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四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世闻名 兴高彩烈 国泰民安 B.衰鸿遍野 眉开眼笑 难以置信
C.丰衣足食 呕心沥血 完壁归赵 D.飞禽走兽 富丽堂皇 一泻汪洋
2、下列词语按年龄从小到大依次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立 ②及笄 ③不惑 ④豆蔻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3、下面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松鼠》是法国布封写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惯。
B.冰心在文中提到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指的是《红楼梦》。
C.《慈母情深》中母亲的工作环境与《父爱之舟》中“我”与父亲逛庙会的情景都采用了场景描写的方法。
D.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本学期所学的《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将相和》都是我国古代民间故事。
4、形近字组词。
泻______ 履______ 疆______ 胎______ 潜______
泄______ 屡______ 僵______ 抬______ 替______
写______ 覆______ 缰______ 苔______ 楷______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叹—( ) 凌空—( ) 驰名—( )
保持—( ) 轻盈—( )
6、按要求填空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 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 ——这种 的滋味。
2.《落花生》一文按照 的顺序,依次写了 、 、 、 四件事。
3.风一更,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
4.落叶他乡树, 。
5.冬风似虎狂, 。
6. ,万事功到自然成。
7、词语大观园。(10分)
(1)“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这个句子中“凉爽又温柔”写出了雨后泥路的特点,请也用这样的词语写一写同桌的性格: 。
(2)“阳光射进窗来,透过这里,吊兰那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这句话中“状“是 的意思;“如同”可以用词语 来替换;“斑斑驳驳”的结构很有特点,请你模仿它的结构再写两个 、 ;“生意”在这里的意思是 ,请你用它的另外一个意思写一句话:
(3)“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中“不动声色”中“声色”是指 ,“不动声色”的近义词是 ;“情意”还可以与 等词语搭配。
8、新词巩固。
dā lā lǎng sòng zhào lì liàn xí huàn fā
( ) ( ) ( ) ( ) ( )
yùn niàng sù mù xuán lǜ xuān huá páo xiāo
( ) ( ) ( ) ( ) ( )
shuāng jiá shǔ guāng xuàn yào chú chuāng yòu huò
( ) ( ) ( ) ( ) ( )
9、课外阅读。
父亲的心愿
父亲是个修车的,年届四十,那饱经风霜的脸上,被风风雨雨刻上了深深的皱纹。
打我记事起,父亲便开始忙碌在修车铺里,靠着他那仅有的手艺,维持着这个家。父亲整天忙碌着,却常受到别人的鄙视,然而父亲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不自卑,而是把他仅有的希望和希望受到安慰的心交付给了我,希望我能胜过他,更胜过那些嘲笑他的人们。
后来,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予希望最深的时候。父亲为了让我安心念书,除了白天在修车铺忙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家务,累得他常晕倒在地,有时我真想帮他,但父亲总是笑着对我说:“没事,你只管念自己的书。”
一次,父亲带我上街,我好兴奋。到了一家卖鞋的商店时,父亲停住了,他看看我脚上的鞋,说:“这双鞋太破了,还是买双好点的吧,上学哪能没有一双好鞋。”我却说:“爸,我不要,我脚上的还能穿。”但父亲还是执意要给我买。接着,父亲为我在柜台里选了双皮鞋,虽然是柜台里最便宜的,可我的泪水已在眼中打转了。“拿着!”父亲把鞋放在了我手里,又从剩下的钱中拿出一部分,折了几折放在我口袋里,说:“上学时,买东西吃,别空着肚子念书!”
买完鞋,父亲送我上车,一路上,我只是沉默,父亲则好像很轻松。半路时,父亲有急事要回去,临走前,他用他那双粗糙的手,抚摸了一下我的头,轻声说道:“去吧,上学别迟到了,爸晚上来接你。”我“吃力”地点了点头,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我情不自禁地哭了。
我呆呆地立着,脑海中浮现出了父亲那张黝黑的脸,那不平凡的脸。此时此刻,我感到手中拿着的不仅是一双鞋,更是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的艰辛消磨了父亲的精力,但永远消除不掉他的深切期望!
父亲,放心!儿子我会圆了您的心愿……
1.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语句,使文意贯通。
2.第一段中的“风风雨雨”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回答问题。
“后来,我便上学了,这是父亲对我寄予希望最深的时候。”
(1)这时,父亲对“我”寄予的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会有这样的希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常累得晕倒在地,而“我”想帮他时,他却总“笑着”说不让“我”帮,这个“笑”,反映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表明了儿子______________的决心。
6.你的父母对你有怎样的期望?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 )了,我们就( )到地道里去,让他们( )个空;敌人( )了,我们就从地道里( )来,照常( )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动词。
【2】用“____”画出语段的中心句。
【3】将描述地道总体结构的句子画上“﹏﹏﹏”。
【4】读完语段后,我们知道了地道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作用。
【5】回顾课文,地道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了。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1】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部分用的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两句话各采用什么说明方法,将这种方法填在括号里(两种方法不重复)。
(1)须鲸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______)
(2)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______)
【4】“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把句中带点的词语“主要”去掉后,意思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文/梁实秋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姓徐,名锦澄。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檀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的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每每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我不禁还怀着深深的敬慕之意。
【1】从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迎刃而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的“果然”一词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请把相关句子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徐先生教了“我”哪些作文的技巧?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读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真的, 我们还不如坐在家里好。”尼尔斯咕哝着说,同时更加紧紧地抓住马丁的脖子。马丁好像被箭射中了一般,直向下坠。
幸亏他们的运气好,下面路上有一棵细长的柳树。马丁扑到树顶上,停在丫权中间。
他们就这样停在柳梢头。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嘀咕——( )幸好——( )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马丁好像被箭射中了一般,直向下坠。”是比喻句。 ( )
②“梢头”指的是树枝的顶端。( )
14、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根据文段内容,给下面三幅图各起一个名字。
① 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 想象成了_______________ 。
【3】人们猜测白鹭站在小树的绝顶“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种猜测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孤独”和“悠然”的?把你的理解和从中体会到的情感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
【5】你知道哪些关于白鹭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以亚运之韵展时代华彩
第19届亚运会即杭州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自北京亚运会到杭州亚运会,33年亚运圣火绵延,这是一届“中国特色、精彩纷呈、无与伦比”的体育盛会。
品运动之韵,绘体育强国之梦
2023年是国家设立8月8日“全民健身日”的第15年,杭州紧紧抓住亚运会举办的契机,掀起全民参与、全民健身、全民运动的健身热潮,致力建设健康杭州、健康中国。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浙江省部分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让亚运场馆不仅成为举办赛事的场地,更是服务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基石。本届亚运会创造历史,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给国人带来一次又一次欢欣与鼓舞,对于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是极大的推动和助力。
沐文化之韵,赏中华文明之美
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之美。杭州第19届亚运奖牌“湖山”、火炬“薪火”,设计灵感都源自五千年良渚文明;吉祥物组合“江南忆”,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展示中国江南文化,呈现杭州山水景观;会徽“潮涌”展示杭州亚运会理念和中国文化;开幕式以水为串联、潮为意向,是钱塘奔涌澎湃的记忆,是体育奋勇争先的跃动,是时代强劲有力的脉搏。
以数字之韵,兴数字强国之路
作为国际级的重大赛事,杭州亚运会接过北京冬奥会的火炬,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全球首创性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邀请全球超过1亿人参与数字火炬传递,代表着科技与体育的结合,展示了中国在数字化时代的前沿地位。打造国际大型赛事史上首个运动员村全面数智化管理的实践——“云上亚运村”,推出全国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覆盖礼宾、抵离、交通、食宿、医疗等各环节全周期,开启数字观赛之旅;推出沉浸式体验数字场景,亚运场馆内为运动员配置各种数智化设备系统,有效保障服务效能,升级优质服务。面向亚运,数字力量赋能助力;借助数字,杭州亚运尽显“数”智。杭州作为数字化改革的先行区,以杭州亚运为契机,乘“数”而上释放数字化红利,在数字浪潮中勇立潮头、逐浪前行。
中国体育正展开一幅更加壮阔的时代画卷。
①改编自《人民论坛网》作者:史佳
【1】短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来写“以亚运之韵展时代华彩”。
【2】“开幕式以水为串联、潮为意向,是钱塘奔涌澎湃的记忆,是体育奋勇争先的跃动,是时代强劲有力的脉搏。”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
【3】“以数字之韵,兴数字强国之路”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哪一项内容与短文内容不符,把它选出来。( )
A.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浙江省部分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让亚运场馆不仅成为举办赛事的场地,更是服务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基石。
B.北京亚运会是1990年举办的,办赛理念也是“绿色、智能、节俭、文明”。
C.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奖牌是“湖山”,火炬为“薪火”,吉祥物为“江南忆”,会徽是“潮涌”。
D.亚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一个展示中华文化自信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
【5】杭州亚运会已经闭幕,但其展现的时代华彩依然绚烂。请你利用短文提供的信息(能结合自己的了解更好),向同学介绍“无与伦比的杭州亚运会”,不少于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精彩的课文天地
(1)《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全诗中没有一个“马”字,但从
可以看出作者是写马。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2)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把你知道的至少写4个
(3)写出上半学期你在课内阅读中积累的一段美文: 。你认为这段文字好在: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自《论语》)
(材料三)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材料四)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____________,不能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___________。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
【1】按课文内容补充(材料二、四)中的空白句。
【2】第八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口语交际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习作是“推荐一本书”,编者为什么在这单元的篇章页中引用苏轼的诗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请结合整单元的编排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忆读书》)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我的“长生果”》)
联系课文内容,熟读深思,写出这两篇课文开头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快速阅读(材料一、二、三、四),再反复默读。材料中哪个读书方法对你最有启发,请在材料中圈出来,再结合自已的读书经历,写出你运用此读书法所得的启发、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民间故事
拷问青石板
①有一回,包公坐了轿子出去办事。街上,一个小孩子坐在一块青石板上,呜鸣地哭。包公听见了,就问孩子为什么哭。那孩子回答道:“我是卖油炸糕的,今天早晨,在大街上卖了二百文钱,放在篮子里。刚才因为有人在这里变戏法,我就站在这块青石板上,看了一会热闹。我看过以后,钱就丢了。”
②包公听了就对孩子说:“你的钱放在篮子里,刚才又站在青石板上,钱没有了,这一定是青石板偷的。衙役!把孩子和青石板一同带到县衙去审问。”
③“包公要审问青石板啦!”一传十,十传百,整条街、整个镇子沸腾了,人们蜂拥着跟到县衙里去,要听听包公怎么样审问青石板。
④包公进了衙门,升了大堂,叫人把青石板放在公案前面。小孩子就站在青石板的一旁,听审案的老百姓都围在大堂两边。
⑤包公坐在堂上,开始审问:“青石板,你偷了孩子的钱,若不照实讲来,就动刑拷打啦!”
⑥青石板一点动静也没有。百姓们面面相觑。包公拍案大怒,叫衙役动手打青石板。只见两个衙役抡起板子,打了几下,板子就断了。这时大堂两边的老百姓,实在忍不住了哄堂大笑起来。
⑦包公把惊堂木一拍,说:“你们好没规矩!衙役们,把大门关上。不准他们回去。”
⑧那些老百姓看见包公动怒,就连忙跪下求饶。包公说:“饶也使得,只是你们每人必须拿出一个大钱,才可放你们出去。”百姓们都很气愤,心想:这也是个贪官。
⑨包公就叫衙役抬了一缸水,放在大堂前边。百姓们来交钱,包公就叫他们把钱丢到水缸里,并且亲自站在水缸旁边看。一连有几个老百姓把钱丢到水缸里,都太平无事,放出了衙门。接着一个人,也把钱投进水缸里,包公向水面上一望看见水面上漂起了一片油花。包公就对这人说:“狗贼,你偷了孩子的钱,快快招来!”偷钱的人大吃一惊,但是拒不承认。
⑩包公又叫衙役搜查,结果就从那人身上搜出一百九十九文钱,连他投在缸里的钱计算在内,共是二百文。
【1】选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镇上百姓的心情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沸腾: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包公的判案思路。
包公公布审问青石板,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公当众审问并拷打青石板,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文片段阅读。
这时候,毛主席来了,喝茶水的乡亲们纷纷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毛主席给。乡亲们说起喝茶的好处,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1.这段话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的句子反映了什么?
3.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A.便宜(不应得的利益):我们不要养成占小便宜的习惯,那是容易吃大亏的。
B.便宜(东西价钱低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起一座桥。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不正是紧急事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仿写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仙女们溜到人间洗澡的事到底让王母娘娘知道了。
改变语序,保持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蔺相如对秦王说:“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写写探险故事。
同学们都爱看历险记,你也来写一个探险故事吧。这个故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想象的。要求:
(1)展开合理的想象,联系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把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写具体。
(2)注意写写自己心情的变化。
(3)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