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句训练。
(1)“瞟”表示看的意思,请你再写出两个表示看的意思的字:__________ 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路边的小杨树忽然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
②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是挂着珍珠玛瑙。( )
③我的心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一样。( )
2、名句精彩补白。
不以规矩, 。
听君一席话, 。
读万卷书, 。
勤能补拙是良训, 。
海上生明月, 。
3、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响彻云宵( ) 迫不急待( ) 燕知非福( )
节然不同( ) 翻箱到柜( ) 万像更新( )
不可思义( ) 热泪盈款( ) 天崖海角( )
4、先补充词语,再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全神( )注:__________ 郑人买( ):__________
坚强不( ):__________ 鞠躬尽瘁,死而后( ):________
5、“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瞟”“生怕”表现了“我”_____心情。
6、阅读《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
【3】诗人在诗中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经历的“万水千山”,其中“万水”以______和______为代表,“千山”以______和______为代表。
【4】翻译下列诗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和____的修辞手法,用“逶迤”“磅礴”形容__________,这是实际的山;用“细浪”泥丸”形容山的____________,这是红军眼里的山。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领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7】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
【1】补充诗句。
【2】“畦”指_____________,“排闼”指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体现对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快乐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①孤村不自哀.
尚②思为国戍轮台③。
夜阑④卧听⑤风吹雨。
铁马⑥冰河入梦来。
【1】这是一首绝句,我们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看出诗人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
【2】品读上面的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意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没有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凸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他对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让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为什么?”“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贵——( ) 慷慨——( )
【2】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气度不凡——_______________
美中不足——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我”请求母亲,不要让乞丐搬砖了,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对母亲这句话,你的理解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理解“高贵的施舍”这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许多国家都积极参与到低碳行动中。被评为最环保国家的芬兰,可再生能源已经占整体能源利用的25%,有1300多家环保类企业运用“减排技术”减少了50%的空气悬浮颗粒物。
材料二: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3年起,将全国节能宣传周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宣传标识如右图。
【1】为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我会先重点阅读
_____________(材料一 材料二)。“低碳生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材料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全国低碳日”宣传标识,对其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内圈三个人是由字母“D”和“T”变化而来,是“低碳”两个汉字的首字母。
B.内圈三个人手拉手的图案,意在告诉我们一定要团结友爱,让友谊天长地久。
C.内圈下半部分设计成地球的形状,看着又像一艘船,代表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推动低碳发展,保护地球气候。
【3】低碳不仅是国家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以下行为与宣传主题相符合的是( )(多选)
A.周末出游时,小明让爸爸开着私家车去目的地。
B.每天上学放学时,文文都坚持坐公交车,不让爸爸开车接送。
C.对于短距离的路程,妈妈一般都选择步行。
11、回忆《少年闰土》一文,再联系下面两个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选自《故乡》
材料二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军阀官缭和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他们掌握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命脉。这双重的压迫,使中国的广大民众日益贫,尤其是农民,不仅生活饥寒交迫,而且毫无人权。
——《故乡》的创作背景
【1】中年闰土给你的印象是:_________。
【2】作者在《故乡)中详细描写了闰土少年时、中年时的外貌,这样写的目的是( )(多选)
A.外貌描写是小说的常用写法,闰土长什么样,作者就怎么写,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
B.从不同的外貌描写中,流露出时间易逝,人生易老的无奈心情。
C.这样对比着写,可以引发读者去思考闰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变化,进而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
D.这样对比着写,反映了当时下层劳苦大众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3】阅读文章时,借助相关资料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运用相关资料时,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相关资料只包括作者的生平或生活背景。
B.借助相关资料可加强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C.在阅读小说、古诗时,可借助相关资料来理解。
D.资料只是辅助理解文章的手段,读懂即可,没有必要精读、细读。
12、课外阅读。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了。城门边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观看。有人大声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照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哪!”
6月3日那天,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耍着狮子舞着龙;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串串鞭炮,噼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从四面八方向虎门滩涌去。
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十五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条水沟,可以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袋袋海盐倒入池内,又把每包烟土切成四块,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他们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以示敬畏。林则徐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禁烟极严。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贵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垂手敬听,连声称是。
经过二十三天,近两万箱鸦片被全部销毁了。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1】从文中摘抄形容人多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描绘了人们观看销烟布告的场面。画线的句子是“点”的描写,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心情。
【3】第5自然段描写了销烟的场面,其具体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虎门销烟有着怎样的意义?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5】害人的鸦片被成功销毁了,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
我在海边上跑了差不多一整天,希望找到一个地方来作为我的住处,我最关心的是不让野兽或野人夜间来袭击我。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小山的下面找到了我的地方,在那里画了一个半圆圈作为宿营的地方,决定沿着那半圆圈安上两层木桩,盘上缆索,外面加上草皮,做成一个坚固的工事、围墙或堡垒。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小说家_________。
【2】从“在那里花了一个半圆圈作为宿营的地方,决定沿着那半圆圈安上两层木桩,盘上缆索,外面加上草皮,做成一个坚固的公事、围墙或者堡垒。” 可以看出他身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干精神。
14、课内阅读。
可爱的中国(节选)
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但是,到底怎样去救呢?我想,欲求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的唯一方法,你们说对不对呢?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杀灭中国民族的鸦片毒物,这些等等都是帝国主义带给我们的可憎的赠品,将来也要随着帝国主义被赶走而离去中国了。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将代替了( ),( )将代替了( ),( )将代替了( ),( )将代替了( ),( )将代替了( ),( )将代替了( ),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自信,朋友!
1.按原文填空。
2.选文中的“母亲”是指______________,“朋友”是指______________。
3.中国民族有伟大无比的创造力,除万里长城和大运河可以证明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证明。
4.“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一句中画线的部分可用成语__________来代替。
5.说说作者认为“救母亲的唯一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自信”这个词语你看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改“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
3. 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4.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16、(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你己经看过好多遍了,老看还有什么意思?(改为陈述句)
2.我把报纸按日期排列起来。(改为“被”字句)
3.在妻子面前碰了钉子,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父亲要。(改为双重否定句)
17、句子训练营。
1.我和小精灵聊天。(扩句)
2.小精灵果然在里面。小精灵是个有着温柔嗓音的女子。(两句合成一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尼尔斯使劲地把马丁拖到湖边。(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逃不出我的手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一)蒙娜丽莎美丽动人。
(1)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下列词语组成两个意思不同的句子。
队伍 的 不 那么长 一定 赴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为反问句。
1.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想到母亲,我就泪流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让两个孩子和死人待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忘不了那个卖书的残疾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鸥们不愿意让老人离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
题目:我的________艺术入门
提示:写自己如何喜欢上一门艺术,如何学习的情况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