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既然“有偿家教”影响孩子主动健康地发展,而且有损教师形象,且引起了广大有识之士的普遍诟病,立法禁止或矫枉过正一下有何不可?(过犹不及)
B.对将来从事涉外事务的人才强化英语实用能力实属必要,有需求的人花钱去学英语也无可厚非,但全国性的强制学习完全没有必要。(无可非议)
C.公司人员有纠集闲杂人员近百人,不请而至生日现场,手拿砍刀、棍棒,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施淫威,易大德一家亲属共5人被砍成重伤。(大庭广众)
D.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足协的一位官员,该官员表示山寨足球队和国足比赛的事情很不靠谱。(不着边际)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阳谷皆入汶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道皆砌石为磴
C.多平方,少圜 方其破荆州
D.举匏樽以相属 中谷绕泰安城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初为《霓裳》后《六幺》 ②为君翻作《琵琶行》
B.①转徙于江湖间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①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②吾其还也
D.①歌以赠之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4、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敏锐”“屏气静神”“欣喜”三个极富感染力的形容词,准确传达了袁隆平发现雄性不育植株时的心情,作者再配以“停留”“伸出”“抚摸”三个动词,更详尽地彰显了袁隆平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B.钟扬妻子回忆“被胁迫”领结婚证一幕,看似闲笔,实则体现了钟扬性格上的外向热情,为人处世的雷厉风行,也为后文写钟扬执着于植物学事业做了铺垫。
C.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不知累”,可下班后“有时连上楼都要扶着墙”,这一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突出了作为售货员的张秉贵对平凡工作的热情、耐心与周到。
D.《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观点鲜明,论证严密,文章结合时代特点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同时也对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短视心态予以了批判。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年多病独登台
B.万里悲秋常作客
C.艰难苦恨繁霜鬓
D.分明怨恨曲中论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春秋笔法”看似一个语词,却连接着经学、史学、文学、修辞学、新闻学等多个学科,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春秋笔法”是中国传统儒家经典固有的话语模式,发展至今仍活跃在新闻话语、文学话语乃至日常话语中。当我们了解新闻时,不仅仅在了解事情的真相,还能从事实的叙事中体会到叙述者的价值判断。
②当下学术界,中国话语还远没能达到与中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地位。回归传统,以当代的知识体系和学术视角对古典重新发掘、梳理、阐释,进而构建中国学术的当代话语,已成为学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方向。“春秋笔法”的系统研究与阐释,不仅可弥补该领域研究之不足,更为古代文论话语的现代转换提供尝试性探索,也是克服当前中国文论“失语症”的必然选择,同时有利于建立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
③建立中国意义上的叙事学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强,应声而作的学术著作相继出现,这表明构建中国叙事学体系的自觉时代已经到来。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未能摆脱西方叙事理论框架加中国文献资料的写作模式,而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中国叙事研究则有可能改变这一状况。
④关于“春秋笔法”的研究方法,可以在传统考据学的基础上运用还原批评、阐释学和叙事学等方法。打通经学、史学与文学间的壁垒,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要对“春秋笔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理论阐释,那么首先就应把“春秋笔法”还原到它产生的起始点上考察它是怎样形成的,具备怎样的功能。“春秋笔法”并非仅仅是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修辞手法。从源头上看,“春秋笔法”包含着“写什么”“不写什么”“怎么写”“写的目的是什么”等内容,涉及到作者在整部作品所要表达或寄托的美刺褒贬、结构安排等问题。“春秋笔法”所蕴含的“微言大义”是史家、作家之褒贬,在具体书写过程中,经学观念对史官记史和作家叙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右史家和作家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春秋笔法”是中国叙事学有别于西方叙事学的主要范畴和基本特征,在史传和小说叙事中尤为突出。
⑤“春秋笔法”是中国独有的理论范畴,也是中国式话语对世界话语表达方式的贡献。
(摘编自李洲良《春秋笔法研究三题》)
材料二:
①中国小说源于史传。史传之叙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是一种实录事迹而令褒贬自见的叙事方式。中国小说有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大系统。文言小说直接由史传衍生出来,其叙事传统继承史传自不待言;白话小说从民间“说话”口头文学演进而成,当生活在史官文化中的文人雅士成为它的主要创作者的时候,便意味着它也纳入到了史传叙事传统之中。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最终合流是中国文化所决定的历史发展归宿。
②白话叙述脱胎于口头文学的“说话”,而口头文学叙事方式的特征之一便是主观叙述。所谓主观叙述,就是叙事者随时都伴随在读者左右,或者诠释情节中疑惑难解的问题;或者提醒要注意某个关键处,或者把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直言不讳地说出来。
③白话小说从主观叙述向客观叙述的转变,是由长篇章回小说来完成的。从历史纵向看,长篇章回小说对于客观叙述的把握又有一个从不甚纯熟发展到比较纯熟的过程,到《红楼梦》则达到古典小说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戚蓼生《石头记序》对于《红楼梦》的叙事评论道: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
④《红楼梦》客观叙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叙述者戏剧化。一般客观叙述的小说,在叙述初次登场的人物时常有一段对这个人物的肖像描写和对他的背景资料的介绍,使人感到叙事者即作者的存在。《红楼梦》却把这个任务转交给作品中的人物,作品中担当此任的人物便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叙事者,于是叙事者与作者分离开来,叙事者的观点并不等于作者的观点,这样作者就更深地隐蔽起来。作者让作品中行动的人物充任叙述者,由于叙述者并不完全代表作者的观点,所以作品对某个重要人物和事物的叙述,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综合各人所叙,便是人物的立体影像。
⑤《红楼梦》客观叙述的另一特点是叙述的限知性,限知是相对全知而言,全知就是叙事者无所不知。这种无所不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叙述视点的随意转换,二是随意代述角色的隐衷。限知叙述之叙事者也是有视点的,也可以代述角色的隐衷,不同的是他的叙述视点相对固定,而代述角色的隐衷也有限制,叙事者不能自由地进入任何角色的内心世界。这种限知性的客观叙述,有效地隐蔽了真正的叙事者——作者。
⑥《春秋》所开创的直书其事的客观叙述原则,在小说《红楼梦》中得到生动的体现。“春秋笔法”强调“据事迹实录”,但同时又要在客观叙述中寓以褒贬。实录和褒贬,如何统一在文本中?要义之一是笔削。“笔”就是录,“削”就是不录。笔与削寄托着作者褒贬,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作者到底褒谁贬谁,如果用笔与削的春秋笔法来考量,得出作者之偏爱林黛玉的结论,谅必并不困难。曹雪芹是怎样表达他的倾向的呢?除了别的手段之外,他用了笔削的手法,他对黛玉的心理活动倾注了大量笔墨,却基本上不写宝钗的内心隐衷。客观叙述中笔与削大有深意,就“笔”而言,又有一个如何写,也就是载笔之体的问题。用晦之道,就是载笔的最重要的原则,其要义是直书其事却并不用直笔。
(摘编石昌渝《春秋笔法与〈红楼梦〉的叙事方略》)
材料三:
①“春秋笔法”出自《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②“春秋”即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春秋》,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书《春秋》整理而成,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历史。“笔法”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孔子修订《春秋》,行文中暗寓褒贬,其中增一字、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故称之为“春秋笔法”。后指文字简短精练、文笔婉转而隐含褒贬意思的写作手法。
(摘编自“百度汉语” https://hanyu.baidu.com)
【1】根据材料一,“春秋笔法”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
【2】根据三则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中国叙事研究,有助于摆脱当下西方叙事理论框架加中国文献资料的叙事学著作写作模式。
B.要对“春秋笔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理论阐释,对“春秋笔法”的认识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修辞方面。
C.白话小说是从口头文学演进而成,它从主观叙述向客观叙述的转变是通过长篇章回小说来渐进完成的。
D.经学观念对史官和作家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他们所叙述的作品“春秋笔法”特征尤为突出。
【3】材料二的作者想选用论据阐释佐证自己的观点,以下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范进中举》描绘范进因科考录取而激动得无法控制、喜极而疯的形象,以大胆的夸张、辛辣的讽刺体现“春秋笔法”。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表明了叙事者伴随在读者身边,提醒读者注意作品的主要内容。
C.《促织》作者采用全知叙述,让叙事者自由进入成名、成名妻子、儿子等角色的内心世界,文末“异史氏曰”有“春秋笔法”的特征。
D.《屈原列传》对史实粗笔勾勒,同时融入大量人物细节描绘和大段议论,从笔与削角度考量,暗含了作者的情感与立场。
【4】依据材料二,以《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塑造为例,简要分析其“叙述者戏剧化”的特点。
【5】阅读三则材料,梳理主要内容,以“春秋笔法”为关键词,撰写一则200字以内的阅读笔记。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爱莲说》中,周敦颐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气味与形态两方面解释了自己爱“莲”的原因。
(2)《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进而得出了“_______,______”的学习与做人的道理。
(3)鸟是古典诗歌的常见意象,李白《蜀道难》中“______”和杜甫《登高》“______”分别描绘了杜鹃月夜悲啼和水鸟沙洲飞旋的画面。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遥想公瑾当年,______,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劝学》中的“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4)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齐国不曾赂秦,而最终灭亡的原因是“______”;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______,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______”是秦灭亡的原因。从这些论述中都可以感受到古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寒冷的秋雨之夜,一床温暖完好的被子特别宝贵,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自家的被子是“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写任凭小船飘在江面,表现了夜游赤壁的自在洒脱。
(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两句,表现了琵琶女弹奏的乐曲变得更加悲凄、催人泪下的感染力。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评价颜回之“贤”,将其与常人作对比,反映他们面对困境时不同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说明为什么年纪小的人也可以为师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鸟语和流水声来生动状写琵琶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愤》中用典明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归鹿门歌》中,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8)《菩萨蛮》中描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刘判官赴丰州①
卢纶
衔杯②吹急管,满眼起风砂,大漠山沉雪,长城草发花
策行③须耻伐,虏在莫言家。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④。
(注)①丰州,唐代天德军(又作天安军)所隶之州,天德军与振武军为中、晚唐时期唐朝北方边疆的重要军事机构。②衔杯:指饯别饮酒;急管:指催行的军乐吹的很紧。③策行:奉朝命而行。④左车:西汉谋士李左车,为人深有谋略,此处借指刘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饯别场景:“急管”“风砂”,渲染离别时的氛围,暗示边事紧急。
B.颈联揭示了出征成边的原因,勉励友人要以国事为重,不要牵挂家人。
C.尾联借用西汉李左车的典故,抒发自己也想成守边疆,建功立业的愿望。
D.诗歌从饯别写起,以勉励、惜别作结,哀而不伤,表现了豪壮洒脱之气。
【2】请赏析“大漠山沉雪,长城草发花”的表达技巧。(任选其中两点作答即可)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庞安常墓志铭
宋·张耒
吾尝谓医之在天下,其资生民之用,盖与谷帛等,窃怪世之工其道者何少也。自三代以来,以医名世者多矣,其为论说方术大备矣。又尝怪夫世之医者,皆忽而不学。使孝子慈孙不能无恨于疾苦之际者以此也,可不悲哉!予少多病,世之医往往与之游,率按前人成说而用之,未有心得而能原其所以说者也。而世医不以术易衣食者鲜矣,何暇及此哉!宜工之者寡,而古学之废也。意必有聪明微妙之君子,(1) 悯兹学之不振,悼生人之疾疠,独治其道,修其术,而莫或知之者焉。
绍圣丁丑,予得罪谪官齐安,而得蕲水庞君焉。其于医,殆所谓聪明微妙者也。君讳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读书,尝问医于父,父授以《脉诀》,君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君时未冠也。已而病聋,君曰:“天使我隐于医欤!” 乃益读《灵枢》《太素》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贯通。时时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有舆疾自千里踵门求治者,君为辟第舍居之,亲视膳粥、药物,既愈而后遣之,如是常数十百人不绝也。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亦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戊寅之春,予见君于蕲水山中。(2)视其貌伟然,听其议博而不繁,妙而易晓。告予曰:“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也。予欲以其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解》数万言。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主对集》一卷。古今异宜,方术脱遗,备伤寒之变,补仲景《伤寒论》。药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一卷。”吁!其备矣。予问以华佗之事,君曰: (3)“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
是冬而君痼疾作。明年春而剧。门人请自视脉,君笑曰:“予察之审矣,胃气已绝,死矣。”因尽屏药饵,忽焉韵语数句,授其婿,盖超然达者语也。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年五十八,时二月初六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孝子慈孙不能无恨于疾苦之际者以此也 恨:遗憾
B.君为辟第舍居之,亲视膳粥、药物 居:住,处
C.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 功:功效
D.予察之审矣,胃气己绝,死矣 审:清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窃怪世之工其道者何少也 大王来何操
B.予得罪谪官齐安,而得蕲水庞君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予欲以其术告后世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壁
D.因尽屏药饵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直接表现庞安常在医学领域“聪明微妙”的一组是
①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
②独治其道,修其术,而莫或知之者焉。
③已而病聋,君曰:“天使我隐于医欤!”
④君为辟第舍居之,亲视膳粥、药物。
⑤予欲以其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解》数万言。
⑥予察之审矣,胃气已绝,死矣。
A.①④⑤ B.①⑤⑥. C .②③④ D.②③⑥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主对集》一卷。
B.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主对集》一卷。
C.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主对集》一卷。
D.观草木之性与五脏之宜/秩其职任/官其寒热/班其奇偶/以疗百疾/著《主对集》一卷。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段表达了对当时部分从医者的不满,但也相信有“治其道,修其术”的良医存在。
B.庞安时医术高明,有仁爱之心,为求医者提供居所,调理饮食,事必躬亲,分文不取。
C.庞安时对古代医学理论常有自己的见解,对名医扁鹊的医书、华佗的事迹有客观评价。
D.文章结尾处写庞安时痼疾加剧,却能够淡然处之,表现了他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悯兹学之不振,悼生人之疾疠。
(2)视其貌伟然,听其议博而不繁,妙而易晓。
(3)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
【7】本文第三段中的“吁!其备矣”,是作者对庞安时著述完备的感叹。请结合本段内容简述作者这样感叹的理由。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信仰,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在这世界的群众运动中间,历史上残余的东西,凡可以障阻新运动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
“有三本书(即《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就一直没有动摇过。”
——毛泽东
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前夕,为华中学党支部组织高三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课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小华将代表入党积极分子作以“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为主题的交流发言。假如你是小华,请完成这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