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期末济南五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B.外公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C.祥子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D.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 2、读句子,选词填空。

    出现  闪现  呈现

    (1)到底用什么办法解决呢?我想了很久很久,突然灵光( ),终于找到一个绝妙的办法。

    (2)这里( )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 3、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妨(fáng )碍 胆怯(qiè 侮辱(

    B. 咀嚼(jiáo 严监(jiān)生   含情脉脉(

    C. 完璧归赵   迫不急待   美轮美奂   坚苦卓绝

    D. 改正缺点   改善水平   改进方法   改变面貌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拼音把参观感受补充完整。

    “心爱之物”物品展,犹如爱的diàn táng _______。每件物品都是wú jià zhī bǎo _________,述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lián jié _______着生活,给人以qǐ dí _______

  • 5、给下列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6、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诗词能绘景。有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山居秋景: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漫天寒霜、江枫摇曳的客船夜景: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雨中青山、白鹭飞翔、桃花盛开的水乡春景: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能寓理。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讨论过“奢”与“俭”的问题。如魏征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认为: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又如何看待“奢”与“俭”呢?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充词语,并任选两个造句。

    满腔_____ 排山倒____ _____上加霜 破烂不____

    众志成_____ 震耳欲____ ____直前  众星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句意选词填空。

    _____调有序     千真万_____     不可_____          _____ 落魄

    富丽________   心旷_______     天南_______          ________如生

    1.新冠病毒肆虐武汉,第一时间,来自_____________的白衣天使奔赴战场,共抗疫情。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抗疫工作进行得_____________

    2.你知道吗?欧洲很多国家也爆发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这是___________的事。

    3.这次疫情的爆发,给世界各地经济发展带来了_____________的损失。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棉花

    棉花,顾名思义是一种花,可是,在五彩缤纷的百花园里,却没有她的席位。她不美吗?不是。

    棉花虽然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没有水仙那祥亭亭玉立;既不像玫瑰那样绚丽多彩,更不像海棠那样婀娜多姿。但她的美,却另有所在。

    她坚强:乍暖还寒的春天,她破土发芽;赤日炎炎的酷暑,她现蕾开花;凉风瑟瑟的深秋,她吐出了如银似雪的棉絮。她经历了寒凉酷热的季节,风雨雷电的时候,旱涝病虫等灾难,可她坚强地在逆境中成长,从来没有垂头丧气,始终是昂首向上。

    她团结:她的纤维虽然细小,可总是手拉手,膀靠膀,抱成一团。人们用她纺成线、织成布、做成衣物,便再不是一根根微不足道的细毛毛,而是能经得起相当大的拉力、磨力、折力的团结整体。

    她纯净:洁白的心灵,容不得半点污垢。

    她无私:自己饱受大自然风霜之苦,奉献给人们的却是温暖和安慰……

    棉花,她不是花,可她比花还美,她的美不在于外形,而在于内涵,心灵的美,纯朴的美,持久的美……

    我敬仰棉花,愿棉花之美传遍人间,充满天下。

    【1】“她不美吗?不是。”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棉花的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

    “我敬仰棉花,愿棉花之美传遍人间,充满天下。”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我”希望人间都知道棉花的美,天下到处都种上棉花。

    B.“我”希望人间都知道棉花的美,人们都能像棉花那样具有心灵美、纯朴美、持久美。

    C.“我”敬仰棉花,“我”愿尽自己的力量去宣传棉花的美,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目的。

  • 10、课外阅读。

    童年的时光

    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沁人心脾,留给我长久的回味。

    童年是清香的。那时的天很透明,蜻蜓、蝴蝶、拜拜跳在草丛中飞舞、跳跃。我在草丛中追着蝴蝶奔跑。山间清朗的风,带着花草的芳香,迎着我的面颊吹过。我能感觉风在耳边吹过,心中无限喜欢这种清香的感觉,想再多待一会儿,多享受一会儿。只是山间旖旎(yǐ nǐ)的风光在太阳落山后仿佛就无处找寻了,不知疲倦的我只得随母亲下山。

    童年又是甜蜜的。那时我参加了绘画班。老师姓陈,年轻貌美,温和善良。班里的同学大多是温文尔雅的,而我相比较则胖点,而且年龄最小,可能因为这样,陈老师最喜欢的就是我。绘画的时候,我的眼睛总是盯着门口,仔细观察是否有人参观。有人看的时候,自然要表现得最好,一笔一画都要规范;没有人看时,自然是能省就省啦。休息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躺下,好像一只懒猫。过来!陈老师叫。我就会迅速地爬过去,倚在她腿上,同她谈天说地,甜蜜无比。

    童年偶尔会酸。7岁的阳春三月是我忘记不了的。那时的我平凡又调皮,总是忘带作业本甚至课本,火山爆发的语文老师一怒之下,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揪起我的衣领,把我放进办公室。面壁思过了一节课,我终于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啊老师,我想对您说我犯了错,您可以批评我、骂我,但不要不让我读书,您不让我读书,我学不到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不了本领,将来找不到工作,是会来找您算账的啊。当语文老师当众宣读这段话的时候,全班爆笑,大家都笑出了眼泪。

    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我时时喝它,越喝越想喝,越喝越回味无穷。

    1.文章的总体结构是( )。

    A.总   B.分   C.总

    2.你从哪里可以看出童年是清香的?请画上横线。

    3.童年是甜蜜的,这种甜蜜表现在( )

    A.休息的时候,总是第一个躺下,好像一只懒猫。过来!陈老师叫。就会迅速地爬过去,倚在她腿上,同她谈天说地,甜蜜无比。

    B.老师让面壁思过一节课,终于写了一段话,让全班同学爆笑不止。

    4.当语文老师宣读写的那段话时,全班同学爆笑的原因是(  )

    A.“写的话真实可信,同学们认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B.“不怎么懂事,写出来的话幼稚可笑。

    5.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除此之外,你感觉童年还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深深的忏悔

    总也难忘那个小女孩儿,那个被我伤害过的极可爱的小女孩儿。

    那还是二十年前,我在一所中学教语文,一次上作文课,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题:一个奇妙的设想。在收上来的作文中,我发现了不少想象力极丰富的文章。但也有一篇让我看了极为恼火,这就是那个小女孩儿写的,她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有一个美丽的设想,我要让苍蝇变得像蜜蜂一样可爱!

    怪了!苍蝇明明是人人讨厌的玩意儿,她却想入非非地要把它们变成蜜蜂。这还得了?荒唐!荒唐透顶!于是,气恼的我甚至没有细细地看完全文,就恶煞地批道:荒唐!不成立!请考虑重写!于是她哭了,哭得挺伤心。我也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于是,就在前不久,就在过了整整二十年后,我却突然发现了我当年的过错是多么的深重!多么的不可饶恕!

    那是一个宁静的黄昏,一个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的人在闲谈聊天时告诉我,在澳大利亚的纸币上——面值50澳元的纸币上印着苍蝇!我顿时吃了一惊!并猛然想起了二十年前那篇作文。天!那个意欲把苍蝇变成蜜蜂的作文不仅不是痴人说梦,而且恰恰是一个极美丽的预言。

    放眼当今世界,不是真的有人把苍蝇印在纸币上了吗?这至少意味着,在澳大利亚,面目可憎的苍蝇的确变了,变得一如美不胜收的蜜蜂了。

    我请教那位朋友,这是怎么回事?他稍加解释,我立刻茅塞顿开。

    原来,澳大利亚极干净,苍蝇所爱好的传统环境”——脏与臭,在那里根本不存在。既然无此种生存环境,也就不见了传统型的苍蝇。换言之,按老传统,苍蝇与垃圾腐物为伴的,可是在澳大利亚,由于人们的严格管理,那里根本就找不到垃圾与腐物,环境干净程度堪称世界第一!自然,一旦苍蝇找不到赖以生存的垃圾与腐物,也就不得不转而飞向草原森林!转而以那里的植物液汁为食,以那里的野果嫩叶为食,久而久之,它们的生活习性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不再因为肮脏而让人深恶痛绝,反而有了蜜蜂般的业绩。试想,当它们为庄稼树木传授花粉时,难道不是莫大的功劳吗?

    于是我又想起了那女孩儿的作文:要让苍蝇变得像蜜蜂一样可爱。这本是一个无比神圣的美丽企盼,可我却偏偏判了它的死刑。那孩子的思路其实很对,也完全合乎逻辑,这就是:只要苍蝇不再与垃圾为伴,它们就准能变成蜜蜂。多么美好的设计,花似的;多么甜美的设想,蜜似的。

    她现在在哪儿?还记得这件事吗?啊,那个美好的天使般的小女孩儿!

    自然,也正是因为这个,我才发现并认定,原来——像蜜蜂一样,永远在阳光下飞翔着的,是孩子美丽的心灵。在无以名状的深深地忏悔之后,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只为了孩子们那极美丽的心灵。

    【1】忏悔认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的意思,文中老师因什么错误而深深忏悔呢?

    【2】文中有一句写老师发现自己错了,对小女孩儿的作文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的话,这句话同时运用了比喻和对偶。

    【4】文中的老师经过忏悔,得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结论,这是怎样个结论呢?

    【5】按下列要求或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填写在横线上。

    (1)表明思想开通,立刻明白了道理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表明对苍蝇喜爱和憎恶之情的成语:_____ 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中,________的殿堂,也有玲(lóng________剔透的亭台楼阁;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________各地名胜建造的,如________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màn________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lián________其间,仿佛________在幻想的(jìng________界里。

    圆明圆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

    lóng màn lián jì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把这两个自然段补充完整。

    圆明园中,有________的殿堂,也有玲(lóng)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________各地名胜建造的,如________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màn)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lián)其间,仿佛________在幻想的(jìng)界里。

    圆明圆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划线的词语,仿写句子。

    ……也有…………也有……

    不但…………

    (4)说说画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

    (5)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有哪些感受?

     

  • 13、阅读练习。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节选)

    冯骥才

    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森林不单是维也纳人度假游玩的去处,平日黄昏人们也常常驱车到城市东北角的卡伦堡山上,大口呼吸林海中清新、湿润的空气。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树木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维也纳人整天眼睛被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维也纳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面积40平方千米,有人说方圆百里。其实这个被称作“森林王国”的奥地利,拥有370万公顷森林,整个国土的44%被森林所覆盖。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

    一出城市,到处是这样的景象:向阳的山坡上,林色鲜翠;背阳的山坡上,森森然像一片埋伏在那里披甲戴盔的兵阵。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维也纳森林是指维也纳城市近郊一带,地势最高不过海拔400米,很少针叶树,多为阔叶林,榆槐桉桐等数十种树木,交相混杂,每逢春至,树上开花,小鸟欢叫,各种野生小动物奔跃其间。这景象与南部蒂罗尔州那种高山峻岭,松柏参天,雪溪喷泻,全然两样。这里的森林清新柔和、温文尔雅,倒与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味道更相调和。

    森林(  )使人赏心悦目,(  )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灼热,只要站到树荫里便立刻清爽宜人。中午与早晚,温差非常分明。(  )炎夏时节,日落之后,空气(  )很快凉爽下来,维也纳人在夏天夜里也要盖被子睡觉,特别是一场雨后。

    (有改动)

    【1】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1)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____

    (2)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____

    (3)这里的森林清新柔和、温文尔雅,倒与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味道更相调和。 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维也纳森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在文章中的作用是________。

    【5】下列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作者对维也纳森林美丽景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异国风情的喜爱之情。

    C.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6】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东莞市“校园朗读者”活动来了,请你快速阅读,并回答下面问题。

    春酒

    看到题目,我产生的疑问是:

    ①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零食回家。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桂圆、松糖等,并不稀罕。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未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③八宝酒,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gǒu)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这八宝酒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kǎn)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④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zhēn)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⑤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12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11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的酒席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wēi)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

    ⑥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⑦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⑧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倒一杯给儿子喝,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⑨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乡的酒呢?

    (作者琦君,选文时有改动。)

    【1】快速阅读的方法之一就是带着问题读,当你读到文章题目时,你有什么疑问,写在文章题目下。

    【2】本文回忆了儿时令我印象深刻的三个场景,分别是第①自然段:我喝春酒;第②到④自然段:_________;第⑤到⑥自然段:________

    【3】小芳朗读到《春酒》第2自然段中画“_____”的句子,联想起《桂花雨》中的类似描写“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比较两处语言,正确的是(   

    A.两处地方都在强调作者不喜欢的事物,表达厌恶之情。

    B.两处语言运用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小芳的联想没有清晰的逻辑。

    C.都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本文中突出了母亲酿制的春酒让我最喜欢。

    D.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作者对金丝蜜枣、巧克力、桂圆和松糖等不稀罕。

    【4】第⑤自然段“最最讲究的酒席”中“讲究”一词,与以下选项中的“讲究”意思最一致的一项是(   

    A.妈妈是个有品味的人,她对家中的每一处布置都很讲究。

    B.爸爸是一个做事讲究效率的人,工作时他总是争分夺秒。

    C.姐姐是位翻译官,她常常告诉我翻译的技术可大有讲究。

    【5】琦君曾写道“每回写到我的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让作者难以忘怀的,其中就有母亲。作者眼中的母亲是怎样的?结合文中的细节描写,写一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阅读链接,写出你对文中第⑨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链接

    琦君,1917年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中学时随父母迁居杭州。1949年去台湾工作。1977年,琦君随夫远处美国,客居纽约。直到2004年才和丈夫重返台北养老。她一生在台湾与美国间多次辗转,始终远离故土。

  • 15、阅读

    儿子的鱼

    ①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儿子14岁左右,穿着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②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③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男孩渐渐被拉到布满旋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逃脱了。(A)男孩的父亲虽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④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拼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15分钟过去了,男孩开始支撑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他的高筒防水靴了,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突然,男孩不见了!

    ⑤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抓住渔网向男孩走去。(B)“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渔网。

    ⑥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我们都预备着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⑦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千克重的王鲑。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就这样走走停停,他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⑧(C)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男孩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本文共8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约___分钟。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采用的方式是__________

    【2】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

    ―→

    【3】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谈谈你的理解。

    我选择的是______处,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

    【4】短文的题目“儿子的鱼”包含了深意,请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__________

    【5】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结合文章内容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

  • 16、名人读书法

    ①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适合怎样的读书法,还是应该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么无论过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弄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就是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就是在略读全文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②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同时读五六本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  )在一天之内,(  )不见得对同一本书怀有一样的热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读书时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其效果肯定要比感情专一地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要好得多。

    ③当然,(  )哪种读书法,对每个读书人来说,它(  )只是一种方法而已。所以,万不可被某种方法左右,尤其忌讳死读书、读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  )能钻进去,(  )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浩如烟海:________        ②因人而异:________

    【2】给短文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无论……都……    即使……也……       既……又……    虽然……但是……

    【3】作者在短文中向我们介绍了三位名人总结的读书法,分别是:鲁迅的___,爱因斯坦的___,毛姆的____

    【4】孟子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告诫我们不应该___,而应该___

    【5】你喜欢哪种读书方法?为什么?_________

  • 17、阅读。

    太阳(节选)

    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1】选文中没有提到的内容是(       

    A.太阳体积大。

    B.太阳温度高。

    C.太阳距地球远。

    【2】读下面的句子,并回答问题。

    (1)结合选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只填字母序号)

    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比较

    ①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

    ②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 )

    (2)选择上题的第①或②句,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再写下来。

    我选第______句。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的加点词语“差不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助资料袋,尝试用多种说明方法把“太阳温度高”这个特征说清楚。

    资料袋

    ◇太阳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

    ◇沸水的温度通常在一百摄氏度左右。

    ◇钢铁的熔点在一千五百摄氏度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校大队部为了支援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  号召少先队员参与  为希望工程添一块砖瓦  活动 每人捐献五元钱 

    听大队辅导员讲,目前我国有些地区很贫困,一些孩子不能上学校接受教育,我的心里好被揪得紧紧的,我(决定 决心)在这次活动中(献 现)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中午,我回到家里,我把小猪储蓄罐肚里的零用钱掏出来,我数一数,我发现才三元钱。我难道就捐三元钱吗?这时我急得连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妈妈走进屋里看到我这样,忙问:娟娟,怎么啦?我把情况妈妈诉说了一遍。妈妈听完后说:希望工程添砖瓦是一件很有(意思 意义)的事,妈妈支持你。她边说边口袋里掏出了十元钱给我。我调皮地说: 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下午,我把妈妈的十元、我的三元,一共十三元交给了老师。看着我捐的钱,我怎能不激动呢?

    “√ 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词。

    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把下面的句子换一个说法,不改变原来的意思。

    我难道就捐三元钱吗?  

    看着我捐的钱,我怎能不激动呢?

    给短文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第四自然段中划线处作者会说什么呢?请你合理想象,写下来。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呢?请写下来。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啊……对呀。”“要付多少钱?”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大个子怎么没来?”“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就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军人止住了脚步,用_____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开大步走了。

    【1】文中“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文中虽然没有对“他”进行描写,但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对话,写出了“他”________的精神品质。

    【2】下列词语填人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轻快

    B.高亢

    C.亲切

    D.低沉

    【3】下列对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烘托了小鞋匠焦急的心情

    B.“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体现了大个子军人是个诚信的人

    C.从小鞋匠多收了五毛的保管费可以看出他的贪心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照样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左右为难: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喋喋不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句子加工厂。

    (1)林冲打败了洪教头。(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不改变句意,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绿枝绿的可爱。(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改成反问句。

    (1)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死说明了当时社会的残酷。

    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成功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

    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学生,应该用积极的方式面对挫折和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小练笔。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让我们看的热血沸腾,慷慨激昂。在中国人民军队对抗侵略的时候,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请你通过各种方式,如电脑、手机、书籍等等,将你了解到的抗战故事简略的写下来,与同桌交流,看看谁的故事更让人振奋,更能激起爱国情怀!字数不限,但要写清楚过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