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巴彦淖尔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将下面的四字成语补充完整

    脱颖( )(   蹿( )跳(

    小心( )(   )竭力(

    )同凡( 百( )不(

     

  • 2、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1)上面句子中表示“全、都”的意思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2.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1)上面句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相同。

    (2)表示“第一”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下面的三个词语模仿第1、2题句子的写法,写一句话。

    无可奈何   无能为力   毫无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好人有难皆怜惜,奸恶无灾尽诧憎这两句诗出自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诗中好人是指_________,被人称为及时雨。

  • 4、课文内容我最棒。   

    1)矛和盾是一对________词,发明家把盾的________、矛的________合二为一,发明了________。《矛和盾的集合》告诉我们________  

    2)我们去过《富饶的西沙群岛》,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那里风景________,物产________,是个可爱的地方。我们游览了《美丽的小兴安岭》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________,也是一座巨大的________  

    3)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千里之行,________  

    4)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是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密切的关系。

  • 5、默写古诗填空。

    (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2翻译后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蕴含着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理解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意象中可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国破"句中,""指京城长安,""的意思是"沦陷"

    B. "城春"句中的""意思是茂盛。

    C. 第二句的意思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D. "浑欲"句意为,安史之乱不平定,诗人就不整理散乱的头发。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句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爱国基调。

    B. "家书抵万金"一句出自肺腑,情真意切,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因而千古传诵。

    C. 诗的前四句写景,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的境况,充溢离情。

    D.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每当在大街小巷里看见一把把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伞,便想起了我那辛劳一世的母亲,心里顿时会涌起一种幸福而又温暖的感觉……

    记得小时候,村里没有小学校,我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遥远漫长的求学之路,最怕遇上倒霉的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我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为我挡挡风雨呀!

    有一次放学的路上,我又被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淋了个透,回到家就病倒了,晚上,我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坐在我的床前,爱抚地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红的了。那时候我还小,也不懂事,居然一点没有感受到母亲那时的心境,更不能体谅母亲的难处。我望着母亲,终于开口提出要求:“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顿地说 买 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既兴奋不已又半信半疑。兴奋的是娘终于答应给我买一把雨伞了,有了它,我再也用不着日晒雨淋了;半信半疑的是在那个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能拿出钱给我买一把雨伞,哪怕是一把小小的雨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到做到的。那晚,我小小的心充满着快乐与期盼。

    也就在这天的晚上,娘早早地上了织布机。她脚一蹬,手一搬,“哐当、哐当“的织布机噪声一直响到深夜。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难道娘织了一夜的布?我拖着沉重的身子,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冲我笑了笑,伸出那双布满老茧的粗糙的手摸着我因发烧而消瘦的脸蛋说:“孩子,娘没事。”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呜咽着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又笑了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她一脸喜气地跨进家门,一把拉过我,立即打开了手中的印花包袱,和颜悦色对我说:“打开看看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喜地高叫着。我从娘手里抢过伞爱不释手地打量起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我高举着它,不停地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飞速地旋转,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我赶紧收起了娘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才为我买回的黄油布伞……

    从此,这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小学到初中,从高中到大学,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随着时过境迁早已落伍了,但我却似它为珍宝般地爱惜。因为每当我看见它,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母亲,靠着它,就像靠在我母亲的身旁……

    后来,我也有了我的妻儿,我也住进了宽敞漂亮的高楼。妻子几次要我扔掉那把已经破旧不堪的黄油布伞,可我总是厉声呵斥道:“谁也不准动我这把雨伞!”这把破旧不堪的黄油布伞,寄托着我对已逝母亲的无限眷念;这把破旧不堪的黄油布伞,浮现出那段艰辛难忘的童年印记;这把破旧不堪的黄油布伞,成为我教育子孙的最好的活教材……

    每当在大街小巷里看见那些一把把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伞,我的脑海里就会泛起无数的涟漪……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理解_____ 训斥_____  辛苦_____  落后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爱不释手:_____ 时过境迁:_____

    4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5阅读全文再填空。

    ①这个故事的起因是_____,经过是_____,结果是_____

    ②“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我高举着它,不停地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飞速地旋转,旋转……”这句话说明_____,表达了“我“_____的心情。

    ③第一自然段与文末段采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_____

    6理解句子的含义。

    ①娘答应要给“我”买伞,“我”为什么既兴奋不已又半信半疑?(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为什么心里一酸,眼里涌出泪水?请把你的理解简单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谁也不准动我这把雨伞!”你同意作者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材料,完成练习。(选做题)

    古诗词往往以凝练的语言传达深厚的意蕴。日本舞鹤市政府捐赠给辽宁大连的防疫物资上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日本华企“火币日本株式会社”捐赠给湖北的物资上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向湖北高校捐赠的物资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1】请你从上面材料中的诗句中选择两句,说一说日本的相关单位想要表达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年4月7日,中国政府援日的防疫物资抵达东京,下面不适合写在物资上的是(       

    A.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B.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C.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11、阅读理解。

    老人与海

      

    桑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位老渔夫。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本来一个叫马诺林的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马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悖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孩子每次见到老头空船而归,总要帮他拿拿东西。孩子为老头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垒球赛。

    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就是第85天一早一起出海。当晩老头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少年当水手时远航非洲见到了在海滩上嬉戏的狮子。

    醒后他去叫醒孩子,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后各自驶向自己选择的海面。天还没有亮,老头已经放下鱼饵。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竿子急遽地附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经过判断,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这激起他要向它挑战的决心。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收拢钓丝但鱼并不肯屈服,老头把钓丝背在脊梁上,但是作用不大,小船向西北方漂去。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地和鱼、鸟、大海对话,不断地回忆往事。太阳升起后,老头发觉鱼还没有疲倦,鱼开始不安分了。老头用右手去摸钓丝,发现那只手正在流血。过了一会儿,他的左手又抽起筋来,但他仍竭力坚持。正在这时,钓丝慢慢升起来,大鱼终于露出水面,它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要大。老人和大鱼一直僵持着,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人和大鱼的持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大鱼跃起十几次后开始绕着小船打转。老人头昏眼花,但他仍紧紧拉着钓丝。当鱼游到他身边时,他把钓丝踩在脚下,然后把鱼叉扎进鱼身。鱼仰身朝天,它终于死了。

    老头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头见到第一条鲨鱼。他把鱼叉准备好,用绳子系住。待鲨鱼逼近船尾去咬大鱼的尾巴时,老头用刀杀死了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涌来时,他已无法对付它们了船驶进小港时,人们看见船旁硕大无朋的白色鱼脊骨。望着那副骨架,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他,结论是:“什么都不是,是我出海太远了。

    第二天早上,孩子来看望老头,老头醒来后,孩子给他端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打鱼。孩子离去后,老头睡着了,他又梦见了非洲的狮子。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一条鲨鱼转了一个身,就钻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拉又一扯,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露岀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刀子几乎戳不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1】阅读梗概,完成练习。

    (1)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跟他经常在一起的人是______________

    (2)老人已经_________天没有打到鱼了,终于在第_________天钓到了一条大鱼,但血腥味引来了_________,最后到老人回家时,大鱼只剩下了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悖运:_______________     (2)硕大无朋:_________________

    【3】《节选》中在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请写下来。(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西游记》选段(有删改),完成练习。

    孙悟空只好又来到翠云山,这次他变成了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的样子。铁扇公主不辨真假,把他接了进去。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道:“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说着将真扇从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叶儿大小。悟空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问道:“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诀,这扇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孙悟空记在心上,将扇儿噙在口中,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铁扇公主气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1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中的“______________”。

    2假牛魔王为什么对铁扇公主说小心扇子被孙悟空骗了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加点词语表现出的人物心理。

    (1)悟空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写出了孙悟空(  )的性格。

    A.机智 B.狡诈 C.无赖 D.急躁

  • 13、(题文)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居里夫人和三克镭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把第一克 捐给了科学,公众则把第二克和第三克回赠给了她。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和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见到了镭的发现者。

    端庄典雅的主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 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让她非常惊讶的是,居里夫人居然能够说出世界上每一零星镭的所在地。麦隆内夫人问:“法国有多少呢?”

    “我的实验室只有一克。”

    “你只有一克镭吗?”

    “我?呵,我一点也没有。这一克是属于我 的实验室。”

    此时,镭问世已经18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曾高 达每克75万金法郎。美国女记者由此推断,提纯镭的专利技术,应该早已使眼前这位夫人富曱天下。但事实上,居里夫妇早在18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权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 :法。他们当时经济拮据,生活贫困,却不肯用自己历尽艰辛获得的科学成果谋得丝毫个人利益。居里夫人后来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有,一克镭,以便我的研究。但是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

    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既感惊憾又非常不平静。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以致无法进行研究!

    她立即飞回美国,打听出一克镭在美国当时 的市价是10万美元,便先找了10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同是女人又有钱肯定会解嚢相助,却碰了壁。

    这使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而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获得成功。

    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哈丁将公众捐 献的一克镭赠与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在仔细阅读完文件后说:“美国赠给我的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希望你们立即请个律师,把它改赠给我的实验室。”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在自己的祖国波兰创设一个镭研究院治疗癌病的时候,美国民众再次为她捐赠了第二克镭。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既然是为了科学研究,在专利书上签个字,不是要省事得多吗?

    居里夫人在后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 题:“……我的许多朋友坚持说,若是比埃尔 居里和我保留了我的权利,我们就可以得到必 需的资金,来建立一个满意的镭研究院,而以前阻碍我们两个人,现在仍在阻碍我的种种困难 都可以避免。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 仍然相信我们是对的。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 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即使是为了科学,也不能将科学的成果据为己有。这是居里夫人向人类贡献镭的同时,贡献的另一种价值。

    1】(小题1读文中画线句子,麦隆内夫人“惊憾”的是___________;“不平静'是因为________ 

    2】(小题2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分别有着怎样的由来?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镇定——______)   和蔼——______

    火冒三丈——______

    2画“____”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的描写。父亲“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因为__________;“平静”说明了________;“慈祥”表现了_____________

    3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在文中用“﹏﹏”画出原因。

    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父亲“瞅了瞅我们”,期望“我们”_______________;他又“望了望我们”,期望“我们”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公园对外开放,谁都可以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不会少你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终于把你盼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句意不变。

    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改写句子,要求不改变原意。

    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题目:特殊的假期

    (提示:今年由于新冠肺炎肆虐,我们度过了一个最不寻常的寒假,这期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令我们感慨万千。请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写下来。)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2.立意深,构思巧,语言生动形象。3.字体干净、整洁,45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