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中( )和“积极”搭配最合适。
A.配合
B.出发
C.举行
D.访问
2、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中,“红”是( )
A.红色
B.花
C.树叶
D.树枝
3、丁丁在学习上总是不懂装懂,所以成绩一直不佳。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规劝他,你会选择( )
A.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写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______)
2.游隼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的速度都要快。(______)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______)
4.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______)(______)
5、把下列诗词名句补充完整。
1.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意春芳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
6、补全课文内容。
1. ________的配合,___________,一切______________。
2. 那雪白的_____,那___,____的长喙,____,增之______,______,______,黛之_____。
7、填写不同的“qí”。
( )岖不平 琴( )书画 ( )自行车
各得( )所 ( )心协力 红( )飘扬
误入( )途 ( )形怪状 ( )祷祝福
8、读句子,猜猜下列划横线字词的意思,写在括号里。
(1)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 ),几时( )见说有大虫( )!
(2)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 ),只搬得力倦神疲( )方止。
(3)探春笑道:“横竖( )是给你放晦气( )罢了!”
(4)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 )线尽,风筝随风去了。
9、阅读段落完成练习
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织女走,就跑过来拉住织女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一时不知该怎么办,只喊了一句:“快去找你爹!”
牛郎跟着男孩赶回家,只见梭子放在织了半截的布匹上,灶上的饭正冒着热气,女孩坐在门前哭。他决定上天去追,把织女救回来。可是怎么能上天呢?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不正是紧急事吗?他赶紧披上牛皮,找出两个筐,一个筐里放一个孩子,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起来了,耳边的风呼呼直响。飞了一会儿,望见妻子和老太婆了,他就喊“我来了”,两个孩子也连声喊“娘”。越飞越近,眼看要赶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槽了,牛郎的前边忽然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浪很大,牛郎飞不过去了。
……
每年的这一天,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就因为这件事,每逢那一天,人们很少看见喜鹊,它们都往天河那儿搭桥去了。还有人说,那一天夜里,要是在葡萄架下边静静地听着。还可以听见牛郎、织女在桥上亲亲密密地说话呢。
【1】读了画“ ”线的句子,你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织女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她 。
【3】“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联系课文,“老牛临死前说的话”指的是_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的写作方法。
【4】牛郎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一情节安排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只能远远地望着,不能住在一块儿了。”从“只能”一词可以看出___________。
【6】用“ ”画出表现牛郎的“心急如焚”的句子,并试着读出牛郎的这种心情。
【7】“这一天”夜晚,我们遥望天空,看到银河两岸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不禁吟诵起诗句:“_________。”
【8】读读画线的句子,想一想,牛郎、织女会说些什么?
(1)谈到儿女,织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到老牛,牛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到王母娘娘,织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美丽的香山公园
秋天的香山总是那么美丽,令人陶醉。
早晨,我们乘车到香山游览。远远望见香山上深红一片,分不清哪里是坡,哪里是路。
一下车,我立即( jí jì )奔向山脚下,仰望香山,山上一片红色,好像熊熊的( )在燃烧,又像天边飘落下来的一片( )(zhào )住整个山林。
我们爬到半山腰,近看黄栌( lú)树,那一片片红叶密密麻麻地长在枝上,椭(tuǒ)圆形的叶子,像一把团扇,颜色红得极艳,像是画家精心涂过的一样。这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时不时飘落下来的落叶,更给山路铺了一条红通通的地毯,踩上去感到那么温柔,那么舒服。
我们爬到山顶,眺望山下,满山火红。蜿蜒的盘山路,像条条玉带,环绕着美丽的香山。这时,我仿佛置身于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中,真是"万山红遍,层林尽(jìn jǐn)染"。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语。
【3】把文中描写红叶的语句用"______"画下来。
【4】照样子,写词语。
一片片______ 、______ 、______ 。
红彤彤______ 、______ 、______ 。
密密麻麻______ 、______ 、______ 。
【5】你喜爱香山的红叶吗?请你用一两句话表达一下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摘录文中一个你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理解。(选自《伊索寓言》)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1】蚊子能够战胜狮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了蚊子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蚊子为什么会被小小的蜘蛛吃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鸟的天堂》课文节选。
起初四周是非常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那歌声真好听。
【1】文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鸟体型的词是_______、_______;写鸟颜色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写鸟动作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4】作者写大榕树里的鸟儿,第2段重点写了一只____________,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鸟儿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5】这几段话主要写了( )
A.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B.着重写了鸟儿们放声歌唱的快乐情景。
C.着重写了鸟儿飞翔的样子。
13、课内阅读。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这段话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就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2】语段以______为例,按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的结构。
【3】这里介绍的“洞”的特点是( )
A.非常的大,不气闷,不暗
B.不是很大,不气闷,很亮
C.非常的大,有点闷,不暗
【4】本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14、先补充成语,再选择填空。
不足为( ) 冷( )热讽 怒发( )冠
欣喜若( ) 倾( )而下 安然无( )
本来小明的数学成绩就差,考个二三十分都( )。这次数学考试好不容易考了个六十分,同学们还是对他( ),说他永远都进步不了。小明( ),狠狠地砸门而去。就在这时,一场大雨( ),小明快步跑入办公室,别人都被淋成了落汤鸡,他却( )。这时身后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小明,没淋湿吧?这次考试你考得不错,好好努力,以后一定会有更大进步的。”原来是班主任王老师。小明听了老师的这番鼓励,真是( )。
15、课内精彩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仿照画线句的句式描写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的建筑特点:一是富丽与朴素、______与______完美结合;二是景物别具一格;三是风格各异,______兼具。我认为,这段话要带着______的语气去读,表现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______。
【3】游览圆明园,给人怎样的感受?用波浪线画出来。
【4】根据文段内容把对联补充完整。
汇集______景色迷人,融合______创造奇迹。
16、阅读
瓦拉纳西小站的警示牌
①地处印度东部的瓦拉纳西火车站,一直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乡村小站,每天仅有三四趟列车从此经过。而在1968年9月24日这一天,这个小站却一夜成名,令整个印度为之震惊。
②瓦拉纳西的“成名”,源于一场惨烈的车祸。这天傍晚时分,一列火车缓缓驶来,即将进站。但就在这一刻,司机发现,指挥行车的信号机架上爬满了蜜蜂,为了看清显示的信号,司机便探身窗外,仔细观望。不料他刚睁大眼睛,一只蜜蜂突然飞了过来,盘旋几圈后落在了他的脸上。
③可恶!也许当时司机心情很不爽,一边咒骂一边挥起了巴掌。
④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致命的错误举动!
⑤司机毫不费力地拍死了蜜蜂。然而,不等死去的蜜蜂落地,司机已惊得目瞪口呆:只见成千上万的蜜蜂黑压压地扑来,争先恐后地飞进机车,疯狂地刺他的脸、脖子和手臂。顷刻间,他裸露在外的皮肤上爬满了复仇的蜜蜂。
⑥司机疼痛难忍,视线也一片模糊。好在失去意识前,他拼命拉下了刹车杆。但强大的惯性仍然驱动列车闯入车站,撞上了停在同一条轨道上的列车。灾难就此发生,5节车厢倾覆,300多名旅客非死即伤。
⑦惨剧发生后,印度铁路部门马上组织专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这完全是那只被司机拍死的蜜蜂惹的祸。原来这种蜜蜂死亡时会发出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激素信息,附近的蜜蜂接到信息,便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战队”,以最快的速度发动猛攻。
⑧得出结论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为此,铁路部门开始向社会征集有效的补救措施。有人提出,将瓦拉纳西周边的树全部砍掉,清理出隔离带;也有人建议,调集大批消防人员,喷洒农药,剿灭蜜蜂,捣毁沿线树丛里的所有蜂巢,永绝后患。这些方案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执行起来非常困难,还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论来论去,相关部门始终没有敲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件事,慢慢被搁置下来。
⑨就在瓦拉纳西事件发生的第四年,一个小男孩的举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每年春天,小男孩都会背一书包花籽,撒种在距离瓦拉纳西小站铁路线百米远处。夏天来临,花开缤纷,清香扑鼻,成群结队的蜂蝶都被吸引过去了,连蜂窝也搬到了那里。更出人意料的是,在当年那个司机探出头观望的地方,小男孩还竖起了一块警示牌:“嗨,不要打它。”
⑩过往的司机都清楚,它,指的是蜜蜂。
⑪小男孩说,蜜蜂只有在感觉受到威胁时才会攻击敌人。我们给它花蜜,爱护它,做它的朋友,它就不会攻击我们。小男孩还说,他的父亲也在那场车祸中遇难,永远离开了他。
⑫与其剿杀,不如呵护;与其恨,不如爱。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在很多时候却往往被忽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目瞪口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火车司机打死一只蜜蜂→_____________→征集可行方案均未通过→_____________
【3】第②段画线句中的“成名”一词加上了引号,引号在这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第⑤段加点的“毫不费力”一词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⑨段,用“__________”画出描写小男孩举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思维过程,想想男孩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⑫段结尾写道:“与其剿杀,不如呵护;与其恨,不如爱。”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信守诺言
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家汉子,讲不出什么大道理。然而,他那些朴实的语言,教给我的为人与处事的道理,却让我终生难忘……
小时候,我的家境拮据。那一年,我正读小学二年级,家离学校有四五里路。就在这年的冬季,下了一场很大很大的雪,我的小手也冻裂了,望着其他同学戴着一双双漂亮的手套,我眼中充满了羡慕,也吵嚷着要父亲给我买一双。父亲掏遍了身上的口袋,却只掏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一枚五角的硬币。他对我说:“孩子,钱不够了,明天给你买,好吗?”不懂事的我却伤心地哭了起来。父亲紧紧地抱住我,说:“别哭,孩子!爸爸明天一定给你买……一定买……”父亲不断重复着那几句话,然而,我却不相信,不停地哭,直到晚上,我也没有理会父亲。
第二天,父亲一大早就出门了,到天黑才回来。一进家门,他就马上递给我一双漂亮的手套。父亲回来后就病倒了,一连几天也没能起床。此时我才知道,父亲是冒着大雪下到冰冷的河里摸鱼,然后拿到集市上卖了,才给我买回了手套。望着病在床上的父亲,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父亲用手摸着我的头,安慰说:“孩子,人活在世上,要记住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然后尽力去做好,这样,别人才会相信你……”
父亲的这些话一直激励着我的成长,使我信守自己的每个诺言,踏踏实实走出人生的每一步。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为人处世(chǔ chù) 不禁(jīn jìn)
吵嚷(rāng rǎng) 踏踏实实(tā tà)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信守诺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拮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羡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父亲为了给“我”买手套,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为了给“我”买手套,大病了一场,你认为值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父亲
①1984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②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父亲不慎摔倒时,刀子扎在他胸口。人全身都在颤抖,嘴唇瞬间乌青。8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③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远眺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女儿不解地问:“可是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的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喊着:“妈妈!妈妈!”
④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尸解的结果让所有的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准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为人知。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
⑤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的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大神迹……“ 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不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洞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读文章,了解“父亲”:
(1)用“ ”标划出第二自然段描写父亲受伤后的神态和动作描写。
(2)父亲隐瞒了受伤的内情,他的内心在想些什么? 。
(3)“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一句中的“这”指 ;
说“这”是“奇迹”的原因是
【3】再读文章,感悟“父亲”。
老医生为什么把这个奇迹称为“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
19、延伸阅读
圆明园:魂兮归来
有一个人说,世界上有一个奇迹,堪以和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巴黎的圣母院相提并论:“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这个人叫雨果。他所赞美的这个奇迹即圆明园。
他是以描写巴黎圣母院而出名的。可是他又认定:“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他以童话般的笔法(如同《一千零一夜》)讲述了关于奇迹消失的悲剧:“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可惜这并非天方夜谭式的传说,而是真实的。即使让阿里巴巴反复念叨“芝麻开门”,也无法开启那曾经的宝库。黄金变成了泥土,美玉变成了瓦砾,霓裳变成了灰烬……圆明园那最后的美、最后的形象,居然是投射在强盗眼中的。
【1】“奇迹”在文中指( )
A.巴黎的圣母院。
B.埃及的金字塔。
C.中国的圆明园。
D.希腊的巴特农神庙。
【2】“两个强盗”在文中指( )
A.大肆劫掠的强盗和纵火焚烧的强盗。
B.法国和英国。
C.文明的欧洲人和念“芝麻开门”的阿里巴巴。
D.德国和日本。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芝麻开门”出自《一千零一夜》。
B.雨果以描写罗马的斗兽场而出名。
C.雨果以童话般的笔法讲述了圆明园修建的悲剧。
D.《一千零一夜》是一部欧洲古代民间故事集,又被称作《天方夜谭》。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应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缩句)
2.鱼鳃翕动。(扩句)
21、把下列句子改成直述句。
许世友说,他活着不能伺候娘,死后也要埋在娘的身边。
____________________
22、缩句。
(1)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
(2)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3)微小的灰尘不断地向四周散射强烈的太阳光。
(4)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5)清光绪年间的学者王懿荣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23、习作与表达
你一定参观或游览过许多地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一处,按参观顺序或游览顺序,让读者了解这个地方,喜欢上这个地方。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分段表述。
2.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