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自称,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古代读书人的自谦辞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等,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C.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中,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而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D.在周代官制中,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之曰“上卿”。
2、下列句子与上联“江月不随流水去”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风雨纵横乱人楼
B.天风直送海涛来
C.江上风清一燕来
D.山色迎人秀可餐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眼科医生证实,长期玩手机游戏,会对视网膜造成_______,如果不及时就医,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视力减退_______失明,此时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无能为力。但一些手机依赖症患者依然_______,认为医生的说辞是_______。
A.损害 或者 不以为意 骇人听闻
B.损害 甚至 不以为然 耸人听闻
C.危害 或者 不以为然 骇人听闻
D.危害 甚至 不以为意 耸人听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呈现了一种好面子、爱摆阔、浅薄庸俗的饮食。
B.中国新型反舰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将成为中国“第二代区域拒止武器系统”的重要部分,而美国针对中国第一代区域拒止系统的部署至今尚未完成。
C.散布“高层内斗做空股市”谣言信息的广东网民曾某某不辨真假就随意转发境外谣言,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从而误导了公众。
D.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致力于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目标,其核心就是要抢占新一轮国际制造业的竞争制高点。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蒹葭”是指( )
A.杜若 B.芦苇 C.兰草 D.萱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幕下找猫的人
[美]夏·麦克劳德
“咪咪,咪咪,咪咪。”[1]
约翰逊小姐说:“是她在那儿。准是她那只老猫又溜出拴它的颈圈儿跑啦。你别以为她会长脑子,不在夜里这时候出门去找猫儿。”
麦克格非小姐叹口气道:“我求过她一百次。我告诉她:‘昆特太太,无论多么好的猫儿都不值得你把命搭上。今年已经有五个人被勒死啦。天黑以后你不要上街。否则你就是第六个。’我这样对她说的。可是她哪里肯听?”约翰逊小姐说:“她不可理喻。我上个星期四还对她说过同样的话呢。我说,如果你真那么惦记你那只宝贝猫儿,为什么不让它待在家里呢?可是她只是用她特有的方式傻笑说,她不能那样做。若是不能小小地兜一圈儿,汤米会很不开心的。”
麦克格非小姐道:“依我说,该把它关起来。自己吃面包喝茶,居然给那只散发着臭味儿的老猫吃鸡肉和罐头三文鱼。真是不像话。”
约翰逊小姐说:“哼,总有一天,她会被人在有雾的夜里勒死的。”她用力扯下套在茶壶上的保温罩,又说:“那时候她会在哪儿呢?”
这会儿她在哪儿呢?昆特太太自以为她知道,其实并不很清楚。她裹紧穿在佝偻的身上的破旧的黑外衣。一股刺鼻的潮气从湿滑的石子儿路上袅袅升起。
“咪咪,咪咪,咪咪!”[2]
她已走到距离她那狭小的地下室公寓很远的地方,但是那影子般轻盈的猫儿仍未从垃圾箱后的朦胧夜色中一跃而出。她焦虑地用拴汤米的细尼龙绳颈圈拍打另一只手掌。空颈圈的另一端荡来荡去。约翰逊小姐曾建议给猫儿买一个小一点儿的颈圈,但是昆特太太听也不要听。
“啊,那可不行。我不能那样做。假如颈圈挂在什么东西上,汤米又钻不出来怎么办?那样会把猫儿勒死的。”“猫儿比人金贵。”约翰逊小姐哼一声说。当然,她这样说是出于好意。
“咪咪,咪咪,咪咪!”[3]
家里会暖和些。她会把茶壶放在炉子后面,把给汤米吃的鸡肉盛在一只蓝色柳木盘子里。她会仔细剔去骨头。她和汤米都懂得怎样过惬意的生活。
她真希望此刻他俩都在家里待着。她坐在炉边那张舒适的椅子上,汤米伏在她膝上咕噜咕噜地打呼噜。一个老太太和一只中年的老猫儿不宜在这样一个夜晚出来在街上逛。“咪咪,咪咪,哎——”
一个人影从浓雾中闪出,就在她身后。
“你最好还是回家去,老太太。”一个并无恶意的男人瓮声道。“这儿可不是女人自个儿来的地方,附近有一个勒人脖子的疯子呢。”
她颤抖道:“我知道,可是我的猫儿挣脱颈圈跑了。在这个地方,我不敢让它待在外面,真说不上它会出什么事情呢。”
“猫有九条命,你却只有一条。它自己会找到回家的路的。现在快走吧。你在这儿不安全。谁都不安全。”
这个男人粗哑的声音中流露出一丝惊慌,他边说边踏着沉重的脚步在卵石路上超过她。
他比她高大许多,因此昆特太太得踮起脚尖才把颈圈扔出去,套住他的脖子。
很不幸,这次是这个人。他看起来是一个讨人喜欢的男人。可话说回来,如今要养好一只猫花销可真大。她用戴上打补丁手套的手笨拙地掏他的钱包。十二镑,足够她和她的汤米吃好几个星期的。
她把钱塞进一只手套里,再熟练地把钱夹放回这死人的衣袋里。
“咪咪,咪咪,咪咪!”[4]
她快走到家时那熟悉的灵巧身影不知突然从那儿窜了出来,肚里咕噜咕噜响着缠绕在她疲惫的腿边。
她嚷道:“汤米,你这个淘气的猫儿呀。我在到处找你呢。现在就在,跟我回家去吃饭。”
她啪地把项圈套在它颌下,再把绳头在戴手套的手上绕一圈。约翰逊小姐在窗帘后偷偷窥探,看到小径对面门口的灯亮了。
“哈,她总算找到它啦。”麦克格非小姐道:“没找到别的,算她走运。这样的夜晚,出门很不安全。”
(摘编自《世界文学》)
[注]本文写作背景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小说叙述了在经济大萧条时代,生活在社会底层、无依无靠的昆特太太为了养活自己和猫,从而铤而走险,杀人劫财的故事。
B.小说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塑造了一个孤独无助的在寒冷浓雾中杀人的昆特太太形象。
C.作者在小说中多处直接流露出对昆特太太的好恶爱憎,读者也能够通过本文的个性化的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D.小说描写的自然环境是一个阴冷潮湿的夜晚,对社会环境没有过多的描写。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看,邻居和陌生路人还是善良友好的。
【2】小说有4处独立成段地描写了昆特太太对猫儿的呼唤,请分析这4处呼唤在情节中的不同作用。
【3】小说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刻画了昆特太太的性格特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诗词中有不少表达自信的诗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__________”一句,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3)古代中国衣冠制度森严,不同等级穿不同样式和颜色的衣服,这在刘禹锡《陋室铭》的“__________”和白居易《琵琶行》的“__________”有体现。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能做到明辨内外、荣辱之境,因此宋荣子才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3)为国效力是大漠边关永恒的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刻画守边将士的矛盾心理把这首歌唱得苍凉悲壮。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村妇孩童送饭的场景侧面表现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 ,_______ ,_____ ”批判当下一般人与圣人相比已经相差甚远,却不拜师学习的现状。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乡愁为主题的诗词中,多以明月寄托愁思,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这样两句:“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千里路作比喻表达成事需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诗人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关,“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诗人没有遇到前线统帅的具体原因。
(2)郦道元在《三峡》中描写素湍绿潭的“回清倒影”一句,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鱼儿游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表现了水的清澈。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了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红蕉
柳宗元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眺林际,撼槭①无遗芳。
[注]①摵摵:拟声词,形容叶片掉落的声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红蕉叶子浓绿滋润、红色花瓣光华闪闪,体现了红蕉分外艳丽的形象。
B.颔联通过对红蕉外观的描写表现了红蕉之美,更表现了红蕉坚强不屈的特质。
C.“远物”,远处的事物,这里既指眼前盛开的红蕉,也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
D.第六句写诗人由眼前的红蕉联想到自己客居他乡的处境,不禁发出身世之感。
【2】从结构、内容、抒发情感三个角度赏析诗歌尾联。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显德三年,正月,庚子,帝下诏亲征淮南。李觳攻寿州,久不克。唐刘彦贞引兵救之,以战舰数百艘趣正阳。李觳畏之,退保正阳。帝至陈州,亟遣李重进引兵趣淮上。刘彦贞素骄贵,无才略,不习兵,所历藩镇,专为贪暴,积财巨亿,以赂权要,由是魏岑等争誉之,故周师至,唐主首用之。闻李觳退,喜,引兵直抵正阳,旌旗辎重数百里。李重进度淮,逆战于正阳东,大破之,斩彦贞。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唐兵万余人维舟于淮,营于涂山之下。庚申,帝命太祖皇帝赵匡胤击之,太祖皇帝遣百余骑薄其营而伪遁,伏兵邀之,大败唐兵于涡口,斩其都监何延锡等,夺战舰五十余艘。二月,戊辰,上命太祖皇帝倍道袭清流关。皇甫晖等陈于山下,方与前锋战,太祖皇帝引兵出山后,晖等大惊,走入滁州。太祖皇帝跃马麾兵涉水,直抵城下。晖曰:“人各为其主,愿容成列而战。”太祖皇帝笑而许之。晖整众而出,太祖皇帝拥马颈突陈而入,大呼曰:“吾止取皇甫晖,他人非吾敌也!”手剑击晖,中脑,生擒之,遂克滁州。唐主使李德明、孙晟言于上,请去帝号,割六州之地,仍岁输金帛百万以求罢兵。上以淮南之地已半为周有,诸将捷奏日至,欲尽得江北之地,不许。唐齐王景达将兵二万自瓜步济江,距六合二十余里,设栅不进。诸将欲击之,太祖皇帝曰:“彼设栅自固,惧我也。今吾众不满二千,若往击之,则彼见吾众寡矣;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居数日,唐出兵趣六合,太祖皇帝奋击,大破之,杀获近五千人,余众尚万余,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是唐之精卒尽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周世宗征伐淮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B.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C.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D.帝至永宁镇/谓侍臣曰/闻寿州围解/农民多归村落/今闻大军至/必复入城/怜其聚为饿殍/宜先遣使存抚/各令安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藩镇,是唐朝中后期开始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
B.辎重,是指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后扩用于社会方面。
C.六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六州泛指其中六州;亦指六个州郡。文中指前者。
D.岁输,指每年运送到京师或指定地点的贡赋,多为粮米、金帛等重要物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世宗率兵攻打淮南,派李觳攻打寿州,久攻不下时,南唐援兵又至,周世宗派李重进带兵渡过淮河在正阳东大破刘军。
B.为了打败南唐敌军,赵匡胤巧设妙计,引诱敌兵来追,然后再用伏兵,在涡口大败敌兵,斩杀敌将,夺得战舰。
C.赵匡胤率兵进攻滁州,皇甫晖撤入城中,希望排成阵列再战,赵匡胤笑着同意,待其出城后,拥马冲入敌阵,生擒皇甫晖。
D.唐军出兵赶往六合,赵匡胤带兵出击,大破唐军,杀敌接近五千,剩下的万余人逃跑渡江,为争船又淹死很多,南唐精兵消耗殆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皇甫晖等陈于山下,方与前锋战,太祖皇帝引兵出山后,晖等大惊,走入滁州。
(2)上以淮南之地已半为周有,诸将捷奏日至,欲尽得江北之地,不许。
【5】诸将想攻打南唐齐王李景达,太祖皇帝赵匡胤却不同意,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出自《孝经》,是古代士人普遍恪守的价值观。立身即安身立命,进可做出可立于世间的事业,退能找到安顿灵魂的归宿;行道即坚守道义、正道直行,做于公有利的事情。扬名,不过是立身、行道后自然的结果罢了;更强调扬名于“后世”而非“当世”,足以让我们体会到立身和行道的分量。
无数历史名人正是深刻认识和把握了立身、行道和扬名的关系,并践行一生,才被世代所铭记;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却直接把名利当作了目的。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请以“立身、行道和扬名”为主题,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