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深( )人心 无( )不能
心灵手( ) ( )能生巧
数九( )冬 有声有( )
各( )各样 有求必( )
左( )右舍
1.姑姑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她能编织__________的好看的毛衣。
2.最近,社区开展的“争做文明小市民”的活动进行得__________。
3.修汽车是个技术活儿,干得多了自然就__________了。
2、根据拼音写同音字。mò
沉________ ________生 ________水 沙________
3、在括号内填写适当的关联词。
(1)(______)我不是伟大的鞋匠,(______)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2)伟大(______)由出身和地位决定的,(______)由工作成绩来决定的。
4、读拼音,写词语。
fén shāo miǎo shì bēn fù yáo dòng
( ) ( ) ( ) ( )
dǒu qiào shǎn xī hū xiào cè huì
( ) ( ) ( ) ( )
5、根据语境,写出合适的成语。
(1)别看这小家伙年纪小,可唱起京戏来( ),颇有一番功夫。
(2)这些蜡像( ),令人叹为观止。
(3)只有平时注意积累和观察,写文章的时候才可能( )。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请你回忆课文,将诗歌内容补充完整。
【2】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首句以直白的语言和豪迈的气势,写出了长征途中虽然困难重重,但红军却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
B.颔联中五岭和乌蒙指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几座险峻的大山,从中也可以看出长征途中线路多,危险大,但红军毫不畏惧,视死如归。
C.尾联对仪工整,主要想突出岷山白雪皑皑,风景如画,以及作者对岷山千里雪景的喜爱之情。
【3】从文字内容中想开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全诗第二句。透过句中字眼,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的________________精神品质。
7、识字与写字。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注意行款整齐、书写正确。
【2】读句子,根据语境写出正确的字词。
读这首诗,我心潮pénɡ pài。面对xiōnɡ yǒnɡ
的河水、yǎnɡ qì
xī bó
的雪山、páo xiào
的子弹,红军没有zhòu méi
,没有qū fú
。lónɡ lónɡ
炮火中,他们挥舞着革命的旗帜。党领导下的队伍就是yì
立不倒的diāo xiànɡ
,就是永不xī
灭的明灯。
【3】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请你再写出一句他创作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商山①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②,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③叶落山路,枳花明④驿墙⑤。因思杜陵⑥梦,凫雁⑦满回塘⑧。
(注释)①商山:山名,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②征铎(duó):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③槲(hú):一种落叶乔木。④明:使……明亮。⑤驿墙:驿站的墙壁。⑥杜陵:这里指长安。⑦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⑧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1】下面哪句诗最能表现出古诗描写的是深秋季节? ( )
A.鸡声茅店月 B.人迹板桥霜 C.槲叶落山路 D.凫雁满回塘
【2】全诗紧扣“__”二字,选取了鸡声、___、__、人迹、___、槲叶、枳花等典型景物,将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3】诗中直接抒发诗人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
9、请认真阅读下列两篇短文,然后完成小题。
藏獒
藏獒(英语:Tibetan Mastiff),又名西藏獒犬,属獒犬类,是一种体型较大性格凶猛的犬。其毛色多为铁包金、黄色、黑色(黑色并不是纯黑,而是在胸部、四肢略有白毛)等,原产于青藏高原。
它气质刚强,尊贵而高傲,力量强大,动作敏捷矫健,耐力较差,幼犬在成年以前记忆力较差。本品种的典型特征是警觉性高,领地意识极强,对主人极为忠诚,在领地内对陌生人有强烈敌意,善于保护主人及其财物。藏獒体格高大,性格刚毅,力大勇猛,野性尚存。藏獒身长约120厘米,体毛粗硬,丰厚,外层披毛不太长,底毛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则浓密且软如羊毛,耐寒冷,能在冰雪中安然入睡。而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则非常稀少。世界最凶猛的犬种,在人类生活区对公众构成严重威胁。
——摘录予《百度百科》
灾难已经开始了,格桑(一头标准的藏獒)听到从遥远的地平线上传来马群奔跑般的呼喊声。它松开了孩子的衣角。
在雪地的尽头,乌云像一瓶导入水中洇开的墨水一样迅速蔓延。正以受惊的马群般惊人的速度向这边袭来。格桑惊慌地高声吠叫,在本能驱使下它想把这些孩子带回镇子上的学校。它认为现在的位置距离学校更近一些。它顶撞着仍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孩子,但四个孩子仍然执拗地向前移动着脚步。
风已经刮起来了,巨大的雪片盘旋着从天而降。天空正在慢幔地暗下来,仿佛一块无形的巨大幕布慢慢地合拢,几十年不遇的灾难正在拉开真正的序幕。这就是牧民们谈虎色变的白灾(大雪灾)。
格桑毫无办法,它无力改变这些孩子的想法,他们只是想在大雪遮盖道路之前回到牧业点烧得通红的火炉前。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在呼啸的风声中,天竟然黑了,已经无法看到五米之外的一切。此时格桑在前面小心地识别着道路,那些孩子也不再言语,走在最前面的孩子紧紧地攥住了格桑的尾巴。这一头狗和四个孩子顶着风雪艰难地在雪地里跋涉。在这种天气里格桑的鼻子已经无法发挥作用,它的视力面对这种黑暗同样无能为力。于是它只是凭借爪子感觉雪地的软硬程度慢慢向前移动。它没有偏离通往牧业点的路。
因为顶风走在前面,短短的时间里格桑头颈上那簇心形的鬃毛上已经凝结了正在渐渐厚重的雪块,它用力地摇了摇头,想要摆脱这累赘物。但就是这个小小的动作,让它在不知不觉间迷失了方向。
当它感觉到迷路时已经不知道偏离原来的道路多远了,更可怕的是,当它回头时,发现一个走在最后面的孩子不见了。
在背风的土坡下,格桑像一只急于在灾难之前将自己的幼崽送进新巢的母狐。以惊人的速度在雪地上连刨带挖地掏出了一个凹洞,然后将三个任由它摆布的孩子拖进洞里安顿好。它昂起头辨别了一下方位,转身跑进了风雪之中。必须找到那个丢失的孩子……
——选自《黑焰》(作者: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1】请阅读《百度百科》摘录的文段,补充完成藏獒的名片内容
中文学名:藏獒
别称:________
产地:________
体型:________
在寒冷的气候下生存的条件是:________
性格特征:________
中文学名:藏獒
别称:________
产地:________
体型:________
在寒冷的气候下生存的条件是:________
性格特征:________
【2】请阅读《黑焰》节选文段,说说文段写了格桑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格桑的行为,体现了藏獒名片中性格特征的哪一点?请联系《黑焰》节选文段中的内容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公交站牌,完成题目。
小芳家住永兴镇。周日,她和同学们约好7:30出发去百花山,她们希望尽可能多玩一会儿。请你帮她选择最恰当的公交车。
【1】小芳最好乘坐_________路公交车。
【2】选择这路公交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比阅读:《董存瑞炸碉堡》《平型关首战告捷》
(甲)董存瑞炸碉堡
①1948年5月25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碉堡。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②董存瑞瞪着敌人的碉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③“连长,我掩护!”战友郅(zhì)顺义也恳切地说。
④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⑤“同志们,扔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
⑥董存瑞拿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⑦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董存瑞扶着炸药包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了好几米。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董存瑞离碉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藏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扔手榴弹掩护。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⑧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望向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⑨巨大的喊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战士们冲过烟雾,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了全部敌人。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乙)平型关首战告捷
①1937年7月底,日军占领北平、天津后,沿平绥、平汉和津浦铁路向前推进。
②八路军全体指战员以“与华北共存亡”的决心,兵分两路战日军。八路军115师沿同蒲路直奔平型关。
③平型关是山西东北部古长城南端的重要关隘,关内外群山环绕,层峦叠嶂,沟谷深邃。关前的一条公路是日军从灵丘进攻雁门关的必经之路。日军为了打开通向太原的通道,便集中力量进攻平型关。
④9月22日,日军板垣师团的21旅团两个联队连同配属的战车、炮兵和辎重等特别部队5000余人逼近平型关。
⑤25日拂晓,八路军115师进入平型关东北公路右侧山地理伏,在小塞村至老爷庙一带布下了一个“口袋阵”。
⑥大约早上8点,远处传来汽车声。不一会儿,挂着太阳旗的汽车一辆接着一辆,后面跟着牛车、马车,连成一串,向我军埋伏地段开来。千余名敌军乘车,还有少数骑兵护送。雨后道路泥泞,车行缓慢,十分拥挤。待敌人完全进入伏击圈后,伏击部队首先炸毁了敌人队列前面的汽车,击毁了走在后面的车辆,将“口袋”两头封死,然后居高临下,向敌人猛烈开火。敌人顿时乱作一团,人、马、车辆拥挤在一段五六千米的沟底的土路上。一阵猛烈的射击和手榴弹投掷后,我军指战员高声呼喊着,像山洪暴发般地向山下敌群冲去。
⑦日军迅速从惊慌失措中镇定下来。一个举着军刀的指挥官拼命嘶喊着,指挥士兵抢占制高点。我军指挥员立即下达命令:一个制高点也不准让日军占领。
⑧此时,我军伏击部队一部分在公路上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另一部分迅速越过公路,抢占了对面山脊上老爷庙的制高点,形成了对日军的分割包围,把日军压制在山沟里。
⑨激战中,日军的汽车、大炮等优势装备无法发挥作战效能,而我军的步枪、刺刀、手榴弹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把敌人杀得尸横遍野,人仰马翻。
⑩685团3营的两个连队,冲上公路后伤亡已经很大,但指战员们依然顽强地与敌人拼杀,子弹打完了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枪托,枪托坏了就和敌人抱成一团扭打。
⑪中午11点左右,激战才结束。
⑫平型关伏击战中,我军共消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80余辆,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及军用物资。
⑬八路军出师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对当时华北战局和全国抗战形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⑭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大大振奋了民心,鼓舞了士气,推动了全国抗战高潮的到来,也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1】在短文(甲)中用“ ”画出描写董存瑞炸碉堡时的动作的句子,并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
【2】短文(甲)中,下面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了什么?
(1)董存瑞瞪着敌人的碉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短文(乙),下面的内容按照文章的发展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敌我态势②战斗胜利③布置伏击④敌我交战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4】上面第3题中提到的_______属于场面描写的“点”,________属于场面描写的“面”。(填序号)
【5】短文(乙)中,表现我军伏击敌人情景的“点”与表现战斗全貌的“面”结合起来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甲)和(乙)中都有描写战斗的场面,但是这些描写的作用却不一样,请分别概括。
短文(甲)中描写战斗场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乙)中描写战斗场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短文做题。
狱中联欢(节选)
期待的日子一转眼就来了。
元旦那天早上,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人们纵情高歌,唱完一支又一支。
新年大联欢开始了。
唱歌是第一个节目。第二个节目是交换礼品。每间牢房,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送给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战友,作为联欢的纪念品。最多的礼物是“贺年片”,那是用小块的草纸做的,上面用红药水画上鲜红的五角星或者镰刀锤子,写上几句互相鼓励的话。楼七室经过昼夜赶工,刻出了一百多颗红的、黄的、晶亮的五角星,分送给各个牢房的同志。女室送给各室的是一幅幅绣了字的锦旗。那些彩色的线,是从他们的袜子上拆下来的……
接着第三个节目开始了。每间牢房的人都在门口贴春联。所有的春联都是用草纸接连起来做成的。所有的春联都不是一个人写的,同一个字,有老年人苍劲的笔法,也有“孩儿体”的弯弯曲曲的笔迹。女室里,江姐捏着“监狱之花”的小手,也写了几笔。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
……
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横额是:苦尽甘来。
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横额是:大地回春。
一幅幅春联,全洋溢着乐观、诙谐的情趣。
表演节目的时间快到了,大家一拥而出,享受这自由而愉快的时刻。这个时刻,正是党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的节节前进,给他们赢来的。
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秧歌。沉重的铁镣,撞击得叮当作响,成了节奏强烈的伴奏。欢乐的歌舞里,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轻蔑。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
狂热的掌声送走了一间牢房的节目,又迎来了另一间牢房的表演。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台。
楼下四室的“报幕员”( ):“我们的节目是歌舞表演。表演开始!”只见铁门哗拉一开,一连串的人影,打着空心筋斗,翻了出来,博得同志们的齐声喝彩。A接着,几个人聚拢来,站成一个圆圈,又有几个人爬上去站在他们肩上,又有人爬上去……一层、二层、三层……他们在叠罗汉。最上边站着一个人,满脸兴奋的微笑,站得比集中营的墙、电网更高,手里拿着一面红纸做的鲜艳的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
……
女同志们绕场一周之后,跳起了秧歌舞。彩色的舞衣飞舞着,十分耀眼。在一片叫好声和朗朗的笑声中,夹杂着一声( ):“在国民党统治区里,敢跳秧歌舞?谨防上黑名单,抓走!”
又一个人忍不住笑道:“那倒不一定。国民党统治区也有‘自由’的地方,不是吗?集中营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大跳秧歌舞!”
“哈哈哈……”
一边扭着秧歌,女同志们又齐声唱起歌来:“正月里来是新春,赶着猪羊出了门,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解放军…… ”
那些想看女共产党员表演节目的特务,这时吓得脸色铁青,立刻在高墙电网上面移动机枪,枪口瞄准着欢乐的人群。
有人笑道:“瞄准有什么用,蒋介石忙着喊停战,没功夫下命令开枪。”
B又有人笑道:“真有意思,这里又可以唱歌,又可以跳舞。开联欢会,还有人架上机枪,保卫我们的安全咧!”
“哈哈哈哈!”人们朗声大笑,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
【1】概括狱中联欢的过程。
唱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短文中的两处括号里分别填上合适的词语来代替“说”。
【3】品读短文中画横线的两处语段:A处语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法(注意加点部分),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处抓住革命者的____________来写,表现出革命者__________。
【4】联系课内外阅读填空。
革命者朗声大笑,迎接着1949年胜利的春天,在渣滓洞里他们盼望________________。这盛世,如他们所愿:1949年10月1日_____________(填一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今,我们的大中国富起来了,强起来了!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读《狱中联欢》,会想到为国献身方面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会想到一位位“伟大的战士”,如__________、______等;还会想到我们这些中国少年应该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永春佛手茶
苏坑镇是福建省永春县北部一个具有380多年产茶历史的茶叶之乡。该镇生产的佛手茶叶对消化道疾病和哮喘病等具有独特的辅助疗效,被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及知名茶叶专家誉为乌龙茶珍品。“_______”,长期以来,苏杭茶叶质量一年比一年好,但市场不见扩大,茶农增收缓慢,究其原因就是知名度不高,使优质传统名茶一直处于“_______”的境地。
【1】对“清新福建”的图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图标提取代表清新福建特色的“绿水”“青山”“阳光”“空气”“海洋”“水仙花”等元素,组合成“福”字图形。
B.“福”字作为主元素图形,体现出福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福”为名的省份,凸显“福”的文化,寓意“福山”“福水”“福气”。
C.旨在告诉我们要学会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D.图标整体清新自然,将清新福建的内涵和特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2】材料二中①处和②处应依次填入( )
A.酒香也怕巷子深 养在深闺人未识
B.酒香不怕巷子深 永春佛手天下知
C.芝麻开花节节高 柳暗花明又一村
D.天生我材必有用 青出于蓝胜于蓝
【3】下面对永春佛手茶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佛手茶叶对消化道疾病和哮喘病等具有独特的辅助疗效。
B.佛手茶被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及知名茶叶专家誉为乌龙茶珍品。
C.苏坑茶叶质量一年比一年好。
D.因为虚假宣传,所以永春佛手茶市场不见扩大,茶农增收缓慢。
【4】请你为永春佛手茶设计一条广告语:__________。
14、阅读《牛郎织女》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他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
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讲话。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
第二天黄昏,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来到湖边的树林里。忽然,远处传来轻盈的欢笑声,牛郎循着笑声望去,只见湖边有几个姑娘正在嬉戏。过了一会儿,其中的一个离开伙伴,向树林走来。这姑娘是谁呢?原来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这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几杯美酒,靠在宝座上睡着了。织女和众仙女见机会难得,便一起飞到了人间。
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
再说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也似乎少了许多,据说他们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花儿开了。
(2)荷塘里的荷花都打着朵。
(3)绵绵的春雨还在下着,滋润着的麦苗。
(4)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就要到来。
16、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
反问句: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
17、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 我替你担心。(扩句)
18、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把内容写具体。”(改为转述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姐姐对我说:“我昨天太急了,你不要怪我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1.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园地
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这个世界能给你启示的事物或是现象实在太多了,请以“ 的启示”为题写一篇450字以上的作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