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安阳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词语收藏夹。本课用了很多动词来形容敌人和鲁迅先生,请你分别摘录下来。

    形容鲁迅的:

    形容敌人的:

     

  •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 )( )   得意( )( )

    ( )( )   ( )( )

    ( )( ) ( )( )

    ( )( )不同     与世( )( )

    (1)上面的词语中,形容注意力集中,非常专心的词语是__________,我能写出它的反义词:__________

    (2)他手里拿着运动会奖状__________地走了过来。(选词填空)

    (3)看书时间长了,有时会感觉__________,做做眼保健操就会好多了!(选词填空)

  • 3、字组成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

    1.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_____着。

    2.灾区人民_____得到别人的帮助。

    3.他的_____是能考上一所好大学。

    4.他尽管没考上理想的学校,但是并没有灰心_____

  • 4、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威风( )( )                 ( )( )                 热血 ( )( )

    ( )( )                 ( )( )               ( )( )所以

    (1)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不禁_____________

    (2)战士们_______________,把敌人的行踪看得一清二楚。

  • 5、看拼音写词语,你一定会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gēng  yún fèng  xì suō  duǎn wēi  é   róu lìn

    (   ) (   ) (   ) (   ) (   )

    hǔ  pò   hào  hàn   wǔ  mèi jiě  pōu xún  huán

    ( )  (   ) (   ) (   )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古诗练习。

    示儿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示儿》。

    2解释字词。

    ①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题李凝幽居

      (唐)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题李凝幽居”中的“题”是 的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

    2.第一句诗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出了李凝居处的   ,暗示出了他隐者的身份。

    3.第二句诗中“僧敲月下门”是   衬。

    4.最后一句诗中的“幽期”指归隐的   ,“不负言”表示   ,这句诗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推敲”一词的典故源于诗句:  

  • 8、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读着烂漫让我想到了这样的景象:_______

    2百丈冰采用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

    3俏也不争春赞美了梅花__________的精神。

    4词中的______这两个字写出了梅花的坚强、自信。

    5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风雨”“飞雪通过描写自然环境的恶劣,反衬出了梅花傲霜斗雪、坚强不屈的精神。(  )

    (2)梅花在丛中笑是嘲笑其他花都凋谢了。(  )

    (3)这首诗中的梅花象征着坚强的革命者形象。(  )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原来她的车胎瘪了,乔依让她坐进车里,自己爬进她的车底下找了一块地方放置千斤顶。他的脚腕被蹭破了,因为他没穿袜子。为了干活方便,他摘下了破手套,两只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他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流下来了,呼出的一点点热气才使脸没被冻僵。他的手蹭破了,也顾不上擦流出的血。当他干完活时,两只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

    【1】用“  ”画出形容天气很冷的句子。

    【2】“乔依让她坐进车里,自己爬进她的车底下找了一块地方放置千斤顶。”这个句子可以看出乔伊有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

    【3】乔伊为了给妇人修车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1830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   )”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   )”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1按课文内容补全对话,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了________________四个场景。

    3从“接过”“回首”“望了望”“登上”这一系列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高,住房又小,挤挤巴巴的,连一个书橱也放不下。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以从家里的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到处堆放着的书本看出,更能从我和妻子、儿子饭后暇余常常是各人手执一卷昭然可见……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于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一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出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作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居然下床了!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寿到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陶醉:________   忧心忡忡:___________

    【2】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

    两个“书香”的意思并不一样:“书香门第”指__________;“缕缕书香弥漫”指________________     

    ②“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一本本‘苦书’。”“本本”叠用表示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苦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文中的句子“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回答下面问题。

    ①“秉承”能否改为“继承”?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父亲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3自然段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细致?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在北海公园中游览,竟然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北海公园里最著名的建筑物白塔坐落在山顶的大平台上,巨大的塔身看上去十分厚重。站在白塔旁,居高临下,俯视京华,气象万千。环抱白塔的北海,像一面擦得zèng亮的大镜子。整个北京从四面托着这面明镜:中南海的湖光烟树与它对望□故宫化作一片黄琉璃瓦的海洋与它遥相呼应□黛色的□宛如腾蛟起蟒□时刻守护着它。这时,谁又不万虑俱消,感到心旷神怡呢?

    【1】在文段中的方框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关于“zèng亮”中的“zèng”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锃 zèng 器物等经过擦磨或整理后闪光耀眼。

    B.缯 zèng 捆,扎。

    C.甑 zèng 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

    D.赠 zèng 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

    【3】文段中画线的排比句节奏鲜明,表达很有气势。请你也试着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的美丽风光。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作______,还把_____比作________

    【3】这段话能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选文最后一句话,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

    A.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美景陶醉了。

    B.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C.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D.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 14、阅读理解

    最后一只乌鸦的最后一句坏话

    万斌生

    (1)报忧不报喜的乌鸦,遭到无情地剿杀。

    (2)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只乌鸦了。

    (3)最后一只乌鸦仓惶逃命,飞上了下临万丈深渊的悬崖绝壁。

    (4)然而人们并不放过它,勇敢的猎捕者们历尽艰辛,不辞劳苦地追了上来,密匝匝地包围了它,原始的箭弩和现代的火枪织成了天罗地网,一同指向世界上最后一只乌鸦。

    (5)乌鸦振了振翅膀,想飞越深渊,飞到对岸去,可是它立即发现,对岸是同样的天罗地网。

    (6)乌鸦欲飞又落,① 。//开端

    (7)围猎的人群中,有人在举枪瞄准,有人在拉满弓弦,眼看这最后一只乌鸦就要粉身碎骨了。

    (8)“且慢!”一位首领模样的人发话了,“这是最后一只乌鸦,它死了乌鸦就绝种了。不能不教而诛。让我来问问它,看它能不能改恶从善。”

    (9)大家表示同意。

    (10)② 。一些人不甘落后,也随之走上悬石。

    (11)“乌鸦,你好。”首领说,“只要你答应一个条件,我们就不杀你,马上放了你。”

    (12)乌鸦问:“什么条件呢?”

    (13)“很简单。只要你答应从此以后改掉讲坏话的习惯,像喜鹊那样多多报喜就行了。”

    (14)“这——”乌鸦沉吟着,“我又报喜又报忧,行不行呢?”

    (15)首领还未回答,围猎者们已经怒吼起来——

    (16)“不行!”

    (17)“这家伙讲惯了坏话!”

    (18)“本性难改!”……

    (19)③ 。//发展

    (20)就在这时,乌鸦猛然发现:④

    (21)“呱!危险!”乌鸦大声喊道,“别过来,别过来!大石要塌了,大石要塌了!”

    (22)“死到临头,还在讲坏话。”首领恼怒道,“预备,放——”//高潮

    【1】“沉吟”一词有两个意思:①犹豫,迟疑;②喃喃自语。文中选择第( )个意思。联系上下文推想乌鸦“沉吟着”的内心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其实有多处对 “悬石”这一环境的描写,认真读全文,环境描写排序恰当的一项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①首领走上拱桥般的悬石。

    ②停在突出悬崖的一块拱桥般的悬石上。

    ③由于涌向悬石的人太多,那悬石已经松动,悬石周围的石屑、泥土纷纷坠落,可惜人们并未察觉,还在向悬石涌来。

    ④他们一边怒吼,一边向乌鸦栖身的悬石涌了过来。

    【3】按照写作顺序,写出这篇小小说开端、发展、高潮部分的主要内容。

    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常用“乌鸦嘴”喻指那些多坏话而令人讨厌的人。小说是否为我们塑造了最后一只乌鸦的多说坏话、令人讨厌的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题目中用两个“最后”,用意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写写故事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这件事他一定知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给下面两句话加上标点,使句子意思不同。

                     

                     

    腊梅在三味书屋的后院开得正盛。(先改写为比喻句,再改写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心情很繁重。(改病句)。

     

     

  • 17、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小青石对小黑石说,它讨厌过这样安静的生活。(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 19、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______________

  • 20、将下列句子改为感叹句。

    (1)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生活中总有一些场景或往事,让我们难以忘怀、心存感恩,请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要有场景描写;2.表达真情实感;3.书写规范美观,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