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提示,完成相关练习。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苏轼写的《_________》。这两句诗巧用比喻,分别用“_______”和“_______”描绘云和雨的特点。读着这两句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
2.少选之间而_________,锺子期又曰:“_________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选自《伯牙鼓琴》)
“少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是因为__________。
3.微波粼粼的海面上,_________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_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选自《月光曲》)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眼前的画面不断变化:月亮初升,海面_________,这时的乐曲是_________的;最后,当月光照亮浪花,海面_________,乐曲就变得_________。
2、读拼音,写词语。
tái xiǎn yàn yǔ zuǐ chún cǎo píng
(____)(____)(____)(____)
xiù zi dòu yǐn jiàng yóu zhē gài
(____)(____)(____)(____)
3、补全下面的词语,并按要求做题。
眼花( )乱 名不( )传
( )冠( )戴 ( )然失笑
( )差不齐 ( )作( )受
1.写出两个带有“然”字的四字词语。
2.写出两个带有人体器官名称的四字词语。
3.找出所填汉字中的多音字,并注明它的读音。
4.解释画横线的词语,再写出它的两个反义词。
释义:
反义词:
5.画浪纹线的词语带有人的姓氏,请写出两个类似的四字词语。
4、看拼音写词语。
yǎn hù nǐng kāi xuán yá yáo yè guàn zhù
(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ɡāo ɡē lǜ tǎn róu měi xuàn rǎn ɡōu lè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我会根据要求填空。
(1)在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邓小平的有一句充满爱国激情的话_____________
(2)元稹在《菊花》中表明,他不是偏爱菊花,而是觉得菊花有不畏严寒,迎风傲雪的精神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这句话让我体会到: ___________
(4)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俄国作家________笔下的桑娜和渔夫,被他们__________的品质所感动。
(5)“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阅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
【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3】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第三、四句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第五、六句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茂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4】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
7、诗歌欣赏。
乡 愁(cóu chóu)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fén féng)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到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照样子写词。
例:窄窄 矮矮 浅浅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4.读读诗歌,完成填空。
(1)这首诗把乡愁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指_________海峡。
5.选择正确的理解,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
(1)作者对母亲、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2)作者难以排遣的乡愁。
(3)作者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8、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请从诗句中找出两个动词,分别填在横线上。
一个“______”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一个“______”字,生动地再现了鲁迅先生给亿万人民当牛马的崇高形象。
【2】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人联想到鲁迅先生写的诗句:“横眉冷对________,______甘为孺子牛。”
【3】选一选。
这节小诗运用______手法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批判了反动统计者凶暴的本质。
A. 烘托 B. 对比
9、课内阅读。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那儿有十多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为下列加点的词语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保持不变。
(1)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______)
(2)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______)
【2】仔细阅读选文,想想作者是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丁香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 ”画出一句能体现作者喜爱丁香花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丁香的美表达了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B.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描写这三棵白丁香。
C.“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朴实的描写中突出了丁香花的香气与众不同。
D.上文选自《丁香结》。《丁香结》是一篇状物记叙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
10、阅读短文《你在伞里吗?》,完成练习。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我问女儿:“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操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拘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满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文中“我”的生活状况:________、________。
【2】“妈妈”两次间“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的妈妈;女儿两次“响亮而;干脆的回答‘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的女儿。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中加点的字“砸”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句子体现了“我”怎样的复杂感情?这句话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名著阅读。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从整部作品看,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抗日英雄赵一曼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战场,她勇敢地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其“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敌人闻风丧胆。
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捕。负责审讯的日本军官大野一郎,为了获取所需的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的方式来维持赵一曼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肉体上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始终让敌人一无所获。
在无声的感染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韩护士决定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但在逃脱的路上,她不幸再次被捕。穷凶极恶的敌人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她神经达到让她开口的目的。在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在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人民和祖国……
敌人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对她执行死刑。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
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而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
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得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
1936年8月2日,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年仅31岁。
【1】从文中找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__________的民族气概 ______________的革命气节
______________的呼喊 ______________的敌人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闻风丧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穷凶极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赵一曼的什么让儿子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一曼说的牺牲指什么?谈谈你对牺性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抗日英雄?请列举两位。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当代和平社会,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选文描写了升旗仪式、______和______的场景。
【2】“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C.表示声音延长
【3】选文中画“——”的句子表达了人们______之情,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当时______的气氛。
【4】文中加点的“瞻仰”一词能否换成“注视”?为什么?
__________
14、歪头崮八十五勇士王贞勤
1943 年,日军集结重兵在山东沂蒙山区加紧推行“蚕食”计划,实行罪恶的“三光”政策。八路军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坚持进行敌后抗战。
2 月 25日夜 10 时许,八路军鲁中军区二团一营二连指战员在副营长徐福的带领下,悄悄在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扎营休整。该营营长王子固则带领三连在另外一个地方活动。
“徐营长,有情况……”侦察员突然跑过来向徐福报告,“东……东面,发现了很多日 军……”原来,日军白天侦察到有八路军小股部队在沂水北活动,就连夜调集了 3 000 人马, 兵分数路包抄过来。
徐福命令部队马上向沂水河方向转移,于半夜时分到达沂水河畔。徐福同二连连长齐之顺碰头后,决定马上上山。他们刚爬到半山腰一个叫桃花坪的小山村时,就发现日军的马队已经到了山下。不一会儿,山下升起了几发信号弹。
忽然,左侧的山沟中冒出来黑压压的一大群人,二连刚要准备战斗,发现是营长王子固带领的三连和附近的几百名老百姓。这时,日军的大炮和机枪开火了,大批日伪军在火力掩护下冲了上来。
“两个连不能一块往外冲,这样两个连和几百名群众都会有危险,必须留下一个连断后, 掩护另一个连带领群众转移!”营长王子固说道。他和副营长徐福短暂商议了一下,迅速作出决定: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 83 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
王子固见三连和老百姓走远了,立刻命令二连朝敌军开火,把敌人牢牢地吸引在周边。天亮时,他们同敌人几经周旋,沿张耿村的西山撤到了歪头崮。此时,三连和百姓已安全脱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嚣张——______ 商议——______ 带领——______
【2】文中第二个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重复词语
B.表示语意难尽
C.表示意在言外
D.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3】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营长王子固在危急关头做了什么决定?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花儿开了。
(2)荷塘里的荷花都打着朵。
(3)绵绵的春雨还在下着,滋润着的麦苗。
(4)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就要到来。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儿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孩子。(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实验。”(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三好学生的标准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爸爸对我说:“我今天晚上不回家吃饭了,你妈妈做饭,你来帮忙。”放学后,我应该这么跟妈妈说:_________。
18、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枫叶红透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脸颊。(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21、习作表达
题目:《和 聊聊天》
提示:聊天对象可以是爸爸、妈妈、市长、教育局长、环保局长、校长、老师、传达室大伯等,也可以是太阳、月亮、春风、小草等,还可以是孙悟空、诸葛亮、外星人……
要求:表达清楚,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把题目补充完整,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