,屠格涅夫的妈妈就把儿子教训了一顿:“①你怎么能当着大作家的面说他的作品不如别人呢?屠格涅夫不服气。他大声争辩说:克雷洛夫的寓言就是好!我怎么想就怎么说,难道叫我说谎吗?妈妈听了儿子的话笑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 ( )

      地问   地回答

      ( )

    2. 短文中画“   ”的两个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请你把它们分别改成陈述句。

     

     

    3. 你认为大作家听了一点也没生气,从心里佩服这个孩子这话真实吗?请说出理由。

     

  • 10、阅读下面两篇文章,然后答题。

    麻雀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影。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被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住在屋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缝里,也有的住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里的麻雀很少。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来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1)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一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他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2)18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儿,结果毛虫泛滥成灾。19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毛虫,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是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解释下面词语。

    ◆自投罗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路打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麻雀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1自然段第一句中的“几乎”,第二句中的“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文中画线的两个部分,作者分别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及这种方法的好处。

    (1)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月影

    夜航的轮船前面,月影在平滑的水面上嬉戏。它忽而泛着银色的光波,忽而闪着绿色的磷光,忽而左右扩展,忽而如游虫蜿蜒,忽而像一只蝌蚪在跳跃,忽而像一只伶俐的蜥蜴在奔窜。

    我焦急地等待,我相信,轮船马上就会追上这活泼的月影,制服它,用船头劈开它……

    但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过了一小时又一小时,远方月亮在水面上的反光却一直向前奔跑,在轮船的前头奔跑,在紧张工作的机器前头轻快地奔跑。

    这夜景与生活是多么相似啊  你不是总觉得眼看就会捕捉住生活的真谛  理解并揭示它永恒的奥秘吗

    【1】给短文的最后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嬉戏: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谛: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它们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

    【4】找出文中描写月影动态的词抄写在横线上。

    【5】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

     

  • 12、阅读芳草地。

    微塑料

    2016年,日本九州大学与东京海洋大学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南极海域漂浮着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微塑料”。这被认为是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该调查于当年1月至2月,在澳大利亚与南极大陆间的五个地点实施。经换算,每平方千米有14万至29万个,与北半球海洋平均数量不相上下

    研究者表示,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3亿吨,约有10%的塑料会进入海洋。在风、阳光和水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极小的碎屑。这些塑料难以降解,会在海里存在数百年。另外,我们使用的带有磨砂颗粒的牙膏、洗面奶、洗衣粉,这些颗粒的体积小,漂浮在水面上,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根本没办法处理它们,于是它们不能被分解,最终都有可能进入大海。据估计,现在的海洋中已有数十亿个塑料微粒在海水中沉浮,海洋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塑料汤”。除了海鲜类正在遭受塑料的污染,海盐等海产品也正在受到微塑料的影响。据马来西亚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从全球各地采取的几十个海盐样本中,不合塑料微粒的仅有个例。它们会登上人类的餐桌,进入人体。

    2018年1月10日,正在执行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的科学家,在南极海域首次发现微塑料的存在,目前学术界对微塑料的尺寸还没有共识,但通常认为是粒径小于五毫米的塑料颗粒,它也被科学家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

    1画“___”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并说明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与短文表述不一致的是( )。

    A.在人迹罕至的南极都有微塑料的存在,说明微塑料的影响非常广远

    B.微塑料已经通过海产品,对人类产生影响

    C.牙膏、洗面奶、洗衣粉中的磨砂颗粒一定会进入大海

    D.治理塑料制品对海洋的污染迫在眉睫

    3阅读短文,找出微塑料的危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中的“约”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

    A.事情的发展顺序 B.按不同方面 C.逻辑顺序 D.时间顺序

  • 13、课内阅读。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驯良 乖巧 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1】给短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2】第1段中那句话说明“松鼠最不像四足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4】第2段划线句中的加点词“好像”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2段中从哪写地方可以看出松鼠驯良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_____

    ①一日上街,街上一位精神病患者手握一块砖头,与要拉他回家的家人对峙着,眼看他举起砖头就要砸人。此时,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太太分开人群,对他大叫一声:“回去!赶快跟你父亲回家去!”他转过身来,望着那位老太太,慢慢放下手中的砖头,并自言自语地说:“李老师的话不能不听,李老师的话不能不听!”然后,扔了砖头,跟着父亲孩子似的走了。老太太对身边的人说:“他是我二十多年前的学生。”

    ②[A]在内心深处,每个学生都会给自己的老师留一个温馨美好的位置,即使这个精神病患者也不例外。

    ③曾经读过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说的是一位历经沧桑的中年人,有一天突然得知自己崇拜的一位小学老师也住在自己生活的那个小城里,便立即前去探望老师。敲开老师家的门后,他所见到的老人怎么也不能和自己印象中的老师重叠起来。岁月呀,竟这样残酷地消磨掉了一个人身上那些灿烂的东西,比如风度,比如活力。他为此感慨不已。

    ④年逾古稀的老师用颤动的双手扶着眼镜,倚着门框凝视他片刻,竟然一口叫出了他的名字!他一下惊呆了,自己上小学时在班上并非什么“风云人物”,教十年后老师居然还记得自己的名字,难道老师的眼睛有洗去时间痕迹的能力?更让他感到吃惊的是,老师转身走进书房,在一排排书架前巡视了片刻,然后从一沓沓本子中抽出一本来递给他。天啊,竟是自己小学时的作文本!三十多年来,别说见面,连信也没给老师写过一封,[B]没想到老师还在心目中给自己留有一个温馨美好的位置。

    ⑤他禁不住泪水涟涟,同时感到一种深深的内疚。

    ⑥穿越漫长的时空,老师对学生的威严犹在,学生对老师的仰慕犹存。老师的人生价值是什么?永恒!除此之外,或许找不到更恰当的词语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好——_____             漫长——_____

    【2】画“       ”的句子中“泪水涟涟”写出了“他”的________“深深的内疚”是因为_________

    【3】短文主要讲述了哪两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5】对短文中的“温馨美好的位置”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A]处的“温馨美好的位置”指的是对老师深刻的怀念和敬畏。

    B.[B]处的“温馨美好的位置”指的是老师内心深处对学生无私的爱。

    C.[AB]两处的“温馨美好的位置”表达的都是学生对老师的怀念之情。

  • 15、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1】用“____”画出本段话的中心句。

    【2】这段话是作者对_____(季节)景物的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不仅体现了景物的______,还表达了诗人_____的心情。

    【3】仿照这段话的描写手法,写一写你所熟悉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下列段落并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  )落山  ),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  )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  )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2“居高临下”的意思是________;“山涧”的意思是_________。

    3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

    4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  )和(  ),表现了壮士们(  )的精神。

     

  • 17、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在选文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背对着背,往相反的方向走,( )

    (2)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 )

    【3】选文第一自然段先写一行人的动作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知道的;再写声音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这个词语知道的;最后写画面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这个词语知道的。

    【4】选文第2自然段描绘了这样两幅画面,(1)___________,(2)__________。这让我们感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

  • 18、阅读理解

    马和马驹

    有一匹可敬的老马,他失去了老伴,身边只有唯一的儿子和他一起生活。老马十分疼爱他,把他带到一片草地上抚养,那里有流水,有花卉,还有诱人的绿阴。总之,那里具有幸福生活所需的一切。

    小马驹根本不把这种幸福生活放在眼里,每天滥啃三叶草,在鲜花遍地的原野上浪费时光,毫无目的地东奔西跑,没有必要地沐浴洗澡,没感到疲劳就睡大觉。

    这匹又懒又胖的小马驹对这样的生活逐渐厌烦了,对这片美丽的草地也产生了反感。他找到父亲说:“近来我的身体不舒服。这片草地不卫生,伤害了我;这些三叶草没有香味;这里的水中带泥沙;我们在这里呼吸的空气刺激我的肺。一句话,除非我们离开这儿,不然,我就要死了。”

    “我亲爱的儿子,既然有关你的生命,” 他的父亲答道,“我们马上离开这儿 。” 父子俩立刻出发去寻找一个新家 。     

    马驹听说去旅行,高兴得嘶叫起来,而老马却不怎么快乐,安详地走着,在前面领路。他让他的孩子爬上陡峭而荒芜的高山,那山上没有牧草,就连可以充饥的东西也没有。

    天快黑了,仍然没有牧草,父子俩只好空着肚子躺下来睡觉。第二天,他们几乎饿得筋疲力尽了,吃到了一些长不高的灌木丛,心里十分满意。现在小马驹不再奔跑了。又过了两天,他几乎迈了前腿就拖不动后腿了。

    老马心想,现在给他的教训已经足够了,就把儿子领上了一条不认识的路,走到半夜,又把他带回原来的草地。马驹一发现嫩草,就急忙去吃。

    “啊!多么绝妙的美味啊!多么好的绿草呀!”他喊起来,“哪儿来的这么甜这么嫩的东西?父亲,我们不要再往前走了,我们别回老家去了——让我们永远留在这个可爱的地方吧,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吧,哪个地方能跟这里相比呀!”

    他这样说着说着,天亮了。马驹认出这个地方,原来这就是几天前他离开的那片草地。他垂下了头,非常羞愧。

    老马温和地对他说:“我亲爱的孩子,要记住这句格言:享受太多,就会厌烦快乐;如果要得到幸福,就必须适度节制。”

    【1】下列四组词语中,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赞美   赞扬   称赞   赞歌   夸奖

    B.灵便   灵活   便利   方便   灵巧

    C.愉快   高兴   快乐   快活   开心

    D.温柔   温暖   温和   暖和   温度

    【2】给下面打引号注音。

    陡“峭”( ) “嫩”( )草 “抚”养( ) 毫无目 “的” ( )

    【3】小马驹为什么要离开那片美丽的草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马带着孩子离开了家,他要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享受太多,就会厌烦快乐;如果要得到幸福,就必须适度节制。”这句格言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在线。

    变色龙(片断)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1请你再写出两个和色彩缤纷一样表示颜色多的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变色龙捕食快的特点。

    3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变色龙舌头的长度是它身长的两倍。(   )

    (2)句中的破折号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

    (3)“”“具体写了变色龙捕食的动作;相当的距离从侧面表现了变色龙捕食的准确性。(   )

    4这段话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句子。

    1.把他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改为字句)

    蝈蝈不肯叫。(改为疑问句)

     

  • 21、缩写句子

    四十件毛衣从我新开的时装店装上开往国外的货轮。(缩写句子)

    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了。

     

  • 22、按要求写句子。

    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3)缩句: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小练笔。(选做题)

    请仔细观察一处景物,仿照本文的总分结构段式写一段话,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