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xuán yá tiě suǒ fèi téng bīng báo huān yuè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dēng zhǎn huì jí qí zhì tǎn kè lóng zhòng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积累运用。
(日积月累)当我们看到波浪翻滚的黄河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脱口而出;当我们听见稻田里的蛙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萦绕在心头;当我们闻着淡雅的菊花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泻在笔尖。这,就是积累的力量。
(长征精神)李明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爸爸用毛主席《七律·长征》里的诗句鼓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年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都不怕,把万水千山都看得极为平常,你所遇到的这点困难又算什么呢?说到长征,李明眼前浮现出无数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场景,他想到曹植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征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有这么多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红军战士啊!
3、读拼音,写词语。
kuí wú ménɡ lónɡ jīnɡ yínɡ zhì juàn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真(______) (_____)恋
4、积累运用。
(1)阳春布德泽,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
(3)十里不同风,__________________;离家三里远,__________________。
(4)《长歌行》中,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匆匆》一文的作者____________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
(6)伟大的革命烈士李大钊先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创始人之一,他于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时间)被反动军阀用“绞刑”杀害。我们引用毛泽东的一句名言中词句评价他的牺牲是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用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他大无畏的革命英雄品质。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光秀丽。有“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的江月美景;有“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的雨中情趣;有“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____”的水乡风貌;有“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的田园风光,真是美不胜收!
(2)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有许多仁人志士为了保家卫国,“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本学期,我们与许多人物进行了心灵的对话:___________的桑娜,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__________的贝多芬,让我们陶醉在美妙的琴声中;在洪水面前___________的老汉,让我们肃然起敬。
6、课内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背景】1935年春天,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腊子口天险,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挺近。
【注释】六盘山:指的是甘肃、陕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接处的六盘山山脉,海拔3500米,山势险峻,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前征服的最后一座高山。
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
屈指:弯着指头计算。
长缨:这里指的是人民军队和工农红军武装力量。
【1】“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___,“苍龙”指的是___。
【2】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画面。
_________
【3】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毛主席表达出了_________。
7、阅读与理解。
(甲)
[唐]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②,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 愈
天街③小雨润如酥④,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⑤烟柳满皇( )。
(注释)①杨花:指柳絮。②才思:才华和能力。③天街:京城街道。④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⑤绝胜:远远胜过。
【1】从“不久归”可以看出,可以作为甲诗的标题的一项是( )
A.晚春 B.新春 C.早春 D.立春
【2】按照押韵规律,乙诗括号里的字应为“ ”,读作“ ”。( )
A.宫gōng B.都dū C.城chéng D.京jīng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同是描写春景。甲诗中,“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能“解”,而且还有“才思”想象之奇,实为诗中罕见;乙诗将早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了早春景色的可爱。
B.甲诗中,杨花、榆荚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是为春天增添一景,虽然不算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C.“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乙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D.乙诗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景色。
【4】请用自己的话语写出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文中补充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的标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金沙水/拍/云/崖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C.更喜/岷山/千里/雪
D.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例子加以概括:
①攀(五岭)②越( )③渡( )④夺( )⑤翻( )
【4】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
9、快乐阅读。
卖烤白薯的老人
伫立在凛冽的北风中——没有一片挡风的棚,也没有一片瓦檐。
大自然的风霜,在他的脸上,犁满了深深的沟;两只手,被炭火熏成像树皮的颜色;粗长白眉的眼睛里,流动着朦胧的黄浊。
但那和善的招呼人的微笑,还是充满了生气,一点也没有衰老。
简陋的泥糊的铁筒,烤得松软喷香的白薯,给冬天的大地,增添了一丝温暖的气息。
他伫立在风中,没有丝毫冷的样子,他吆喝着:“热乎的烤白薯啊!
在冬天,在花的飘落中,这老人的和善的微笑,这憨厚的吆喝声,时时在我梦中出现。
有一次,孩子问我:“那老爷爷卖的是什么?”我说:“是温暖!”
【1】用“ ”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再在下面的句子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成语。
这是一位( )的老人。
【2】文中说“他伫立在风中,没有丝毫冷的样子”,老人真的不冷吗?他为什么“没有丝毫冷的样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次,孩子问我:‘那老爷爷卖的是什么?’我说:‘是温暖!”句中的“温暖”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我听见小提琴的声音
郭风
夜间,月亮已经升得很高很高了。我看见这个月亮从溪边乌桕(jiù)树的枝丫间,把一大片清光洒到溪边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了。
这时我静静地听着:啊,可是真的,慢慢地,慢慢地,我听见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小提琴的演奏声。
啊,我听人家说过,那草丛的村庄里,住着一位少年音乐家叫蟋蟀,他是一位很好的勤奋的少年,天天晚上演奏小提琴。因此,后来他成为童话世界里的少年小提琴家,这优美的小提琴声,是他演奏的吗?
啊,真的,真的,一阵又一阵小提琴演奏声,从那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了。
那小提琴拉得多么好啊!我静静地听着,听着。
一会儿听来,感到那琴声好像是泉水从山谷里流到溪中来了。
有时听来,好像是给一位小姑娘唱的一首儿歌,拉的一支伴奏曲。
一会儿听来,感到那琴声好像是一阵细雨打在竹林里了。
我静静地听着,听着。
感到这提琴的演奏声,可真是好听啊。我一边听着,一边想,这小提琴的演奏声,是从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一座露天的音乐厅里传来的吧?那个村庄,今晚真的在那音乐厅里开一个月光音乐会吗?小提琴真的是那位少年音乐家——蟋蟀演奏的吗?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小孩子来听演奏吧?
听啊,那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小提琴的演奏声;看啊,天上一个扁圆的、黄色的月亮,也在悄声地听着,把一大片清光洒到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了。
【1】作者在文中把蟋蟀想象成_____,把它的叫声想象成____,把草丛想象成____,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
【2】“我静静地听着”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____次,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请从文中找一找,把联想的句子写下来。
标识 | 联想的语句 |
关键词语: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标点符号: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倾听琴声,琴声像山谷里的溪流,像给小姑娘拉的伴奏曲,像竹林里的雨滴……它还像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月亮”,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1.阅读课文的第20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中“阳光、颜色和单词”都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回答问题。
(1)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很有哲理意味,你能仿照这种写法再补充一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听老师中速读两遍短文,完成练习。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己,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是因为我们都________,都_______,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__________。
【2】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__________,请再吟诵一句___________。
13、她关上店门,走进里屋,发现丈夫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倒(dǎo dào)在床上睡着(zhuó zháo)了。她不(情愿 忍心)叫醒他。他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冰冷 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出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2).选文中最后一句女店主的话意味深长:在初读课文时,我明白了 ;在细细地品读课文后,我又读懂了 。
(3).想一想,女店主会对乔依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14、阅读短文《父亲》,完成第习题。
①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
②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平,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一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儿油果,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③一天,她背了画夹子偶尔经过这儿,目光一下子被他吸引住了。她胸前别着枚好看的校徽。这些日子,她正为毕业作品犯愁。
④她走向他,像株小白杨。“小白杨”轻轻叫了一下:“老人家,我给您画张像,好吗?”
⑤画像?他A(瞪 眯)起眼,脸绷得紧紧的。继而,他抬起头,B(瞪 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儿,嘴角狡猾地咧了一下:“好吧。不过这些油果儿你得全买了。”
⑥“嗯!”她应着。
⑦“五毛一个,十个,拿五块吧!”他转而一想,忽然想“敲”她几个。她踌躇了一会儿,掏出钱递过去。他犹豫了片刻,将五块钱捏在手里。
⑧他往阳光里挪了挪,背靠着一截老树。她打开画夹子,用恬静、温柔的眼睛注视他。他让她看得浑身不自在,避开她的目光,朝远处看去。远处,有些迷蒙,一位年轻的父亲牵着他的儿子,一路上蹦过来,那顶小花帽真漂亮。他叹了口气,眼底闪过一丝温情。然而,温情一瞬间便过去了。
⑨她合上画夹子,将十个油果儿留给老人。要了他的地址和姓名,像一朵云C(飘 游)走了。
⑩两个月后,他收到她寄来的信,信中还有一张市美术馆画展的参观券。
⑪展览厅里,许多人围着一幅画,他也好奇地挤了进去。画面上一个苍老、寂寞的老人,蹲在一株老树下,老人的目光阴沉而悲哀,一缕阳光留恋地停在他的脸上,他的眼里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他和他对视着。他猛然间发现这个老人正是自己,他的脸陡然羞得绯红。半天,他将目光游移出这幅画,在一张小纸片上,吃力地读到那两个字:父亲。
⑫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有那么好几次,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冬冬经过他这个卖油果儿的老头的身边,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像虫子一样D(滚 爬)出眼眶……
⑬好些日子过去了,美术馆前,有个老者总蹲在那儿,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说是要给女儿的。
【1】文中A、B、C、D处依次应填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⑫段中“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中“熟悉”指什么内容?“遥远”又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回答。
“熟悉”:________________ “遥远”: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⑧段画线句写“他”看到年轻父亲牵着儿子的情景,牵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温情和曾作为父亲的慈祥,但这些瞬间便逝了,表明老人内心的孤独。
B.“他”是一个被儿子及儿媳遗忘了的慈祥、温厚、孤独、苍老的老人。展览馆的画像正是他真实形象的写照。
C.结尾一句“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与开头“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膝盖展平”相照应,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示了“呼唤人间亲情”的中心。
D.文中的“她”是一个即将毕业的美院女大学生,正为作品发愁时,热情的“父亲”主动为她解决了这一难题。
15、仿写。
例:爱是冬日里的暖阳,爱是沙漠里的清泉,爱是大海里的灯塔。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牛对牛郎说:“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钱学森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缩句)
(3)有没有动脑筋,是考出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修改病句)
(4)阳光洒满校园。(扩句)
(5)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用关联词联句)
(6)我们不能够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开展体育活动。(将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7、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给下面两句话加上标点,使句子意思不同。
我 赞 成 他 也 赞 成 你 怎 样
我 赞 成 他 也 赞 成 你 怎 样
腊梅在三味书屋的后院开得正盛。(先改写为比喻句,再改写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心情很繁重。(改病句)。
18、姑娘说:“哥哥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成转述句)
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改为陈述句)
2.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改为转述句)
3.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改为“把”字句)
4.我一刻时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修改病句)
20、生活中常用的很多词语都与戏曲有关,如“压轴、有板有眼、科班出身”,请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表达与交流。
“有你真好”是一种敬意,崇敬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默默付出的人们;“有你真好”是一种赞美,赞美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默默奉献的人们。新冠肺炎疫情让医护人员再次走进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他们的辛苦,他们的努力,他们的付出。请以“有你真好”为题目,写一篇习作,表达你对医护人员崇高的敬意。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