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1)我国西藏边境的边防线,30多年以来,已经有许多官兵牺牲在巡逻途中,这让我想到了宋朝李纲的:“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到了,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我想到了宋代朱熹在《春日》中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佳句我会填。
1.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2.爱亲者,_______;敬亲者,_______。
3.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
4.______,朋友笃诚信。
3、查字典填空。
“迁”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迁”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迁移;②转变;③调动官职。在“事过境迁”中,“迁”的解释应为( );在“拆迁”中“迁”的解释应为( );在“左迁”中“迁”的解释应为( )(填序号)。
4、结合语境看拼音写生字。
1.当日kòu(____)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时,战士们lūn(____)起手liú(____)弹,痛击敌人。
2.坚强不qū(____)的五位战士yì(____)立在狼牙山顶峰,脸上露出胜利的喜yuè(____)。
5、按拼音写汉字
fǔ làn shuāi kuǎ jì niàn fǔ shē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ái jǔ shī shǒu bù xiǔ rán shā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阅读
【材料一】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材料二】寒食①孟云卿
二月②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③,不独明朝④为子推。
(注释)①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②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③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④明朝( zhao ):明天。
【1】补充【材料一】中空白处的诗句。
【2】【材料一】中《寒食》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点。
【3】【材料二】结合注释写出“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
【4】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的感情,请写出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并标明出处。
诗句:_______ 诗题:________
诗句:_______ 诗题:________
【5】试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两首诗在选材立意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
7、品读课文——《有的人》( 节选)。
[甲]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乙]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1】下列对[甲]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先生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第一个“有的人”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第二个“有的人”指- -生为人民、甘愿给人民当牛马的人。
D.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说明了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2】(1)读了[乙]选段的后两行,我想到了两句诗:___________
(2)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________》。
【3】体会“骑在人民头上”“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
【4】“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为革命事业__________的精神。
8、按要求完成诗句练习。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把乌云比作__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跳珠”这个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___心情。
9、阅读
种春风
①立春那天,我去邮局取款。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人,他手中拿着一张报纸。“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老人忽然对我说,“人老了,戴上老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问:“寄到哪里?”“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说。
②原来文章说的是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突然去世,她跟着八十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大伯,这肯定是骗局,您不能信!”“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要是没有大难处,人家怎么会这么求咱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老人很固执。
③我打量着这位老人。他身穿洗得褪了色的蓝布上衣,一条膝盖打了补丁的黑裤。老人感慨地说:“现在生活好了,小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古人都说要投桃报李,我也应该帮助别人。”顿时,我心中一阵感动。
④为了保险,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但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老人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此非常感激。
⑤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他寄出的钱是300元!我有些震惊,这些钱对我而言无所谓,不过是一篇小文的稿酬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
⑥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好让她们祖孙俩能过得更好。”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有些湿润。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为自己买瓶香水能花上千儿八百,可是,对他人却越来越铁石心肠了。
⑦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两千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我连忙摇头。老人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被遗忘的东西。
⑧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温暖。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风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了一首老歌:“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春风怎么可以种?我一直不明白。现在我终于知道了,春风是可以种的。只要在心里播下爱的种子,它就会悄悄萌发,让你的心田吹拂起温暖的春风……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投桃报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倾其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描写“我”情感变化的词语,按顺序填写在括号里。
无可奈何→( )→( )→( )→( )
【3】联系上下文,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1)他身穿洗得褪了色的蓝布上衣,一条膝盖打了补丁的黑裤。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描写,从中看出老人生活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感慨地说:“现在生活好了,小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古人都说,要投桃报李。我也应该帮助别人。”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描写,从中看出老人_________________品质。
【4】文章第⑤段“这些钱对我而言无所谓”中的“这些钱”指的是哪些钱?作者为什么会感到震惊?
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题目“种春风”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
10、阅读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请试着画出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的示意图。
居庸关隧道: 八达岭隧道:
|
|
(2)结合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地形特点,说说詹天佑为什么要采用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
11、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从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控制( ) 大方( )
【2】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地球上的____________是有限的,提醒人类应该珍惜资源。
【3】选文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本来”是“_____________”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可再生资源已经遭到了破坏,强调了这些资源_____________的可再生性,突出了__________的不可再生性,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
【4】请你设计一条可以挂在教室墙上的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天安门前看升旗(节选)
①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以去看看呢?
②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③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④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是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
⑤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徐徐上升在国歌声里,红旗愈益升高了。
⑥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刚才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⑦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吗?
⑧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第②自然段描述作者想象的语句。其中与第⑤自然段天安门前看升旗时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的一句话是哪一句话?
【3】下列选项对第②③④自然段中加点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中的“居然”一词写出了“我”对呼应者多的出乎意料。
B.第③自然段中的“竟”写出了人们观看升旗的热情高、来得早。
C.第③自然段中的“竟”写出了“我”的出乎意料和吃惊。
D.第④自然段中的“躁动、直跳、竟然”写出了观看升旗的场面混乱,人们对升国旗没有庄重的仪式感。
【4】短文在描写天安门广场上升旗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在下列句子后的括号里填上“点”或者“面”。
(1)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____
(2)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____
(3)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____
【5】短文结尾写“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请结合文中的人和事,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6】想象如果你在现场,你会走过一条怎样的长长的心路?请用简要的语言把你想到的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在夜色笼罩下的内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返回器中,装有中国从月球采集的不少于2公斤的月壤。这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从月球带回岩石和土壤样品——上一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还是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我国首次实现了月球无人采样返回,顺利完成了月球探测“绕、落、回”三步走。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
【1】请用20字以内的一句话概括上面新闻:____。
【2】看了新闻,你激动不已,在留言处写下了对探月科学工作者的敬意:____。
【3】假如你们一家正在观看以上直播,请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一下家人激动的场面。
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爱看的一个电视栏目是“人与自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日常交流中,人们也会提到戏曲用语。请用“亮相”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
17、下面两句话,哪句表达更好?为什么?
A.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器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B.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器声、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清风”中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来续写,与前一个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例句: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书装进书包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把两句话用关联词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郭枫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造物无言却有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
5.甲虫振着翅膀。(改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改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任选一题)
1.一座桥,塑造了老支书光辉的形象;一个丁香结,带来人生无尽的思考;一只箍,承载着闰土美好的童年;一杯奶茶,使真诚的友情飘香……平凡的事物也会有美好的故事,哪一个事物让你想起什么人或什么事?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选择一个事物,写写它背后的故事,表达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2.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可以从下面的字里选,也可以选其他的字。可以写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故事。要求:请用你选的汉字作为题目,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
让 忙 变 迷 暖 乐 泪 …… |
注意:(1)任选一题写作时,请不要在文章中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习作字数:5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