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谐音歇后语有误的一项是( )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咸菜烧豆腐——言(盐)而无信
C.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D.用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使用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蜻蜓飞得那么快,哪能追得上呢? ②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③死亡在洪水的宁笑声中逼近。 ④只见那股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
A. 反问 比喻 拟人 夸张 B. 反问 夸张 拟人 比喻
C. 疑问 比喻 夸张 拟人 D. 设问 夸张 拟人 比喻
3、用“√”给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簇拥(cù chù) 贾岛(jiǎ jiā)
斟酌(sháo zhuó) 宽恕(shù sù)
4、课文点读机。
(1)“青山说:攀登吧,________,满怀少年的豪情!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________!”这两句话采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通过青山、绿水的召唤,告诉我们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1~4单元的课文)
①含有比喻义的:《________》《________》。
②课文题目是成语的:《________》《________》。
(3)从成语故事《画龙点睛》中我明白了________,从《牧童和狼》中我懂得了________,从“‘给’,永远比‘拿’喻快”中我领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早知道。
《清平乐 村居》是______(朝代)词人________写的一首描写__________的著名词作。“清平乐”是__________,“村居”是__________。词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平常的农村景象,还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农村生活景象,抒发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填空。
1.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表达的意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每天都不应该浪费点滴光阴,就如“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说的那样。
3.《搭石》一文按照“介绍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搭石”的顺序展开,赞美了乡亲们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7、比一比,再组词。
捞( ) 钓( ) 践( ) 皎( ) 沮( )
唠( ) 钩( ) 浅( ) 咬( ) 组( )
8、比一比,再组词。
9、阅读理解。
清丽迷人的阿里山
提起阿里山,我就不禁想起台湾民歌《高山青》。我一直喜欢这首歌:“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我喜欢它单纯得犹如真理。
“高山青,涧水蓝”,这是比喻,然后单刀直入地道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因为喜欢这首歌,所以很早对阿里山有了憧憬。于是又知道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家乡。花的海洋是要在春天才能看得到的,当春神在阿里山迈开她的脚步,足迹所到,便是遍山盛开的樱花。这次来阿里山已是夏天,所以“花的海洋”是错过了。至于“林的世界”,原来台湾因为山多,所以森林也多,岛上森林覆盖面积曾一度达三分之二——现在仍达到52%,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省。阿里山因为山势平缓,树木更显茂盛,所以便有“林的世界”的盛誉。在我们上山途中,两边一律是森林,而且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森林带。换句话说,就是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在阿里山山脚,是热带林区,有龙眼树、姜花丛等;山腰是温带林区,有竹林杉林等;到了近山顶的地方,则有柳杉红桧,甚至有寒带的针叶类的植物。在同一座山而囊括了全球各气候带的植物,这自然很难得,起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此山必须坐落在热带地区,这样山脚才可能有热带植物;其次,此山必须够高,这样才可能有寒带植物。这两者阿里山都具备了,因此变成了植物研究者的乐土。山上辟有研究植物的林区,专供有关人士进行研究之用。
阿里山的森林虽有不同气候的差别,但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律郁郁葱葱。极目望去,阿里山的峰峦,无论高低远近,全是静止而又汹涌的绿,广阔而又深厚的绿,活跃而又执著的绿。
【1】阿里山具有的气候带林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句子,判断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填序号)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突出强调
D.表示特定称谓
【3】阿里山被称为“林的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4】阅读文章画“”的句子,句中的两个“必须”能否删去?为什么?
【5】读完文章,说说阿里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0、熟读精思。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地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觉得 ,说: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 ,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 ,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近义词。 推却( ) 军令状( )
【3】揣摩人物心理,选择合适词语的序号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①步步紧逼 ②明知故问 ③胸有成竹 ④正中下怀
【4】对比阅读。选文和课文在语言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周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
不同之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五(1)班班级公约
没有教养,没有学识,犹如一块田地,即使再肥沃也结不出果实。所以我们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锤炼坚强的意志,提高自身的修养,尽力做最好的自己,创建最好的集体,共建一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
一、进校:穿戴整洁重仪表,备齐用品准时到;进校说声老师好,相互问候有礼貌。
二、上课:铃声一响教室静,专心听讲勤思考;举手发言敢提问,尊听老师的教导。
三、学习:各门功课要学好,遵守纪律最重要;预习复习要自觉,环环扣紧才生效。
四、两操:出操集队快静齐,动作规范做好操;每天眼操做两次,持之以恒视力保。
五、课间:课间休息不吵闹,文明整洁要做到;勤俭节约爱公物,遵循公德最重要。
六、作业:审清题意独立做,格式规范不抄袭;簿本整洁字端正,保质保量按时交。
七、生活:爱惜粮食要记牢,节约水电少浪费;服从管理加自理,遵守纪律觉悟高。
八、活动:科技文体热情高,体魄健壮素质好;思想觉悟要提高,班队活动少不了。
九、目标:班级公约牢记心,行为习惯常对照;同学之间勤勉励,首先情操修养好。
以上班级公约望全班同学共同遵守。
【1】下列哪项内容在这份班级公约里没有提到过?( )
A.遵守纪律 B.锻炼身体 C.礼貌待人
D.集体活动 E.诚实守信 F.完成作业
【2】读一读,想一想,为班级公约增加一项内容,下面哪一条最合适。( )
A.公益:热心参与公益事,人人都要出气力;兼备责任与大爱,集体因我而更好。
B.公益:积极参与公益事务,具备爱心和责任心,让集体因为我而精彩。
C.公益:人人关心公益事,学业暂时放一旁;涓滴之水成海洋,助人快乐你我他。
D.公益:传播挚爱与真情,创造幸福的生活;弘扬互助之精神,实现福利社会化。
【3】课间操时,刘明同学在教室里拖拖拉拉,或干脆不到操场做操,导致五(1)班的两操情况不理想,被扣了2分,并通报批评。假如你是班长,请你根据班级公约来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你该怎么说呢?下列最适合用来劝导的句子是( )
A.我们身为班集体的一员,都有责任为班集体作贡献、争光,不应该拖班级后腿,希望你以后能改正。
B.你以后再不改正的话,我们将把你从五(1)班驱逐出去。
C.你太没有集体荣誉感了,我为我们班有你这样的人感到可耻。
【4】请你为班级公约再增加一项内容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能力检测。
西游记(节选)
A只好又来到翠云山,这次他变成了铁扇公主的丈夫B的样子。铁扇公主不辨真假,把他接了进去。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假B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假B道:“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说着将真扇从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叶儿大小。A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问道:“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诀,这扇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A记在心上,将扇儿噙在口里,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铁扇公主气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1】文段中的A与B分别是《西游记》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本段通过对A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突出了A_________的特点。
13、精彩赏析阁。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1)“颤抖”的意思是 ,课文里表达了父亲 的心情。
(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对阿曼达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曼达的话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4、荷花
①星期天,我们全家去公园玩。走进大门,我一眼就看见那满池美丽的荷花。
②我们手扶池边的栏杆,欣赏着艳丽的荷花。这时爸爸说:“你们谁能说出荷花的好处。”
③弟弟抢着说:“荷花很香,莲子可以吃。”
④我说:“荷花很美,莲藕可以吃,荷叶还可以入药。”
⑤爸爸说:“荷花的好处的确很多,但有一样最可贵,荷花虽然长在污泥里,可是开出的花却是那样清爽干净。”
⑥妈妈说:“荷花最可贵的就是出污泥而不染。”
⑦“对!”爸爸接着说,“做人就要像荷花那样,无论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处于多么复杂的环境中,都要保持高尚的品格。”
⑧我们一边谈论,一边思索,那朵朵荷花似乎更加娇艳了。
【1】弟弟说荷花的好处是________。我说荷花的好处是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爸爸借助荷花说明道理的句子。
【3】这篇短文主要描写了人物的______。
【4】这篇短文是仿照五年级上册课文《______》写的。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丑菊
这是件有趣的事,我去年种了株丑菊,天天盼着它快开花。因为我想要看看享有如此恶名的花究竟怎样。可是,事与愿违,它偏偏跟我过不去,懒洋洋地睡大觉,连花的影子都没有,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但没舍得。
今年“五一”,沉睡了一年的花忽然打了苞,我高兴极了,真庆幸没把它扔掉。起初,底狭头宽的绿叶芯中夹了一个绿色小球,非常小,只有小绿豆那么大。长了几天,花苞就透出了一点儿黄色,这时,已有黄豆大小。再耐心等些天,花终于开了,颜色金黄金黄的,几十个花瓣摆了三四层,虽只有铜钱大小,但这就更显出它的娇小,美丽极了。
我最欣赏的是,到了夜晚,几层花瓣便像收伞似的自动收拢;白天,花瓣又像撑伞似的张开,而且花面一直迎着太阳,跟着太阳转,显得非常恭敬。难怪它还有土名叫“状元伞”“假葵花”呢!
是谁给它起名叫“丑菊”的呢?这我不知道。
但我觉得那人大不公平了,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由此我想,人间事物中,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不但要知其名,更要究其实。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事与愿违:________
庆幸:________
(2)丑菊又名________、________。它的特点是白天________,晚上________。
(3)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16、课内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刷子李(节选)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1】画线句子是对刷子李的______描写,表现了刷子李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哪一句话写出刷子李超乎寻常的刷墙效果?把它抄写在答题卡上。
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围绕“衣服上有没有白点”,以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展开情节。曹小三的心理变化是:______——质疑——_______。
【4】当曹小三发现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时,他怔住了,心里想:____________
【5】有同学说文章主要人物是刷子李,没必要花这么多笔墨写曹小三。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直通车。
搭石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才能过溪。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jiān jiàn)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 sh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cǎi chǎi)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 c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用“√”选择文中汉字的正确读音。
【2】在“[ ]”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①理所当然:______________
②联结:________
【4】什么是搭石?在文章中用横线画一画。
【5】用波浪线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
【6】文章中许多地方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美。找出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
18、拓展阅读。
良心如枕
午后,倚(yǐ qí)于床头闲翻杂志,看到一个句子:“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就随手记在纸上,细细体味。这个句子让我想起一些普通的人和事来。
这件事是发生在我母亲身上的。夏天晚上,我们在院中纳凉,一只半大白兔跑进我家,赶之不去。母亲说:“天这么晚了,让兔子往哪儿去呢?弄不好会让什么给吃了。先留它一夜吧,明早谁吆喝,再还给谁。”我就找出一个笼子把兔子安置下来。
到了第二天,并没有人吆喝少了兔子,又过了好多天,还是没人找。兔子在我家一天天过下来,母亲却日益感到________。
“瓜田不纳履(1ǚ fǔ),李下不正冠”的古训,母亲不懂得也没听说过,但却凭着做人莫坏良心的本能而奉行着,并教导我们一生也要这样严谨(jǐn qǐn)地做人。所以一只误闯我家的兔子成为母亲的心事也不足为怪了。
她的不安在一天晚饭后再次流露出来。那晚她( )给兔子喂青草,( )说:“我怎么老觉得眼皮跳,耳根发热?兔子,你说是喂你还是放了你?”兔子只顾埋头津津有味地吃草。
母亲叹了口气,从父亲的皮夹里抽出两块钱走了出去。
过一会儿,她回来了,________________地说:“我把两块钱丢在西边大路口了。随便谁捡了去,就当赎(shú dú)这只兔子了,省得晚上睡觉也不踏实。”
这件小事在一些人看来也许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带着迂腐的天真,但我相信另有一些人会表示理解并有同感。生而为人,总与一些事相连。有些事情,也许不为人所知,但躲不过良心的审视,尤其当午夜梦甜时,也是良心靠灵魂最近的时刻。
真的,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枕着这个温柔的枕头,我们得以安于我们的心入眠。
【1】在括号里给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横线上填上表示人物心理的词语。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说说你对“有些事情,也许不为人所知,但躲不过良心的审视,尤其当午夜梦甜时,也是良心靠灵魂最近的时刻”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病得不轻,住在医院里。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我赶紧说:“妈,
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差点仰面摔倒。护士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 “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也只有89斤。” ,
①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和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您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②提那些往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子过来的?”
护士铺上新床单,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您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好好抱过您一回呢。让我抱您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来,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您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做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母亲抱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出来。
【1】回答问题。
(1)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①,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难过?
(2)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②,联系上下文想想,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默读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用“____”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并写出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写。
(1)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让你想到哪一句传诵千古的诗句?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让你想到哪首歌曲?请你写出其中的一句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万花筒。(12分)
(1)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话。
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
(2)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狼论个头和力气比不过狮、虎、豹等。
狼也有胜过狮、虎、豹的地方。
(3)读一读,回答问题。
在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儿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无须自夸,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①请把这句话改写成陈述句。
②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用“尖锐”的不同意思写话。
尖锐(表物体):
尖锐(表声音):
21、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岸英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用恰 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改为陈述句)
22、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许多远离家乡的人纷纷赶回家中,与亲人欢聚一堂过团圆节。这次就围绕“中秋”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