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拼音写词语。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1)(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2)( )说这是“傻子”,那我( )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
(3)( )邓稼先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3、赏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
(1)诗的第二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2)首句“日暮苍山远”中的“__________”点明时间,正是傍晚。“__________”,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3)整首诗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描写的。
4、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诗中表示“秋天”的词语是什么?在括号里打“√”。
九月( ) 初三( ) 半江瑟瑟( )
(2)诗中描写“日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夜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描写了四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本及课外积累填空。
1.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2.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
3.寒雨连江夜入吴,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5.远芳侵古道,_____________,又送王孙去,_____________。
6.在古诗词中,“柳”被赋予了多种意象。如:“渭城朝雨混轻尘,_________”,王维借“柳”来挽留朋友,表达惜别之情;贺知章的“_________,万条垂下绿丝绦”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感情。
7.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中华文化”这一单元,将我们带进一座辉煌的艺术殿堂:_________的故宫,_________的青花瓷艺,巧夺天工的教煌壁画,神奇美妙的编钟……
6、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西江月”是_____。
【2】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听觉来捕捉秋夜景物特征,反衬夜色之静。
C.词中以“七八个星天外”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胸。
7、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江南春
〔 〕
_____,_____。
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诗中前两句写今,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
【3】诗中后两句怀古,通过对“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出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习题。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从诗的前两句描写中,可以看出湖阴先生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修辞角度,赏析“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báo bó)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来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③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大方——____干枯——____
(2)反义词:巨大——____自私——____
【3】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遨游:____________
(2)璀璨: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第②段的关键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该地球的特点是:________。
【5】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形象生动地说明了________。
10、故事阅读。
沉默的小号(节选)
音乐学院演出厅背后的树林是浓浓的黑暗。他无声无息地坐在黑暗中的长椅上。
乐队正在演奏。演出大厅在夜的天光下,更显出一番神圣与高贵。它像一座高高的城堡。它本身就是凝固了的音乐。
有一阵,他的灵魂从黑暗中起飞,回到了这座巨大而深邃的大厅里。
柔和的灯光照着舞台。紫红色的天鹅绒帷幕。黑色的演奏服里露出雪白的衬衫领子。观众的额头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发亮。音乐把他们带入天国,带入净土,也把他们带入幽静和欢闹。音乐是一种精灵。它在诱惑和启迪着人们的灵魂。在片刻之中,尘世消失了,一切丑恶和邪念皆遁去。剩下的只是一片干干净净的天真。
他演奏的是小号。
小号在暗色的背景下闪着古朴的亮光。小号的声音悠扬明亮,小号的声音单纯宁静。
他是乐团唯一的小号手。他的演奏是真正的,地道的。
他聆听着从那座“城堡”溢出的乐音:如潮,如云,如风,如雨,如秋之天空那般高远……
他追忆着从前。近来,他总是沉缅于这种追忆。
小号声从“城堡”中流入了夜空。
他不由得一阵神经质的颤抖。这个位置,本属于他。他感到愤怒,并有一种深刻的妒意。随即,便被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弄得心情一片悲凉。还有一丝纠缠不去的懊悔。
孩子寻过来了。
他看到了孩子。
孩子像盲人用脚尖试探路面一样慢慢地走过来。
“我并没有让你来找我。”
孩子尴尬地、畏畏缩缩地站在树下。
他站起来。他穿着一件过于宽松的风衣。
孩子的目光在夜色中黑亮黑亮地闪烁。
他走过来,拉起孩子的手,背对着演出厅,从黑暗走向黑暗……
——节选自曹文轩的《沉默的小号》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深邃:____________________
沉缅: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细读课文,理解“它”和“他”。“它像一座高高的城堡。”中的“它”指_____;“它在诱惑和启迪着人们的灵魂。”中的“它”指____;“他无声无息地坐在黑暗中的长椅上。”中的“他”指的是______。
(2)听着音乐,小号手的的内心发生怎样的变化?请你找出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理清人物的内心变化。
______——______——失落——悲凉——_______
【3】“音乐把他们带入天国,带入净土,也把他们带入幽静和欢闹。”找出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这样一对反义词来描写音乐?请结合生活体验谈一谈。
反义词:(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章中划“ ”的语句,再借助下面的资料进行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体会艺术之美。
资料:小号音色明朗响亮,非常锐利。不仅可以演奏振奋人心的旋律,而且能够演奏抒情的优美乐段。小号的中音区与高音区是最有表现力的音区,中音区力度变化幅度最大,低音区发音软弱,可以强奏,但需要特殊技巧,高音区效果最好,但音量不很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选文中写出了五位壮士跳崖时奋不顾身的词是哪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课文说说“我们的任务”指的是什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班长”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壮士们跳崖时的情形?你从中体会到了壮士们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扬州个园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苏东坡诗句“宁可是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简写的“个”子,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石山,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荷花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便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香飘,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循廊而去,“秋中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假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本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顺序写出游扬州个园的动词: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中引号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整个“春园”和竹林相映成趣
B.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
C.“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D.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
【4】介绍“秋山”时,短文着重写了它的什么特点?用简单准确的词语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品析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①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②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1】这段话出自课文《__________》。
【2】文中两个“只”字强调的意思不同,表达的情意也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填空。只①强调了________ _ _,应读出__________ 之情。只②强调了________ _ _,应读出_________ 之情。
【3】文中“我的愿望”指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随母亲于地下 B. 能够最后见上母亲一面
C. 多一点时间陪陪母亲 D. 大学毕业后供养母亲
【4】写出你对画“ ”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 )——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 ),你把母爱比作( )
(2)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1分)
(3)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知道该怎样做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母亲美丽的梦"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短文是按( )的顺序写的。(2分)
(7) 读了短文你有什么话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1)添枝加叶(扩句)。
詹天佑是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枝剪叶(缩句)。
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补充完整。
地球同宇宙相比是非常渺小的,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病句。
两个学校的乒乓球队正在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老师对我说:“你去关灯,我来关窗。”(把直述句改成转述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在事实面前,他承认了错误。(改为双重否定句)
2.在“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大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改病句)
3.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别的葬礼。(缩句)
4.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18、把画线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火光微弱 这火光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的了。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外面的噪声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______,谢谢你(您)
亲爱的同学们在每个人的成长中都会经历“成长的一课”。“这一课”可能是亲人、长辈的谆谆教导,可能是朋友、伙伴的善意提醒,也可能是来自陌生人的积极影响……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