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义理解]下列各组词语调换顺序后,意思改变的一组是( )
A.依偎——偎依 演讲——讲演
B.喜欢——欢喜 代替——替代
C.寂静——静寂 累积——积累
D.故事——事故 星球——球星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糕饼 黄昏 收获
B.爱幕 乘机 晚霞
C.发势 爱惜 凌园
D.美感 猎人 城意
3、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
②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B.①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②到底是小胖墩儿的力气大,小嘎子被他推倒了。
C.①这可以暂时对付穿一穿。
②小嘎子知道,小胖墩儿是个难对付的角色。
D.①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
②妈妈吩咐我快把作业做完。
4、组词,并用组的词填空。
大(_____) 笑(_____) 事(_____)
飞(_____) 迷(_____) 滑(_____)
1.大雁在天空中(_____)
2.姥姥的(____)太大了,老远都能听见
3.小男孩在用滑板(____)
4.他深深(____)上了那个男明星
5.他眉头一皱发现(_____)并不简单
6.这些东西加起来(_____)有四五十个
5、照样子写词语。
随时随地 ( ) ( )
直直落落 ( ) ( )
6、漫步课文林。
(1)“荷兰,是_______之国,_______之国,也是_______之国。”在《牧场之国》一文中,作者以“_______”贯穿全文,突出了牧场的美。
(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_______,_______。”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_______。”请用三个成语对楚人这样的叫卖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
1.梁国杨氏子九岁,_______。孔君平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
(1)从“______”二字可以看出杨氏子反应很快。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子也在姓上做文章。如果来的是李先生,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 ”
(2)把画横线句子摘抄下来,并用“/”划分朗读节奏。
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1)画“ ”的部分应该用______(沮丧 自嘲)的语气来读。
(2)“重大发现”指“我”______,而“被驱逐和被迫害”指“我”___________。
8、填空。
①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②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
两段话分别从语言和动作的角度,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细节,从中能体会到林黛玉_____________的特点。
9、课外阅读。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轻一点儿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 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豁( huó huō )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双目失 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 60 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jué jiào),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mò mó)得多……”
那一天,我倒(dào dǎo)空了 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文中第一自然段表示“出乎意料,竟然”意思的词语是_____。此时此刻,让作者出乎意料的是_____。
【3】“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良苦用心”的意思是_____,在这句话中指 _____。
【4】文章的第一句话是短文的中心句。这句话中的_____和_____两个词语点明了短文的主题。
【5】朋友从刚开始接受不了现实,到最后能坦然面对,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请用简洁的词句概括出来。
十分悲苦,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结尾意味深长,你从中读出来什么?
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塞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诸葛亮选择借箭的天气是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这也是他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一。
【2】仔细阅读选文,根据提示将情节补充完整。
船靠近曹军水寨→___________军士擂鼓呐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箭好像下雨一样”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船靠近曹军水寨、军士擂鼓呐喊时,鲁肃和诸葛亮的表现有什么不
同?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曹操不敢派兵出战的根本原因是( )
A.江上雾大。
B.诸葛亮带的士兵多。
C.曹操谨慎多疑。
D.曹操的水军战斗力弱
11、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旁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由画“ ”的句子你能想到下面哪个成语?( )
A.目不暇接。 B.眼花缭乱。
【3】选文围绕“___________”一句来进行叙述,采用了___ 的结构方式。
【4】选文不是从下面哪个方面来介绍船夫操纵自如的驾驶技术?( )
A.行船的速度极快。
B.在极窄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地穿过。
C.能做急转弯。
D.来往船只很多。
【5】选文侧重的是 描写。
A.静态 B.动态 C.动静结合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三四千岁了。它从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划,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打”字,在《汉语大字典》中就有29种意思。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有关专家表示,电脑时代要重视汉字书写,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1】读了上面两个材料,我知道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具有( )的特点。
A.发扬光大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返璞归真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是甲骨文。 B.金文早期部分字形的象形性比较明显。
C.汉字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字体变化很小。 D.汉字若不常写,就容易忘记。
【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重新点燃了中国人的汉字热情。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热爱汉字的表现( )
A.多用键盘打字,少写字。 B.欣赏汉字之美。
C.体味汉字之韵。 D.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
【4】电脑时代,我们要重视汉字的书写。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B.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C.电脑时代,没有必要学习汉字的书写。 D.作为华夏子孙,都应该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13、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1】“大虫”三招:扑、掀、剪。武松对付老虎那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表现了武松__________的形象。
【2】“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这句话运用了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 ”的句子,从中找出武松与虎搏斗时的两个动作:“_______”“_______”“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表现了武松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从选段中画“ ”线的句子可以读出老虎的______________。作者这样反复描写老虎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你又读出了武松_______的形象。
【5】读了选段,你发现武松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运动——无价良药
(材料一)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易得的痛风、糖尿病等富贵病。据某协会报告,1935年全球有20亿人口,糖尿病患者有1500多万,而现在人口增加了2.5倍,但糖尿病患者却足足增加了10多倍。
(材料二)一个名为“运动就是良药”的研究项目发现,如果人们进行适量的运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可以预防50%的乳腺癌以及60%的大肠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我们自己才是身体最好的医生,运动这剂无价良药我们随时可以服用。但是,现状并不乐观。目前,全球每年有近500万人死于运动缺乏,这一数据还在逐年增加。
(材料三)某城市基于54000人的死亡风险因素调查
(健康咨询)
某社区医生一天的健康咨询记录:
1.方××,男,13岁,初一学生;身高1.60米,体重163斤,食欲旺盛,走路易气喘,时常提不起精神。
诊断:过度饮食、缺乏运动导致的肥胖。
建议:适当控制饮食,每天坚持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如跑步、打球、骑自行车等,每次最好运动45~60分钟,通过出汗来消耗身体热量,排出毒素,减轻体重。
2.李××,女,15岁,初三学生;脸色蜡黄,消瘦,食欲不振。
诊断:学习紧张、久坐不动引起的消化不良,慢性肠胃炎。
建议:利用零散的时间运动,如课间做一些蹲立的动作或者跳绳、爬楼梯等,还可以骑自行车上下学,以积少成多的运动方式,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人体消化吸收功能,增进食欲,增加摄入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健康知识)
当我们运动时,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冲洗血管壁,使原本处于收缩状态的小血管舒张以减少阻力,有利于清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沉着,把机体深处的代谢废物最大限度地排出体外,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运动对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会产生一种叫作内啡肽的物质,它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缓解不良情绪。有些疾病甚至不需要服用药物直接可以通过运动收到疗效,如不少轻度糖尿病患者只需坚持体育运动并注意饮食控制即可康复。
运动要讲究方式方法。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打球、跳舞等不宜空腹,否则容易导致体内血糖降低、四肢乏力、胃肠痉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也不宜饭后马上运动,一般半小时后为宜,各种运动方式最好交替进行,如今天跑步明天可以游泳。运动后如果疲惫不堪、肌肉疼痛,休息一两天后不能消失,下次运动就需要减量;如果感到关节、韧带不适,应尽快就医,以防病情变得复杂出现接连损伤。初练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
【1】阅读材料,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运动的瘦子比常运动的胖子,患上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几率可能更大。
B.运动时出汗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还可以消耗热量,燃烧多余脂肪,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C.运动后,会增进食欲,从而增加摄入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有可能会增加体重。
D.运动有利于健康,运动量越大,健身效果越好。
【2】围绕文本主题,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从图中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有条理地说说为什么运动是无价良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班主任陈老师工作很忙,平时很少运动,体质不太好,最近老是感冒,医生建议她加强运动。她制定了第一个星期的运动方案,这个方案还不够科学,请你结合阅读材料提出修改建议。
时间 | 周一至周五 | 周六 | 周日 |
运动项目 | 每天步行15分钟 | 跑步1小时,打羽毛球30分钟 | 打羽毛球1小时 |
时间安排 | 上下班途中 | 晚饭后40分钟之后 | 早饭前 |
修改建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花开了,就像 。鸟飞了,就像 。虫子叫了,就像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 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1】在片段中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叠词。
(_________) 的蜂子 (_________) 的狗尾草 (__________) 的天空
【3】“蝴蝶随意地飞”中的“随意”是___的意思。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
【4】这一段话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5】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充满着勃勃生机,一切都在尽情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____、____、_________是自由的,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自由的。作者为了更好地突出这种自由,一连使用了多个“愿意……就……”的句式,我们要好好地品味其中的妙处。
【6】结合全文,试着填空。
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的乐园。
我是个淘气的小女孩。祖父种小白菜,我就____地瞎闹;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却往往把_____当作______割掉,把_____当作_____留着……
我是个自由的小女孩。我在园子里可以摘______吃,可以追_____玩,还可以趁祖父浇菜的时候,抢过水瓢,______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而自由地成长着。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西游记》节选
①“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这山上果有一妖精。他在云端里,见悟空外出化斋,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吃唐僧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便摇身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拎了一罐斋饭,径奔唐僧面前,说是特地请他们用斋。唐僧再三推辞,八戒却一嘴把个罐子拱倒,就要动口。
②不巧悟空摘桃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举棒当头便打。唬得唐僧忙用手扯住悟空。悟空道:“它是个妖精,专门骗你哩。”说罢又掣铁棒,朝妖精劈脸便打。妖精化身逃走,留下一具假尸首。
③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行者道:“师父莫怪,且来看看罐子里什么东西。”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时,哪里是什么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只青蛙、癩蛤蟆,满地乱跳。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她是此间农妇,(因为 如果)送饭下田,才路遇我们,怎么栽她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她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紧箍咒,故意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④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行者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念念不离善心,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将来取经何用!你回去吧!”行者道:“师父,你叫我回哪里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该哪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你快回去!”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什么恩?”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俺因 ,致下了伤身之难,被 压在两山界,幸 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原来这唐僧是个慈悯的圣僧。他见行者哀告,却也回心转意道:“(既 即)如此说,且饶你这一次。”
【1】请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打上“√”。
【2】短文选自《西游记》哪一回目?正确的选项是( )
A.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B.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C.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D.外道内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3】关于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唬得唐僧忙用手扯住悟空(吓) B.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唆嘴道(挑拨)
C.怎么栽她个妖怪(诬陷) D.变做这等东西,演幌你眼(晃动)
【4】在第④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闹天宫 观音菩萨 如来佛 B.大闹龙宫 如来佛 太白金星
C.大闹龙宫 太白金星 如来佛 D.大闹天宫 如来佛 观音菩萨
【5】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中,“月貌花容”这个词语,让我们体会到白骨精是个_______的妖怪。白骨精“径奔唐僧面前”,会对唐僧说:“__________________。”
【6】“原来这唐僧是个慈悯的圣僧”至少有两点理由: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7】第②自然段和第④自然段中的孙悟空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调查结束后,聪聪偶然读到了下面这篇文章,他觉得可以将“雨”这一事物列入他的调查报告中,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雨
林翠珍
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客居他乡,阴雨绵绵之时手捧书卷聊以消遣,一首《渔歌子》让我梦回故乡,思绪万千。
②故乡的雨,是明亮、浓绿的。晶莹剔透的雨丝从天空中飘洒下来,太阳虽然躲了起来,但光线还是那么明朗。喝足了水的草木,枝叶的水分达到饱和,绿得愈加旺盛而耀眼。雨珠有时躲在枝叶中,一阵微风吹来,枝叶轻轻摇动,它们便“嗒嗒嗒、嗒嗒嗒”像撒玉盘般落到地上。
③我喜欢站在屋檐下看雨,数着从屋檐落下来的雨滴,一滴,两滴,三滴……像断了线的珠子,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雪白的小花。我拿瓶子罐子接屋檐流下的雨水,容器里的水慢慢都满了。万千雨珠落在地上,又汇成了一条奔跑的“小河”。外婆双手忙活着,嘴里还轻哼:“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珍珠蝴蝶两边排……”我听了,跑进屋里,听外婆唱了几首,又跑去看雨了。
④你瞧,淅浙沥沥的雨,如轻声细语,沙沙簌簌,好像在唱一首绮丽又悠长的歌谣。斜风细雨,又如同一支画笔,把晴日勾画出的乡村之景,缓缓地晕染开来,远处的山丘、树林,好像是浓墨的线条沾了水似的,变得朦胧隐约,显出一派古朴而包容的气象。
⑤雨慢慢变小了,虽还在继续落,农民已身披雨衣走向田野。院门前的小路上,方才的脚印刚被雨水淋去,又一行新的脚印印在泥泞中。如果还带着半月似的牛脚印,便是冒雨牧牛的人。如果看到一串带着横纹的鞋印,我便知道舅母从这儿经过,去看她的菜园了。我趁外婆不注意,撑一把小伞,沿着鞋印跟去。草木清新的气息,伴着飞舞的水花沫子,随风扑向我的脸庞。池塘里青蛙“呱呱”的叫声和草丛里虫子啾啾的声响,一如我此时所获的兴奋和快乐。到了菜园,果然看见舅母戴着斗笠在侍弄瓜菜。她用长草叶轻轻固定还没攀稳的丝瓜苗,拿铁锹铲起被雨水冲下的田垄,间或拔去长得过密的青菜……我就在边上玩,转动雨伞,看雨珠飞溅下来。
⑥等外婆找到我责备的时候,我理直气壮地说:“外婆,我帮舅母干活哩。”外婆被我逗笑了,说:“你这个小不点,要是真能帮忙就好了。”外婆说这话,一转眼已是二十年了。我早已长大,离开了故乡。
⑦岁月悠悠,一路走来,跋涉风雨,虽然经常看雨听雨,但儿时那种任性与欢乐,此生难再有了。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雨难解愁思万千。我想念外婆,想念村庄,想念故乡的雨。
(文章有删减)
【1】(内容概括)作者围绕“雨”写了哪两件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赏析)聪聪认为“雨珠有时躲在枝叶中,一阵微风吹来,枝叶轻轻摇动,它们便‘嗒嗒嗒、嗒嗒嗒’像撒玉盘般落到地上”这句话非常精彩,请你帮他从以下角度赏析。
(1)修辞手法角度(任选一种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官描写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旨情感)本文借“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章学写作
挑战题 本文借“雨”抒情,请你选取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某一事物,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150字左右)[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不能搞特殊
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1940年8月出生在陕北延安。当时尽管正处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但毛泽东还是坚持把女儿留在自己的身边。毛泽东虽然格外疼爱自己的小女儿,可是他并有因此而放松对女儿的严格要求。
①20世纪60年代初,李讷正在北京大学读书,她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只有星期六才回家一次。回家时,她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从不乘小卧车。正因为如此,刚上学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寒冷的冬天来临后,由于天黑路远,卫士长担心李讷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家路上不安全,就瞒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此事被毛泽东觉察后,严厉地批评了卫士长,并说:“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②不管卫士长如何解释,毛泽东还是不容置辩地命令道:“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让她自己骑车子回来。”
李讷在北大上学初期,正赶上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当时国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粮食奇缺。李讷认为自己是共青团,应该为国家分担困难,于是在学校报口粮时,只报了17斤。毛泽东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并说就应这样做。由于定量不够吃,李讷经常饿肚子。有一次,李讷从家里拿了一袋奶粉,毛泽东知道后很不高兴,说这样做影响不好,以后,李就再也没有从家里带过任何吃的东西。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不容置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 ”的①句,体会句子中所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 ”的②句,想象卫土长会向毛主席怎么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毛主席不搞特殊化的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及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请你用几个词形容你眼中的毛主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现代文《十根手指》(佚名),完成习题。
我的十根手指,由指甲、指肉、指神经等组成,这真是“麻崔虽小,五脏俱全”。
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全身上下,它们是最忙碌的:脸脏了,它们拿毛巾擦,天天如此,不厌其烦,使得我的脸蛋干净整洁;肚子饿了,它们就去淘米、洗菜、生火;香喷喷的饭菜做好了,对嘴巴是个极大的诱惑,口水流得都有三千尺长了,手指却还在忙活着,它们既要招呼其他人,又要舀汤盛饭,好塞住着急的嘴巴;酒足饭饱,嘴巴、肚子都满足了,手指还要做家务,刷锅洗碗,分类叠放杂乱的东西,再拿湿毛擦桌子、椅子,而后抄起扫把,像孙悟空抡金箍棒那样抡两圈,五根手指在上,五根手指在下,抓牢了,“唰”扫起来。头疼了,它就揉揉;腿酸了,它来捶捶。
我的手指如此好,从不索求东西,也不抱怨南北,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可我却不明白它的好。高兴的时候去玩一通,弄脏了它,瞧它可怜得一一打扮了别人的体面,自己却落得灰头土脸的下场;生气的时候,握起双拳对捶,让它们互相残杀,任它们“鼻青脸肿”。
终于有一天,它们生病了,无力做任何事情,连拿杯子都是抖的。全身的器官,除了它,其他都是被服侍惯了的主,自己都管不了,谁还会管它。一天,两天⋯⋯大家实在过不下去了,大声哭叫着。无奈,我只好暂时请了别的“手”来应急。手指终究还是自己的好。请来的,也勤快,也懂事,就是不合心,不懂我。要么菜里放的盐多了,要么饭煮得过烂了,再就是喝的水里糖放得少了,我明白这十根手指的好了。希望它们快点好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默默无闻:________________
(2)服侍: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请你举出两个体现这一特点的例子。
【3】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__句,起_____________作用。
【4】请你用几个词语概括手指的惨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来的手有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要爱护我们的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感到它的重要
B.凡事自己动手,不要请他人帮忙。
20、改为转述句。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过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儿的景色真美,使我流连忘返。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桂花香。
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无锡惠山的一泓清泉是天下第二泉。(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想到《史记》还没有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用了大概整整13年时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那一刻,我
回忆我们过去的生活与成长经历,有没有一个时刻或是一件事,令自己感觉自己长大了,后悔了,成功了或者是难过了……请根据自己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事情,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完成习作,注意写出事情对自己造成的影响,注意可以运用所学过的描写的技巧,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对自己造成影响的情形写清楚,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4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