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词语。
jié chū shè jì kònɡ zhì miǎn lì yǐnyòng
(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xuán yá qiào bì kuánɡ fēnɡ nù háo rě rén jī xiào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积累运用。
1.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2.古语有云:“_________,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3.我能不用“说”字表达出“说”的意思。
妈妈生病了,小月难过极了,她伤心地说:“妈妈,你一定要快点好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明拍拍书包对小乐说:“我还没有完成作业,不能和你一起踢球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学期,我梳理了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可以记录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记录___________等。
3、我会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朦胧——(________) 幽雅——(________)荡漾——(________)
瘦削——(________) 瞬间——(________) 技高一筹——(___________)
骤然——(________) 一望无际——(___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yōng dài táo zuì dǒu rán kū jié tái xiǎn
( ) ( ) ( ) ( ) ( )
5、看拼音,写词语。
(1)小弟弟咬着zuǐ chún(____),挽起xiù tǒng(____)和裤腿,shuǎi zhe(____)胳膊,小心翼翼地蹚过积水。
(2)大杨树上的知了fēng kuáng(____)地jiào rǎng(____)着,声音很刺耳。
6、读下面的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辛酉正月十一日①,东园②桃李盛开
[宋]杨万里
千万重山见③复遮,两三点雨直还斜。
行穿锦⑤巷入雪⑥巷,看尽桃花到李花。
【注释】①辛西正月十一日:指嘉秦元年(1201年)正月十一日,②东园:泛指园圃③见(xin):同“现”,出现,显现。④还:读“huán”,再,又。⑤锦:指桃花,桃花似锦。⑥雪:指李花,李花如雪
【1】填一填。
这首诗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__,描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_,作者描写了春天的景物,诗的第一句写山峰,第二句写_______,第三、四两句写_______和________。
【2】“千万重山见复遮,两三点雨直还斜”是一组对偶句,其中“千万重山”对“____________”,“见复遮”对“____________”
【3】结合注释,说说画横线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是按( )顺序叙述的,从哪里能看出来?用“____”画出诗中相关的句子。
【2】诗中,诗人把乡愁比喻成“邮票”,是因为“邮票”传递着(___________)之爱;把乡愁比作成“船票”,是因为“船票”代表着(___________)之情。
【3】朗诵这首诗歌时,应该( )
A.急速、悲壮 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
8、古诗词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作者辛弃疾是_________朝的豪放派词人。
【2】下列选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神往。
B.“稻花香”和“听取”两句,写诗人闻着稻花香,看着丰收的景象,欣悦之情,尽在言表。
C.“七八个”和“两三点”两句中,七八个写出“星”的稀疏,“两三点"写出雨的细微。
D.“旧时”和“路转”两句表现出诗人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xx牌热水器简介
商品代号 具体参数 | YT3 | MT3 |
能效等级 | 一级 | 二级 |
容积(L) | 60 | 80 |
加热功率(W) | 3000 | 3000 |
最高温度(℃) | 75 | 70 |
产品特色 | 极速加热,Wi﹣Fi智能控制 | 安全预警,音乐功能,液晶屏控 |
(1)如果从节能的角度考虑、购买代号为 ________的热水器较合适。小玉家共有五口人,用水量较大,她选择代号为 ________的热水器更合适。
(2)小玉说:“相比之下,MT3型热水器加热速度更快。”你同意她的看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
(3)根据表格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款产品加热功率相同。
B.MT3型热水器使用更费电。
C.YT3型热水器出水温度更高。
D.YT3型热水器更受欢迎。
(4)比较这两款热水器的参数,结合生活实际,你更喜欢哪一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5)请从上面两款热水器中选择一款,为其写一句广告语。
商品代号:________
广告语: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中国人33%的休闲时间用在了互联网上,尤其是手机上,17%的休闲时间用在看电视上,10%的休闲时间在进行纸质书阅读。许多中国人自清晨至深夜每天都有手机相伴,“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材料二 手机伤害孩子的视力,导致孩子失明或者伤害孩子的颈椎,这些伤害都是有形的。有专家表示,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一般孩子。同时,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会逐渐丧失求知欲,学习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这段时间迷上了玩手机,请你借助材料二的内容,劝劝他,对他讲讲玩手机的坏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字。
见闻广(____)(搏 博) (奈 耐)(____)心
(豪 毫)(____)不费力 (荧 影)(____)光屏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_____) 心不在焉(_____)
【3】作者把________比喻为________的宴席。把________比喻为________的快餐。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火 光
柯罗连科
①很久以前,在一个漆黑的秋天的夜晚,我泛舟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森森、qīqīng的河上。船到一个转弯处,只见前面黑黢黢的山峰下面,一星火光蓦地一闪。
②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
③“好啦!谢天谢地!”我高兴地说,“马上就到过夜的地方啦!”④船夫扭头朝身后的火光望了一眼,又不以为然地划起桨来。
⑤“远着呢!”
⑥我不相信他的话,因为火光冲破朦胧的夜色,明明在那儿zhàn fàng、闪烁。不过船夫是对的,事实上,火光的确还远着呢。
⑦这些黑夜的火光的特点是:驱散黑暗,闪闪发亮,近在眼前,令人神往,zhà一看,再划几下就到了……其实却还远着呢……
⑧我们在漆黑如墨的河上又划了很久。一个个峡谷和悬崖,迎面驶来,又向后移去,仿佛消失在茫茫的远方,而火光却依然停在前头,闪闪发亮,令人神往--依然是这么近,又依然是那么远……
⑨现在,无论是这条被悬崖峭壁的阴影笼罩的漆黑的河流,还是那一星明亮的火光,都经常浮现在我的脑际.在这以前和在这以后,曾有许多火光,似乎近在咫尺,让人心驰神往。可是,生活之河却仍然在那阴森森的两岸之间流着,而火光也依旧非常遥远。因此,必须加劲划桨……
⑩然而,火光啊……毕竟……毕竟就在前头!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
qī qīng zhàn fàng zhà
( ) ( ) ( )一看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蓦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读全文.请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第①一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句子,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
(1)“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句话中的“好像”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比较“火光啊……毕竟……毕竟就在前头!”与“火光啊毕竟就在前头!”这两句话 不同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写一写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整篇文章,你觉得题目中的“火光”有几层意思?分别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幽静—(_______) 赞美—(_______) 喜悦—(_______) 预示—(_______)
【2】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________)
(2)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形容非常馋或眼红。(________)
(3)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_________)
(4)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________)
【3】第二段中“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家乡的秋夜美吗?试试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家乡的秋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最后的姿势》)
【1】“眼含热泪”说明这个救援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描写的是谭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谭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15、将下面句子改写为转述句。
渔夫搔搔后脑勺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跟我学:扩句要先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然后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分,进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自己提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1.华夏子孙企盼你的归航。(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那漫长的岁月中,思念着你啊,香港;在那一串串的故事里,讲述着你啊,香港。(仿写句子)
在那漫长的岁月中,______着你啊,______;在那____________,______着你啊,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谭老师讲课妙语连珠。谭老师很有幽默感。(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的姿势震撼了抢险人员。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面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广场上鞭炮声、欢呼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画眉鸟在枝头一边叫一边跳。(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工夫才记录完刚才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盲姑娘对哥哥说:“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在我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用关联词
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在“——”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假期,重庆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朝天门广场人头攒动,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_________,磁器口古镇__________,武隆喀斯特旅游区__________。
(2)仿照例句,试着用一两句话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例: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想一想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围绕下列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冷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有时候,一个词,一句话,都会让我们有所思有所想。下面的词语会让你想到哪些故事呢?请选择一个词语作为中心,将事情写下来。
快乐 泪水 变化 难忘
要求:1.围绕中心意思选材,条理清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语句通顺,字体工整,不写错别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