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农业lǐnɡ yù( )贡献巨大,他用“禾下乘凉梦”道出了他的奋斗mù biāo( ):梦想水稻有高粱高,穗子有扫把长,颗粒有花生米大,他yī wēi( )在水稻下乘凉。
2.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自行yán zhì( )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zhuó lù( )在火星上,shǒu cì( )在火星上留下中国人的印迹,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jìn zhǎn( )。
2、填写表示“看”的意思的字,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一(____)如故 (____)死如归 面面相(____) 管中(____)豹
(____)尘莫及 (____)前顾后 耳闻目(____) 走马(____)花
3、综合知识。
《浣溪沙》是一首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是一篇__________,《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
4、比一比,组词语。
惰(_____) 久(_____) 夜(_____)
隋(_____) 疚(_____) 液(_____)
5、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谁都会有不懂的地方,正如《师说》中所言:________,孰能无惑?
(2)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_。说明了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3)叶挺在《囚歌》运用象征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为人进出的门________,为狗爬出的洞________。
(4)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放弃抗争,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打败的。________,________。
(5)燕子去了,________;杨柳枯了,________;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6、课内阅读。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回乡偶书》(其二),感受贺知章的乡愁。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从题目中的“______ ”字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感而发,随感所想。
【2】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 ______”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_____)
A.悲伤 B.慨叹 C.凄凉 D.哀怨
【3】下列对后两句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B.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
C.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
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
8、阅读《凉州词》,回答问题。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凉州词:当时有《凉州曲》,这首诗是为“曲”配的“词”。
②夜光杯:这里指很精致的酒杯。
③催:催促欢饮的意思。
④沙场:指战场。
【1】古时描写战争的著名诗句很多,如 朝 写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A.宋,岳飞 B.元,戚继光
【2】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 而写 ,表现了边塞战士在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下,过着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 )
A.激烈的战争场景;将士们开怀痛饮
B.悠扬的民族音乐;优美的大漠风景
【3】这首诗写的事情是什么?( )
A.边疆的将士奋勇杀敌,伤亡惨重
B.边疆的将士在开怀痛饮,尽情酣醉
【4】假如你当时就在即将出征前的现场,你会有什么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线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戚继光《马上作》
晓战随军鼓,宵眠抱玉鞍。 王昌龄《从军行》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李白《塞下曲》
9、课内阅读。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旧( ) 夺目( ) 感染( )
2.照样子,写词语。
红扑扑(ABB式且表示颜色)
潇潇洒洒(AABB式)
3.这段话把夕阳比作快乐的 。并通过一系列的动词,女口“ ”“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的“快乐”和“淘气”。从“感染”一词可以体会到当时天和海 的景象。
10、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写出引用这句话的作用。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_ 或:________ 于:_________
这句话作者引用______的话,作用是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中心句是_________。中心句和后面三个句子是_______关系。
11、课内片段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选文中的“父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选文最后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话题转换。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语意转折。
【3】选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慈祥”充分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亲人的哭喊,父亲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对此做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危险来临时他能够坦然自若。
B.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不会因为亲人的哭喊而忧伤。
C.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希望亲人能化悲痛为力量。
D.因为父亲被敌人严刑拷打已经痛苦不堪了,所以他没法对亲人说一句话。
12、阅读理解
匆匆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⑤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还写过其他著名的散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紧紧围绕“_______”两字展开叙述,先写了日子_______的特点,然后借助自己的生活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__,最后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的感叹。
【2】在第①段□内填写正确的标点符号。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没有,就写“×”
(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_________)
(2)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__________)
(3)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__________)
(4)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_________)
(5)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_________)
(6)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________)
【4】第①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
【6】“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中的“涔涔”和“潸潸”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的思想感情
【7】第④段的叙述中蕴含着________的逻辑顺序,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感慨?
________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追求散文的诗化美,长短句相间,短句为主;整散句并用,参差错落,节奏鲜明。
B.第②段用“八千多个日子”而不是“二十多年”,用更有冲击力的数字来表现时间流逝之多,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惋惜、不安。
C.“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中两个“赤裸裸”都是指不带任何财物地来去这个世界。
D.日子虽然是没有形象的,但在作者笔下,日子是有形象的,作者通过列举自身生活中的细节表现时间流逝的踪迹。
【9】第④段中说到“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一句饱含着作者_____________
【10】“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句出现在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是我们从上文中获得的有益启示。请以“时间”为开头,仿照例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结成金黄的麦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快乐读书吧。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期,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xī jí)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bǔ fǔ)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 剑声铿锵。冬去春来, 寒来暑往, 从不间(jiān jiàn) 断。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司空,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1】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请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贫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辅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红棋必胜——周恩来与蒋介石对弈的故事
1945年9月,国共双方的代表团,正在重庆举行谈判。一天中午,蒋介石突然约周恩来对弈。蒋介石原以为周恩来不敢应战。没想到,他的电话刚一放下,周恩来就与王若飞等人过来了。蒋介石见面一惊:“你答应了?”周恩来风趣地说:“岂有不来之理?桌面上两党谈判,棋盘上楚汉相争,多么有趣!蒋先生您说是吗?"蒋介石微微一笑:“那是那是。”
在蒋介石的会客室中,两人隔着“楚河汉界”摆开了阵势。蒋介石问:“周先生是要蓝子还是要用红子。“周恩来手中早抓住了一个红“帅”,说:“我就用这个吧!”蒋介石若有所思地应了一声,随即排兵布阵,大有猛虎下山之势。周思来见蒋介石果然棋局不凡,便巧布迷阵。无疑,蒋介石不谙对方看似平常的阵势,加上求胜心切,想先发制人。于是使出他常用的突袭之术,首先来个当头炮,直逼红帅大本营。接着又是沉底炮、双炮齐上的火炮攻势,使周恩来的“帅”几乎无路可逃。蒋介石双眉一挑,对周恩来说:“这一招,周先生大概还未想到吧!“周恩来却是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态,将早已备好的“车”“卒”紧密配合,齐头并进,很快,就在对手不经意间化险为夷了。蒋介石这才意识到,对方战术非同一般,在场的两方“观战”人,无不佩服周恩来高超的棋艺。
第一盘蒋介石输了。第二盘,蒋介石又是老招,到中局时便节节败退,多次进攻都被对方化解,不免有些紧张起来。胜利在援的周恩来稳扎稳打,妙用“卒”“车”“马”“炮”的技能,步步逼近蓝棋之“将”。蒋介石一时乱了阵脚,来了个倾巢出动。可是战局已定,他无法挽回危局,只得丢卒保车,最后到抛车护将。周恩来问:“蒋先生,你看怎么办?“蒋介石有些不高兴地说:“我看还是和了吧!”一旁观战的王若飞趁机插话说:“不,我看篮棋输定了,红棋必胜,岂能一和了之。“蒋介石自己心中有底,只好长叹一声:“周先生棋艺果然名不虚传,我蒋某算是领教了。“周恩来一语双关地笑道:“蒋先生的火炮攻势还是功力不小的,可惜失误在轻视我的这些小米加步枪。”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对弈( ) 不谙( )
【2】分别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化险为夷——( )临危不乱——( )
反义词:先发制人——( )名不虚传——( )
【3】联系上下文及相关的知识理解句子,然后答题。
(1)蒋介石若有所思地应了一声,随即排兵布阵,大有猛虎下山之势。
“若有所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此时,蒋介石心里可能想到的是_____________。
(2)周恩来一语双关地笑道:“蒋先生的火炮攻势还是功力不小的,可惜失误在于轻视我的这些小米加步枪了。”
“一语双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周恩来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15、乡亲们对唐东杰布说:“我们要感谢您为民造福。”(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乐园。
1.孙悟空把妖精打死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白骨精就甘心这样让唐僧走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觉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吴王坚持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对我说道:“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本是送你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脸上有很多皱纹。(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亲身体验,怎么能获得真实的感受不是很清楚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句子。
理想是一块璞玉,需要你去打磨、雕琢。
理想是一粒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改写句子(4分)
①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拾起地上的碎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蝴蝶飞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卖火柴的小女孩难道不值得我们同情吗?(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们的祖国伟大。(改写成感情强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写句子。
例:工人提起来汽灯。
工人把汽灯提起来。
课间,马小朋擦干净了黑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原句:鲁肃答应了为诸葛亮借二十条船的要求。
(1)改写成带“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写成带“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A.假如我是…… B. ,让生活更美好
温馨提示:1.任选一题,把题目补充完整。2.注意把精彩的“镜头”写生动、写具体。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