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供(gòng) 招供(gōng) B.血泊(pō) 湖泊(bó)
C.朝阳(zhāo) 朝鲜(cháo) D.头晕(yùn) 日晕(yū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间隔 空间 中间 挑拨离间 B.飘落 落后 落枕 落落大方
C.劳累 累计 积累 硕果累累 D.着落 着笔 着重 着手成春
3、下列对画线部分的词语替换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元旦联欢晚会。(望眼欲穿)
B.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妈妈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
C.这件事何必隐瞒,让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闪烁其词)
D.我们在享受着古人带来的智慧成果时,要牢记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精神。(饮水思源)
4、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
2、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4、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意思写词语。
(1)乘着云雾飞行。一般用来形容速度极快。 (_____________)
(2)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_____________)
(3)形容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_____________)
(4)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_____________)
(5)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在学习上不加分析,不求甚解,食而不化。(_____________)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2.空山新雨后,____________。
3.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
4.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
5.《四季之美》一文是按照_____顺序来写的,具体描绘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______,秋天的______,和冬天的______,启迪人们从四季的变化中去细细品味人生的真谛。
7、经典积累
1.请你写出背诵的古诗中描写荷花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羽乃悉引兵渡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A.烧庐舍 B.破釜甑 C.皆沉船
3.《夏洛的网》是____国作家_________写的一本书。
8、看拼音,写词语。
(1)与hū xiào( )而过的流星体相比,光的速度快得令人nán yǐ zhì xìn( )。
(2)我不rěn xīn( ) 看着母亲用皲裂的手指数着揉得皱皱的毛票。
(3)地道的出口也开在yǐn bì( )的地方,有的在旁边挖一个xiàn kēnɡ( ),ɡuǎi wān( )的地方挖一些岔道,用来迷惑敌人。
9、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年轻时很爱好学习,非常尊敬老师。
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吵起来。为了尽(jīn jìn)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一同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守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jiào jué)。杨时悄悄地对同学说:“咱们就在这儿等一会儿吧!”他们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雪花的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凛冽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跺冻僵了的脚。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进屋呢?”
杨时望着程颐慈祥的面容,说:“老师,你在休息,我们怎么能惊动您呢?”
程颐被他们尊师好(hǎo hào)学的精神感动了,详细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1)用“—”线画出括号里带点字的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一声不响: 凛冽:
(3)你认为从文中哪个句子最能表现杨时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用“———— ”画出。
(4)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6)你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写在右边的横线上:__________
10、重点段落品析。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严厉 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须 必然 )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划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词语。
【2】文中对蔺相如的描写主要运用了(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3】从“负荆请罪”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廉颇是个____________的人。
11、课内阅读。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文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精巧。
【2】这段话把白鹭比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几段话选自课文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
【4】用选段中字体加点的词造句。
即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选段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肯定句。
【6】第3自然段写到了白鹭、朱鹭、苍鹭,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_______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转暖开始发芽。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期,可这时候,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天能长到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的作用可大啦!它能做成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默默无言,心甘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请选择一个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
(1)竹笋 (2)竹子 (3)竹子的作用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破土而出”指尖尖的竹笋_______。“默默无言”指竹子成材后_______。
【3】用“____”画出竹子长得快的语句。
【4】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分别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
【5】本文主要赞扬了竹子_______的精神。读了本文,我还想到了跟竹子一样的_______,因为
_______。
13、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永远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
【1】找出这段话的两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从正面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
【3】用上“如果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她像天山雪莲,洁白无瑕;她像满山杜鹃,情暖人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最耀眼的是无私奉献的灿烂光辉,最醒人的是奉献的杰出人物。屈原、司马迁、杜甫、孙中山等,他们之所以耀眼、醒人,是因为他们
他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业绩,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国和人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作了一个形象的诠释。
②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无私奉献的境界呢?
无私奉献,要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理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就是那种对人类和社会有较大意义的奋斗目标。人的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比贪图享受的物质需要更具有驱动力。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人的思想境界也就高一分,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就会登上一个新的阶梯。
古代的先贤,现代的英雄,当今的模范,不都是为追求理想的人生目标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吗?古代的大禹怀着治服洪水、为民除害的宏愿,三过家门而不入;现代的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甘洒热血写春秋;今日的优秀青年为了实现远大理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无私奉献,要培育忘我的献身精神。有人把人生的境界分为“小我”、“大我”、“忘我”三个层次。“小我”者,利己也,只顾自己而不顾集体;“大我”者,热衷于为社会作贡献,但缺乏献身精神;只有“忘我”者,才能像一滴水溶化在大海里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私奉献,要树立不为名利的价值观。要使自己能够真正做到无私奉献并非易事。无私奉献之难点在于“无私”二字。正如布莱希特所说:“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要做到无私奉献,就要树立不追逐名利的人生价值观。只有树立了这种价值观,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无私奉献。
让我们吮吸中华民族的精神营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1】把词语补充完整。
( )光辉 ( )尽瘁 ( )而后( ) 追( )名( )
【2】哪句诗为无私奉献的高尚作品作了一个形象的诠释?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为文章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5】文章都提到了哪些人物具有无私奉献的品质?
15、阅读
最佳用脑时间
①最佳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高。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
②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说,一天里早晨的阳光最好。但是,实际上,“最佳用脑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大多数作家都习惯夜间挥笔。鲁迅先生白天会客、看报纸,到了晚上就开始写作,常常写到第二天的一两点钟。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习惯通宵写作。巴尔扎克则更独特,他吃完晚饭就睡觉,在午夜起床开始创作。许多人的美妙作品往往都是夜间工作的产物,有的作家甚至将书的名字取为《灯下集》《月下集》《书海夜航》《燕山夜话》等。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的大脑在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比如诗人艾青就喜欢在清晨写诗,作家姚雪垠和数学家陈景润习惯在凌晨三点起床投入工作。
③总之,不同的人,大脑活动的特点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在一天里的思维效率也是不同的。就记忆来说,清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的效率比较高。因为在清晨,大脑里没有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在晚上记的东西比较牢固,因为它不再受新的学习材料干扰。因此,选择清晨和晚上的时间读书、背诗、记单词是比较适宜的。我们找到了自己大脑的活动规律,就可以利用它更好地学习和创造,以求在单位时间内做出较好的成果。
④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不宜长期夜间用脑,但偶尔在情绪激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间断地干几次,还是可以的。如果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昏昏欲睡,还硬用刺激神经的办法去学习,不仅效果不好,还有损健康,不宜提倡。
⑤所谓“用脑时间”问题,从广义上讲,有一层意思,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是最佳用脑年龄区。这个时期大脑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造能力及对信息的自觉调节能力最强,容易产生创造的冲动。因此可以说,在一天中的最佳用脑时间内和一生中的最佳用脑年龄区里,勤奋地学习和创造,是人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1】根据阅读所得信息,依次填入句子中的“_____”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清晨或白天 ②夜间 ③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刻 ④青少年 ⑤中老年
从理论上看,人的最佳用脑时间是_____;从广义上看,人的最佳用脑年龄区是_____。
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2】第②段中列举《灯下集》、《月下集》等书名旨在说明( )。
A.一日之计在于晨
B.许多人的美妙作品往往都是夜间工作的产物
C.夜间工作效率极高
D.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感到昏昏欲睡,就说明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应当及时休息
B.绝大多数人的大脑在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
C.同一个人的“最佳用脑时间”是固定的
D.调整“接收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输出信息”的顺序,不影响表达效果
【4】用“ ”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
【5】文中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一般会要求学生晚上睡觉前和清晨起床后练习背诵,这是为什么?注意梳理文中的相关信息,分点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掩饰过失的猫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是我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把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糊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目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就沉没(méi mò)了。
( )走吧( )同伴们说( )现在( )它大概又在表演潜(qiǎn qián)水了( )
【1】选出文中词语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说说“百般掩饰”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捉它还不容易?”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5】这则寓言写了猫掩饰过失的几件事?请用简要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只猫最后为什么被淹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个故事给你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读书是件快乐的事(节选)
我的生活离不开书。
每天必读,而且读得广而杂,可以说是博览群书了。但我一直偏爱读旧体诗,特别是唐宋诗,我很早就能背诵了,但我还是一有空就翻上几页读一读。古代诗人那精湛的诗句,巧妙的用词,以及优美的韵律,读后犹如品尝到一杯美酒,能使我忘掉生活中的很多烦恼,把分散的思想集中到写作中去。
除了爱读旧体诗外,我还爱读历史书。我收藏了许多有关历史的书。我读书的方法与一般人似乎不尽相同,不做札记,也不做卡片,全凭自己的记忆,把重要的或感兴趣的记住,并及时地应用到写作中。这样自己写文章时就更有说服力,更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了。
读书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休息时,翻翻书、读读报,也是我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从中学阶段开始我就剪报。我常常剪报纸中的好文章,把它们订成一本本的剪贴本。这些剪贴本与书相比,更为我所喜欢。因为,它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喜欢的,而书刊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因而可以说这一本本剪贴本是文章中的精品集。我时常拿出自己的剪贴本翻阅,一遍又一遍地阅读那些我旱已熟知的文章,但每次重读,我都会从中获得不少新的体会。剪贴本还是我收集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写《上海旧话》等书时,剪贴本曾给了我许多帮助。
读书、看报、写书,每天,书就是我最忠诚的伙伴。我把一生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献给了它们。同时,它们也为我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我与书本之间这样不可分离的关系,真可谓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了!
【1】选文主要通过介绍作者读______、读__________、读________来说明作者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
【2】找出选文中的两个过渡句,用“ ”画出来。
【3】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在选文中介绍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不可一日无此君”中的“此君”指的是( )
A.旧体诗
B.历史书
C.剪报
D.书本
【5】选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介绍一种你喜欢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你了解狼吗
①狼属于哺乳动物,外形像狗,面部长,耳朵尖且直立,尾巴常垂于后肢之间。它的毛色因生活地域不同也存在着差异,通常毛为棕黄或灰黄色。
②狼的嗥叫声尖厉、悠长,能传到很远的地方。它用嗥叫声来发泄情绪、确定领地、与同伴联络……真可谓“内涵丰富”。
③狼能通过留下气味、发出叫声、肢体动作等方式与同伴进行沟通。狼生性多疑,行事机警。猎人设下的陷阱,不管伪装得多么巧妙,也很难让它们上当受骗。可见,狼是一种智商较高的动物。
④狼的适应性很强。从高山到草原,从大漠到森林,都有狼的足迹。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狼,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会出现差异。我国北方的狼毛长而厚,体形较大,而南方的狼毛短而稀,体形较小。
⑤狼本性残忍。在极其饥饿的情况下,当狼群中有一只狼受重伤时,其余的狼便会一拥而上,咬死它并瓜分掉它的肉。但它们对自己的幼崽却充满了爱。公狼母狼共同养育后代。母狼产崽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外出觅食,公狼就挑起一家生活的重担,既要负责喂养母狼和幼崽,又要在遇险时保护“家人”。成为父母的狼对幼狼更是关怀备至,它们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幼狼免遭伤害。
⑥狼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狼经常捕食家禽、家畜,给人们带来损失。长期以来,狼被人们视为有害动物,大肆捕杀。由于捕杀过度,野生狼的数量锐减。据说,某国牧民发起灭狼运动后,虽然看不到狼的踪影了,但是兔子却迅速繁殖,大肆啃食牧草,导致牧场遭到洗劫,变成荒漠。政府只好从别的国家进口了一批野生狼,将它们放入牧场。两年后兔子的数量才得到有效遏制,畜牧业才得以恢复。
【1】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A.分类别
B.作比较
C.举例子
D.列数字
【2】下列对狼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狼与同伴的沟通方式很单一。
B.狼的嗥叫声“内涵丰富”,共有三种。
C.狼的本性在任何时候都只有残忍的一面。
D.狼是一种生性多疑、行事机警、智商较高的动物。
【3】下列哪一项不能表现出“狼的适应性很强”?( )
A.从高山到草原,从大漠到森林,都有狼的足迹。
B.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狼,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会出现差异。
C.我国北方的狼毛长而厚,体形较大,而南方的狼毛短而稀,体形较小。
D.狼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4】文中“它的毛色因生活地域不同也存在着差异,通常毛为棕黄或灰黄色”一句中的“通常”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因为狼经常捕食家禽、家畜,给人们带来损失,所以应该被大肆捕杀。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联系本文内容简单地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以“你了解狼吗”为题,你认为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文片段,做题。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奖赏——( ) 接受——( )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____________
【3】周瑜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用意是( )
A.周瑜不知道什么兵器最好用。
B.周瑜想要请教诸葛亮。
C.周瑜明知故问,想要让诸葛亮掉进圈套。
D.周瑜想要和诸葛亮合作。
【4】“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 )
A.周瑜想为难诸葛亮。
B.周瑜希望诸葛亮开口和他求助。
C.周瑜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D.周瑜觉得诸葛亮能顺利完成任务。
【5】你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有什么性格特点?请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改进了缺点。(修改病句)
_______
(2)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蜻蜓飞得那么快,根本追不上。(改为反问句)
2. 我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改为感叹句)
22、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1)这段话运用了先______后______的结构方式。先总写大拇指___________的特点,再_____________。
(2)仿照上面语段的写法,根据提示写一写。
在班干部中,______的工作最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请以《知错就改》为题写一篇叙事的作文。
要求:(1)写生活中你发生的真实的小事。(2)字数3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