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遵义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我会看拼音,把下列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bèng                     mèi                    lǐng                     da                  

    ( )   ( )   ( ) ( )   ( )

  • 2、精彩回放

    草铺横野六七里,

     

  •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无尽 不计__________千上万

    _____枚举 闻所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世_____)(__________)(_____乐 郑重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分

  • 4、写出加点字的音节。

    ( )                                        思援弓( )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 )                       ( )

    ( )( )( )( )

  • 5、古诗词积累与运用。

    (1)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___   (2)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芙蓉向脸两边。   (4)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___

    (5)《采薇》中借杨柳抒发离愁别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孰为汝多知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弈》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们常用《春夜喜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老师默默无闻的精神。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朗读古诗《泊船瓜洲》,完成练习。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请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jiān),

    钟山只隔数(shù shǔ)重(chónɡzhònɡ)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hái)。

    2《泊船瓜洲》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_________,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__________,不禁勾起了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

    其中绿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的解释。

    1)诗中"一水"指的是:_______

      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

    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______

      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

      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

    4我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泊船瓜洲》的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并理解句子。

    1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可以换成哪些字?诗中用绿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语句,你各想到了那一个成语?

    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

    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

    3)写几句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请把下列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连一连。

    举头望明月 清泉石上流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明月松间照 低头思故乡

  •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读划横线的句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词人游蕲水__________(填地名)时所作。

    【2】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

    D.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3】______________这几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不服老、乐观奋发的精神。

  • 8、阅读理解曾几的《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解题,了解纪行诗,判断。

    ①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_____

    ②从“道中”看,诗人写出游,只写到“去”,并没有写到“回”。_____

    【2】请找出诗中两处明显的对比,填写下面的内容。

    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这是第一处对比:“梅子黄时”正是江南_____时节,难得有这样“_____”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②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是第二处对比:山路上苍翠的树树,与来的时候一样_____,森林丛中传来_____________,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诗人的心情,判断。

    ①这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_____

    ②诗中“绿阴”和“黄鹂”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三衢山秀丽的景色。_____

    ③“黄鹂四五声”中的“四五”是实写,表明黄鹂的叫声。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12分)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要,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请概括写出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分)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句中终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3)下面的句子应读出哪种感情?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4分)

    矛盾 渴望 失望   兴奋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   )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   )

    (火炉)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   )

    哎,这是怎么回事呢?   (   )

    (4)用   画出小女孩幻想的句子。这里,小女孩的现实处境与幻象中的生活形成   ,衬托出小女孩现实生活的 ,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的   。(4分)

     

  • 10、阅读

    懒老师

    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可多了,但在我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象的却是我们称之为懒老师的罗老师。别看他,他可讲究了,一头乌黑的头发,身着一套整洁的西装,脚穿一双普通的皮鞋,但经常擦得铮亮,显得可精神啦!

    同学们为什么称他懒老师呢?这还得从他上课说起。在一二年级时,无论是教“a o e”,还是教我们识字、写字,他都非常认真细心,生怕教漏了一点儿。可是到了三四年级后,罗老师好像换了心似的,变得让我们越来越不认识了。就拿学习一篇课文来说吧,他总是要求我们先自己预习,读课文、查字典、勾画生字新词等,上课时让我们明确应达到哪些目标,然后就让我们自己去读、去想,或者是分组讨论。而他呢?这组看一下,那组听一听,有时遇到较难的问题,也仅仅提示下了事。

    至于独立阅读课文就更是我们的事了。时间长了,懒老师的外号自然就叫[来源:学。科。网Z

    开了。可说来也怪,每次考试,我们班的成绩都在年级首位。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于是把心中的疑惑告诉了爸爸。爸爸笑着说:孩子,你们冤枉罗老师了。你们的老师其实并不懒,他是一个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好老师。他写的教学论文经常在县级乃至省级、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发表呢!听了爸爸的话,我为错怪了罗老师而感到脸红,更为有这样一位懒老师而高兴、自豪!

    1懒老师教一二年级时非常认真细心,文中用了无论……还是…………” 的句式,仿写一句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罗老师教我们到三四年级就了,他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在文中画出懒老师我们怎么做的句子。

    在文中画出懒老师自己怎么做的句子。

    3同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试对人懒地生草懒老 的两个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于是把心中的疑惑告诉了爸爸。”“心中的疑惑是什 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懒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仔细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完成各题。

    《鸟鸣涧》赏析

    ①《鸟鸣涧》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

    ②前两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这一心静之境结合起来。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娴静。这份娴静,源自盛唐时期安定和平的社会气氛。有此之闲,诗人才会在深夜之中,在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情况下,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这不仅是因为“夜静”,更因为观景的人“心静”,不仅是因为春山的空寂,更因为观景人心“空”。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这深夜的万物沉寂便更令人心中宁静闲适,也才得以感受到桂花安然离枝落地。

    ③后两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美妙画面之中。

    1读画“___”的诗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对它的解释。

    2用自己的话说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赏析的写作思路是:开篇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述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最后总结出一个________字,作为对整首诗的评价。

    4读第②段可知,作者认为“人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盛唐时期安定和平的社会气氛

    B.山中空无一物,没有任何声音

    C.夜深人静,无所事事

    D.经历了春山白日的热闹之后夜晚更觉内心安宁

    5判断下列对诗词的评价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竹石》的妙处就在于托物言志,咏竹子就是表白自己的心迹。________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妙处在于通篇借景抒情,表现作者喜闻捷报,惊喜欲狂的心情。________

    (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精妙之处在于构思新巧,“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无情的山水化为有情,语句新鲜不俗。________

    (4)《浣溪沙》的妙处在于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看穿一切,退守避世的人生态度。________

  • 12、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宛如一部情节曲折的电影,一个个精彩的镜头,便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她们使我受到教育,得到启迪。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眯眯的笑眼,那有神的大眼睛……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少,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及去整理那些散乱的头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把那束刘海儿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怀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本文表示人多的写法,很有特色。如抓住人们的头发描写: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请你仔细阅读文章,再举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地写出文中第5自然段描写了人们读书的四个镜头,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沙漠玫瑰

    一位朋友最近从非洲旅行回来,送给我一份礼物。打开漂亮的包装盒,里面赫然躺着一把干草。朋友说,这叫沙漠玫瑰,很有名的。我疑惑地看了看朋友,朋友又说,你自己看看说明书吧。

    说明书是英文的,配上手头的英汉辞典,总算弄明白了:这种草其实是一种地衣,形状如松针。如果把干枯的它浸泡在水里,一个星期后,它就会复活。如果让它离开水,它又会慢慢枯萎如旧。从礼品的封装时间看,这把草已有两年没有绿过了。朋友解释说,最短的封装了一年,而最长的,有十年之久,但价格贵了许多。

    我寻出久已未用的金鱼缸,注满清水,将其浸入,略带些激动地等待着奇迹的到来。

    第一天,那些草没有任何动静。第二天,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仿佛它们有了一丝绿意。第三天,我确信看到了一丝绿色。第四天、第五天,我看到绿色一点点地伸展蔓延,它的身体仿佛春天的少女,渐渐圆润起来。

    第七天是星期六,早上睡到九点多才起床,洗漱完毕,恰好有一位朋友造访,便领着他到阳台上去看那把草。此时,一株饱满圆润、完全复活了的沙漠玫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浓绿的玫瑰正开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我情不自禁地惊叹:啊!多么漂亮的沙漠玫瑰!这位朋友在一旁见状,笑道:干吗呀,不就一把草吗,啥时改叫玫瑰了?

      我忙把前因后果讲给朋友听。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株沙漠玫瑰,每一次暂时的枯萎,都酝酿着下一次复活时更热烈的绽放!

    1短文第六自然段的前因后果前因指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主要有三个,分别是什么?分别写出不同心情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七自然段中的暂时的枯萎 你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得到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读下面新闻材料(节选)

    材料一:新京报快讯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2020年1月29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公众指导建议有关情况召开发布会。会议公布了家庭、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等多个版本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预防指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通用预防指南

    一、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一)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

    (二)建议春节期间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

    (三)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二、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一)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二)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指南的其他部分因试卷页面有限省略)

    材料二:王毅部长说,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抗击疫情最困难的时侯,其他国家给予本国的支持,现在我们也愿意和全世界人民站在一起,共同抗击疫情。如果说,每个民族都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基因,那我认为中华民族基因里,一定有着淳厚与感恩。

    材料三:3月3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他说:“现在防控还不能够麻痹,还是不要进行过多的聚集活动。大家想看电影,就看网上的吧!还有球赛这些大型聚集活动,特别是在室内,还要控制。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

    1给材料一新闻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判断下面行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出依据和理由。

    (1)除夕夜,小李同学缠着妈妈去电影院看贺岁片。(   )

     

    (2)路边一位行人没带口罩,打喷嚏时,为了不影响他人,用手捂住口鼻。(   )

     

    3读材料二,如果你是在场的一名记者,你有什么话(或问题)想对王部长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三内容,结合本市本月疫情防控情况,写一句防控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小溪哗哗地流着。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捧着硬币对张丽说:“我数了两遍,请您数一下吧!”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搭石不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用“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子加工厂。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字句.

    火柴照亮了小女孩的四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紧紧地缩成一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习作提示:学会生存、具有自我保护的本领,对每个人都很重要,由“学会生存”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写一下自己经历的或者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

    要求:题目自拟,做到选材恰当,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