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北京二模]北京市202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 请以战喻   B. 寡人之于国也

    C. 王无罪岁   D.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孪生  葱茏  平心而论  侯门如海

    B. 迭宕  畏葸  屈指可数  偃旗息鼓

    C. 家具  青睐  桀骜不驯  合盘托出

    D. 针砭  松弛  安之若素  蛛丝蚂迹

  • 3、下列词句的风格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B.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C.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

    D.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 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 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 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 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表现曹操求贤若渴。

     

  • 5、下面成语的空缺处依次选出用字全对的一组(  

    ①()足先登 ②()雷不及掩耳 ③()风劲草 ④欲()则不达 ⑤()马健儿

    A.疾迅快速捷 B.快疾迅捷速

    C.捷迅疾速快 D.速疾迅快捷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第一个上级

    马烽

    去年夏天,我被分配到县防汛指挥部工作,农建局田副局长是我们的领导。他走路总是低着头,背着手,慢慢地迈着八字步;讲话也是少气无力,好像什么事都不能使他激动。

    我来的第九天夜里,山洪暴发了。接到电话,我一口气跑到农建局,撞开田副局长的房门:“老田,永安河发洪水!安乐庄决口了!”他一只手支起半个身子问道:“安乐庄什么地方决口了?”我说:“在汽车路东。”他听完,竟又躺下了,不紧不慢地说: “没甚要紧。”我我又急又气:“你知道有多么大流量?一百多个!”“那更没办法!”

    “三岔河也发洪了!”小秦急慌跑进来。他的话音刚落,老田就像中了电似地“呼”一下坐了起来问道:“多大流量?”小秦说:“水漫到龙王庙背后了。”老田说:“那至少有九十个。” 他一面急忙穿衣服,一面说:“赶快通知海门村、田家庄,全体上堤。快!”

    我跑回办公室刚把电话打完,老田就大踏步跑进来,抓起电话:“马上接杜村,上舍……听着,把三支渠的闸拔开一孔……什么?已经全拔开了?我就怕你们来这么一手,马上闸住两孔……”他放下这个耳机,马上又抓起另一个,详细地指示:要防守哪段河堤,开哪个支渠闸,闭哪个支渠闸……我忙把河流渠道图铺在他面前的桌子上。他根本没看一眼,继续讲他的。

    老田打完电话,回头对我说:“咱俩到海门去,恐怕那里南堤要出问题。”在车上,我问他,两条河都发了洪水,安乐庄还决了口,一点都不着急;而三岔河只有九十多个流量,为什么就急成那个样子?他说:“永安河坡度大,洪水来源少。别看来势猛,顶多四个钟头水就退了;再说,汽车路东种的都是高秆作物,过一下水也淹不死。三岔河不一样,洪水来源多,同时愈往下游坡度愈小。你想想,水量大,泄洪慢,这不要命?”

    下了车,他走得飞快,我气喘吁吁地跟着他奔跑。爬上南堤的时候,只见河里的水已经漫到平台上来了。走到了防汛指挥部。老田扫了一眼说:“怎么老姜头没来?”“刚才觉得不要紧,就没叫他。”老田生气地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马上把他请来。”不多一会,有人扶着个白胡子老汉进来了,是堵决口的行家老姜头。

    过了一会儿,堤坝决口了。堤上灯火通明,人们奔跑着,喊叫着,来来往往运送沙袋。 老姜头吆着号子,指挥人们打桩;老田领着一些人填沙袋。决口慢慢在缩小,夜里三点多钟,眼看很快就可合拢了,可这时水更猛更急。木桩刚打下去一半,就被冲走了。

    老姜头哆嗦着爬上堤堰,气喘吁吁地对老田说:“堵不住啦!我是没有这个本事了!”老田对老姜头吼道:“非堵住不可!要真的决了口,南边这七个树,都得灌了老鼠窝!你再胡说八道惑乱人心,我先把你填到水里!”

    老田一面叫喊赶快往前运沙袋、木桩,一面转身向众人喊道:“会水的,跟着我来!”只听人群中说:“老田下水了!”“咱们还愣着干吗? ”马上就有五六个壮小伙子跑到他身边,接着又跑出来个……老田领着头下水了,拉着长长的队伍往前走,湍急的河水冲得人们东倒西歪,人们仍然不顾一切地往前走。乡党委翟书记挽着一串人在对面下到河里,挣扎着往这边移动。老田和翟书记一次又一次想靠拢拉起手来,但一次又一次被巨浪打开了。堤上的人都急得要命,都替他们提心吊胆。

    蹲在地上的老姜头,猛一下站了起来,向堤上的人喊道:“快! 抬一根长电线杆来!”电线杆很快抬来了,老田和翟书记靠着电线杆,终于挽到一起了。水里的人也都一个个紧挨着,靠在了电线杆上。这时,堤上又有很多人呼喊着手挽着手下到水里。转眼间,决口上就排满了一层又一层的人,结成了一条冲不断的堤。

    大股的洪水终于被拦住了。可是风浪也更加凶猛起来,一个巨浪接着一个巨浪,照他们劈头盖顶反扑。当巨浪扑上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被吞没了;当巨浪退下去的时候,无数的头才又露出水面……岸上的人们继续打桩,填沙袋,决口逐渐在缩小,沙袋是逐渐在增高……

    黎明时候, 决口终于合拢了。人们欢呼起来,水里的人叫喊着爬上堤岸。 大家七手八脚把老田拉上堤岸,他两条腿弯曲得像两张弓,鼻子里只有一点微弱的气息。老姜头含着两眶热泪,脱下自己的夹袄,轻轻地盖在老田身上。

    过了半个多小时,老田渐渐缓过气来了,慢慢睁开眼看着老姜头说道:“大叔,我骂你了, 我……”老姜头哭着说:“孩子,别说这话,你骂得对……”

    两个月之后,老田出院了,步子迈得更慢了,背更驼了。后来我才知道,他有关节炎,腿常年疼得要命。那还是1954年秋天,他淋着雨渡着水指挥各村防汛排涝,一连在水里泡了七天七夜,从此落下了这病。

    (选自《人民文学》1959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田根本不看“我”铺在桌子上的河流渠道图,这一细节描写着重渲染了洪水来袭时的紧张气氛,突出了时间的紧迫、形势的危急。

    B.决堤时洪水滔天,人们奋力抢险,小说中这一场面描写一方面表现出险情的严重,另一方面显示了干部群众抗洪抢险的勇气和决心。

    C.小说结尾处的补叙部分回应了开篇田副局长走路慢、讲话“少气无力”的描写,交代了老田落下病痛的原因,使小说情节更加合理。

    D.小说的语言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没甚要紧”“不怕万,只怕方一”“灌了老鼠窝”等语句的使用通俗易懂而又精练质朴。

    2小说从“我”的视角来塑造老田的形象,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3小说既刻画了老田这一典型形象,又塑造了抗洪民众的群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秋在古人笔下多是“愁煞人”的感觉,但毛泽东主席却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句,对勃勃秋景作了高度概括,表现出秋色的欣欣向荣。

    (2)大自然所给予的资源并不是像苏轼《赤壁赋》所言“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不加节制地一味索取,地球资源终究有一天会山穷水尽。

    (3)曹操曾感言“我有嘉宾”,定会“________”(《短歌行》)相迎。而王羲之对好友聚会却这样认为“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也一样可以畅叙幽情。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

    (3)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离骚》)

    (4)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人生短暂,寄情江月、凭吊古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刘长卿《早春》写春雨夜来,杜甫《春夜喜雨》也写了春雨夜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_______。”

    ②刘长卿《早春》感叹“花无百日开”,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身世也有类似诗句:“_____________。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刘长卿《早春》感叹“作客十年来”,杜甫《登高》也有类似感叹:“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10、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湖光山色、亭台楼阁,古人常常从这些自然、人文景观中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人们各有自己的情趣取向:或取诸怀抱,____;或因寄所托,____。《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从游玩的经历中得出“而____,常在于险远,____”的道理。苏轼在赤壁江边,观大江东去,怀想周郎,“谈笑间,____”,感慨“人生如梦,_____”。范仲淹登上岳阳楼,“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之感。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警告当朝统治者如果像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很有可能会导致“_________”的后果。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 、_________”一联,动静对比明显,色彩鲜明,描绘出有声有色的秋江图景。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了村中庆典将近、乐声不断,民风淳朴的情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云门诸山

    宗 臣

    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

    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

    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首句写山顶之景,山峰、明月、云雾融汇成一个幽静而朦胧的境界。

    B. 颔联照应诗题“登”字,写在遍野芙蓉、满目苍翠之中登山的悠闲。

    C. 诗人身在山中,以萦绕耳边的乐声,渲染出高山之巅空灵而神秘的趣意。

    D. 诗人登上山顶,感受到山风萧瑟强劲,由此联想到八面生风的昆仑山。

    E. 全诗以实笔写山之实景,以虚笔写风之虚致,意在表达登山的畅快情致。

    2后人评价此诗最能“以主观情趣折射客体之美”,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登山的情趣。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珝,字叔温,寿光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天顺中,历右中允,侍讲东宫。

    宪宗即位,以旧宫僚屡太常卿,兼侍读学士,直经筵日讲。成化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充讲官如故。珝每进讲,反覆开导,词气侃侃,闻者为悚。学士刘定之称为讲官第一,宪宗亦爱重之。明年诏以本官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帝每呼“东刘先生”,赐印章一,文曰“嘉猷赞翊”。寻进吏部尚书,再加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文华大训》成。加太子太保,进谨身殿大学士。

    珝性疏直。自以宫僚旧臣,遇事无所回护。员外郎林俊以劾梁芳、继晓下狱,珝于帝前解之。李孜省之辈以左道乱政,欲动摇东宫。珝密疏谏,谋少阻。素薄万安,尝斥安负国无耻。安积忿,日夜思中珝。初,商辂之劾汪直也,珝与万安、刘吉助之争,得罢西厂。他日,珝又责王越于朝,越惭而退。已而西厂复设,珝不能有所诤。成化十八年,安见直宠衰,揣知西厂当罢,邀珝同奏。珝辞不与,安遂独奏。疏上,帝颇讶无珝名。安阴使人讦珝与直有连。会珝子镃邀妓狎饮,里人赵宾戏为《刘公子曲》,或增饰秽语,杂教坊院本奏之。帝大怒,决意去珝。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令驰驿,赐月廪、岁隶、白金、楮币甚厚。其实排珝使去者,安、吉两人谋也。

    时内阁三人,安贪狡,吉阴刻。珝稍优,顾喜谭论,人目为狂躁。珝既仓卒引退,而彭华、尹直相继入内阁,安、吉之党乃益固。珝初丁母忧,庐墓三年。比归,侍父尽孝。父殁,复庐于墓。弘治三年卒,谥文和。嘉靖初,以言官请,赐祠额曰“昭贤”,仍遣官祭之。

    子锐,字汝中。八岁时,宪宗召见,爱其聪敏,且拜起如礼,即命为中书舍人。宫殿门坎高,同官杨一清常提之出入。帝虑牙牌易损,命易以银。历官五十余年,嘉靖中至太常卿,兼五经博士,仍供事内阁诰敕房。博学有行谊,与长洲刘荣并淹贯故实,时称“二刘”。

    《明史·刘珝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

    B. 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

    C. 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

    D. 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门出/帝手封书一函示之/安等佯惊救/次日/珝具疏/乞休

    2下列对文中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在考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

    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 “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C. 成化十八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成化是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重

    要的纪年法之一,如文中的“正统十三年”、“嘉靖初”以及我国历史上的“赵惠文王十六年”,

    都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珝颇有口才,善于辞令。他担任讲官,每次入朝讲学时,都反复开导,言词语气从容不迫;在当时被世人称为第一讲官,就连皇帝也称他为“刘东先生”。

    B. 刘珝性格直爽,敢于奏议国事。他遇到事情时从不回避,李孜省等人用歪门邪道扰乱政事,想改换太子,刘珝就秘密地上疏来劝谏皇帝,阴谋稍微被阻止。

    C. 刘珝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曾当面指责万安;有一个朝臣王越,刘珝又在朝堂上责备他,使他羞愧地退了下去。

    D. 刘珝的儿子刘锐博学又有品行。他先后任官五十多年,嘉靖年间官至太常卿,兼任五经博士,同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薄万安,尝斥安负国无耻。安积忿,日夜思中珝。

    (2)珝初丁母忧,庐墓三年。比归,侍父尽孝。父殁,复庐于墓。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吟诗填词,是古人真性情的流露,是古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②苏州姑娘周立言是一名旗袍设计师,她设计制作的每一件旗袍的命名都来自古诗词或古典文学,如“绿竹猗猗”。她说:“我们现在也许远离了古典,但是内心会不自知地热爱古典,希望能够通过一种方式把诗意带在身上。”

    ③《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说:“中华经典诗词总能在某一个瞬间直抵人心,又润物无声。诗词来源于生活,而对于诗词的热爱总能让人们的生活比从前精致那么一公分。”

    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词。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古诗词?怎样让它的美的光辉照亮我们的生活?学校古代文学社团计划举办一次以“传承经典,诗意生活”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署名一律为“艾诗雯”。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