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期末恩施州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意思填入相应括号内。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精兵(____)政     美不(____)收      悬灯(_____)彩

    千(____)一发    惊心(____)魄     ____)然不同

    (2)精简人员,缩小机构________   

    (3)比喻情况万分危急________

  • 2、结合语境,完成填空。

    ①老师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读书不可囫囵吞枣。

    ②每当我取得进步想要炫耀一番时,爸爸总是给我浇一盆冷水,我虽然不开心,但是我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用“望”组成不同的词语并选入相应的语言环境里。        

    小凡卡受尽了老板的折磨,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希望爷爷能接他回到乡下去,这是他美好的( )。信寄出后,他整天( )着。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很( )。半年后,乡下捎来口信:爷爷死了,凡卡从此( )了。

  • 4、写出反义词。

    高尚—________   通俗—________    增强—________

  • 5、分享学习课文的乐趣。  

    1)读完《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我想到了成语________,寸________”  

    2树多成林________,线多搓绳________”“________不是春,________春满园。这些谚语让我们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  

    3)《赠汪伦》是诗人________写给汪伦的一首送别诗。诗句________潭水深________________汪伦________表达出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外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释】 ①水国:水多。②蒹葭(jiān jiā):水草名。③苍苍:深青色。④今夕:今晚。⑤离梦:离人的梦。⑥杳(yǎo):无影无声。⑦关塞:边关塞外,代指遥远的地方。

    【1】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要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往往要借助独特的景物。从第一、二句能看出本诗是在______季所作,选取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都能够传递离情。

    【2】第三句诗的意思是:谁说友人千里之别从今晚就开始了?根据这句话的意思和语气可知道最后一句诗的意思是(  )

    A.离别后的梦无声无息,就像迢迢关塞一样绵长(有这样的梦相伴,我们如同没有分离)。

    B.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让我连离别的思念都无法寄托)

  • 7、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补充诗句。

    【2】诗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 8、诗歌鉴赏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①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

    1根据诗歌内容,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至少写出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军长征的胜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首诗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联和其他几句诗的关系是什么呢?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_同志在194498日为纪念_____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请用“_____”划出本段的中心句。

    3请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4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把画﹏﹏的句子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本段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缺陷者捧出的花束(节选)

    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全聋了,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却没有听到什么。听众向他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他也不知道,直到同伴向他示意的时候,他才猛然间醒悟地向听众致谢。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生理上存在如此严重缺陷,几乎完全听不到任何声响的人,却陆续写下了那么多大量的美妙的乐章。他为的不是自己的耳朵,他为的是广大听众的耳朵。

    像这样的事,今天我们想起来仍是很感动的。在一个音乐大厅里,美妙的音乐四溢,所有的人都沉浸在甜蜜的旋律中,然而那个以生命活力舞动着他的仙笛般指挥棒的音乐家,自己却一点也听不到。

    但是这位不幸的音乐大师,我想,他所感受到的另一种幸福,恐怕是当时那音乐大厅里许许多多的人所没法体验到的,这就是:不被缺陷和困难所吓倒的那种劳动创造的快乐!

    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在不是也时常可以见到吗?

    这些年来,我们听到的多少缺陷者在学习和创造上攀达了怎样的高峰呀!

    有一位从事微细雕刻象牙的工艺师,他能够在一粒米粒大小的象牙粒上刻上十八罗汉,在一粒芝麻大小的象牙上刻岳飞的《满江红》。这位工艺师却是瞎了一只眼睛的,你(   )以为他是由于从事微细雕刻而瞎了一只眼睛,那(   )大错特错了。他是在青年时代右眼失明之后才从事这种微细雕刻研究的。他原来仅存的一只眼睛发挥的作用竟比常人的不知大多少倍。

    这些缺陷者捧出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他们的汗水,化作花上晶莹的露珠了。

    让我们赞美能够征服缺陷的大勇者吧!

    1给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征服缺陷的大勇者”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

    3文中画线部分是把__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_

    4看到这些缺陷者所捧出的美丽花束,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都是绿,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练,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材料二]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   , 似乎飘着的雨丝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宗璞《西湖漫笔》节选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苍翠欲滴:________

    蜿蜒:________

    【2】诗歌作为文学体裁,以抒情为主,或叙事,或说理,想象丰富。请回忆你学过的古诗,写两句带有颜色词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观察两组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一条鲨鱼( )了一个身,就( )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 )又一( ),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nǎng)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的缘故,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钻 扯 拉 转

    【2】从老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作中,可以看出老人________

    【3】选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的精神。

    【4】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动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作者借老人之口说出了一句名言,请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1.先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然后写出该字的另一种读音并组词。

    (   )(   )(   ) 提供(   )(   )(   )

    便(   )(   )(   ) (   )(   )(   )

    2.用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短文围绕中心句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4.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5.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  

    人们畏惧海洋是因为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这个地方,那么无论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在文章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浩如烟海: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列举了几种阅读方法?分别是谁的什么阅读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下文说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如我们读书时可以在页面空白处____________;看到喜欢的段落,可以____________;如果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__________;读完整本书,还可以写出_________,以及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一些想法。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在山林中逮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及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祈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仿写,用上加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1.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都喜欢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个星期天,妈妈要带我去西湖划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早上没吃饭,到中午时,肚子饿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儿对妈妈说:“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

    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

    我们的脚步常常光临。

    我们喜欢在林子里静静地倾听,

    倾听那神秘而又有趣的声音

     

    我们听翠绿的叶子轻柔的呼吸,

    我们听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

    我们云雀的歌儿从叶片滑落,

    我们听蚂蚁的号子清脆又迷人。

    我喜欢在林子里写作诗歌,

    你喜欢在林子里构思散文;

    你佩服我诗歌里和谐的节奏,

    我佩服你散文里蕴涵的神韵。

    我们常常在林子里采一篮篮蘑菇,

    为生物组饲养的小兔送去美味的山珍;

    我们常常在林子里捕捉一只只彩蝶,

    为我们的实验室献上美丽的标本。

     

    校园门口的树林是童年的摇篮,

    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充满温馨,

    那里有我们稚气的笑语和真诚的眼泪,

    即使明天长成大人,

    也不会失去那份纯真。

    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把这首诗歌改编成为写景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