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毕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选词填空。

    寂静   安静   平静   幽静

    一阵大风过后,湖面上又恢复了________

    上课铃响了,校园里十分________

    到了深夜时,整个村子格外________

    贝多芬走在________的小路上,听见茅屋里传来了琴声。

     

  •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少年中国说》中“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意思不一样。

    B.《枫桥夜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欣喜、愉悦的思想感情。

    C.课文《将相和》讲的是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的故事。

    D.《山居秋暝》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3、下列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

    A.精巧 忘确

    B.榨油 播种

    C.爱慕 悠然

    D.浇水 孤独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意思写词语

    肌肉不受控制地收缩,多见于四肢和颜面______

    配合得适当______

    形容留恋,不忍分离______

    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______

    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_________

  •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母亲就靠做些针线活(   )不起王(   )读书。

    (2)我在学堂里也(  )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  )快活些。

    (3)王冕答(  )母亲处处都要小心,用(  )下来的钱买颜料,学画荷花。

  •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文中写了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

    2.《田螺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民间故事语言平实,情节生动,深受人们的喜爱。

    3.《落花生》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

    5.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

    6.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

    7.美哉,_______________,与天不老!壮哉,_______________,与国无疆!

  • 7、将下列歇后语、谚语补充完整,再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A.(________________)——各显神通       B.台上一分钟,(_________________

    C.三个臭皮匠——(________________

    元旦学校举行文艺汇演,几个班委在一块儿商量,不一会儿就有了主意,这真是___________。领到节目的同学刻苦排练,因为他们知道__________的道理。元旦那天的节目丰富多彩,有的演课本剧,有的演小品,有的朗诵诗歌……真是________________

  • 8、看拼音,写词语。

    fèng xiàn   lǎn duò   diǎn lǐ   dǎn qiè   jù jué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guàn jūn   fǔ chōng   pēn qì   yì méi   huǒ ji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短文。

    微笑的可乐

    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A】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B】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C】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天,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常去的海滨度假。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那个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最甜美的可示。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暴露无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债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段中“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的“攥”能否换成“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句话放入哪一处最合适?请在文章【A】【B】【C】中选择一处:_____________

    【4】本文的结尾与下列结尾是一样特点的一项是(       

    A.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B.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C.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5】作者说:“……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整本书阅读

    三顾茅庐

    ①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刘备惋惜不已。

    ②过了几天,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仨人冒雪又来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

    ③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再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

    ④仨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刘备吩咐关、张俩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⑤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俩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是敬佩诸葛亮了。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1】仿照上句的格式,你也写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司马徽再荐名士       ____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结合上下文和阅读经验,写出词语的意思。

    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

    怏怏而归________

    【3】选择能概括故事中刘备、张飞、关羽三个人性格的词语,填空。

    A.鲁莽粗壮          B.识大体顾大局          C.求贤若渴

    (1)从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刘备是具有( )的性格特点。

    (2)张飞发狂要去屋后放火时,关羽再三劝说,把张飞劝住,从中可以看出关羽具有( )的性格特点。

    (3)张飞劝阻刘备去拜访诸葛亮,要自己去用麻绳把诸葛亮捆起来,从中可以看出张飞具有( )的性格特点。

    【4】文中刘备是以哪两个古代贤君求遇人才的故事来勉励自己的?你怎样理解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行为?

    ________

  • 11、阅读下列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示儿

    【宋】陆游

    【材料二】:

    和平宣言(节选)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拂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1】默写《示儿》,注意每行诗句要居中,上下左右字要对齐,还要注意字的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2】从材料二中,我们知道南京大屠杀的开始日期是____________年12月____________日,南京大屠杀持续时间为____________周,在此期间受害人数大约是____________,为此国家设立每年这一天为“国家公祭日”,以此告诉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3】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他有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 )能拿得动的东西,( )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运不走的,就( )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任意 实在 凡是 统统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掠走”“搬运”“毁掉”这三个词语写出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破坏行径,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打乱呢?同学们众说纷纭,请你判断他们的说法,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

    (1)不能打乱,三个词语一步步地写出了侵略者的贪婪、无耻,还从侧面说明了圆明园很大,奇珍异宝很多。从而揭示出侵略者践踏文明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_______

    (2)能打乱顺序,这几个词语都体现出侵略者行径的残暴和野蛮,揭露出侵略者的罪大恶极。 _______

    【4】选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而今,当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时,你会有哪些感想呢?动笔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禽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2.这段文字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3.填空。

    (1)“任意处置它”中的“处”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可以组词________。

    (2)鹅的步态可用文中的这个词来形容:____________。

    (3)为了表现出鹅的特点,作者把它与家禽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对比。

  • 14、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布鞋

    历彦林

    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七八岁的男孩子夏天还羞怯怯地光着屁股,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就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

    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就平整结实,自然就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

    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那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的梦乡。

    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1娘有一手好针线活儿,她做的鞋不但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

    2短文以________为线索,通过对___________的往事的深情回忆,表现了母亲__________,表达了“我”____________

    3“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母亲的“期待”指的是________,“贴”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_________

    4短文第1自然段运用(   )的手法,突出了布鞋留给“我”的美好记忆。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对比

    5“我”为什么对母亲做的布鞋难以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的母亲于夜深人静时在灯下缝补的情景,让你产生了哪些诗情画意的联想?写一写你想到的某首诗或是某幅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它(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下列与这段话运用手法不相同的选项是(   )

    A.(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B.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白天,它(小珍珠鸟)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2上述片段与所选句子都运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这种写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微塑料

    2016年,日本九州大学与东京海洋大学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南极海域漂浮着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的“微塑料”。这被认为是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该调查于当年1月至2月,在澳大利亚与南极大陆间的五个地点实施。经换算,每平方千米有14万至29万个,与北半球海洋平均数量不相上下。

    研究者表示,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3亿吨,有10%的塑料会进入海洋。在风、阳光和水的作用下被分解为极小的碎屑。这些塑料难以降解,会在海里存在数百年。另外,我们使用的带有磨砂颗粒的牙膏、洗面奶、洗衣粉,这些颗粒的体积小,漂浮在水面上,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根本没办法处理它们,于是它们不能被分解,最终都有可能进入大海。据估计,现在的海洋中已有数十亿个塑料微粒在海水中沉浮,海洋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塑料汤”。

    除了海鲜类正在遭受塑料的污染,海盐等海产品也正在受到微塑料的影响。据马来西亚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从全球各地采集的几十个海盐样本中,不含塑料微粒的仅有个例。它们会登上人类的餐桌,进入人体。

    2018年1月10日,正在执行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的科学家,在南极海域首次发现微塑料的存在,目前学术界对微塑料的尺寸还没有共识,但通常认为是粒径小于五毫米的塑料颗粒,它也被科学家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

    1画“____”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使用这两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与短文表述不一致的是(   )

    A.在人迹罕至的南极海域都有微塑料的存在,说明微塑料的影响非常广远。

    B.微塑料已经通过海产品,对人类产生影响。

    C.牙膏、洗面奶、洗衣粉中的磨砂颗粒一定会进入大海。

    D.治理塑料制品对海洋的污染迫在眉睫。

    3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中加点的“约”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说出微塑料的危害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   )落以后,(   )去小枝小叶,(   )上几天太阳,(   )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在第二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写上恰当的汉字。

    2 画出描写盼望摇桂花的句子。

    3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摇花乐,其中_____字写出了的期待之乐,接着又用________等动词写出了的参与之乐。

    4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一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飘落的桂花比作雨,写出了_________的心情。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桂花一年四季都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B.桂花香味浓郁,即使花谢了,香味仍然存在。

    C.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它的香气已不受季节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乡亲们的生活。

  • 18、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读书要讲方法

    “一生勤苦书千卷”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诗句,也是他毕生一辈子勤奋学习的真实写照。

    多看 多做 多商量 就是欧阳修学习上的经验之谈 他在平时的学习中,坚持做到多读优秀作品,多动笔练习写作,多和朋友讨论求学中的问题。靠这“三多”,欧阳修的文学水平提高得很快。

    有一次,洛阳的镇守修了一座房子,请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各写一篇文章庆贺。三人写好后,欧阳修发现尹师鲁的文章语言精练,结构严谨,非常佩服,决心向尹师鲁学习。于是,他登门拜访尹师鲁,和他讨论写文章的方法,一谈就是一个晚上。欧阳修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将自己的文章修改后,交给尹师鲁看,尹师鲁看后惊叹地说:“欧阳修的进步,真是一日千里啊!”

    欧阳修善于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唐代韩愈读书时,总要列出提纲,便于理解、记忆;宋代朱熹提倡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古人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自古以来,凡是学有所成的人都很重视学习方法。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中也要讲究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______

    (2)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______

    2“一日千里”形容( )

    A.跑步速度快。

    B.学习进步大。

    C.日子过得快。

    3“一生勤苦书千卷”中的引号表示______,“三多”的引号表示______

    A.着重指出的部分。

    B.表示引用。

    C.表讽刺与否定。

    D.表特定称谓。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第二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6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欧阳修、韩愈和朱熹的学习方法,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7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出现的一个比喻句是:______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请你仿照这句话,以“书”为本体写一个比喻句:______

    8你在读书或学习上一定也有自己的方法,请你有条理的表述,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

    负荆请罪——顾全大局

    【1】“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叫车夫把车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

    A.廉颇是武将,蔺相如害怕廉颇。

    B.如果蔺相如和廉颇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赵国。

    C.蔺相如害怕和廉颇发生正面冲突,因为他打不过廉颇。

    D.蔺相如临时有事需要回去处理。

    【2】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1)文段中画“____”的句子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廉颇心理活动的句子。

    【3】你认为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

    A.蔺相如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B.蔺相如是一个只顾个人利益的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C.蔺相如是一个有智谋、重私利的人。廉颇是一个只顾个人利益的人。

    D.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廉颇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我承认父亲的看法是对的。(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精彩习作

    题目:读《_________》(节选)有感

    要求:从上面的三篇名著(节选)中任选一篇,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注意要写出真情实感,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