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近义词
爱戴(______) 克制(______) 艳羡(______)
点缀(______) 娇嫩(______) 囫囵吞枣(______)
2、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百__________成钢 独出心__________ 集__________广益 革故__________新
群__________群力 标新立__________ 发__________图强 坚持不__________
不__________下问 触类旁__________ 古为__________用 __________而不舍
1.从上面词语中找出三对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跟带点词语一样描写好学的四字词语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横线词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词语的意思。
猜测:__________________
稀薄:___________________
抵御:___________________
沧海一粟:__________________
4、读拼音写词语。
(1)50年,时光的流逝并没让“雷锋精神” tuì sè( ),每天同学们《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响彻yún xiāo( ),“雷锋精神”像一棵高大的zào jiá( )树一样,依然生机勃勃。
(2)宋代《奇峰万木》为huáng juàn( )biǎo zhì( )的立轴,经《天下收藏》的专家jiàn dìng( )为真品。
5、规范书写词语。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翻译句子。请注意加点词需作出解释。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作者陶弘景为南朝人,此文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 “高峰”、“清流”两句,采用从仰视到俯视的视角来描绘山川之美。
C. “青林”到“竞跃”数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川的生机勃勃。
D. “康乐”即其友谢中书,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共享这山川美景的心愿。
【3】下列各项是对字词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山川之美”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完全一样。
B. “乱鸣”并不是“胡乱鸣叫”的意思,这里可以解释为“此起彼伏地鸣叫”。
C. “欲界”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我想要去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D. “与”本义为“赐予”,这里读作“yù”,可以理解为“置身于(其中)”。
7、课外阅读。
小院的夏天
邻家的葡萄藤悄悄地翻过院墙,
带须的嫩尖偷看我的小窗。
窗上的牵牛花爬上瓦檐,
太阳透过青叶在我的桌上洒下绿光。
一只蜜蜂飞进小屋嗡嗡地歌唱,
推开窗子又吹来茉莉花的清香。
【1】从这首小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我们感受到作者把动植物当作了人来写。
【2】这首诗应该用( )的语调和语速朗诵。
A.激昂、快速
B.悲伤、缓慢
C.可怜、缓慢
D.愉悦、中速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全诗通过蜜蜂、牵牛花、阳光、葡萄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构成了美丽的画面。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
C.“带须的嫩尖偷看我的小窗”和“推开窗子又吹来茉莉花的清香”两句是从视觉角度来描写的。
D.作者由窗外写到窗内,读起来很有层次感。
8、读诗词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
B. 白雨/跳珠/乱/入船
C. 卷地风/来忽/吹散
D. 望胡/楼下/水/如天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书:在大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B.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C.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D. 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
【4】选出下面翻译有误一项(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 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 卷地风来忽吹散: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 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9、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用简要的语言给片段描绘的场面拟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
【2】“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这句话把战士们比作__________,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___________的形象。
【3】片段运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描写阅兵式的场面,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4】对于阅兵式场面的描写方法,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作者运用“开头”“接着”“当……的时候”等表示顺序的词语,使场面井然有序
B.作者按照入场顺序,具体描写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空军各兵种方队的特点
C.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使阅兵式场面描写丰富生动、情趣盎然。
【5】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将阅兵式的场面写得庄严、隆重。
请你也运用这样的写法试着描写一个场面,如劳动场面、比赛场面等,要写出场面的特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表示我___________。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又叫人_____,既愿_____ ,又想坐下__________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片段内容,不超过4个字:_______________ 。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初入草原,我的感受是“ ______ ”可以看出我 的心情。沉浸在草原的美景中的我的感受是:_____ _,我有这些感受到原因是: _______ _
【5】我想高歌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我想吟诗的诗题是_______________
【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
A.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B.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C.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7】写2句有关草原的古诗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啊!风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则伸展开去,浩浩荡荡。升时( )可看出你的刚毅( )坚忍( )降时( )可看出你的谦恭( )礼让( )伸展时( )则显示出你的轻盈( )灵敏( )你犹如一位尊贵而仁义的国王,对下层弱者显得和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
【1】给第2自然段中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2】本文与《花之歌》一样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它们在修辞手法上共同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等修辞手法。
【3】本文在写作人称上与《花之歌》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
12、课内语段精读。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 )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 )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2】文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草原的“寂静”表现在______________,“热闹”表现在_____________。
【4】“车跟着马飞过小丘”中的“飞”字,体现了车和马_____________,也反映了蒙汉同胞刚见面时的__________。
【5】从文段描述中,你能体会到草原人民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
两分零七秒,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的时间。您可知道,为了这两分零七秒,国旗班的战士付出了什么样的劳动!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必须和太阳一起升起。但是每天太阳出来的时间不一样,怎样掌握升旗时间?国旗班从天文台索取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太阳升、落时间表。把每月上、中、下旬各定一个升旗时间。即便如此,还要根据气候变化,时时修订。战士们的生活秩序全被打乱了。盛夏酷暑,前半夜很难入睡,后半夜刚刚有些睡意,就得起身整装,因为四点三十三分太阳在地平线露头,国旗也得同时升上二十二米高的旗杆顶。风狂雨猛,雪飘雹打,太阳也悄悄躲起来了,但是五星红旗却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您可以想象,国旗班的战士是多么辛苦。
每年,都有一些新战士被选到国旗班。他们进班后都要进行严格检查,稍有不符合的地方,就得进行艰苦的矫形:脖子向前探的,睡觉不能用枕头;腿并不拢的,要躺在床上用绳子把腿捆住;两肩不平的,要将肩和画在墙上的水平线平行,贴墙站着;胯凸的,在腰里扎一根木棍……新战士们自觉自愿地磨炼自己,直到练出标准的军姿。
冬天,天安门广场寒风凛冽,国旗班的战士们觉得穿着厚厚的棉衣升旗与庄严的国旗不太相称,升旗时有损祖国形象。于是,他们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升国旗时轻装上阵。( )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他们升旗时里面( )
只穿绒衣裤,戴单军帽、白线手套,腰扎皮带。
你看,升旗电钮按动了,三名升旗战士昂首并踵,挺胸收腹,向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他们威武雄壮的形象给庄严的时刻增添了光彩。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文中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练军姿,国旗班的战士都做了哪些努力?用“横线①”画出来。
【4】为了能让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国旗班的战士都做了哪些准备?用“横线②”画出来。
【5】看到这样伟大的战士,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背向大地的爱
父亲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从大路上下车后,父亲发现原本阴沉的天色变得越来越黑,铅灰色的乌云越聚越浓,仿佛黑夜来临。闪电如利剑一次又一次刺穿黑暗,雷声伴着狂风“轰隆隆”滚过天际,然后像炸弹一样在头项炸裂。在闪电的强光里,父亲看到一个项天立地的巨大黑色烟柱飞速移来----龙卷风!
父亲本能地想要加快脚步。但一刹那间,脚下陡然失去了支撑,身子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吸得轻飘飘的。他知道此刻他和女儿都被吸到了高空!“爸爸,我怕!”紧紧贴着父亲胸膛的女儿颤声叫道。“乖女儿,爸爸在和你做飞行的游戏呢,你不是一直想和小鸟一起飞翔吗,现在紧闭眼晴数小鸟,一只小鸟,两只小鸟,三只小鸟……”
他感觉自己像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了起来。他尽力地躬身将女儿更紧地接住……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感觉巨手的力量渐渐小了,身体也开始慢慢下降。
突然,他背部撞到了什么东西,这东西掠过衣服勒进他的背——电缆!一瞬间,他一只手接紧女儿,另一只手拼尽全力死死抓住那根电缆!
他就这样单手悬吊着支持父女俩的重量。天慢慢亮了,狂风也小了。渐渐地,他感到手臂发软,后背在流血。最要命的是,女儿数小鸟数得睡着了,她不自觉地放松了抱紧父亲的双手!
女儿抓他的手一点点松开他的身体,不能再犹豫了,他看到脚底十多米的地方是一块旱地,他接紧女儿,紧抓电缆的那只手一松,成了一个背朝大地面向天空的自由落体。
此刻怀里的女儿正在睡梦中甜甜地呓语着。他笑了。
父亲保住了性命,却多处骨折并重度脑震荡,女儿纤毫无伤,睡醒了还天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可爱的小鸟。”
有人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次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掉,因为这样背对地面从高空掉下,极有可能丢掉性命。”
他憨憨地说:“我知道,但如果我不这样背对地面,我的女儿就可能丢掉性命。”父亲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五岁的女儿现在还不懂。等她长大了,他会懂得,父亲对她的爱,比父亲背对的大地,还要深沉。
【1】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故事的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详写________________,略写________________。
【3】关注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背向大地的爱。从文中摘录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神态:____________ 动作:____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_____
【4】从修辞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他感觉自己像面团一样被一只巨手揉来揉去,五脏六腑都翻腾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背向大地的爱”为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文章难道不是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强烈对比中彰显人物品质吗?
(2)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3)真正的伟人怎能强迫别人尊重自己呢?
16、按要求写句子。
1.在事实面前,他承认了错误。(改为双重否定句)
2.在“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大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改病句)
3.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别的葬礼。(缩句)
4.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闰土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 他的父亲叫他闰土。(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们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面句子。
(1) 我被聘为北大生物副教授一职。(改病句)
(2)农业的意义对于生命科学十分巨大。(改病句)
(3)我被其他孩子“选”成了班长。(改为反问句)
(4)人类被很多疾病困扰。(改为感叹句)
21、快乐习作
从小到大,你一定参加过许多校内外的活动,如,“六一”儿童节演出、郊游、义卖活动、学校运动会……选一次你印象最深的活动写下来,和同学分享你的经历。写的时候要写清楚活动过程,运用学过的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还可以把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