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枣庄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了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情感,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B.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C.“慈善法”的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已经进入了“开门立法、有法可依”的法制时代。

    D.“闲”字的古体字是“门”字里面加个“月”,这样的构想实在巧妙:门里望月,焉能不“闲”?

  •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大到强,由数量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建设中国光谷乃至世界光谷。

    B.重启之后的武汉多了几分久违的烟火气,可这烟火气的背后,却也隐藏着许多家庭生活的不容易。

    C.文化名人蒋勋说过,在生命的低谷期,一本《庄子》可以带来一个崭新的春天,让几近枯萎的生命重新发芽。

    D.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内心的宁静,以免受俗务的干扰和虚名的拖累。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深切缅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功名垂千古,典范留后人!

    B.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的时候,整个晚会现场出奇地安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C.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如梦如幻般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D.甘肃省野外马拉松比赛的起跑线上人头攒动,发令枪声一响,运动员们便纷至沓来向终点跑去,突遇极端天气,有21名参赛选手遇难。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联是诗人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诗人即将“宦游”远行,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

    B.甲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联中,“无为”的意思是“不必、无须”,诗人不想像热恋中的男女一样离别时泪眼涔涔,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C.乙诗开篇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以叙事为主。

    D.乙诗是作者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2】请分别写出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________《黄鹤楼》)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白居易《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5)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6)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8))刘桢《赠从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衬托,突出松柏傲霜凌雪且始终保持坚贞端正的美好品质,借此寄寓对堂弟的无限期望。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报告文学,集新闻性和文学性于一体;《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誉。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

    ①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②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像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③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④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⑤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⑥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根据网络文章改编)

    1下列对“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能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对人的吸引力极大。

    B. 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

    C. 使用手机能给人带来刷屏的快感,转移“人际焦虑”。

    D. 玩手机可以帮助性格孤僻、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找到自信。

    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一连串的问题,列举了“手机依赖症”的具体表现,既引出说明对象,又形象地展示其危害。

    B.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围绕“手机依赖症”展开说明,先分析其危害和成因,再探讨解决方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 用不用手机其实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所以要治疗“手机依赖症”,必须从客观原因入手解决问题。

    D. 文中提及美国一男子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的事例,与“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作比较,说明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3假如你目前也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学完本文,你打算如何克服这种症状?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人生不是坐等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起舞。”生活中总有风雨,面对风雨,才会等来艳阳高照,成长也是如此。请以“风雨中的舞蹈”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