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镜匣(xiá) 强(qiáng)迫 落(lào)空
B.榨(zhà)油 诚恳(kěn) 树冠(guàn)
C.浸(jìn)泡 间(jiàn)隔 剔(tī)除
D.垂蔓(wàn) 岔(chà)道 拗(niù)不过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眼睑(jiǎn) 凛(lǐn)冽 酿(liàng)酒
B.糕饼(bǐng) 强(qiǎng)逼 不可计数(shù)
C.龟(jūn)裂 削(xuē)弱 箩筐(kuāng)
3、给带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 )
A.放风筝
B.不吉利
C.旧时民俗
【2】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籆子来。( )
A.中药名
B.剪刀
C.与风筝有关的物品
【3】众丫鬟笑道:“咱们拿下他来。( )
A.指风筝
B.宝玉
C.宝钗
4、结合语境,读拼音,写好每一个汉字。
祁县昌源河湿地公园是一个令人xīn kuàng shén yí( )的好地方。那些依水而建的tíng tái lóu gé( ),那些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不论走到哪里,都让你心情倍感xián yì( )。
5、写下恰当的名言警句。
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应当及时努力,正如陶渊明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照样子,写词语(每组3个)。
笑嘻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波漾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恋恋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荆请罪(含历史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形近字组词。
泻______ 履______ 疆______ 胎______ 潜______
泄______ 屡______ 僵______ 抬______ 替______
写______ 覆______ 缰______ 苔______ 楷______
8、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有关问题。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解释词语 聒:_____ 故园:_____
②句子的大体意思:_____
③句子所表达的感情:______
④句子里动态描写的事物:____ 静态描写的事物:______
9、阅读乐园。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 )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 )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 )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新鲜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 )紫荆……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用“”画出直抒胸怀的诗句。
3.为什么诗中说“是午夜,又是清晨”?
10、课内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①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
②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
③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下的乌篷船对我而言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④……醒来,枕边一片湿。
【1】逛庙会时,看到了什么场景,让“我”感到无比快乐?用“﹏﹏﹏”画出相应的语句。
【2】这些场景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①自然段,用简练的语句写出体现父爱的两件事。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语句,如果去掉“与在家中撒娇的哭……大不一样”,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点词语“新滋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③自然段写“我”对“船舱里的背影”永难磨灭;对“乌篷船”那么亲切,为什么?结合上下文,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写令你难忘的“第一次”,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名人谈读书
材料一:
①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部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也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致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形式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作工作而只当作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
——朱光潜《谈读书》(《谈修养》)
材料二: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陈晋之读书法》
材料三: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
【注释】①错:交错,错杂。②遽:匆忙,仓促
——朱熹的《训学斋规(节选)》
【1】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读书方法。你认为_________读书方法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三,梳理读书步骤,按顺序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自己的读书实践,说说你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社区新开一个“书吧”,是居民们借书阅览的好去处。仔细观察下图,完成以下练习:
【1】“书吧”入口处有“读者须知”,没有文字,只有标识。请你将标识转化为温馨的提示语。(任选一种)
如第1个标识表示禁止大声说话。温馨提示语:静静的听书的声音。
第________个标识表示________;温馨提示语:________。
【2】如果书吧在墙壁上要悬挂名人名言,你会选择什么名言呢?试着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吧召开读书交流会,请概括织女和田螺姑娘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三月桃花水
刘湛秋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边疆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
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
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啊!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______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___________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这是一种______的写法,写出了________。
【2】桃花水真的美,美在________,美在_____,美在_______。
【3】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心情在变化,由一开始的_____,到后来的________,再到最后的__________。
【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你从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__________,我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推敲》节选
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宽恕( ) 著名( ) 宁静( )
2.文中加点词“斟酌”的意思是 ,画线的句子能说明贾岛是个 的人。
3.用“敲”比“推”好,这是因为 。
4.贾岛写给友人的这首诗的题目叫《 》。本学期,我们还学过贾岛写过的一首诗,叫《 》。
15、课内阅读。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 精彩极了 也好 糟糕透了 也好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按要求填写词语。
近义词 交织___________ 极端______________
反义词 谨慎___________ 鼓舞______________
【2】给句子添加恰当的标点符号。
16、阅读能力检测。
西游记(节选)
A只好又来到翠云山,这次他变成了铁扇公主的丈夫B的样子。铁扇公主不辨真假,把他接了进去。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假B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假B道:“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说着将真扇从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叶儿大小。A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问道:“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诀,这扇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A记在心上,将扇儿噙在口里,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铁扇公主气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1】文段中的A与B分别是《西游记》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本段通过对A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突出了A_________的特点。
17、重点段落品析。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用横线分别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
A.动态
B.静态
C.心理
【3】在作者眼里,冬天的美在于______________。
18、认真阅读下面短文,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写作背景资料 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作家袁鹰60年代初的作品。当年大批内地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在那里扎根落户,艰苦创业。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开垦荒地、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成了一个个农田连片、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经济网络。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浑黄一体:__________________
高大挺秀: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话,体会白杨树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写作背景资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爸爸在表白什么呢?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此时,爸爸在想:_________
(3)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爸爸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B.句子中“高大的白杨树”指爸爸,“几棵小树”指他的儿女们,“风沙”指成长中遇到的困难。
C.爸爸看到小杨树在边疆苗壮成长起来,仿佛看到了沙漠变绿洲的美好景象,感到很欣慰。
D.表明了边疆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4】你觉得白杨树还可以象征我们身边的哪些人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两名外国科学家共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屠呦呦为什么能够成就今天的辉煌呢?答案只有一个,那便是:踏实+勤奋。
③学生时代的屠呦呦因为踏实和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5岁那年,她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
④1969年1月21日,中医研究院任命屠呦呦为科研组组长,参加全民抗疟疾“523”项目。作为科研组组长,她带领团队成员,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四处走访老中医,先后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了380种提取物,进行小白鼠抗疟实验。
⑤然而,实验进行了190次,始终没有获得满意结果。面对这种情况,屠呦呦没有气馁,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她想,当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仅植物类的碳化实验就达6000多种,经历了约10000次的失败,自己这190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
⑥有一天,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以期获得一点线索或灵感。翻着翻着,她突然眼前一亮,一行文字令她激动不已。那是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她注意到,这里记载的取汁方法与常规方法不同,不是煎熬,而是“绞取”——这是否意味着青蒿里的有效物质不能高温煎熬呢?想到此,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获得了青蒿提取物,发现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⑦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屠呦呦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
⑧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显然,屠呦呦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她用踏实和勤奋,为自己赢得了成功。数学家华罗庚曾说:“科学就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搞科学研究工作就要采取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半点虚假浮夸。”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夺得了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正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横线上。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这里“一株小草”指的是_____________;“改变了世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自己这190次失败又算得了什么?”这是一个__________句,其作用是加强语气,突出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
(3)“190次实验,190次失败,190次从头再来,屠呦呦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这句话可以用“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来概括。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屠呦呦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中的“一部接一部”说明她为研究药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
(2)“她突然眼前一亮”是因为她发现了提取青蒿里有效物质的方法是高温煎熬。( )
(3)短文中多次提到“190”这个数字,主要是通过数字突出屠呦呦的成功来之不易。( )
【5】阅读文中划线的句子,作者认为屠呦呦的事迹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请你从文中至少选取3条具体事例来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
20、天气突然变冷了。(尝试加入天气变化前后的样子,将画面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
21、缩句:它是我国古代造型雕刻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________
22、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维黛安太太织好了这件毛衣。(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2.四十件毛衣从我新开的时装店装上开往国外的货轮。(缩句)
23、你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平时是怎么关心你?怎么教育你的?请你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选取印象最深刻的一两件事例写一写你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可以只写其中一人,也可以选择其中两个人),表达对他/她(他们)真挚的情感。相信你的父母或爷爷奶奶看到这篇大作,一定会感动不已,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呢!
要求:(1) 题目自拟。(2)文从字顺,通过场景、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