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所示现象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可用于说明
A.北方少数民族的衰落
B.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光绪帝为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牺牲的一位爱国将领写的挽联,这位将领是
A.关天培
B.刘锦棠
C.邓世昌
D.左宗棠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 ( )
A.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
B.推翻君主制度
C.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4、在世界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其中与中国的汉武帝处于同一时期并把地中海作为其内湖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古希腊 C.罗马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5、抓关键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一个学生的小论文里相继引用了出自某名著“暴力革命”“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词汇和语句。据此可判断该论文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论》的影响
B.巴黎公社运动的成败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资本主义制度的衰亡
6、下列工具中,属于唐朝时创制的有( )
①耧车 ②翻车 ③筒车 ④曲辕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阅读下侧“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亩)”。导致1958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D.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8、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对“胜利”与“失败”的理解准确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没有真正执行下去
C.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
D.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宗旨,但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疯狂侵略中国
9、以下儿歌为王路于1955年所作,后经著名电影演员王丹凤演唱,便成为脍炙人口的名曲。这首歌曲反映了( )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
A.民众急于求成心理
B.农民获得解放心情愉快
C.人民渴望当家作主
D.人民参与建设热情高涨
10、《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1、与下列会议对应正确的关键词是( )
①中共八大 ②中共十二大 ③中共十三大 ④中共十四大
A. ①主要矛盾 ②中国特色 ③初级阶段 ④邓小平理论
B. ①主要矛盾 ②走自己的路 ③市场经济 ④中国特色
C. ①良好开端 ②国企改革 ③一国两制 ④科学发展
D. ①良好开端 ②走自己的路 ③市场经济 ④三个代表
12、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C.短暂统一,开发江南
D.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13、宋代农业进一步发展。以下粮食作物属于从国外引进并推广到东南地区的是
A. 玉米 B. 小麦 C. 高粱 D. 占城稻
14、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其中的原因是( )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 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
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 ④曹军不习水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16、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17、“几家早期的民族资本纱厂,包括上海的华新、裕源和裕通、宁波的通久源、无锡的广勤等都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密切关系,广勤纱厂创办人杨宗瀚曾主持过上海机器织布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这说明( )
A.洋务运动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族企业普遍存在官商勾结的现象
C.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D.洋务运动为民族企业培养了管理和技术人才
18、《全球通史》指出,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因为在这以前,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A.打破了地区之间的对立 B.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C.消除了地区之间的隔阂 D.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体
19、1872年,政府内阁提出:“欧洲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皆超绝东洋。 移开明之风于我国,将使我国迅速进步。”为此在社会风俗和教育方面日本政府采取了
A.废藩置县
B.文明开化
C.殖产兴业
D.土地国有
20、下列成就不是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是( )
A. 修建兰新铁路 B.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 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D. 籼型杂交水稻
21、对比填空
①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使用________石器,叫________时代。
②半坡人和河姆渡居民都使用________石器。叫________时代。
22、公元前18世纪,国王 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23、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________下完成的。其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24、唐玄宗时, 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 范围内命题。
25、1771年,西迁的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______的领导 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______的妥善安置。
26、英国生物学家___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___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27、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______________;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推动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___________”制度的实施有效的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9、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_________”。
30、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离不开中国。根据提示写出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的名称。
(1)1991年我国加入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
(2)2001年6月中、俄等六国在上海结成的新型区域性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3)2001年12月加入的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
3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和保证。
(1)唐朝时期为发展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有何典型事例?这一历史事件对西藏的社会发展和汉藏关系产生哪些影响?
(2)元朝管辖西藏的中央行政机构的名称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清朝时期设置哪一机构管理西藏?
(3)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元朝时期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名称是什么?清朝在1684年设置了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
(4)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抗外来侵略,中国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请列举两位明清时期的民族英雄。
(5)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当前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做?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科技文化历史悠久,它经历了几千年连续不断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从以下历史人物中选择一位,介绍其历史事迹。(提示:从生活时代,成就、影响,精神品质等方面介绍。)
人物:李冰、蔡伦、张仲景、贾思勰、祖冲之
33、阅读材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请回答:
(1)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什么节日的景象?这一节日在今天的名称是什么?
(2)宋朝至今仍然保留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请写出两个)
(3)假如你是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在这一节日来临之际,要从成都购进500匹上等丝绸待售,你将选择使用下列哪一种货币进行支付?
34、材料一:距今约七千年的长江流域,出现了耕地用的耒耜。
材料二:通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水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采集的植物果实及少量的墓葬等文物近7000件。
——摘编自《文明起源》
材料三:在村里,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他们已经种植粟、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并在居住区内建起围栏,饲养猪、狗等家畜。此外,他们还经常去打猎,捕鱼,以补充食物。还制作大量彩陶盛放食物。
——据网络资料整理
(1)材料一中耒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3)据材料三说明该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表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