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期末恩施州五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机智勇敢 顾全大局 无私奉献

    B.兵荒马乱 家破人亡 民不聊生

    C.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妙语连珠

    D.绿草如茵 枝繁叶茂 金桂飘香

  • 2、在《城市旧事》中,兰姨娘在七月十五前夕为我做了一只什么样的莲花灯?(   )

    A.南瓜灯 B.西瓜灯 C.兔子灯 D.走马灯

  • 3、下列句子与作者、文章名不对应的一项是(       )。

    A.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外的人。——许地山《落花生》

    B.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叶至陶《忆读书》。

    C.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冯骥才——《珍珠鸟》。

    D.作文,要写真情実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叶文玲 《我的“长生果”》。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辨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 5、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1)喜鹊清了清嗓子大声说□□恭喜大王□□

    (2)□是啊金奖章非大王莫属□□大伙儿异口同声地说

    (3)□没什么□□普季克说□□总得一样一样学嘛□□

    (4)□摔下去会怎么样呢□□普季克歪着脑袋问

  • 6、比一比,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品读课文,回答问题。

    (1)《猴王出世》选自名著 ,表现了石猴 特点。

    (2)《如梦令》的作者是 代词人 。这首词写了 的情景,反映了

    (3)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乡村夏夜景色的句子是:

     

  • 8、把下列诗句和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1)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_《观书有感(其一)》

    (2)_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3)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蝉》《渔歌子》

    (4)_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

    (5)莫等闲,_____________,空悲切。岳飞

    (6)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____。司马光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芳草地。

    南怀瑾拜师

    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农村,自幼年起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南怀瑾先生年轻时曾拜一位姓商的先生为师,学习古文。

    一天,他写了一篇文章,自觉字字珠玉,很是得意,就拿去给先生看。商先生看了后满口称赞。南怀瑾就问:老师,假如我在从前参加科举考试,您觉得能考上吗?”“没问题,没问题,商先生说,凭你的水平,考个举人、进士不在话下。南怀瑾听得心花怒放。

    后来,南怀瑾又拜大名鼎鼎的袁焕仙先生为师。一天,他拿了一篇得意之作兴冲冲地请教袁先生。先生接过,略扫一眼,就搁在一旁,全然不理。南怀瑾纳闷:老师怎么这种态度啊?过了几天,他又拿了一篇文章去请教。先生接过,仍旧往旁边一放。南怀瑾恭恭敬敬请教,袁先生这才冷冷地说:就你这水平,还配写文章?南怀瑾不服气:老师,别的老师还夸我的文章写得好呢!袁焕仙把胡子一抹,瞪了他一眼,说:这事我听说了,你还真拿他的客套话当真?我问你,《史记》里的《伯夷叔齐列传》你读过没有?南怀瑾回答:读过不止一次,我还能背呢!袁焕仙说: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南怀瑾低头:不敢,还请老师指教。袁焕仙发话:回去,给我读100遍,读完了来见我,我再告诉你!南怀瑾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粗暴的老师,心里非常不痛快,但是师道尊严,他只能忍了。

    南怀瑾回家后拿起《伯夷叔齐列传》,读了三五遍,突然发现有好多新问题,以前都没有注意过。越读,觉得理解越深,感受越多。他按先生的要求,认真地读了100遍,觉得理解得差不多了,就高高兴兴地再去见袁焕仙:老师,我读出道理来了,想讲给你听。袁焕仙笑着说:不需要再讲了,我相信你懂了。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文章时才会独具慧眼。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字字珠玉: 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南怀瑾先后拜 __________ 两人为师。这两位老师对待南怀瑾的得意之作态度截然不同,第一位老师读后 ____ ;第二位老师读后 ____ ,他对南怀瑾的指教是 _____

    【3】请用简短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怀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怀瑾第二次遭受袁先生的冷遇,却依然恭恭敬敬请教,看出他是个好学的人

    B.从南怀瑾回答“读过不止一次,我还能背呢”可以看出他是个狂妄自大的人

    C.袁先生让南怀瑾再读100遍,南怀瑾不痛快却忍着,看出他是一个尊敬老师的人

    D.“越读,觉得理解越深,感受越多。他按先生的要求,认真地读了100遍”,可以看出南怀瑾是一个好学的人

  • 10、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①一日,来了一个自称华佗的医生,他说听闻关公中了毒箭,特来医治。这时,关公的右臂痛得厉害,他正和马良下棋来分散注意力,以免自己露出痛苦的表情而乱了军心。

    ②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说:“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疗,恐怕便要废了!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缚在柱上,然后我用刀把皮肉割开至见骨,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这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惧怕。”关公听了,笑说自己不是世间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手臂缚在柱上。他让人先送上食物,说:“先生远道而来,请先用酒菜!”

    ③关公喝了几杯后,便伸出了右臂,说:“现在就请动手,我照样下棋吃喝,请先生不要见怪!”华佗也不再说什么,取出一把尖刀,请人在关公的臂下放上个盆子,看准了位置,下刀把关公的皮肉割开。关公吃喝如常。华佗气定神闲地说:“我用刀把君侯骨头上的毒给刮走,这就好了!”华佗的手法娴熟,话刚说完,手上的刀子已经在关公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流出的血也溢出了盆子。将士见到这情景,都掩面失色,唯独关公仍继续下棋吃喝,谈笑风生。

    ④不久,华佗把毒刮尽,敷上药,并把伤口缝合。关公大笑而起,对众将说:“此臂伸舒如故,一点儿也不痛了。先生真是神医!”华佗说道:“我为医一生,从未见到过你这样的人。君侯真天神也!君侯箭疮虽治,但必须爱护,过百日后,手臂就会平复如旧。”

    【1】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2】故事改编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第七十五回,根据短文内容猜猜这一章节的回目是以下哪个选项?( )

    A.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B.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C.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

    D.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3】选文三次写了关公的“笑”,请任选一处,走近他的内心。

    ①关公听了,笑说自己不是世间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手臂缚在柱上。

    ②将士见到这情景,都掩面失色,唯独关公仍继续下棋吃喝,谈笑风生。

    ③关公大笑而起,对众将说:“此臂伸舒如故,一点儿也不痛了。先生真是神医!”

    我选择句子 联系上下文,我猜测关公当时是这样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不仅细致描写了关公这一人物,还用了很多笔墨描写华佗、其他将士,请联系选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1941年底的北京,那个时候是叫北平的,一位48岁的学者被日本侵略军抓进监狱,押到了审讯室里。翻译是个韩国人,当这位学者被押进来之后,这个韩国人对他说:“请向日本军官鞠躬。”

    面对赤裸裸的暴力,文弱的学者不得不照做。但是他说:“我是向武力鞠躬。”

    日本军官问:“你是不是抗日分子?”

    “我是。”学者平静地说。

    日本军官又问:“你为什么抗日?”

    学者说:“这个问题我有两种回答方式。概括地说,我不得不如此。但你要我细说的话,请给我20分钟,不要打岔。”

    日本军官说:“可以给你20分钟”

    在这20分钟里,学者告诉日本军官:“我是研究历史的,我研究的结论是: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一个国家用武力占领别的国家,把别的国家的人民当作奴隶,削弱别国人民的意志,只能暂时有效果,最后一定会得到报应。当报应来临时,压迫者有时会比被压迫者更惨。你们宣传说,日本的目的是要亚洲各国共同繁荣,这是骗人的。看看韩国的历史就知道。日本吞并了韩国,现在韩国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被征入日本军队,做着卑微的工作。你们是要把中国变成第二个韩国。”

    那位刚才还扬扬自得的韩国翻译听了学者的这番话后热泪盈眶,而日本军官则脸色发白,不等翻译译完这段话就把学者带回了监狱。

    再次审讯的时候,照样需要先给日本军官鞠躬,学者照旧说,自己是向武力鞠躬。没想到那个日本军官这次站了起来,向学者鞠躬道:“我向一个不怕死、敢说实话的人鞠躬。”

    【1】请根据文意给文章加一个恰当的题目。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削弱——______ 照旧——______

    【3】“扬扬自得”是AABC式词语,我能照样子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

    【4】请在文中找出两个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要特意交代翻译是个韩国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国翻译先前还是一副“扬扬自得”的样子,后来却“热泪盈眶”,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中一共有三次鞠躬,含义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完文章之后,你内心有什么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父爱之舟》节选

    1节选的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哪个场景?用自己的话概括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此时你就是文中的“我”,看到父亲的背影,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怎样的想法,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比较特殊,你认为如果去掉开头和结尾,直接来写父亲和我的事情,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作者的资料,想一想,作者后来的学习历程及成就和这段往事有关吗?为什么?

    阅读链接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李超士等名家学习中、西绘画。1942毕业后任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进修,并在卢佛尔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1950年回国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协会常务理事,是我国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同学们,我们在走进信息世界的综合性学习中,充分感受到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也体会到了信息给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学会了搜集和处理信息。下面请你仔细阅读所给的材料,回答问题。

    1.做一次调查:如果要了解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你的家庭成员会从哪些渠道获得信息?按要求填涂并补充完整结论。

    成员

    信息渠道(运用的涂黑)

    爸爸

     电视〇  上网〇手机〇报纸〇  其他

    妈妈

     电视〇  上网〇手机〇报纸〇其他

     电视〇  上网〇手机〇报纸〇其他

     

    结论:为了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我认为最快最方便的方法是:

     

    2.根据语境,为下文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一些不健康的网络对同学们毒害很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有的同学因每天长时间上网,导致   ;有的同学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A.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视网膜脱落

    B.竟铤而走险,走上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

    C.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 14、课内阅读。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 塌)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gòng gōng)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sāi sè)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 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给文段选择恰当的动词或读音,打“√”。

    (踏 塌)缝纫机供(gòng gōng)(sāi sè) (伏 俯)

    【2】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__描写,母亲慷慨地给钱让“我”买书与她挣钱的艰辛形成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3】“我鼻子一酸”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课内选段,然后答题。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本选段围绕“父爱”概括写了两个场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句子中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语段出自课文《父爱之舟》,联系全文,写出作者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作为文章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训练。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队长急了:“首长,您别去了。这盘菜您一定要吃下去,要不,您会后悔的。”将军一愣,不明白队长说的什么意思。

    队长想了想,对将军说:“您等一下。”然后跑了出去。过了一会儿,他又跑了回来,指着窗外:“首长,您看。”

    将军顺着队长指的方向看去——

    那一片油布已经翻开,露出了一大块菜地,那绿油油的一片,竟构成了一幅中国地图。

    将军一阵沉吟,凝视着那片绿色。

    【1】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的将军。

    【2】品读画线句子,从战士们把菜地拼成中国地图,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阅读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1.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2.吃音玻璃的作用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这位‘隐身人’”指的是噪音。

    B.只要装上了“吃音玻璃”,不论户外有多大的噪音,都能消除。

  • 18、读文段,完成练习。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脊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1】本段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理解。

    孟姜女哭长城(节选)

    秦朝的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得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他俩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忽然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她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跋山涉水,孟姜女终于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她找啊找,始终不见丈夫。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人叫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孟姜女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听到这个噩耗,孟姜女大哭起来。她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

    1解释词语。

    张灯结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跋山涉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排序。

    分别   相遇   生死相离   成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 21、读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画面写具体的,仿照例子写一写。

    例:树上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

    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傍晚,晚霞染红了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

  • 22、句子乐园。

    1.人类的老师不就是自然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群逃难的人狼吞虎咽地吃香味俱佳的食物。(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在看书。(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的星星在眨眼睛。(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的教导使我终身受到教育和益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大自然迷人的美景、故乡明月的情怀、成长历程的体验、精彩故事的情节、鲜明人物的性格、精湛技艺的演绎、思维火花绽放的魅力……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哪一样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感悟的,请自命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结合自身经历,自选角度,可以写人、写事、写景……自拟题目。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