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原来他读报读得着迷了。( )
2.时间一长,各个版面的分工自然也就熟悉了。( )
3.如今,社会信息量比过去明显增大。( )
2、请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1)________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____的圆月,下边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__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钠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七律·长征》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来写的。
(3)这个学期,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认识了怀抱建功立业雄心,“_____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的曹植。
(4)用古诗词赞颂四季美景:春天有“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天有“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秋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5)“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写出了西湖盛夏时节的奇丽景色。
3、比一比,组成词。
褪(______) 腿(______) 鸥(______)欧(______) 迎(______) 抑(______)
寇(______)冠(______) 燥(______) 躁(______)
4、我会填动词。
1.有时,松鼠( )到我的肩上,用小嘴( )我的脸,还轻轻( )我的耳朵。
2.忽然看见松鼠( )上餐桌,( )起一块面包皮,跳上了大柜顶。
5、区别字形再组词。
荒( ) 族( ) 怯( ) 踢( ) 竣( )
慌( ) 簇( ) 劫( ) 惕( ) 俊( )
6、先把下面古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朝诗人王建所写的一首______(时间)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最后一句委婉地表达了_________。回忆你积累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出一句:_________。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逸逛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
【1】将这首诗的内容补充完整。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透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写出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阻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也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4】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_______ ③渡_______ ④抢_______ ⑤翻_______
【5】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我们学过的诗句中,有的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句式整齐对称,富有韵律美,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首诗中也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这两联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8、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下面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2】“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中间四句上,其中_____和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和_____是“万水”的代表。
【3】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几幅图,完成题目。
【1】上面人物形象出自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这些人物形象分别是( )
A. 赵云 董卓 黄忠 B. 马超 曹操 张飞
C. 赵云 曹操 黄忠 D. 马超 曹操 黄忠
【2】下列“三十六计”故事与人物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瞒天过海 陆逊 关羽 B. 美人计 王允 西施
C. 欲擒故纵 诸葛亮 孟获 D. 反间计 周瑜 蒋干
【3】以上面的题为例,你还知道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的哪些故事以及对应的人物,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两个即可)。
______ ______
10、阅读
人是一本书
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读书。
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
人的心,不就是内容吗?
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
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
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A)的人像一本散文集,(B)的人是一本抒情诗,(C)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D)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
做人如写书。
请不要怪母亲没有给你制出漂亮的封面,也不要怪父亲没有给你绘出美丽的插图。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
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这本书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
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堪入目______ 嗅到______ 遗臭万年_______ 粗制滥造______
【2】将下面四个短语分别归位于文中括号,其先后顺序应是什么?
思维缜密 洒脱飘逸 多愁善感 乐观风趣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_
【3】贯串全文的一个比喻句是哪句?用“ ”画出来。
【4】这篇文章中能概括地表达全文要点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最后一自然段给我们的暗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人生”为话题,写一个精美又富有内涵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两分零七秒,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的时间。你可知道,为了这两分零七秒,国旗班的战士付出了什么样的劳动?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必(需 须)和太阳一同升起。国旗护卫队每天升旗的时间与太阳升起的时间一致。两分零七秒,这恰是太阳从刚刚露头到完全跃(yuè yào)出地平线所需的时间。但是每天太阳出来的时间不一样,怎样掌握升旗的时间呢?国旗班从天文台得到了一年365天太阳升、落时间表。他们根据这个时间表,确定每月上、中、下旬的升旗时间。盛(chénɡ shènɡ)夏酷(暑 署),前半夜很难入睡,后半夜刚刚有些蒙胧就得起身整装,因为4点33分太阳在地平线露(lù lòu)头,国旗得(dé děi)同时升上旗杆顶。遇到阴雨天气,见不到太阳,国旗也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你可以想象,国旗班的战士是多么(辛 幸)苦!
每天清晨,随着升旗电钮的按动,升旗战士昂首并踵(zhǒng zǒng),挺胸收腹,向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他们威武雄壮的形象给庄严的时刻增添了光彩。
【1】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合适的字。
【2】填空补缺。
“两分零七秒”指的是:________。升国旗的要求是:________
每天升旗的时间是________,升旗结束的时间是________。
【3】找出能表现国旗班战士辛苦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片段的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勾画的画面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 )、穿( )、贴( )和( )、放( )、吃( ),还要( )。
【4】文中说“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___________
【5】“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 );“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
【6】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什么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详写 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8】文段中对除夕、正月初一习俗的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____________的特点。
13、神秘的纸
古时候,一家私塾有一个学生,这个学生的家庭虽然不富裕,可学生的父亲望子成龙心切,对儿子上学念书极为重视,竟不惜代价,买了许多纸,供儿子习字。那儿子偏偏写字不用心,拿起纸乱描乱画,画了就揉,每天都要扯好多张纸,却没有认真写过一张纸的字。
这使父亲很生气,打他骂他,可是都无济于事。无奈,父亲跑到老师跟前,沮丧地说:“唉,我这儿子没希望了!”老师一笑:“有希望,大有希望!”父亲疑惑不解。
一天,老师把学生叫来说:“你的字( )写得不好,( )你父亲给你买的纸不好。”“纸不好?”学生很惊奇。“嗯。”老师点点头,接着说:“从今天起,你买我的纸来写,每次都要你自己来买。我这纸很昂贵,可你一定能把字写好……”
老师的话是顶神圣的,学生答应了。从此,他就买老师的纸习字。这纸确实很贵。每当他铺开纸的时候,想到这张纸要花那么多钱,糟蹋了实在可惜。这样一想,就格外小心认真了。开始一笔一画地写,再也不乱画乱揉乱扯了。偶尔不慎,写坏一张纸,便觉得很心疼。
几年下来,他的字竟写得超群出众。他父亲很高兴。可他怎么也不明白,老师这纸到底好在哪里?有啥神秘?他反复看过,摸过,这纸并没有什么两样,可儿子为什么用了这纸就能把字写得那么好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就设宴摆席,恭请老师.几巡酒过后,他就提出这个问题。老师笑而不答。
过了几天,老师把学生叫来,他父亲也闻讯赶来。只听老师对学生说:“你的字如今写得不错了, ( )纸有什么神秘,( )你刻苦努力的结果。”说着打开抽屉,拿出一叠钱说:“这是你几年买纸的钱,我一直给你保存着,一分也没用。现在该还给你了。” 学生先一愣,继而便明白了,接着“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深情地叫了声:“老师……” 这时,愣在一旁的他父亲,才终有所悟。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比喻解决不了问题。 (___________)
(2)多次、反复地思考也无法理解。 (___________)
(3)终于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___________)
(4)父母盼望儿子有所作为。 (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近义词。
(1)学生先一愣,继而明白了。 (__________)
(2)父亲跑到老师跟前,沮丧地说:“我这儿子没希望了!”(_________)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4】老师一笑:“有希望,大有希望!”父亲疑惑不解。父亲为什么疑惑不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生深情地叫了声:“老师……”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试着写写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精彩赏析阁。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天,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非常难过,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我拿起电话找到了苏珊。
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苏珊 我问 为什么这只整天唱歌的小鸟 突然一动不动了呢
苏珊想了想 对我说 你知道吗 这只可爱的小鸟 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1) 给后两个自然段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 “心比被锤子砸了的手指还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文中画线句子来看,你认为苏珊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跟我学: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一般的句子构成:谁做(干)什么。但成分残缺的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修改方法:补全残缺部分。如下面的句子缺少主语,谁写了第一首诗?应将主语补充上。
1.记得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鼓励是爱,父亲的批评是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变句型
1.改反问句。
(1)像张思德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2)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2.改陈述句。
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3.照例子,仿写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的时候, ;
的时候, 。
4.续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5.改双重否定句。
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6.缩句。
(1)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7.扩句。
(1)它被发掘出来了。
(2)他睡熟了。
8.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课文是借对家乡小菜的( ),对炒小螺蛳情有独钟,表达深深的( )之情。(填空)
(2)课文运用的怎么不是插叙的方法呢?(改成陈述句)
(3)春天( )可以观赏祖国美丽的湖光山色,( )可以到家乡去扫墓祭祖。(填关联词)
(4)( )是家里做的,还是到餐馆吃的,( )未能吃出当年的味道。(填关联词)
(5)我对小螺蛳情有独钟。(改感叹句)
(6)小小的螺蛳令人魂牵梦萦。(仿写句子)
真是令 啊!
(7)烈火烧着邱少云的棉衣。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8)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和羽毛球。(改病句)
(9)广场上人很多。(改成夸张句)
(10)老师对班长说:“请你把本子发下去。”(改成转述句)
(11)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改成反问句)
(12)蟋蟀的住宅难道不是伟大的工程吗?(改成陈述句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说出来的话必须算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对东东说:“我把你送给妈妈的礼物藏好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深蓝的天空中高高地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2.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改为双重否定句)
3.如果把水倒下去,吸水器不出水,就白白浪费这壶救命之水。(改为反问句)
4.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改为比喻句)
5.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的作文知识提高了。(修改病句)
21、造句。
(1)罗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星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炎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砧状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