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期末潜江五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关联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B.花生的味道美、可以榨油,而且价钱便宜。

    C.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D.花生虽然好处很多,但是有一样最可贵。

  • 2、下列成语中,表达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兵荒马乱

    B.流离失所

    C.民不聊生

    D.夜不闭户

  • 3、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外貌描写)

    B.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动作描写)

    C.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语言描写)

    D.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神态描写)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你对你的语文老师熟悉吗?请用两个以上的成语说说他(她)给你的印象。 

     

     

  • 5、读拼音,写词语。

    xī han       lǎn duò          huǐ miè

    ( )          ( )               ( )

    fáng ài          chóu xiè        píng héng

    ( )          ( )               ( )

  • 6、小小变色龙(给多音字组词)。

    蔓màn(       着zhe(     

    蔓màn(       着zhuó(     

    觉jué(        数shù(     

    觉jiào(       数shǔ(     

     

  • 7、你能写出偏旁相同的词语吗?

    灌溉:                    

    玻璃:                  

    杨柳:                  

  •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中不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同心______)(______   难以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理解

    你会阅读《成语词典》吗?

    小明在阅读课外书时,读到这样一句话:啊,大海有这样大!跟它比,我实在是太小了。河伯望洋兴叹。他不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去查《成语词典》。词典里是这样写的:望洋兴叹:兴,发出。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为不能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庄子·秋水》中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1望洋兴叹意思是   ,根据意思,应读作(xīng xìng)。

    2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__________

    3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原意是_____________,现在多比喻_________________

    河伯望洋兴叹这句话用的是它的(原意比喻意)。

  • 10、阅读理解。

    约法三章

    “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饭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志,①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他发现这个人有些面熟,在哪儿见过呢?可寻思半天,怎么也没想起来。

    吃完晚饭,田志芳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掏出文件准备看上两页。这时,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他们一边亲切交谈,一边从他身旁走过。田志芳连忙问身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呀?”

    “那是毛岸英,刚从苏联回来。”

    “毛岸英?”

    “就是毛主席的儿子。”

    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儿,恍然大悟: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主席的儿子。

    可他又有了疑问:“怎么毛主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联回来,能吃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

    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主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给毛岸英也'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啊,原来是这样!

    过了一段时间,田志芳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后来,在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②他的脸变黑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最艰苦的山区,上“劳动大学”去了。在那儿,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身为领袖的毛泽东,对自己的子女严格要求,边区军民很受教育。由于党的领导同志都这样以身作则,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

    注:田志芳,1933年参加红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车管处处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代办处顾问。

    【1】从文中找出符合下列解释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2)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 )

    【2】“约法三章”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①、②都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描写。对比语句①,从语句②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请你写出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蔚然成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祖国山河壮美,幅员辽阔,小瓯用文字写下了自己对祖国的赞美。请认真阅读,完成相关题目。

    锦绣山河,皆为美的xiàng zhēng       ):大河奔腾,浪波zhuī zhú       ),那是我们涌动的血液;巍峨群山,拔地而起,那是我们挺直的jǐ bèi       

    辽阔大地,满是爱的shù shuō       ):近观江南,yōu rán       )随心,到处都充满着shī qíng   huà yì       );远望塞北,大漠孤烟,到处都记录着岁月之

    【1】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正确词语。

    【2】“”在文段中的意思是( )(填入字典中的序号)

    韵yùn①好听的声音:琴~悠扬|松声竹~。②名韵母:押~|叠~|~文。③情趣:风~|~味|~致。④(yùn)韵姓。

    【3】第一自然段运用______(①静态②动态)描写,让山河美景现于我们眼前。(填序号)

  • 12、课内阅读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1.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2.吃音玻璃的作用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这位‘隐身人’”指的是噪音。

    B.只要装上了“吃音玻璃”,不论户外有多大的噪音,都能消除。

  • 13、老藤椅

    ①婷在帮妈妈清理杂物的时候,扔掉了那把老藤椅。

    ②它真是太老了。那个外祖母用了很久很久的老家具。

    ③婷在刚有了记忆的时候,就记住了家里有这么一把老藤椅。她还记得外祖母坐在椅子上,婷坐在她的怀里,听她用浓重的乡音讲故事、唱歌谣。

    ④外祖母去世后,它成了妈妈的专座

    ⑤在以后的日子里,婷从小学升入中学,老藤椅修了一次又一次。妈妈修得很认真,用布条儿缠,用线绳儿绑。

    ⑥前年夏天,老藤椅老得发出了吱吱扭扭的叹息声。妈妈请来了一位老工匠,他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拆掉了那些布条儿、线绳儿,换上了新的藤条儿,老藤椅精神焕发了。

    ⑦真没想到,老工匠索要的修理费,几乎可以再买一把新藤椅。但是,妈妈二话没说,慷慨应允了。

    ⑧那一夜,妈妈坐在老藤椅上安详地读书、看电视,那表情比买了新沙发还高兴。

    ⑨婷到过许多同学的家,他们的家具都在不断更新。这几年,婷的家也换了新颜。可是,她总觉得这把老藤椅与这些新家具不协调,就像在一座座美轮美奂的新楼里,还藏着一所旧房子。

    ⑩今天家里大扫除、大清理,婷趁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她自作主张地把老藤椅扔掉了。

    现在,妈妈知道了女儿擅自扔掉了她的老藤椅,她竟急得不知所措。她都来不及发脾气,就跑到楼下的垃圾站去找。

    啊,她看见邻居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把老藤椅搬到树荫下,正坐在上面看一本画报。

    小女孩见婷的妈妈走到她面前微笑着看她,她说:“坐在这老藤椅上,就像奶奶抱着我。”

    妈妈听了小女孩的话,笑得很甜。

    此刻,婷已经站在妈妈身边,也听到了小女孩的话。她忽然悟到妈妈为什么如此珍爱这把老藤椅。

    那天,婷把老藤椅擦拭干净,帮妈妈搬回了家。

    (作者是金波 选自《感恩往事》)

    【1】阅读短文,填空。

    老藤椅是____用了很久很久的老家具。真没想到,老工匠索要的修理费,几乎可以______。婷总觉得这把老藤椅与______不协调。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的意思。

    专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慷慨应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围绕老藤椅写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呢?带着这个问题默读短文,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用“       ”勾出妈妈亲自修老藤椅的语句。

    (2)那一夜,妈妈坐在老藤椅上安详地读书、看电视,那表情比买了新沙发还高兴。(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5】婷忽然悟到妈妈为什么如此珍爱这把老藤椅。你悟到了吗?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你的父母也许有一样像老藤椅这样的物件。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理解的?用几句话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就在伯父逝世的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  伯父送我两本书  一本是  表  一本是  小约翰  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  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姓张的帽子带到了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   )

      (2)把枣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   )

    3.理解文中划线句子含义。

      伯父的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句子中,“伯父这句话”指___________;“我又羞愧,又悔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鲁迅说过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乐园。

    我爱花城

    我刚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记得春节时节,那昂立枝头的就是被誉为英雄花的木棉花。它色彩鲜艳,蓬勃向上,给人以坚定、凝重、朴实的感觉

    当热风吹走带有几分寒意的春季时,花城已成为白兰花的天地了。我漫步在白兰花盛开的树下,陶醉在白兰花浓郁的清香里

    继白兰花之后,最美的要数凤凰花了。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

    秋风飒飒,群花中的佼佼者当然要数菊花了。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瞧!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黄的……色彩各异,五颜六色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真是千姿百态啊__

    一阵北风吹过,百花凋零。路边似乎已看不到什么花了,其实不然,在每家的窗台上,正有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它那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白黄色的小花,散发出芬芳,越发惹人喜爱

    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的一年四季,我更爱把花城点缀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下来。

    (1)眼睛看着复杂纷繁的景象而感到迷乱。 (   )

    (2)形容可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 (   )

    (3)形容女子体态修美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   )

    2.本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凤凰花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描写菊花色彩各异、五颜六色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菊花千姿百态的句子。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我爱花城的一年四季,我更爱把花城点缀得如此绚丽的人们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英雄赞歌

    ①“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这首《英雄赞歌》是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曲,影片中,王成一边高呼“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一边拉响爆破简,与蜂拥而至的敌人同归于尽。王成的形象是以几位战斗英雄为原型塑造的。特等功臣赵先有就是其中之一。

    批注:王成的举动,使我很震撼。

    ②1952年10月,副指导员赵先有坚守的67高地遭到敌军猛烈的进攻。伴随着大炮的轰鸣,阵地上一片火海。赵先有面对阵地上仅有的3名战士,坚定地说:“同志们,我们要坚决守住阵地,人在阵地在,决不后退一步!”战士们热血沸腾,在赵先有的指挥下,顽强地击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

    ③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腾起滚滚黑烟。赵先有冒着浓烟,冒着烈火,一会儿跳进战壕,一会儿匐前进。他的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当通信员刘顺武与团长张振川取得联系后,赵先有马上报告敌军位置,为我方的炮兵准确地指示目标。他愤怒地注视着不断冲向阵地的敌人,大喊:“开炮!”我军的大炮怒吼着,炮弹像雨点般落下,敌人发起的多次冲锋被击退。

    ④战斗中,王桂印和李富不幸牺牲,赵先有也多处受伤,双目失明,腿不能行。他顾不上自己的伤势,让刘顺武继续用步话机报告敌人的位置,指挥炮兵向敌人开炮。

    ⑤近了,更近了!一波又一波的敌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很快将二人包围。情况紧急,赵先有对着步话机大声请求:“敌人已上我阵地,炮兵直接向我阵地开炮!”

    ⑥自己的同志正和敌人混战在一起,我们的炮兵怎能再向阵地开炮?危急时刻,团长张振川又听到步话机里传来赵先有嘶哑却坚定的声音:“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不久,步话机里传来一阵急促的手榴弹、冲锋枪响声……阵地一片寂静。赵先有、刘顺武壮烈牺牲了。

    ⑦团长张振川心如刀绞一般,他攥紧拳头,命令道:“老陈!开炮!狠狠地打!霎时间,炮声震耳欲聋,增援的战士赶到了。他们勇猛地冲上阵地,消灭了敌人。

    ⑥李风林也是王成的原型之一。李风林在战斗到只剩他一个人时,端着冲锋枪跳出战壕,向敌人一阵猛烈射击,边打边高喊:“祖国,我要坚决为你战斗到底!”子弹打完了,他也身中数弹,倒在了阵地上。

    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赵先有、李风林、黄继光、邱少云……无数英雄儿女将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

    ⑩“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无数先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英雄赞歌,在中华大地代代传唱!

    1阅读《英雄赞歌》,将第②一⑦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英雄赞歌

    一(①):影片《英雄儿女》中的英雄人物王成,是以很多战斗英雄为原型的。

    二(②-⑦):赵先有_______________

    三(⑧):李凤林在只剩自己一人坚守阵地的情况下英勇杀敌,壮烈牺牲。

    四(⑨-⑩):千千万万的英雄用生命谱写了最美的英雄赞歌。

    2读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选出表达最准确的一项:(   )

    赵先有冒着浓烟,冒着烈火,一会儿跳进战壕,一会儿匍匐前进。

    A.具体写出赵先有战斗的场面,强调他身手敏捷的特点。

    B.强调战斗环境艰苦,突出赵先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C.表现战场浓烟滚滚、火势迅猛,突显战斗环境的艰苦。

    3文中多次出现“开炮”一词,联系上下文,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写出自己的体会。

     

    自然段

    关键词句

    我的体会

    1

    他愤怒地注视着不断冲向阵地的敌人,大喊:“开炮!”

    _________

    2

    情况紧急,赵先有对着步话机大声请求:“敌人已上我阵地,炮兵直接向我阵地开炮!”

    _________

    3

    团长张振川心如刀绞一般,他攥紧拳头,命令道:“老陈!开炮!很狠地打!”

    ①团长要求向敌人开炮

    ②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和要为牺牲的同志报仇的决心。

     

    4阅读《英雄赞歌》第⑩自然段,这样结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英雄赞歌》,根据提示,画出两处语句,分别作批注。

    提示:可以针对写得好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感受的地方……作批注。例如,某同学在读第①自然段时,看到对王成英雄壮举的描写,感受很深,于是在文中批画了相关内容,并作了批注。

     

  • 17、课内阅读

    自然之道(节选)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 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 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 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 先恐后地结伴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  

    1】选文第一自然段,“我们和向导的心情完全不同,找出这些词。

    我们的心情:                                                     

    向导的心情:                                                  

    2】理解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句话里有两个意思相同,分别是(       )和(         ),作者连用这两个词,可见我们的行为(                )。

    3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句中的自然之道是指________

                                                   

    4】违背自然之道的结果是:

                                                            

     

  • 18、阅读理解。

    汉字王国

    【材料一】神奇的汉字

    汉字书写不仅形体讲究匀称、上下左右适中,也非常讲究笔画。点如雨珠,横要平稳,垂如悬针,弯折中带圆润,落笔突兀,收笔利落……汉字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从最初的实用,上升为审美艺术,成了文人雅士的墨宝。同一个字用不同字体写起来又有不同。小篆圆转匀称,隶书多棱角,笔画方折平直又有波势。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讲究原则,讲究稳定。草书点画飞动,结构多变,线条优美,血脉联通,气韵天成,转化跌宕,气势磅礴,奇逸潇洒。行书舒展有形,行云流水。汉字的书法艺术,可谓深得造化之妙!

    【材料二】创意菜单

    ①以歇后语命名的菜名,如:

    千丝万缕——拔丝红薯            为伊消得人憔悴——干煸豆角

    青龙卧雪——黄瓜蘸白糖        关公战秦琼——西红柿炒鸡蛋

    ②以数字为首的菜名,如:一品天香、三色龙凤、七星豌豆、八仙聚宴等。

    ③以动物为主料的菜名,如:美食蟹、金蛇宴、北京烤鸭、脆皮卤鸽等。

    【材料三】私房菜菜单(见下图)

    【材料四】汉字传播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数千年来,它对中国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对世界文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除了我国在使用汉字外,汉字还是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国的通用文字,也是联合国组织的书面文字之一。

    新加坡华裔居民占其人口的3/4,汉字是其官方文字之一。

    据史料记载,远在两千多年前,汉字就传入日本,早期的日文作品都是用汉字写成的。汉字在日文中有着相当大的作用。现在日文中使用汉字约为1926个。当然,同一个汉字,中日对其意思的解释不太一样。

    韩国也使用汉字,韩国当局于1961年公布的《常见汉字表》收录1300个汉字,1972年又规定中学教学用汉字1781个。此外,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也不同程度地在使用汉字。

    【1】下列关于书体特点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篆圆转匀称

    B.楷书形体方正

    C.草书行云流水

    D.行书舒展有形

    【2】“青龙卧雪”的创意命名是根据(        

    A.食物的颜色

    B.食物的味道

    C.食物的煮法

    D.食物的口感

    【3】规定中学教学用到一千多汉字的国家是(          

    A.中国

    B.韩国

    C.日本

    D.泰国

    【4】下列表述与文本内容不符合的是(          

    A.汉字成为艺术,不仅表现在书法方面,还体现在菜单命名上。

    B.汉字非常古老,对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C.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在汉字使用方面与中国完全一致。

    D.汉字具有生命力,不仅在韩国通用,也是联合国组织的书面文字之一。

    【5】材料二“创意菜单”与材料三“私房菜菜单”中,你更喜欢哪一种菜单?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②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③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缺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④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1】画线句①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②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款款地”、“悄没声地”说明了月亮怎样的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③表达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④是从几个角度来写月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写月光的同时,为什么还写了院中的桂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作者在文小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月亮”指的是什么吗?你心目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月亮在人们心中美丽而又圣洁,从古到今它是人们歌唱、赋诗的对象。请你写出两句有关月的诗句或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潮声把大地震得好像颤动起来。(改成字句)

     

    (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3)黄冈美丽富饶是个最美的地方。(修改病句)

     

  • 21、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鲸的祖先后来才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缩句)

    2.松鼠跑得飞快。(改为比喻句)

    3.黄鹂的住宅难道不漂亮吗?(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我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泊船瓜洲》的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